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语》难句解析.docx
2页论语?难句解析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分析: 皇邢二疏皆说,此章是孔子隐圣同凡,劝人勤学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字,音义皆同又字古文句法,十有五,就是十又五,语体就是十五孔子说:我十五岁即志于学毛诗传说:诗者,志之所之,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依此解释,志就是心之所之,也就是一心趣向之意志于学,就是专心求学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孔子在童年,即知求学此处孔子自述十五岁志于学,皇邢二疏皆据白虎通辟雍篇解释,十五是成童之岁,心志坚明,故自十五始志于学刘氏正义据白虎通说,十五岁是入大学之年,所学的是经术刘氏又据礼记大学篇所说,始于致知格物,终于治国平天下,皆是大学所学的经术 三十而立皇疏:立,谓所学经业成立也刘氏正义:立,谓学立自十五岁,志于学,至三十岁,所学已成立也就是学有根柢,有力,非外力所能摇动 四十而不惑孔安国注,不惑,就是不疑惑程氏树德论语集释,引黄式三论语后案:立,必先不惑,而言不惑于立之后者,何也夫子曰,可与立,未可与权立,守经也不惑,达权也不惑,遇事可以行权,无可,无不可立,那么是:可即可,不可即不可。
不知权变之道所以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天命,就是天的命令如刘氏正义引汉书董仲舒传对策曰:天令之谓命刘氏正义说:知天命者,知己为天所命,非虚生也盖夫子当衰周之时,贤圣不作久矣及年至五十,得易学之,知其有得,而自谦言无大过那么天之所以生己,所以命己,与己之不负乎天故以知天命自任命者,立之于己,而受之于天,圣人所不敢辞也孔子学易,乃知天命吾人虽闻天命,未必能知,须先信赖圣言,以求知之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心的从字,作顺从讲矩是端正方形的工具,说文作巨,引申为法度之义孔子至七十岁时,顺从心之所欲而不逾越法度顺心而为,自然合法,也就是动念不离乎道 程氏树德论语集释,引明儒顾宪成讲义说:这章书,是夫子一生年谱,亦是千古作圣妙诀顾氏以为,孔子自十五志于学,至四十而不惑,是修境五十知天命,是悟境六十耳顺,至七十从心,是证境顾氏此说,大有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