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物馆学概论课件:博物馆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pptx
29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博物馆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概念,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概念,“由公共部门或准公共部门共同生产或提供的,以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文化需求为目的,着眼于提高全体公众的文化素质和文化生活水平,这既给公众提供了基本的精神文化享受,也维持了社会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文化环境,”,陈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公共管理学、公共经济学领域,20,世纪,50,年代,“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以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服务2016年12月,我国出台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最早提出,主流观点,法律条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是由政府生产或提供,以满足社会公众基本文化需要为目的,提高公众的文化素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维系社会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文化环境与条件的公共服务行为的总和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提出与推进,1966.12,联合国大会通过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出背景,公民的,“,文化权利,”,人人有权参加文化生活;,人人有权享受科学进步及其应用所产生的利益;,人人有权对其本人的任何科学、文学或艺术作品所产生的精神和物质上的利用享受被保护的权利。
2002,年 中共十六大 首次明确提出,“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民的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和文化权利”,1997.10,中国政府签署了该公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我国的推进,首次明确提出,“,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列入奋斗目标,把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列入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到2020年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明确建设,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坚持缺什么补什么,注重有用、适用、综合、配套,统筹建设、使用与管理,加快构建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05,年,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2017年,“十三五”规划,201,1,年十七届六中全会,20,07,年十七届全国代表大会,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内涵与构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内涵,与,构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形成的,满足社会的公共文化需求,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向公众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运行管理机制系统的总称设施,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固定网点和流动服务相结合、全覆盖,服务,普遍均等、全民共享、方便快捷、优质高效,体制机制,低成本、高效益、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核心主体:,政府文化行政部门,组织者、监督者,文化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企业,生产者和提供者,构成,应具备,内涵,公共文化政策法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图书馆法博物馆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文化组织机构和人才:,从事文化管理和服务的各级政府和文化事业单,位,;,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支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管理、辅助人员等,公共文化活动方式:,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技术手段、方法和设备,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成,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馆(站)、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广场、文化中心、影(剧)院等,公共文化活动主体:,广大人民群众 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基,,,是实现文化“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目标的保障,公共文化事业经费:,政,府拨款、贴息、集资、社会捐助、赞助、基金等,我国,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成,(,1,),政策法规体系:博物馆管理办法、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
2,)基础设施建设体系3,)现代服务手段运用体系:全国文物信息数字资源共享和数字博物馆、网上博物馆、流动博物馆、文物精品巡回展等新形式4,)人才队伍培养体系5,)经费保障体系博物馆服务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服务,需要不断地将社会的变化、观众需求的变化、科技的发展结合起来,从博物馆内部管理到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手段等要不断地发展、创新,与时俱进,更好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能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特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特征,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服务优质、惠及全民博物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公共文化事业服务的重要职责因此,如何更好地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并充分发挥其社会职能,将成为今后博物馆发展的重要任务公共性、公益性、均等性、休闲性,公共性是博物馆服务的根本属性,博物馆公共服务是政府提供的保障公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公共服务博物馆是政府主办的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它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博物馆公共服务内容均等指的是基本公共服务内容均等化,即人人都有享有博物馆服务的权利,人人都有享有博物馆服务的机会和能力将博物馆的休闲娱乐功能纳入文化休闲范畴,通过自由舒适的环境、文化娱乐消遣(如鉴赏文物精品、亲历文物的复制等),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
公平)均等性,休闲性,公益性,长期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是复杂的、艰巨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个良性且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也不是花一两年时间就能够完整构建起来的,以人为本,核心价值理念,广泛性,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是单纯地搞阵地,而是要通过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覆盖网络,使文化产品、文化消费品能够惠及广大群众、惠及老百姓,能够把文化产品直接交给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去享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特征,公共性,五、博物馆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共同性,开放性,参与性,公正性,公平性,公益性,公开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博物馆,契合点:公共性,公共性,随着现代博物馆的产生,博物馆进行各项工作的基础,深刻体现共享与参与原则的公共文化空间,在中国近代,受西方博物馆文化和公共观念在中国传播的影响,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开始在中国出现,并初步完成了中国博物馆公共性的构建基本情况,2013,年,,,我国博物馆全年接待观众,63777,万人次,日均,170,余万人次这一快速增长,得益于博物馆免费开放加快国家文物局统计,截至,2013,年底,我国免费开放的博物馆达,2780,个,占上报博物馆数量的,80,。
2014,年全年全国文物机构共安排基本陈列,9996,个,比上年增长,19.1%,;举办临时展览,11174,个,增长,15.8%,;接待观众,84256,万人次,增长,12.8%,其中博物馆接待观众,71774,万人次,占文物机构接待观众总人次的,85.2%,;文物保护管理机构接待观众,12182,万人次,占,14.4%,参观人群中未成年人,2240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7%,,占参观总人数的,26.6%,将这一看似惊人的数字与,13,亿人口的比较,平均每位公民约,2,年才走进一次博物馆一些发达国家平均每位国民每年,3,5,次走进博物馆这多少可以判别在博物馆功能的发挥、博物馆职能履行上,我国与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宋新潮说,这种弊病主要体现在:博物馆与公众现代日常生活的关联性不强,难以唤起更广泛的关注;缺少变化,难以吸引公众不断走进博物馆;不能提供更多富有创造性的启迪,难以引起公众深入探究的兴趣中国有,13,亿人口,有,4510,座博物馆,平均,30.3,万人一座博物馆,与发达国家每,5,万人一座博物馆尚有很大距离但是,很多博物馆同质化现象严重,没有明确宗旨和收藏边界。
2010-2014,年全国博物馆数量增长分析,2009-2014,年全国博物馆参观人次增长分析,接待量连年攀升,2016年,我国博物馆,接待观众8.5亿人次,,同比增长8.9%,结构优化,一级,130,、二级,189,、三级,406,区,-,县,-,市,-,省,-,全国,显有成效,基础奠定,博物馆数量增长,2014年底全国博物馆总数达到 4510 家,较 2013 年增加345 家,类型多元,国有、非国有,历史、自然、艺术、科技、行业、高校,儿童博物馆,国有博物馆免费开放、特定人群门票优惠,2008 年,国有博物馆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免费开放,硬件设施完善,基本具备无障碍通道,,并提供残障人士辅助设施等,展览、社教活动丰富,线上、线下多途径,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问题与对策,博物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问,题,1,、理论研究弱,重实践而轻理论,2,、构成体系亟需优化,资源分散、未充分利用,活力欠缺,国有博物馆占绝大多数,体系构成单一,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3,、服务理念亟需提升,即时性差,对社会变化的反映与调整滞后,服务水平差异大,地区、馆际、人际差异,大,突出问题,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策略,博物馆要充分利用文化资源优势,以现代化管理、完善的服务体系和丰富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1,、,以人为本、观众第一,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内涵2,、,发挥优势、拓宽渠道,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3,、,拓展功能、扩大延伸,不断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4,、推动公共文化资源整合协同发展 注重突出整体性,广泛吸收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事业 注重突出公共性,重点加强县级博物馆建设 注重突出均等性,大力推进博物馆标准化建设 注重突出顶层设计的指导性,5,、加强博物馆学研究,注重突出学术性,6,、促进博物馆与科技的融合 注重突出现代性,博物馆必须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努力探索开发与提升服务能力的新途径,以增强社会公众对博物馆的依赖性、认同感,提升博物馆的文化感召力、竞争力,不断发挥博物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