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泉州市罗内中学2022年高三化学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14页福建省泉州市罗内中学2022年高三化学期末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海洋中有丰富的食品、矿产、能源、药物和水产资源等(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能量转换角度来看,框图中的氯碱工业是一个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量的过程 B.过程②中结晶出的MgCl2·6H2O要在HCl氛围中加热脱水制得无水MgCl2 C.在过程③⑤中溴元素均被氧化 D.过程①中除去粗盐中的SO、Ca2+、Mg2+、Fe3+等杂质,加入的药品顺序为:Na2CO3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过滤后加盐酸参考答案:D略2. LiAlH4是重要的储氢材料,其组成类似于Na3AlF6.常见的供氢原理如下面两个方程式所示:①2LiAlH42LiH+2Al+3H2↑,②LiAlH4+2H2O═LiAlO2+4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反应①中生成3.36 L氢气,则一定有2.7 g铝生成B.氢化锂也是一种储氢材料,供氢原理为LiH+H2O═LiOH+H2↑C.生成等质量的氢气,反应①、②转移电子数之比为4:3D.LiAlH4是共价化合物,LiH是离子化合物参考答案:B【考点】氧化还原反应.【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分析】A、状态不知,无法由体积求物质的量;B、氢化锂中的氢是﹣1价,与水发生归中反应,方程式为:LiH+H2O═LiOH+H2↑;C、LiAlH4中的Li、Al都是主族金属元素,H是非金属元素,故Li为+1价、Al为+3价、H为﹣1价,受热分解时,根据Al元素的价态变化即可得出1 mol LiAlH4在125℃时完全分解,转移3 mol电子,生成1.5mol的氢气,而LiAlH4+2H2O═LiAlO2+4H2↑生成4mol的氢气转移4mol的电子,所以生成1mol的氢气转移电子分别为:2mol和1mol;D、LiAlH4是离子化合物,LiH是离子化合物.【解答】解:A、状态不知,无法由体积求物质的量,故A错误;B、氢化锂中的氢是﹣1价,与水发生归中反应,方程式为:LiH+H2O═LiOH+H2↑,所以氢化锂也是一种储氢材料,故B正确;C、LiAlH4中的Li、Al都是主族金属元素,H是非金属元素,故Li为+1价、Al为+3价、H为﹣1价,受热分解时,根据Al元素的价态变化即可得出1 mol LiAlH4在125℃时完全分解,转移3 mol电子,生成1.5mol的氢气,而LiAlH4+2H2O═LiAlO2+4H2↑生成4mol的氢气转移4mol的电子,所以生成1mol的氢气转移电子分别为:2mol和1mol,所以反应①、②转移电子数之比为1:1,故C错误;D、LiAlH4是离子化合物,LiH是离子化合物,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物性质,侧重考查氢化锂的性质,熟悉氢化锂中氢为﹣1价是解题关键,注意对所给条件的分析和应用,题目难度中等.3. a mol NO 与a molN2、O2 的混合气体相比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在同温同压下密度一定相等 B .在同温同体积下压强一定相等C .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一定相等 D .在标准状况下原子数一定相等参考答案:答案:A 4. 将Mg、Cu组成的混合物26.4 g,投入到适量的稀硝酸中,固体完全溶解,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NO气体8.96 L,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5mol/L的NaOH溶液300 mL,金属离子完全沉淀。
则形成沉淀的质量是 A.32.8g B.46.8g C.53.6g D.63.8g 参考答案:B略5. 用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组合是( ) ①1L 2 mol·L-1的MgCl2溶液中含Mg2+数为2NA②0.1mol·L-1的FeCl3溶液滴入沸水形成的胶体粒子的数目为0.1NA③标准状况下,2.24LCl2通入足量的H2O或NaOH溶液中转移的电子数均为0.1 NA④25℃时,pH=13的1.0L 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 数目为0.2NA⑤常温下,100mL 1mol·L-1Na2CO3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大于0.1 NA⑥含有NA个NO2、N2O4分子的混合气体,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分子总数小于NAA.①④⑤ B.②⑤⑥ C.③⑤⑥ D.③⑤参考答案:C略6. 下表是五种银盐的溶度积常数Ksp(2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化学式AgClAg2SO4Ag2SAgBrAgI溶度积1.4×10-101.4×10-56.3×10-507.7×10-138.51×10-16A.25℃时五种银盐的饱和溶液中,c(Ag+)最大的是Ag2SO4溶液B.在氯化银的悬浊液中加入Na2S溶液可以生成黑色的Ag2SC.25℃时,在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CaCl2两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Cl固体形成饱和溶液,则两溶液中AgCl的溶度积相同,且两溶液中c(Ag+)也相同D.AgBr沉淀可以转化成AgI沉淀,而 AgI沉淀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化成AgBr沉淀参考答案:C略7. 布洛芬属于丁苯丙酸的一种,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獐抗炎退烧药,其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布洛芬的分子式为C13H18O2B.布洛芬与苯丙酸互为同系物C.丁苯丙酸共有12种可能的结构D.布洛芬能发生加成、取代等反应参考答案:C8. 相同条件下列物质分别和H2反应,当消耗等物质的量的H2时,放出热量最多的是 A. Cl2 B. Br2 C. I2 D. S参考答案:A略9. 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参考答案:C略10. 下列实验能达到测量要求的是()A. 用托盘天平称取35.20g NaCl B. 用10ml量筒量取8.50ml盐酸C. 用25ml滴定管量取15.80ml溶液 D. 用PH试纸测得溶液PH值为4.2参考答案:答案:C11. 一个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1的元素最可能的价态是 A. +1 B. +2 C. +3 D. -1参考答案:C略12. 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①Al2O3NaAlO2(aq)Al(OH)3②SSO3H2SO4③Fe2O3FeCl3(aq)无水FeCl3④饱和NaCl(aq)NaHCO3Na2CO3 ⑤MgCl2(aq)Mg(OH)2MgO.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④⑤参考答案:D考点:镁、铝的重要化合物;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分析:①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溶液通入二氧化碳,生成氢氧化铝.②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③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Fe3+水解,加热蒸发得不到无水FeCl3.④在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形成饱和氨盐水,再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在溶液中就有了大量的钠离子、铵根离子、氯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其中NaHCO3溶解度最小,所以析出NaHCO3,加热NaHCO3分解生成碳酸钠.⑤氯化镁与石灰乳转化为更难溶的氢氧化镁,氢氧化镁不稳定,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镁.解答:解:①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溶液通入二氧化碳,发生反应2NaAlO2+CO2+3H2O=2Al(OH)3↓+Na2CO3,生成氢氧化铝,故①正确;②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不能生成三氧化硫,故②错误;③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Fe3+水解Fe3++3H2O?2Fe(OH)3+HCl,加热蒸发HCl挥发,平衡向右移动,得不到无水FeCl3,故③错误;④在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形成饱和氨盐水,再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在溶液中就有了大量的钠离子、铵根离子、氯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其中NaHCO3溶解度最小,析出NaHCO3,加热NaHCO3分解生成碳酸钠,故④正确;⑤氯化镁与石灰乳转化为更难溶的氢氧化镁,氢氧化镁不稳定,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镁,故⑤正确.故①④⑤正确.故选:D.点评:考查元素化合性质、侯德榜制碱法、盐类水解等,难度中等,注意侯德榜制碱法要先通氨气,后通二氧化碳,以便获得高浓度离子溶液.13. 下列实验的现象及结论不正确的是 A.过氧化钠放置在空气中,最终转变为白色粉末Na2CO3 B.SO2通入BaCl2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BaSO3 C.打磨过的铝箔和未打磨的铝箔分别在空气中灼烧,两种铝箔均熔化但不滴落,说明氧 化铝熔点比铝高 D.分别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都变红,Na2CO3 溶液红色较深,说明Na2CO3水解程度大于NaHCO3参考答案:B14.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三氯化铝溶液中加人过量氨水 Al3++3OH-Al(OH)3↓B. 稀硝酸中加入过量的铁粉:Fe+6H++3NO3-=Fe3++3NO2↑+3H2OC. 4mol/L的NaAlO2溶液和7mol/L的HCI等体积互相均匀混合4AlO2-+7H++H2O3Al(OH)3↓+Al3+D. 盐酸洗涤铜器表面的碱式碳酸铜:Cu2(OH)2CO3+4H+=2Cu2++CO2↑+3H2O参考答案:CD略15. 下列各组物质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A.酸性:HClO4>H2SO4>H3PO4 B.氢化物稳定性:H2S>HF>H2OC.碱性:NaOH>Mg(OH)2>Al(OH)3 D.氧化性:F2>Cl2>Br2>I2参考答案:B略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饱和氯水与石灰石的反应是制取较浓HClO溶液的方法之一。
某《化学教育》杂志报道了如下实验研究:实验一、定性研究:①在试管中加入过量的块状碳酸钙,再加入约20mL饱和氯水,使之充分反应,观察现象②过滤,将滤液滴在有色布条上,发现其比氯水的漂白性更强;③为了确定反应产物,将滤液分为三份,分别进行以下实验:第一份与石灰水混合,立即产生大量白色沉淀;第二份与稀盐酸混合,立即产生大量无色气体;将第三份加热,看到溶液变浑浊且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 经检测,上述实验中产生的无色气体均为CO2请回答:1. 实验①中观察到的现象为 ;2.反应后所得的溶液漂白性增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上述实验可推知,②的滤液中的溶质除CaCl2、HClO外,还含有______ _____;4. 实验③中产生大量无色气体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实验二、定量研究:在圆底烧瓶底部,有一用塑料网包住的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