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学年福建省南平市物理高一上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
11页2024学年高一上物理期中模拟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1-6题为单选题7-12为多选,每题4分,漏选得2分,错选和不选得零分)1、如图所示,物体的运动分三段,第1、2s为第Ⅰ段,第3、4s为第Ⅱ段,第5s为第Ⅲ段,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第1s与第5s的速度方向相反B.第1s的加速度大于第5s的加速度C.第Ⅰ段与第Ⅲ段平均速度相等D.第Ⅰ段和第Ⅲ段的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都相同2、下列列举的几种速度中,指瞬时速度的是( )A.汽车经过路标时的速度是90km/hB.子弹在枪管里的速度是300m/sC.某同学的百米跑速度是8m/sD.队伍行进速度大约是20km/h3、如图所示,有四块相同的坚固石块垒成弧形的石拱,其中第3、4块固定在地面上,每块石块的两个面间所夹的圆心角为37°.假定石块间的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则第1、2块石块间的作用力和第1、3块石块间的作用力的大小之比为( )A. B. C. D.4、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火车全部通过南京长江大桥所用时间时可以将火车看作质点B.质点是一种假想模型,实际并不存在C.静止的物体一定不可以看作质点D.地球的体积很大,不可以看作质点5、伽利略对运动的研究,不仅确立了许多用于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而且创立了一套对近代科学的发展极为有益的科学方法,这套科学方法包含以下几个环节,其中排序最合理的是( )。
①运用数学推理 ②合理外推 ③对现象的一般观察④提出猜想 ⑤通过实验对推理进行验证 ⑥推广应用A.④②③①⑤⑥B.③④①⑤②⑥C.③④①②⑤⑥D.④③①②⑤⑥6、某汽车沿一直线运动,在t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L,在处速度为v1,在处速度为v2,则( )A.匀加速运动,v1>v2 B.匀减速运动,v1<v2C.匀加速运动,v1<v2 D.不确定7、如图所示,清洗楼房光滑玻璃的工人常用一根绳索将自己悬在空中,工人及其装备的总重量为mg,且视为质点悬绳与竖直墙壁的夹角为α,悬绳对工人的拉力大小为F1,墙壁对工人的弹力大小为F2,则A.B.F2=mgtanαC.若工人缓慢下移,增加悬绳的长度,但F1与F2的合力不变D.若工人缓慢下移,增加悬绳的长度,则F1减小,F2增大8、关于速度和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加速度越大,它的速度也一定越大B.物体的加速度为零,它的速度也一定为零C.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D.加速度的方向可能与速度的方向相反9、一个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大小从15 m/s变到10 m/s所经历的时间是(g=10 m/s2)A.0.5 s B.1 sC.1.5 s D.2.5 s10、一小球自t=0时刻从水平地面上方某处自由下落,小球与地面碰后反向弹回,不计空气阻力,也不计小球与地面碰撞的时间,小球距地面的高度h与运动时间t关系如图所示,取g=10m/s1.则( )A.小球第一次与地面碰撞后的最大速度为10m/sB.小球第一次与地面碰撞后的最大速度为10m/sC.小球第二次与地面碰撞后上升的最大高度为1.15mD.小球将在t=6s时与地面发生第四次碰撞11、在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时歼-20战机飞跃天安门城楼。
它是中国最近研制出的第五代隐身重型歼击机它以具有隐身性、高机动性以及先进的航电系统让世界震惊关于歼-20战机的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战机受到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B.战机受到重力是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C.战机受到的重力指向地心D.战机匀速飞行时,它不受重力作用12、在如图所示的四张图中,AB、BC 均为轻质杆,各图中杆的 A、C 端都通过铰链与墙连 接,两杆都在 B 处由铰链相连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的 AB 杆可以用与之等长的轻绳代替的有(1)、(2)、(4)B.图中的 AB 杆可以用与之等长的轻绳代替的有(1)、(3)、(4)C.图中的 BC 杆可以用与之等长的轻绳代替的有(2)D.图中的 BC 杆可以用与之等长的轻绳代替的有(3)二、实验题(本题共16分,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13、(6分)(1)如图是“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示意图图甲表示在两个拉力F1、F2的共同作用下,将橡皮条的结点拉长到O点;图乙表示准备用一个拉力F拉橡皮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A.甲实验时,两个拉力的大小应相等B.甲实验时,两个拉力的方向应互相垂直C.乙实验时,只须使橡皮条的伸长量与甲实验相等D.乙实验时,仍须将橡皮条的结点拉到O点(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填字母代号)A.理想实验法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14、(10分)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电源(选填“直流”、“交流”),若电源的频率是50Hz,则每隔____________s打一个点.三、计算题要求解题步骤,和必要的文字说明(本题共36分)15、(12分)一辆汽车以5m/s2的加速度在平直公路上从静止开始启动,经过4s因故紧急刹车,已知汽车刹车过程中加速度大小始终为4m/s2,求:(1)汽车5s末的速度大小;(2)汽车从开始刹车后6s所通过的位移大小;(3)汽车加速距离与刹车的距离之比。
16、(12分)如图,一质点由A向C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已知AB=BC,vA=1m/s, 加速度a=1m/s2,从A点运动到C点历时6s求: (1)AC段的距离;(2)B点的速度大小.17、(12分)慢车以0.1m/s2的加速度从车站启动开出,同时在距车站2 km处,在与慢车平行的另一轨道上,有一辆以72 km/h的速度迎面开来的快车开始做匀减速运动,以便到站停下,问:(1)两车何时错车?(2)错车点离车站多远?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6题为单选题7-12为多选,每题4分,漏选得2分,错选和不选得零分)1、C【解析】由题中“物体的运动分三段”可知,本题通过v-t图像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根据物体运动规律和v-t图可以进行分析.【详解】A.由图像可知,第1s与第5s的速度在时间轴上方,方向相同,故A错误;BD.由图像可知,第1s加速度为2m/s2,第5s加速度为-4m/s2(负号表示方向与正方向相反),从大小上看,第5s的加速度大于第1s的加速度,方向相反,故BD错误;C.由于第Ⅰ段与第Ⅲ段都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公式可得,平均速度都为2m/s,故C正确.2、A【解析】汽车经过路标时对应的时刻,是瞬时速度,故A正确.子弹在枪管里加速,枪管对应的是位移,是平均速度,故B错误.百米赛跑的速度为8m/s表示一段时间内的速度,为平均速度.故C错误.队伍行进速度对应的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区别,要注意明确平均速度对应的一段过程,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的运动,而瞬时速度是某一瞬时的速度,可以精确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3、C【解析】据题意,由于4物块都处于静止状态,则每一物块的合力都为0 ,对物块1受力分析,如上图所示,据力的合成法,则有:故两者之比为:A.,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错误;B.,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错误;C.,与结论相符,选项C正确;D.,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错误;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物体的平衡条件.4、B【解析】当研究一列火车全部通过南京长江大桥所需的时间时,火车的长度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所以A错误;质点是一种假想模型,实际并不存在,选项B正确;物体能否看作质点,要看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则静止的物体不一定不可以看作质点,体积很大的不一定不能看做质点,例如地球的体积虽然很大,但是在研究地球的公转时可以看作质点,选项CD错误;故选B.【点睛】解决本题要正确理解质点的概念:质点是只计质量、不计大小、形状的一个几何点,是实际物体在一定条件的科学抽象,能否看作质点物体本身无关,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看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5、B【解析】根据物理规律探究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提出疑问、科学猜想、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理论推广,可以判定排序最合理的是③对现象的一般观察;④提出猜想;①运用数学推理;⑤通过实验对推理进行验证;②合理外推,得出结论;⑥最后把结论,推广应用。
故选:B.6、A【解析】AC.作出匀加速的v-t图象,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中间时刻的速度v1,因图象与时间图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通过的位移,故由图可知时刻物体的位移小于总位移的一半,故由图得知中间位置的速度v1一定大于v1,即v1>v1.故A正确,C错误BD.作出匀减速的v-t图象,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中间时刻的速度v1,因图象与时间图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通过的位移,故由图可知时刻物体的位移大于总位移的一半,故中间位置应在中间时刻的左边侧,故此时对应的速度v1一定大于v1,即v1>v1.故BD错误7、BC【解析】AB.工人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拉力,如图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F2=mgtanα选项A错误,B正确;CD.当工人下移时,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α变小,故F1变小,F2变小,但F1与F2的合力与重力平衡,保持不变,选项C正确,D错误;8、CD【解析】A.加速度由物体所受的合力和物体的质量共同决定,与速度没有直接的关系,故A错误;B.加速度为零,物体可能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一定为零,故B错误;C.加速度,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故C正确;D.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做加速运动,相反时做减速运动,故D正确;故选CD。
9、AD【解析】选向上为正方向,当两速度方向相同时,经历的时间为:;当两速度方向相反时,经历的时间为:10、BC【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小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只受重力作用,其加速度恒为g不变,根据图象可知,在t=1s时小球第一次与地面碰撞,碰后反弹在t=3s时上升到最高处,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知,小球第一次与地面碰撞后的最大速度v=gΔt1=10m/s,故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小球第二次与地面碰撞后上升的最大高度为:,根据图象可知,Δt3=0.5s,所以=1.15m,故选项C正确;显然小球每次与地面的碰撞都存在能量的损失,因此小球第三次与地面碰撞后,上升的最大高度一定小于1.15m,因此从小球第三次与地面碰撞后到第四次与地面碰撞的时间间隔一定小于1Δt3,即在t=6s时与地面的第四次碰撞已经结束,故选项D错误.11、AB【解析】A.战机受到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故A正确B.战机受到重力是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故B正确C.战机受到的重力竖直向下,而不一定指向地心,故C错误D.任何在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重力作用,故D错误12、BD【解析】AB.由图看出,(1)、(3)、(4)中,AB杆对B点产生的是拉力,当用轻绳代替时效果不变,仍能使装置平衡,故图中的AB杆可以用与之等长的轻绳代替的有,(1)、(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