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考点突破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20讲氨和铵盐含氮物质之间的转化考点2含氮物质之间的转化.docx
6页考点2 含氮物质之间的转化微考点1 基于“价—类二维图”认识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1.(2025·山东济南检测)化合价和物质类别是整理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两个要素,可表示为“价—类二维图”氮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氮气和氧气直接生成BB.物质A极易溶于水,所以它是农业上常用的氮肥C.草木灰与铵态氮肥同时施用效果更好D.实验室制取A一般不用硝酸铵和氢氧化钙反应[答案] D[解析] B为NO2,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氮气和氧气直接生成NO,不能直接生成NO2,A错误;A为NH3,极易溶于水,可以作为氮肥原料生产氮肥,不能直接作为氮肥,B错误;铵态氮肥和显碱性物质混合能生成氨气,从而降低肥效,C错误;实验室制取NH3一般不用硝酸铵和氢氧化钙反应,因为硝酸铵加热易发生爆炸,D正确2.(2025·广东广州模拟)如图所示是氮元素的几种价态与物质类别的对应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B可与物质A反应B.物质B可经催化氧化直接生成物质AC.N2→物质A、物质A→NO2均为自然固氮D.HNO3和物质C常用于检验Cl-,则C为AgNO3[答案] C[解析] 由图可知,B为氨气,A为一氧化氮,C为硝酸盐。
氨气和一氧化氮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A正确;氨气和氧气催化氧化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B正确;将大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为氮的固定,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不属于氮的固定,C错误;实验室通常采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检验氯离子,D正确3.(2025·河北石家庄检测)下图是某元素常见物质的“价—类二维图”,其中d为红棕色气体,f和g均为正盐且焰色试验的火焰为黄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e的浓溶液可以用铝槽车运输B.气体a、c均可用浓硫酸干燥C.常温下,将充满d的密闭烧瓶置于冰水中,烧瓶内红棕色变浅D.d可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f和g[答案] B[解析] 由题干信息,d为红棕色气体氧化物,则d为NO2,说明该图为N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从而可知:a为NH3、b为N2、c为NO、d为NO2、e为HNO3,f和g均为正盐且焰色试验的火焰为黄色,说明g、f含有Na+,则f为NaNO3、g为NaNO2e的浓溶液即浓硝酸,由于常温下铝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故可以用铝槽车运输浓硝酸,A正确;气体a为NH3,不能用浓硫酸干燥,c为NO,可用浓硫酸干燥,B错误;d为NO2,常温下,反应2NO2(g)N2O4(g) ΔH<0,将充满d的密闭烧瓶置于冰水中,平衡正向移动,故烧瓶内红棕色变浅,C正确;d为NO2,发生反应2NO2+2NaOH===NaNO3+NaNO2+H2O,即NO2可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f即NaNO3和g即NaNO2,D正确。
归纳拓展:分析氮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的三个维度1 横向变化体现了氮元素同价态、不同类别物质(氢化物、碱、盐)之间的转化,通过加入酸(或碱)实现物质的转化2 纵向变化体现氮元素不同价态、同类别物质之间的转化,主要通过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来实现物质之间的转化3 斜向变化体现不同价态、不同类别之间物质的转化,主要体现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微考点2 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与含氮物质的制备4.(2025·广东广州检测)已知饱和氯化铵溶液与亚硝酸钠晶体混合加热可制备氮气利用如图装置制取氮气,并用氮气制备Ca3N2,Ca3N2遇水发生水解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NaNO2+NH4ClNaCl+N2↑+2H2OB.④、⑥中依次盛装的试剂可以是浓硫酸、碱石灰C.③中盛放的试剂是NaOH溶液D.实验结束,取⑤中的少量产物于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可以使试管口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答案] C[解析] 装置①为制备氮气的装置,饱和氯化铵溶液与亚硝酸钠晶体混合加热生成氮气、氯化钠和水,反应方程式为NaNO2+NH4ClNaCl+N2↑+2H2O,A正确;产生的氮气需要干燥才能进入玻璃管中反应,装置④应为干燥装置,可选用浓硫酸作干燥剂;装置⑥中也应装有干燥剂,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⑥中可盛放碱石灰,B正确;装置中含有氧气,可利用装置③除去装置中的氧气,NaOH溶液不能除去氧气,可改成酸性氯化亚铁溶液,C错误;实验结束后,装置⑤中有生成的Ca3N2,Ca3N2遇水发生水解反应生成NH3和Ca(OH)2,NH3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D正确。
5.(2025·河南海口模拟)下列关于氮及其化合物的探究,结论和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操作和现象结论和解释A铜丝溶解于稀HNO3,生成无色气体金属能与强酸反应置换出氢气BNH3能使热的氧化铜产生红色物质NH3有还原性CN2与H2混合加热不反应N的非金属性弱DNO2被NaOH溶液吸收NO2是酸性氧化物[答案] B[解析] 铜丝溶解于稀HNO3,生成硝酸铜、NO、水,无色气体为NO,不会生成氢气,故A错误;NH3能使热的氧化铜产生红色物质,原理是3CuO+2NH3N2+3Cu+3H2O,说明氨气具有还原性,故B正确;N2与H2混合,在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没有催化剂时,加热速率慢,生成物的含量少,但不能说明N的非金属性弱,故C错误;NO2被NaOH溶液吸收,生成硝酸钠、亚硝酸钠和水,发生歧化反应,NO2不是酸性氧化物,故D错误[规律方法] 氮气及含氮化合物的转化解题时,抓住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1)牢记一条转化主线,侧重物质之间转化的条件及产物:N2NH3NONO2HNO3NH4NO3(2)结合氧化还原反应中“价态转化规律”,认识不同价态含氮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N2NH3NONO2HNO3(3)明确含氮物质的连续氧化关系:N2NONO2HNO36.(2025·湖南长沙检测)实验室用如下装置(略去部分夹持装置)模拟利用氨气和次氯酸钠合成肼(N2H4)的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装置①中浓盐酸换成H2O2,也可用于制备氧气B.②中盛装NaOH溶液,用于吸收多余的Cl2C.③分液漏斗中盛装饱和食盐水D.当反应结束时,④中可收集一瓶纯净的NH3[答案] B[解析] 由图可知,①中发生的反应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打开K1,Cl2能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l、NaClO,⑤用来制取NH3,④装置作安全瓶,能防倒吸,在③中NH3和NaClO反应生成N2H4,发生反应ClO-+2NH3===N2H4+Cl-+H2O,最后关闭K1,②中盛装NaOH溶液,用于吸收多余的Cl2装置①中浓盐酸换成H2O2,制备氧气时不需要加热,MnO2作催化剂,A错误;Cl2有毒,不能排放在环境中,则②中盛装NaOH溶液,用于吸收多余的Cl2,B正确;③分液漏斗中应该盛装NaOH溶液,利用Cl2与NaOH溶液反应制备NaClO,C错误;反应结束后,关闭K2,多余的NH3可收集在④中,但NH3中混有水蒸气,D错误微考点3 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7.(2025·湖南长郡中学等校联考)2023年第54个世界地球日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引导全社会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下列相关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A.聚氯乙烯塑料易造成环境污染,可采用焚烧法处理B.研发催化剂将CO2还原为甲醇是促进碳中和的有效途径C.对废旧电池必须进行分类回收,并集中进行深埋处理D.减少CO2及碳氢化合物的排放以防止温室效应和酸雨的形成[答案] B[解析] 聚氯乙烯含有氯元素,焚烧会产生污染大气的有毒物质,不能采用焚烧的方式处理,A错误;研发催化剂将CO2还原为甲醇,能有效减少CO2的排放,是促进碳中和的有效途径,B正确;废旧电池深埋处理,电池中的重金属元素会污染土壤,C错误;减少CO2及碳氢化合物的排放能防止温室效应,但无法防止酸雨的形成,酸雨的形成主要是SO2、氮氧化物的排放,D错误8.(2025·山东滨州检测)化学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治理措施没有运用相应化学原理的是( )选项治理措施化学原理A向燃煤中添加生石灰以减少酸雨的形成CaO具有碱性氧化物的通性B在汽车尾气系统中安装催化转化器以减少尾气污染CO和NO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无毒气体C用聚乳酸塑料替代传统塑料以减少白色污染聚乳酸具有生物可降解性D向工业废水中添加Na2S溶液除去废水中Cu2+Na2S具有还原性[答案] D[解析] 向燃煤中添加生石灰以减少酸雨的形成,氧化钙能和二氧化硫等气体反应,体现CaO具有碱性氧化物的通性,A正确;汽车尾气系统中安装催化转化器以减少尾气污染,是排气系统中CO和NO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无毒气体氮气和二氧化碳,减少污染,B正确;聚乳酸具有生物可降解性,易于降解可减少白色污染,C正确;向工业废水中添加Na2S溶液除去废水中的Cu2+,生成CuS沉淀,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