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教版小学语文《江雪》.ppt

13页
  • 卖家[上传人]:xiao****1972
  • 文档编号:71453284
  • 上传时间:2019-01-20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325.82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江 雪,作者:(唐) 柳宗元,,1、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唐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永贞元年,柳宗元积极参与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活动,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革新运动失败,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永州之贬,一贬就是10年在这期间他写下了《永州八记》、《江雪》等大量诗文著有《河东先生集》,2、题解:,从诗题“江雪”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可以看出诗所描写的季节——冬季,给人以寒冷凄凉的感觉;诗所描写的地点——下雪的江面),3、检查预习:,绝 径 踪 蓑 笠 翁 钓 千山: 绝: 万径: 灭: 孤舟: 蓑笠翁: 寒江:,jué,jìng,zōng,suō,lì,wēng,diào,寒冷的江面,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人,孤单单的一只小船,没有,消失,断绝,绝迹,周围的群山,数量很多的道路,4、请用自己的话表述这首诗的意思在群山中看不到一只飞鸟,在条条道路上看不见行人留下的足迹,在一只孤单单的小船上,有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渔翁,独自一人冒着满天飞雪,在寒冷的江里钓鱼5、研读,(1)找出诗中的近义词 绝——灭;孤——独 (2)诗中最能表达作者心情的词是什么? “孤舟”和“独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寄兴高洁、寓意丰富 的寒江独钓图诗的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画的背景让人感受到雪天的 寂静清冷和凄凉,后两句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是这幅画的主体,流露出诗人 凄清、幽独的落寞情调这位迎风抗雪、孤舟独钓的渔翁形象,正是诗人 不屈精神和孤独情怀的人格化身6、研读:找节奏,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7、板书设计:,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写景,凄凉,写事,孤独,8、研读,(1)这首诗前两句描写了什么? (前两句写雪景,“千山”“万径”都是夸张语山中本应有鸟,路上本应有行人;但却“鸟飞绝”“人踪灭”作者用“绝”和“灭”渲染出一个荒寒寂寞的境界,虽未直接写雪,但我们似乎已经看到了铺天盖地的大雪,已经感觉到了凛冽逼人的寒气这正是当时严酷的政治环境的折射 (2)后两句描写了什么?刻画了一个什么形象?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后两句叙事,刻画了一个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该渔翁形象是作者自身的写照,曲折地表达出诗人在政治改革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的精神面貌。

      作者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郁闷苦恼9、研读:,(1)环境——(寒冷凄凉) A哪些字体现了寒冷凄凉?(“绝”和“灭”,表现了凄凉的程度——所有山和路都被雪覆盖了,没有飞鸟,没有行人,极其荒凉 B如果去掉“绝”和“灭”两个字,你将会看到一幅怎样的景象?(热闹、繁华、生机勃勃) C为什么如此荒凉?(气候所致——“寒”“雪”,鸟儿无处觅食,人们无法劳作) (2)心情——孤独寂寞 D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诗,感受渔翁的心情是怎样的?(孤独、寂寞) E诗中的哪个词可以体现出来?(“绝”“灭”“孤”“独”) (3)精神——(顽强不屈) A在这样一个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日子里,没有飞鸟,没有行人,渔翁为什么还要出来钓鱼呢? (生活贫困,为了生存,不得已而为之) B渔翁有没有被贫困吓倒?有没有被寒冷征服?从渔翁身上你看到了一种什么精神? (没有困难和寒冷吓倒和征服坚强不屈、凛然无畏、傲然清高、不怕困难) (4)抒情方式——(借景抒情) 思考:这首诗中,渔翁与大自然抗争的形象是诗人的精神写照吗?为什么? (柳宗元和志同道合的官员立志改革腐败的政治,却遭到皇帝和权臣的反对迫害,被贬到永州10年。

      他的报国理想不能实现,非常悲愤这首诗就是在这个时候这种情况下写的这首诗是他当时所处的寒冷凄凉的社会环境的真实写照,是他孤独寂寞心情的自然流露,是他身处逆境而顽强不屈的精神的再现10、研讨,这首诗的结构是怎样的? (这首诗的结构安排至为精巧诗题是“江雪”但是作者入笔并不点题,他先写千山万径之静谧凄寂栖鸟不飞,行人绝迹然后笔锋一转,推出正在孤舟之中垂纶而钓的蓑翁形象一直到结尾才著“寒江雪”三字,正面破题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把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炼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11、作业,请同学们把这首诗用自己的话改写成一篇短文同学们,再见!,。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