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刘振湘 梁学勇 主编第一章 动物传染病的传染和流行过程.doc
6页第一章 动物传染病的传染和流行过程主要内容: 1、 传染病的概念及与非传染病相区别特性; 2、 感染的类型; 3、 传染病发展的四个阶段; 4、 动物传染病流行过程中的三个基本环节;5、 疫源地与自然疫源地的关系; 6、 流行的表现形式和及流行过程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7、 影响流行过程的自然、饲养管理和社会因素8、 动物传染病流行病学的调查与分析自学内容:1、 感染的分类;2、 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来源及种类基本要求:l、掌握相应的基本概念;2、掌握传染病的特性、发展阶段;3、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及相互关系重 点:感染的概念:传染病的概念;传染源、传播媒介、易感动物的概念;疫点、疫区、疫源地的概念:传染病的流行形式难 点: 病毒的持续性感染;慢病毒感染;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的关系教学学时:2.5学时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室第一节 传染和传染病一、相关概念1传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并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反应过程,称为传染2、传染病:凡是由特定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具有一定潜伏期和临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3、易感性:动物体对某种病原微生物缺乏抵抗力或免疫力时,称为动物对该病原体具有易感4、易感动物:具有易感性的动物常被称为易感动物。
病原微生物只有侵入易感动物机体后可以造成传染病的发生二、传染病特征1.由特异的病原微生物引起2.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3.被感染的动物机体能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4.耐过动物可获得特异性的免疫力5.具有一定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三、动物传染病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将动物传染病分为不同的种类,下面分别介绍几种分类方法:(一)按病原体的种类分类 可以分为病毒病、细菌病、支原体病、衣原体病、螺旋体病、放线菌病、立克氏体病和霉菌病等其中除病毒病外,其他病原体引起的动物传染病通常称为细菌性传染病二)按动物的种类分类 可以分为猪传染病、鸡传染病、鸭传染病、鹅传染病、牛传染病、羊传染病、犬传染病、猫传染病、兔传染病以及人畜共患传染病等三)按动物传染病的危害程度分类 1.国内通常根据动物传染病对人和动物的严重程度、造成经济损失的大小和国家扑灭措施的需要,我国政府将动物传染病分为一类、二类和三类一类动物传染病是指对人和动物危害严重、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性预防、控制和扑灭措施的疾病二类动物传染病是指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采取严格控制扑灭措施的疾病三类动物传染病是指常见多发、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控制和净化的动物传染病。
2.国际上国际兽疫局(OIE)将动物传染病分成A类和B类A类动物传染病是指超越国界,具有快速的传播能力,能引起严重的社会经济或公共卫生后果,并对动物和动物产品的国际贸易具有重大影响的传染病按照《国际动物卫生法典》的规定,应将这类动物传染病的流行状况经常或及时地向OIE报告B类动物传染病是指在国内对社会经济或公共卫生具有明显的影响,并对动物和动物产品国际贸易具有很大影响的传染病按规定应每年向OIE呈报一次疫情,但必要时也需要多次报告,这类动物传染病的种类较多四、传染病的发展阶段1.潜伏期 从病原体侵入机体开始直到该病临床症状开始出现的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了解传染病潜伏期的主要意义是:潜伏期与传染病的传播特性有关,如潜伏期短的传染病通常来势凶猛、传播迅速;帮助判断感染的时间并查找感染的来源和传播方式;确定传染病封锁和解除封锁的时间以及在某些情况下对动物的隔离观察时间;确定免疫接种的类型,如处于传染病潜伏期内动物需要被动免疫接种,周围动物则需要紧急疫苗接种等;有助于评价防制措施的临床效果,如实施某措施后需要经过该病潜伏期限的观察,比较前后病例数变化便可评价该措施是否有效;从流行病学的角度看,对处于潜伏期的动物更要引起注意,因为它们是危害最大的传染源。
2.前驱期 从潜伏期到呈现症状这段时间称为前驱期3.明显(发病)期 从前驱期到该病典型症状充分表现出来的这段时期称为明显(发病)期4.转归期 为传染病发展的最后结局阶段第二节 感染一、感染的概念 感染和传染是同义词,严格地讲,感染是传染的第一步,即病原微生物侵入易感动物二、感染的类型 1.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 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动物表现出该病特有临床症状的感染过程称为显性感染显性感染过程中表现出某病的特征性症状的称为典型感染,反之称为非典型感染机体不出现任何临床症状,呈隐蔽经过的感染称为隐性感染或亚临床感染隐性感染动物体内的病理变化,依病原体种类和机体状态而不同,有些被感染动物虽然外表看不到症状,但体内可呈现一定的病理变化,而另一些隐性感染动物既无临床症状又无病理变化,一般只能通过微生物学或免疫学方法检查出来开始症状较轻,特征性症状未出现就恢复的感染过程称为消散型感染(或称一过型)开始症状较重,但特征性症状尚未出现即迅速康复的感染过程称为顿挫型感染感染临诊表现比较轻缓的称为温和型感染2.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 3.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感染 4.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 5.单纯感染、混合感染、原发性感染、继发感染和协同感染6.良性感染和恶性感染 7.持续性感染与慢病毒感染 持续性感染是指在入侵的病毒不能杀死宿主细胞而形成病毒与宿主细胞间的共生平衡时,感染动物可在一定时期内带毒或终生带毒,而且经常或反复不定期地向体外排出病毒,但不出现临床症状或仅出现与免疫病理反应相关症状的一种感染状态。
持续性感染包括潜伏性感染、慢性感染、隐性感染和慢病毒感染等疱疹病毒、披膜病毒、副粘病毒、反转录病毒和朊病毒等科属的成员常能导致持续性感染慢病毒感染又称长程感染,是指潜伏期长、发病呈进行性经过最终以死亡转归的感染过程慢病毒感染时,被感染动物的病情发展缓慢,但不断恶化且最后以死亡而告终朊病毒和慢病毒引起的感染多属此类常见的慢病毒感染性传染病有牛海绵状脑病、绵羊痒病、梅迪-维斯纳病,山羊关节炎-脑炎和克雅病等第三节 动物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一、基本概念1、动物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另一易感动物体内而形成新的传染,并不断地在动物群体中发生、蔓延和终止的过程,称为动物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简言之,流行过程就是从动物个体感染发病到群体感染发病的发展过程2、流行性 传染病能够通过直接接触或媒介物在易感动物群体中互相传染的特性,称为流行性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相互连接的基本条件,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二、动物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一)传染源 1、概念 传染源是指体内有某种病原体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动物机体具体地说就是受感染的动物,包括传染病患病动物、病原携带者和被感染的其他动物。
2、类型 患病动物 病原携带者 是指外表无症状但能携带并排出病原体的动物在临床上,病原携带者又分为潜伏期病原携带者、恢复期病原携带者和健康病原携带者三种情况1)健康病原携带者 是指过去没有患过某种传染病但却能排出该病病原体的动物2) 潜伏期病原携带者 (3) 恢复期病原携带者 是指某些传染病的病程结束后仍能排出病原体的动物二)传播途径 1、概念 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通过一定的方式再侵入其他易感动物所经历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2、类型 传播途径可以为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两大类型,前者是指病原体在动物群体之间或个体之间横向平行的传播方式;后者则是病原体从亲代到其子代的传播方式1)水平传播 水平传播方式又分为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两种直接接触传播 是指在没有外界因素参与的前提下,通过传染源与易感动物直接接触如交配、舔咬等所引起的病原体传播间接接触传播 是指病原体必须在外界因素的参与下,通过传播媒介侵入易感动物的传播大多数传染病如口蹄疫、牛瘟、猪瘟、鸡新城疫等以间接接触传播为主,同时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传播,这类传染病被称为接触性传染病①经空气传播 ②经污染的饲料和饮水以及物体传播③经污染的土壤传播④经活的媒介者传播(2)垂直传播 一般可归纳为下列三种途径。
经胎盘传播 是指产前被感染的妊娠畜能通过胎盘将其体内病原体传给胎儿的现象经卵传播 是指携带病原体的种禽卵子在发育过程中能将其中的病原体传给下一代的现象经产道传播 是指存在于妊娠畜阴道和子宫颈口的病原体在分娩过程中造成新生胎儿感染的现象三)动物群体的易感性 动物易感性是指动物个体对某种病原体缺乏抵抗力、容易被感染的特性动物群体易感性是指一个动物群体作为整体对某种病原体感受性的大小和程度三、疫源地和自然疫源地 (一)疫源地1.概念 疫源地是指具有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所存在的地区2.疫源地的范围 通常将范围小的疫源地或单个传染源所构成的疫源地称为疫点若干个疫源地连接成片且范围较大时称为疫区3.疫源地的存在时间(二)自然疫源地1.概念 有些传染病的病原体在自然条件下,即使没有人类或动物的参与,也可以通过传播媒介感染动物造成流行,并且长期在自然界循环延续后代,这些传染病称为自然疫源性疾病存在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地区,称为自然疫源地自然疫源性疾病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季节性等特点,并受人类从事一些活动时使生态系统产生变化时的影响2.自然疫源性疾病 主要有流行性出血热、森林脑炎、狂犬病、伪狂犬病、犬瘟热、流行性乙型脑炎、黄热病、非洲猪瘟、蓝舌病、口蹄疫、恙虫病、Q热、鼠型疹伤寒、鼠疫、土拉杆菌病、布鲁氏菌病、李氏杆菌病、弓形虫病等。
四、动物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特征(一)动物传染病的流行强度 1.散发性 是指动物动物发病数量不多,在一定时间内呈散在性发生或零星出现,而且各个病例在时间和空间上没有明显联系的现象这种形式的原因主要一是动物群对某种传染病的免疫水平相对较高;二是某种传染病通常主要以隐性感染形式出现;三是某种传染病的传播需要特定的条件,如破伤风等2.地方流行性 是指动物的发病数相对较多,在一定地区或动物群中,传染病流行范围较小并具有局限性传播的特性,如猪气喘病、猪丹毒、炭疽和牛气肿疽等通常就是采取这种流行形式3.流行性 是指在某一时间内一定动物群中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超过预期水平的现象,且在较短的时间内传播的范围比较广流行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仅说明传染病的发病率比平时升高,不同地区中存在的不同传染病流行时,其发病率的高低并不一致4.暴发 是指在局部范围的一定动物群中,短期内突然出现较多病例的现象实际上,暴发是流行的一种特殊形式5.大流行性 是指某些传染病具有来势猛、传播快、受害动物比例大、波及面广的流行现象此类传染病的流行范围可达几个省、几个国家甚至几个大洲、如牛瘟、口蹄疫、禽流感、新城疫等病在一定的条件下均可采取这种方式流行。
(二)动物传染病流行的季节性 动物传染病流行的季节性指某些动物传染病经常发生于一定的季节,或在一定季节内出现发病率明显升高的现象传染病流行的季节性分为三种情况1.严格季节性 2.季节性升高 3.无季节性 (三) 动物传染病流行的周期性 动物传染病流行的周期性是指在经过一个相对恒定的时间间隔后,某些传染病如牛流行热、口蹄疫等可以再次发生较大规模流行的现象传染病周期性流行出现的原因主要是:(1)某些传染病的传播机制容易实现,动物群受到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