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税会实务】或有事项确认计量及会计处理探讨.doc
3页我们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梁老师精心收编,大家可以下载下来好好看看!【税会实务】或有事项确认计量及会计处理探讨摘要: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实现了我国或有事项确认与计量同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从新旧准则的对比入手,对新准则或有事项确认,计量,披露等具体的会计处理问题加以讲解,以期帮助读者对新准则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合理的运用关键词:新准则;或有事项;计量与披露众所周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或有事项作为特殊的不确定事项,已越来越普遍地出现在企业的日常经济活动中,并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了充分地披露或有事项对企业财务状况的潜在影响,使报表使用者获得更加充分、详细的相关信息,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在旧准则基础上对或有事项的确认,计量,披露等方面均做出了相应修订与完善,进一步加深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对修正后的或有事项新准则可从以下几点加以理解:1新旧会计准则差异比较1.1规范的范围不同新准则较旧准则涉及了建造合同,所得税,企业合并,租赁,原保险合同和再保险合等形成的或有事项,并试用于其他会计准则。
1.2预计负债的计量新旧准则关于或有事项的概念和确认条件一致,但对预计负债的计量不同旧准则对计负债的计量只有初始计量,即按履行相关现时义务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进行,而新准则对预计负债的计量则分为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初始计量按履行相关现时义务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进行,并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后续计量则指企业应在资产负债表日对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如客观证据表明该账面价值不能真实反映当前最佳估计数,应作相应调整且新准则规定符合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待执行亏损合同和企业承担的重组义务应当确认为预计负债而这一点在旧准则中并未做出明确规定2新旧会计准则衔接规定新准则有后续计量问题,因此新旧会计准则衔接时,需对预计负债进行检查,如有客证据表明该账面价值不能真实反映当前最佳估计数,应作相应调整,如账面数偏低,差额计入损益,如账面数偏高,差额也计入权益3新准则对权益、损益及资产结构等经济事项的影响由于新旧准则没有原则性的变化,新准则对权益、损益及资产结构等经济事项基本没什么影响下面对或有事项的确认,计量与披露逐次进行讲解,以期加深对新准则的掌握3.1或有事项的概念或有事项,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其结果须由某些未来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才能决定的不确定事项。
常见的或有事项主要包括:未决诉讼或仲裁、债务担保、产品质量保证(含产品安全保证)、承诺、亏损合同、重组义务、商业承兑汇票背书转让或贴现等其中,亏损合同、重组义务是新准则特别规定的或有事项3.2或有事项的确认与计量(1)或有事项的确认如果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同时符合以下3个条件,企业应将其确认为预计负债:①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而不是潜在义务例如,在专利权使用纠纷中,判明本公司侵权了其他公司的专利权,就发生了现时义务又如,在执行合同中,本公司违约导致对方发生经济损失,被告上法庭,因违约的事实已经发生,应承担相应的现时义务②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在对或有事项加以确认时,通常需要对其发生的概率加以分析和判断③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同时,由于会计又分很多行业,比如工业企业会计、商业企业会计、酒店企业会计、餐饮企业会计、金融企业会计等等会计处理,关键是思路,因为课堂上不可能教给你所有行业,怎么样才叫学会了实操呢,就是你有了一个基本的账务处理流程,知道一些典型的业务金额是怎么由凭证最后转接到到报表的也就是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每一笔业务发生后,你都知道最后会影响到报表上那个栏目的数据。
这是学习的重点,要时刻思考这个问题,想不明白,多问老师等你明白了,会计真的很简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