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第20讲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课后达标检测.doc
6页优化方案】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第20讲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课后达标检测1.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下列不属于细菌产生的可遗传变异有( )①基因突变 ②基因重组 ③染色体变异 ④环境条件的变化 ⑤染色单体互换 ⑥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A.①②③ B.④⑤⑥C.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解析:选C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进行无性生殖,因此细菌产生的可遗传变异只有基因突变,没有其他类型2.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基因突变的频率是相同的B.基因突变的方向是由环境决定的C.一个基因可以向多个方向突变D.细胞分裂的中期不发生基因突变解析:选C基因突变的发生具有不定向的特点,即一个基因可以向多个方向突变3.下列能产生新基因的是( )A.基因突变 B.基因的重新组合C.基因分离 D.染色体数目变异解析:选A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能够产生新的基因;基因的重新组合属于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但不能产生新基因;基因分离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发生的,是基因自由组合的基础,不能产生新基因;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是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但不能产生新基因。
4.(2015·山西忻州二模)利用月季花的枝条扦插所产生的后代与利用月季花的种子播种所产生的后代相比,下列关于其变异来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前者不会发生变异,后者有很大的变异性B.前者一定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后者可能发生基因重组C.前者一定不会发生染色体变异,后者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D.前者一定不会因环境影响发生变异,后者可能因环境影响发生变异解析:选B扦插为无性繁殖,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故A错;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过程中都能发生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因环境影响产生的不可遗传的变异,C、D错误5.用人工诱变方法使黄色短杆菌的某基因模板链的部分脱氧核苷酸序列发生如下变化:CCGCTAACG→CCGCGAACG,那么黄色短杆菌将发生的变化和结果是(可能用到的密码子:天冬氨酸—GAU、GAC;丙氨酸—GCA、GCU、GCC、GCG)( )A.基因突变,性状改变B.基因突变,性状没有改变 C.染色体结构缺失,性状没有改变D.染色体数目改变,性状改变解析:选A对比题中该基因的部分序列可知,基因中CTA转变成CGA,mRNA中相应的密码子由GAU转变成GCU,多肽中相应的氨基酸由天冬氨酸转变成丙氨酸。
因此,黄色短杆菌发生了基因突变,性状也发生了改变由于只是部分碱基的改变,而且细菌无染色体结构所以不会导致染色体结构缺失和数目的变化6.辐射对人体危害很大,可能导致基因突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都是由辐射引起的B.环境所引发的变异可能为可遗传变异C.辐射能导致人体遗传物质发生定向改变D.基因突变可能造成某个基因的缺失解析:选B引起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的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如果环境引发了细胞中遗传物质的改变,就会引起可遗传的变异;辐射能导致人体遗传物质发生不定向改变;基因突变会导致基因内部分子结构的改变,但不会导致某个基因的缺失7.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是生物体遗传变异的主要方式之一,可产生新的基因B.同源染色体指的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两条形态大小一定相同的染色体C.基因重组仅限于真核生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D.基因重组可发生在四分体时期的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解析:选D基因突变可产生新的基因,基因重组不产生新的基因,A项错误;同源染色体指的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它们形态大小不一定相同,如性染色体X、Y,B项错误;自然条件下的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人工实验条件下的DNA重组也属于基因重组,C项错误,D项正确。
8.依据基因重组的概念,下列生物技术或生理过程没有发生基因重组的是( )解析:选D基因重组的类型包括有性生殖过程中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图C)、基因工程中的DNA重组(图B)图D人工诱变的原理属于基因突变;图A中S型活菌的出现,是R型活菌的DNA与S型死菌的DNA重组的结果,所以也属于基因重组9.下列细胞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既有可能发生基因重组现象,又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现象的是( )A.心肌细胞 B.成熟的红细胞C.根毛细胞 D.精原细胞解析:选D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精原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精子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基因重组,也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10.下表是苋菜抗“莠去净”(一种除草剂)突变品系和敏感品系的部分DNA碱基和氨基酸所在的位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抗性品系CGT丙氨酸GGT脯氨酸AAG苯丙氨酸TTA天冬酰胺敏感品系CGA丙氨酸AGT丝氨酸AAG苯丙氨酸TTA天冬酰胺氨基酸位置227228229230A. 基因中碱基的改变,一定能引起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改变B.其抗性的产生是由于基因上的密码子发生了改变C.其抗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DNA模板链上决定第228位氨基酸的有关碱基中的A被G代替D.抗性品系不能再突变为敏感品系解析:选C。
基因中碱基的改变,不一定能引起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改变,因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多种密码子;苋菜产生抗性是由于基因上的碱基改变最终引起蛋白质结构的改变而产生的;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抗性品系也可能突变为敏感品系11.男甲和男乙在某核电站工作数年后分别生了一个血友病的儿子与一个侏儒症的女儿,两人及妻子的家庭成员均无相应的遗传病史后两人向法院起诉,要求该核电站为其孩子的疾病承担责任已知侏儒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血友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甲乙都能胜诉 B.甲可能胜诉C.乙可能胜诉 D.甲乙都不能胜诉解析:选C辐射易诱发基因突变血友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甲儿子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来自于男甲,而是来自于其妻子,故甲不能胜诉男乙女儿的遗传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有可能是他的突变基因所导致的,当然也可能是其妻子的突变基因所导致的,故乙可能胜诉12.(2015·皖南八校联考)研究人员将抗虫基因(SCK基因)导入水稻,挑选出SCK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的抗虫植株(假定SCK基因都能正常表达)某些抗虫植株体细胞含两个SCK基因,假设这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随机整合,出现如图所示三种情况。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个体自交,F1中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的比例为3∶1B.乙图个体与正常水稻进行杂交,子代中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的比例为1∶1C.丙图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有1/2含SCK基因D.丙图个体自交,F1中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的比例为9∶1解析:选B甲图个体两个SCK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产生的配子100%含有SCK基因,个体自交F1中全部含有抗虫基因,全部表现为抗虫;乙图个体两个SCK基因都位于一条染色体上,产生的配子50%含有SCK基因,与正常水稻进行杂交,子代中抗虫植株占50%;丙图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有3/4含SCK基因;丙图个体自交,F1中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的比例为15∶11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如图是对某患者的基因治疗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致病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物质A是合成________的正常基因,物质B是________________3)基因治疗过程的操作步骤: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病毒将正常基因插入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经过改造的造血干细胞输回到患者骨髓中并产生正常的血细胞。
4)该体外基因治疗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基因突变 (2)血红蛋白 病毒DNA(3)①将正常基因插入到病毒DNA中 ②携带正常基因的病毒感染造血干细胞 ③造血干细胞染色体的DNA上 (4)操作复杂,但治疗效果更为可靠14.(2015·吉林一中阶段验收)已知人类多种先天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本身的遗传缺陷引起的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某人常出现紫绀,经医生检查其血红蛋白的β链上第67位氨基酸为谷氨酸(密码子为GAA或GAG),而正常人是缬氨酸(密码子为GUU或GUC、GUA、GUG),该病在医学上称为先天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Ⅱ型①该病的根本原因是患者有关的基因在转录中起模板作用的一条链上的一个脱氧核苷酸发生改变,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基因中控制血红蛋白β链上第67位氨基酸的碱基若发生改变,是否一定会引发该遗传病?请举例说明2)人类有一种非球形红细胞性贫血(Ⅱ型),经查为糖代谢过程某个环节发生障碍所致本病有红细胞自溶现象,如加入三磷酸腺苷后,自溶现象可明显降低①以下为成熟红细胞糖代谢途径中与ATP变化有关的过程简图:研究人员根据代谢过程,在红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加入各种代谢中间产物(丙酮酸除外),均无法得到丙酮酸,则该病最可能是由于缺乏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不能生成ATP所引起的②在无该病史的家族中出现了一个患病的孩子,引起孩子致病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③一个患病的女孩的父母及叔叔均正常,但其祖父和婶婶是患者那么她的婶婶生出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为避免生出有病的孩子,该家族应采取的措施有(写出两条你认为可行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