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2010届高考样本分析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doc
21页广东省2010届高考样本分析考试语文试卷(2009.12)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骸骨/骇异 蹊跷/蹊径 驯服/徇私 B.伶俜/招聘 攒射/积攒 迟暮/蓦然 C.诧异/叱咤 伺候/伺机 残垣/源头 D.蓬蒿/竹篙 朝露/今朝 忌惮/殚心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苏轼身处风云际会、党争不休的北宋中期,人生道路曲折艰辛但我们读苏轼的诗文,却很少见到他怨天尤人的哀叹,而总能感受到那种达观旷放的情怀他从不苛求人生的完美,对现实人生中的苦难都能安之若素,但又不苟且偷生,在极度的困窘之中,依然不失淡然飘逸的人生风采 A、风云际会 B、怨天尤人 C、安之若素 D、苟且偷生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本届全运会,刘翔享受到了城市主干道为其封路、增派警力为其站岗,甚至在刘翔比赛时,出现了手持盾牌的防暴警察。
B.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中国国家典藏文物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展览规模、档次、文物等级最高的一次特展 C.宠物家政市场的潜力越来越大,但宠物保姆却没有“火”起来,主要原因是大多数人存有 “伺候动物丢人”的观念在作怪 D.10月19日,一艘中国货轮在印度洋海域,距我在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的舰艇编队约1080海里处,被身份不明的武装分子劫持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所以,中国人游山是纯然精神上的快乐与解脱,绝无一丝欲要“征服”而后快的敌意 ②因此,他们笔下的山是“石泉淙淙若风雨,桂花松子常满地”的生机 ③中国人对山的欣赏,是欣赏它林木森森的含蓄,和人迹罕至的空灵 ④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幽谧,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的隐逸 ⑤唐朝诗人常用山林来造境,以表达他们对大自然的喜爱 ⑥是在人世的生活中,奋斗浮沉之余,给自己的心灵寻访一个自由逍遥、无人干扰的空间 A.⑤④⑥③②① B.③⑤②④⑥① C③①⑤④⑥② D.⑤④③①⑥②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22分) (郅)恽字君章,汝南西平人,志气高抗,不慕当世王莽末,民不堪命,恽西至长安,上书谏莽曰:“臣闻智者顺以成德,愚者逆以取害上天垂戒,欲以陛下就臣位陛下宜顺天命,转祸为福莽大怒,即下诏狱,劾恽大逆犹以恽据正义,难即害之,使黄门近臣胁导恽,令为病狂恍惚,不自知所言恽终不转,曰:“所言皆天文大圣意,非狂人所能造遂系经冬,会赦得免,因南游苍梧 建武初,自苍梧还乡里,县令卑身崇礼以为门下掾,恽感其意,遂为之屈久之,为郡功曹 汝南旧事,冬飨,百里内县皆持牛酒到府讌饮时太守欧阳歙飨礼讫,教曰:“西部都邮繇延,天资忠贞,禀性公方,典部折衡,推破奸雄今与众儒共沦延功,显之于朝恽前跪曰:“明府有言而误,不可掩覆按延质性贪邪,所在荒乱,虐而不治,冤慝并作,百姓怨之而明府以恶为善,股肱不争,此既无君,又复无臣,君臣俱丧,孰举有罪?君虽颠危,臣子扶持,不至于亡歙甚惭,遂不宴而罢恽归府,因称病 (门下掾)郑次都素清高,与恽厚,招恽去,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自古而然子心直诚三代之道繇延虽去必复还吾不忍见子有不容君之危盍去乎!”次都遂去,隐于弋阳山中居数月,延果复召,恽即去,从次都止,渔钓甚娱。
留数十日,恽喟然叹曰:“天生俊士以为民,无乃违命而乱伦乎?鸟兽不可与同群,子从我为伊尹乎?”次都曰:“吾年耄矣,安得从子 郡举孝廉,为郎,迁上东门候世祖[注] 尝夜出,还,诏开门人,恽不内上令从门举火射帝面,恽对曰:“火明燎远遂拒不开明日,恽谏曰:“昔文王不敢盘游于田,以万民惟正陛下既游猎山林,夜以继昼,其如社稷宗庙何?”由是上重之,后为梁令、长沙太守,崇教化,表异行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世祖:汉光武帝刘秀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莽大怒,即下诏狱 狱:监狱 B.遂系经冬,会赦得免 系:羁押 C.今与众儒共论延功,显之于朝 显:显现 D.诏开门人,恽不内 内:同“纳”,交出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令为病狂恍惚,不自知所言 若属皆且为所虏 B.久之,为郡功曹 不知东方之既白 C.而明府以恶为善,股肱不争 以为桂林、象郡 D.恽归府,因称病 不如因善遇之7、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能表现郅恽正直敢言的一组是(3分)。
) ①志气高抗,不慕当世②陛下宜顺天命,转祸为福③明府有言而误,不可掩覆④鸟兽不可与同群,子从我为伊尹乎⑤陛下既游猎山林,夜以继昼,其如社稷宗庙何⑥崇教化,表异行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⑥8、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王莽末年,郅恽到京城长安,借天命祸福之说劝谏王莽还政于刘氏,退回臣子之位,因此惹得王莽大怒,但终得赦免 B.郅恽认为西部督邮繇延生性贪婪邪恶,治理政事荒废而紊乱,劝谏郡守欧阳歙将他弃用,正因此,繇延没有获得推荐 C.郅恽虽一度追随友人郑次都归隐山林,但终不肯与鸟兽为伍,可见他的思想主流是积极入世的,主张人生要有所作为 D.文中写到了郅恽三次直言进谏,前两次都因所谏招惹大祸只有第三次劝谏光武帝刘秀,反而得到了刘秀的器重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4分)道不同不相为谋自古而然子心直诚三代之道繇延虽去必复还吾不忍见子有不容君之危盍去乎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县令卑身崇礼以为门下掾,恽感其意,遂为之屈3分)翻译: ②天生俊士以为民,无乃违命而乱伦乎?(3分)翻译: 10、阅读下面的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山 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长相 思李煜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1)两首诗词都写到“枫叶”,两者借助这一意象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为什么?请简要指出3分) (2)请简要分析李煜《长相思》的下片“菊花开,菊花残”两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4分)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淇水汤汤, 女也不爽, (《诗经·氓》)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苏轼《赤壁赋》) (3)曲终收拨当心画, ,唯见江心秋月白 (白居易《琵琶行》) (4)箫鼓追随春社近, 。
从今若许闲乘月, (陆游《游山西村》)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儿童的“我向思维”与作家的移情童庆炳 儿童的“我向思维”与作家的移情作用是相通或相似的儿童早期的思维方式与原始人的思维方式十分相似,被称为“我向思维”我向思维”的主要特点是以“我”为中心,一切都等同于有生命的“我”,把整个世界(无论是物还是人)都作为有生命的和有情感的对象来加以对待在他们稚气的眼里,月亮是人的脸,或者是星星的保卫者,而星星则眨着眼睛,向所有的人问好……儿童的“我向思维”使他们分不清物理世界和心理世界,分不清知觉到的和想象到的在这天真的混沌中,世界上所有的东西无不充满生命的活力18世纪意大利著名学者维柯在《新科学》中对原始诗性思维的分析,同样也适用于儿童:“最初的诗人都按照诗的形而上学,把有生命的事物的生命移交给‘无生命的’物体”,是“人由于不理解事物,就变成一切事物……”儿童的我向思维”与原始人的“原始思维”的这种相似性,使儿童的心中物我交融,物我化一,使儿童的眼中万物都流动着生命的活力,颤动着生命的琴弦,展现为一个生机勃勃的诗意的世界。
在作家这里,特别是创作过程中,将无生命的事物生命化,是其诗意感受的一个重要来源,而且与儿童的“我向思维”极为相似按德国的学者立普斯创立的“移情”说和英国学者冈布里奇提出的“投射”说,作家和艺术家在进行审美创造的时候,其对象不是与主体相对立的单纯的实体的存在,而是受到主体的生命灌注的活动而有力的、自我对象化的形象真正的作家、艺术家都有一种伟大的同情感,他们会把“亲身经历的东西,我们的力量感觉,我们的努力,超意志,主动或被动的感觉,移置到外在于我们的事物里面去,移置到在这种事物身上发生的或和它一起发生的事件里去”对此,我们的古人也早有说法,如刘勰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就是指作家心中充满情感,在观照自然之际,就会将自己的情感和幻想移置或投射到外在的无生命的事物上面,使无生命的事物生命化,达到物我沟通、物我同一、物我两忘的境界 李白:“绿水解人意,为余西北流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乌惊心这类“移情”和“投射”的诗句比比皆是在这类文学描写中,作家似乎变成了儿童,他们同外部事物的关系,不是一般的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他们凭借自己的开放的心灵去触摸对象,并把自己融化于对象中,人物化了,对象人化了,生命化了,诗意就从这人化和对象化中找到了泉源。
当然,作家和儿童的无生命事物的生命化是有区别的在儿童,是由于对事物的不理解,而把自己转化到事物里面去,不自觉地把事物跟自己等同起来,这是人的天性的表现在作家,是在对事物有了深刻的理解之后,着意把自己与外部事物沟通,使物融入我,我融入物,达到物我融合、物我同一的诗意的世界,这种自觉是作家才能的表现 (选自《文学审美特征论》,有删节)1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 )( ) A.人在儿童阶段,由于分不清知觉到的和想象到的,所以往往以“我”为中心看待事物,把一切事物都看成有生命的 B.儿童的“我向思维”,是童心、童真的体现,是其天性的自然流露,也是无须做出特别的努力就可以自然做到的 C.作家的“移情”与童心有许多相同、相通、相似之处,因此,只要不失“赤子之心”,作家就能写出生活的本真 D.作家的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