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及研究论文写作.ppt

64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47590222
  • 上传时间:2018-07-03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742.64KB
  • / 6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及 研究论文写作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吴 娟 2004-5-23个人信息 姓名:吴 娟(学生常称小吴老师或吴娟老师) 工作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Email:sijiehe@ 个人主页:http://blog.online-edu.org/wujuan引子• 什么是研究? 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关键问题:最终明白你要做什么 (你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你是怎么做的? 你的结果与收获是什么?)主 要 内 容• 一、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二、中小学教师常用研究方法的概述 – 行动研究法 – 经验总结法• 三、研究数据的分析• 四、研究论文的撰写一、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选择研究问题查阅文献资料制定研究计划搜集资料整理资料、数据处理撰写报告、形成论文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二、中小学教师 常用研究方法的 概述(一)行动研究法• 1、行动研究法概述 – 1)行动研究的由来 • 行动——实践者、实际工作者的实践活动、实际工作 • 研究——专业研究者、学者专家对人的社会活动和社会 科学的探索 • 理论与实践、研究与行动的脱离 – 专业研究费时费力,研究结果难以解决问题 – 实际工作面临很多问题,虽迫切需要办法,但得不到及时解决 • 美国社会工作者开始行动研究的尝试——1933年 • 教育界借鉴行动研究的方法开展教育研究——1953年1、行动研究法概述 • 2)行动研究带给教育研究的启示 – 教育研究要始终把握理论与实践地紧密结 合 • 行动研究架起了理论通往实践的桥梁– 教师即研究者 • 中小学教师是否具备研究的条件? • 面临的困难: – 研究条件 – 研究方法和技术 – 研究经费 • 具有的优势: – 实践者 – 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优化实践1、行动研究法概述• 3)行动研究法的定义– 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 作者(教师、教育管理员、与教育研究者 之间相互协作),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 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 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 所有人员共同参与研究和实践、对问题情 景进行全程干预,并在此实践活动中找到 有关理论依据以及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概述• 4)行动研究法的类型– 合作模式 • 专家与教师一同提出问题,一同制定研 究计划,共同进行研究 – 支持模式 • 研究动力来自教师自己,专家作为咨询 者 – 独立模式 • 教师自己进行研究,不需专家的指导2、行动研究法的步骤• 1)行动研究法的基本环节– 行动研究法最重要的是一个由计划、行动、观察 和反思构成的,自我反思的螺旋式循环2、行动研究法的步骤• 2)计划环节– 计划,即形成旨在改进现状的行动蓝图 – 计划的内容与要求: • 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和设想 • 计划包括“总体计划”和每一个具体行动步骤 的计划 • 计划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以能适应没有预 料到的情况和没有认识到的制约因素2)计划环节• 该环节中将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 – 解决问题的需要和设想• 思考:教育实际的现状如何?有哪些需解决的问题?我们能做些 什么? • 初步写出几个可以施以行动的想法 • 根据以下原则,选择一个想法:该问题对老师、学生都重要;该 问题存在进一步研究的机会;该问题的研究可得到他人的帮助; 研究问题的条件是允许的;该问题的研究具有可行性– 对即将采取行动的大致范围开展准备性调查 • 调查的内容:现状、现状的原因、实施的机会、制约因素等 • 运用多种方式开展调查 • 进行专题研讨,广泛听取意见2)计划环节• 该环节中将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 – 制定总的行动计划,划分行动步骤• 正在做什么?试图改变什么?理论基础是什么?可能采取的策略行 动如何? – 制定第一行动步骤计划,内容: • 行动的具体目标、理论基础,预期结果、人员安排,资料设备要求 ,可能的制约因素 – 对行动步骤的监察方法的设计 • 实施策略行动的过程、结果和环境条件的变化情况;信息的来源 • 手段:日记、工作记录、事例记录、现状记录、文件分析、问卷、 录音录像、照片、幻灯片、摄像 – 安排进度表阶阶段 起止日期 任务务 观观察内容 反思评论评论完成总计总计划 第一步行动动步骤骤 评评价 修改总计总计划 第二行动动步骤骤2、行动研究法的步骤• 3)行动环节– 行动,即实施计划或按照目的和计划行动 – 前期要求: • 熟悉计划,做好准备工作 – 行动实施过程的内容和要求 • 获得背景知识 • 按计划实施且重视实际情况的变化2、行动研究法的步骤• 4)观察环节– 观察:对行动过程、结果、背景以及行动者特点 的考察 – 内容与要求: • 观察需要在行动的同时进行 • 观察的内容:行动过程、行动效果、行动条件和制约 因素、行动者情况、出现的问题,要求做好全面详尽 的记录 • 观察应该是有计划的:计划全面、灵活、开发 • 运用各种有效技术2、行动研究法的步骤• 5)反思环节 – 反思:对观察记录的现象、事实加以思考, 判断评价,并且修正计划和行动方案– 内容与要求: • 整理和描述 • 评价和解释 • 对观察结果提出报告 • 形成修正性的总体计划,设计下一步的行动步 骤和监察技巧3、行动研究法的案例• 我眼中的三国人物: • 主题拓展阅读:(二)、经验总结法• 1、经验总结法——使教育行为理性化 – 1)经验的概念与特点:• 经验:实践活动中取得的知识或技能,通常指感 觉经验,即感性认识 • 特点: – 实践获得 – 对事物表面的感性的初步认识 – 内容和本质是客观的 – 有待于进一步上升为理性认识(二)、经验总结法• 1、经验总结法——使教育行为理性化 – 2)经验总结法的概念:• 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不受控制的自然形态下 ) • 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 • 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 • 使之理论化、系统化 • 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二)、经验总结法• 2、经验总结法的步骤 – 1)确定研究课题与对象 – 2)掌握有关参考资料 – 3)制定总结计划 – 4)搜集具体事实 – 5)进行分析与综合 – 6)组织论证 – 7)总结研究成果n案例: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 、教学风格的研究n采用经验总结的方法n收集教师自身、教科组其他教师 的看法、学生的表现、学生对教 师的评价等多方的某些事实与事 件n分析研究优秀教师或受学生爱戴 的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 以及他们的一些普遍特点和行为 表现n为其他教师提供教学的建议和意 见,以此促进他们的快速成长(二)、经验总结法 • 3、经验总结的层次 – 1)具体实践经验总结——教师常用收集资 料的重要方式 • 以具体实践事实为基础,描述、记录一次教育 或教学活动的经验 • 主要内容: – 教育活动过程:活动的目的、内容、准备、活动经 过、师生参与情况等 – 活动的效果:论述活动后师生的反映、收获等; – 体会:介绍活动后的感受,对此项活动优越性的认 识,亦即具体经验所在(二)、经验总结法• 3、经验总结的层次 – 2)一般经验总结•以具体经验总结为基础,对教育教学 实践活动进行归类、分析和抽象,从 中概括出一般的规律。

      •主要内容: – 教育活动的基本程序和举例 – 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和优越性 – 教育活动的使用范围和实施的具体建议(二)、经验总结法• 3、经验总结的层次 – 3)科学经验总结 • 在一般经验总结的基础之上,进行逻辑的、理 性的分析,揭示经验的实质,是由感性认识形 成理性认识的阶段 • 特点: – 从经验层次跃升到科学理论层次的关键 • 要求: – 经验的先进性 – 需综合运用多种具体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 个案分析法,实验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 ) – 研究者(即经验创造者)的理论修养和分析能力三、研究数据 的分析三、研究数据的分析• (一)算术平均数 – 定义:一组数值的总和除以数据的总频数 所得的商,简称平均数、均数或均值– 通常用 或 表示– 计算公式:三、研究数据的分析 • (二)方差与标准差 – 1.基本概念 – 一组数据中,各数离均差的平方和的算术平均数 称为这组数据的方差,又叫均方差或变异数 – 符号:用S2或2表示 – 定义式:– 方差的算术平方根称为标准差 – 符号:S或 – 定义式:• 例:生物测验某组5人成绩为:82,78,71,67,62。

      计 算这组数据的方差和标准差三、研究数据的分析• (二)方差与标准差 – 2.计算方差和标准差的简单方法三、研究数据的分析• (三)假设检验 – 1.假设检验 的概念: • 根据样本所提供的信息,按照一定的概率 要求,对关于总体情况做出假设,并通过 验证以拒绝或接受假设 – 2.假设检验 的一般步骤: • 第一步:提出零假设和备选假设 • 第二步:确定适当的检验统计 量并进行 计算 • 第三步:规定显著性水平α并确定临界值 • 第四步:将算得的检验统计 量值与之临 界值作比较,决定是否接受检验假设三、研究数据的分析• (四)Z检验 – 1.检验样 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差异是否显 著 • (1)总体正态,方差σ2已知• (2)总体方差未知,n>30例:• 某校二年级进 行语文教法改革实验 ,以随机抽样方法 组成的实验 班共25人,在学年末的统一考试中平均分 数为80分,全年级平均分为77分,标准差为9分,问 实验 班的平均分与全年级平均分有无显著性差异? 解:提出假设:H0:μ=μ0;H1:μ≠μ0构造统计 量:代入数据:Z=1.67取α=0.05,查正态分布表Z0.05/2=1.96>1.67故接受H0假设。

      即:实验 班的平均分与全年级的平均分无显著差异例: • 某市调查表明,一年级儿童的平均身高为116.5cm 某调查组从该市的一所小学中随机抽取49名儿童, 测得他们的身高如下:113,109,……118该校一年级 学生的平均身高是否与全市儿童的平均身高一致? 解:提出假设:H0:μ=μ0;H1:μ≠μ0根据上面数据求得: =115.3,S=10.01,选取显著水平为α=0.05,采用双边检验 ,查正态分布表 得Z0.05/2=1.96>|Z|统计 决断:接受假设H0故:该校一年级儿童的身高与全市儿童平均身高一致三、研究数据的分析• (四)Z检验 – 2.检验两个样本平均数差异是否显著 • (1)总体方差已知,检验两个独立样本• (2)总体方差未知,n>30三、研究数据的分析• (四)Z检验 – 2.检验两个样本平均数差异是否显著 • (3)检验两个相关大样本平均数差异是否显著例:• 某学校二年级中随机抽取45名学生,进行写作能力 测试 第一次测验结 果的平均成绩为 75分,标准差 为8.1分;第二次测验结 果的平均成绩为 72分,标准 差为7.2分两次测验 的相关系数为0.5,这两次测 验的平均成绩是否有显著差异? 解:提出假设:H0:μ1=μ2;H1:μ1≠μ2根据上面数据求得:选取显著水平为α=0.01,采用双边检验 , 查正态分布表得Z0.01/2=2.58μ0根据上面数据求得:选取显著水平为α=0.01,自由度df=20-1=19,查t 分布表t0.01(19)=2.539-0.34。

      接受假设H0 ,故:男女生之间在语文成绩上没有显著差异三、研究数据的分析• (五)t检验 – 总体正态,总体方差未知,而且又是小样 本时 – 3.检验两个相关小样本平均数间差异是否 显著例• 两周识字方法:一种25名学生听读 识字,课时平均识字量15,标准差 为6;另一种25名学生普通识字, 课时平均识字量11,标准差为5.3 两种方法事先配对,相关系数为 0.61哪种方法的识字效果好?Excel中的常用统计函数• AVERAGE:算术平均值 • CORREl:两组数据之间的相关值 • MAX:最大值;MIN:最小值 • MEDIA:中间值 • MODE:众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