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师大版《苏轼咏月诗文》同步练习2.doc
4页8 苏轼咏月诗文⊙收获平台一、将《记承天寺夜游》原文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 ,盖竹柏影也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这篇短文中,作者怎样描写“月色”和“竹柏影”,点染出了一个怎样的美妙境界?答: 2.结尾句中“闲人”是何含义?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境?答: 二、记忆苏轼词《水调歌头中秋》,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阕词中借对月的遥想高度概括人生况味的富有哲理的句子是: 词中对远方亲友真诚的祝福: , ,则道出了世世代代人的共同的心声2.“我欲乘风归去”中,词人为什么将说成“归去”?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想转向入世情怀的过渡?答: ⊙发展空间阅读苏轼的一首《西江月》,回答问题。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①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书此语桥柱上照野弥弥②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③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④解鞍欹⑤枕绿杨桥,杜宇⑥一声春晓[注释] ①曲肱:弯起胳膊当枕当 ②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 ③障泥:即马鞯用锦或兽皮做成,垫在马鞍下,垂于马腹两旁以挡尘土 ④欹:倾斜⑤杜宇:即杜鹃鸟,相传蜀帝杜宇之魂所化,故也称“杜宇”1.词前小序中点明这首词作描写了“乘月”所见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从词的上阕中品味出的月下美景答: 2.下阕“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中“琼瑶”本指美玉,你认为它在这里喻指什么?这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答: 3.细细品读,说说全词体现了词人怎样的心境,抒发了他怎样的襟怀?答: ⊙博闻广知月,也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喜欢吟咏的爱物。
品读以下四首,体会诗中不同的思想感情中秋月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寒食月夜风香露重梨花湿,草舍无灯愁未入南邻北里歌吹时,独倚柴门月中立感月悲逝者存亡感月一潸然,月色今宵似往年何处曾经同望月?樱桃树下后堂前八月十五日银台金阙夕沉沉,独宿相思在翰林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渚宫东面烟波冷,浴殿西头钟漏深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8 苏轼咏月诗文⊙收获平台一、1.这篇短文中,作者以“积水空明”比喻月光的清澈透明,以“藻、荇交横”比喻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2.“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作者与张怀民欣赏月夜景致时发出感慨,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只有此时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运的,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欣赏它 而“闲人”又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
二、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将飞天入月说成“归去”,因为作者对明月十分向往,也许那美好皎洁的月亮,才是自己精神的家园;“归去”,表达了苏轼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且有出世登仙的想法上片末两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是两片之间的过渡句,飞天探月,出尘之思,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发展空间1.明月当空,能清晰地看见汩汨清溪之水在辽阔的旷野流过广阔的天宇间,云层隐隐约约在若有若无之间,缭绕在明月之傍溪边的郁郁的芳草,在月光中更加娇柔可爱,令人只欲醉眠其间2.琼瑶,在这里喻指皎洁的水上月色这一句表达了词人对这水上月色无比喜爱之情,不忍这幽静纯洁的境界受丝毫损害3.全词体现了词人澄澈空灵、淡泊自适、超然物外的心境,抒发了他荣辱偕忘、乐观旷达的襟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