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磁场的生物效应与磁致光幻视.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22558487
  • 上传时间:2017-11-2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2.79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电磁场的生物效应与磁致光幻视对于磁场,物理学用磁场强度 H 和磁感应强度 B 来描述,物理学一开始用磁场强度 H 来描述磁场,后来才发现了和电场强度相对应的磁感应强度 B严格地说,H 和 B 不是同一术语,H 是磁场,B 是磁通密度(详细的分析可以参见《电动力学》 ) ,B 是 H 所感应的磁场,所以 B 又叫磁感应强度二者的关系为:B = u H其中 u 是导磁率磁场可以产生于变化的电场(如电流就是变化的电场) ,也可以产生于永磁铁,地球就是一个巨大的磁铁,所以在地球表面的生物都会受到地磁场的作用,另外,人们还利用电、磁相互作用的原理制作了一些用来研究生物在各种不同强度下各种反映的仪器对作用和效应有影响的磁场参数有类型、磁强、均匀性、方向、作用时间等几个方面;就机体方面,对作用和效应有影响的机体因子有磁性、组成、种类、敏感性、部位和血流速度等几个方面生物效应:磁场从开始作用到看见机体的生物效应,一般有一段延迟时间其主要原因可能是产生效应的磁场必须同时同方向地作用一段时间(叫物理作用时间) ,机体才发生明显的生物效应,累积的物理量中的大多数,可看作是产生生物效应的阈前量,并且是可逆的所谓可逆是指磁场方向和坐标(器官、细胞、分子)方向发生变化时,其发生生物效应的可能性也变,甚至变得反相,因此应设法使磁场方向和机体方向的夹角不变,这样累积的物理量就可能达到阈值,产生可见的生物效应。

      下面分别讨论地磁的生物效应以及磁效应在生物学中的一些具体的应用:(一) 、地磁的生物效应很多的星体周围都具有磁场,地球也有,我们称之为地磁场地球近似一均匀磁化球,但有区变和日变,区变指因为区域的不同而不同,有的磁强差别很大每天变化约 0.0001——0.0004G/day磁南(S )极在地球北极附近,磁北极在地球南极附均的磁强为0.5G法国细菌学家巴斯德(Pasteur)1862 年发现,地磁场能促进所有植物的生长,在 S 极下,青土豆比附近的成熟快些人体也同样是个磁体,也有两极人站立时,上 N 极,下 S 极平卧时则右侧是 N 极,左侧是 S 极,人正面是 N 极,背面是 S 极(注:磁体对人体作用下为阳,左为阳,背为阳,都对应 S 极)在自然定律有所谓的稳态平衡,即此种状态下时物体最稳定,地球北极有磁S 极,人睡觉时,头朝北,脚朝南,则人体处于稳态平衡,轻微的扰动不会影响睡眠深度,从而能改善健康反之,则稍一扰动,就会失去平衡,睡得不安稳,甚至烦躁,失眠二) 、DNA 新陈代谢与生物磁效应脱氧核糖酸(DNA)是所有生物(一部分病毒除外) 的遗传物质,也就是遗传基因的组合DNA 存在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中。

      DNA 和核糖枝酸(RNA)统称为核酸核酸具有复杂的结构:由嘌呤碱基或嘧啶碱基与戊糖形成核苷,一个核苷的糖上一个 OH 基被磷酸化时,变为核苷酸,面核苷酸借助于磷酸二酯键连接成一种特定次序(一级结构) ,便形成核酸戊糖中一个 OH 基说 O 变为 H 时称为脱氧核糖核酸,DNA 便是含脱氧核糖的核酸DNA 这种生物大分子具有复杂的双螺旋结构,螺旋的空间缠绕、曲折等还构成二级、三级等高级结构核酸中诸原子主要是以共价键相结合,使整体结构稳定,保持遗传特性,两条螺旋中的碱基又以氢键相结合,使局部结构可能受到外界因素作用而发生畸变,由此可能产生变异一些物理因素(如 r 射线、X 射线、激光、磁场和超声等 )能诱发生物突变便是基于低键能氢键的畸变从生物磁学观点看,磁场可能引起 DNA 中氢键的畸变,影响 H+离子的隧道效应,从而可导致部分遗物质结构(遗传消息) 的变化,产生磁致遗传变异也可以利用磁共振等磁学方法来研究 DNA 的结构及在各种因素作用下,引起的构型等微观结构的变化新陈代谢是生命现象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特征,它包括生物体内物质的代谢和能量的代谢(转换)从生物磁学观点看,自由基和载流子都会产生磁现象和磁效应,都可以采用磁技术进行其微观过程和机制的研究或应用。

      从以上的讨论可以看出,生物磁现象、磁效应、生物磁技术以及它们的应用领域都是非常广阔的,综合它们所具有的宏观特点,分析它们可能涉及的生物微观察过程和机制,又都显示出与磁学理论有极为密切的联系,但却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纯物理现象和磁效应,而必须考虑生命现象和生物科学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正确处理物理运动形态和生物运动形态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辩证关系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不仅要有流行病学的调查,还要有动物实验与临床观察的依据,才能真正地发挥现代医用生物磁学的威力,为人类服务,为人类造福 生物受到磁场和磁场梯度的作用时,它们的强度必须超过一定数值,才会引起磁场的生物效应,称为磁场阈效应这一定的磁场或磁场梯度或磁场与其梯度和乘积分别称为阈磁场(BC)或阈磁场梯度(dB /dX)或阈磁场梯度积(B.dB/dX) 大量实验表明,不同生物或生命现象具有不同的阈磁场或阈磁场梯度或阈磁场·梯度积另一此生物则对磁场梯度或磁场·梯度积敏感因此,研究磁场的生物效应时,必须仔细控制磁场和磁场梯度,在决定这些磁场参量的情况下进行实验观测有些磁场生物效应难于重复甚至得到矛盾的结果一种可能就是不同实验室或不同作者所用的磁场参量(包括强度和梯度)不相同引起的。

      三) 、磁共振成像系统的生物效应对于 CT 技术,很多人并不陌生,很多医院都有 CT 机但是对于 MRI(磁共振成像)很多人并不了解CT 是应用 X 射线对人体某一层面扫描后,检测其透过层面的 X 线强度的衰减成像MRI 与 CT 同属于计算机成像(具体见计算机成像的知识内容) ,图象都是体层图象,有共同病理生理与病理解剖基础,两者有很多相同点,但也有不同点:比如,MRI没有电离辐射,对机体无甚不良影响;可以直接作出横断面矢状面和各种斜面图象等,但同时 MRI 要昂贵得多1980 年以来 MRI 技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进行 MRI 检查时受检者暴露于静磁场梯度磁场和射频磁场的辐射之中从理论上讲上述各种场都将产生相关的生物学效应几年来其生物效应有无临床意义即 MRI 是否安全的问题一直受到人们关注因此关于 MRI 生物效应的研究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其报告无计其数然而目前还不能得出 MRI 对机体存在潜在危害的结论或者说还没有理由认为它是有损的显然这方面的课题有待于更深入地研究本文综述 MRI 对人体可能造成的种种影响即多年来人们在 MRI 生物学效应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一、生物效应研究的特殊性近年来先后出现的磁共振血管成像心脏 MRI 电影 MRI 快速与超快速成像准实时动态 MRI 功能成像和介入 MRI 等技术给人以日新月异之感相比之下MRI 的生物效应研究却远远滞后了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效应研究的难度大 (2) 生物效应的影响因素多在磁共振成像过程中有可能导致生物效应的三种场均受多种因素影响这也是不同研究报告中出现相反结果的原因。

      3) MRI 系统千差万别目前全世界有 MRI 系统近万台场强从 0.1T 到 7T(也可能更高)4) 硬件发展过快5)静磁场和 RF 场的生物效应中均有窗口效应实际上目前为止的所有 MRI 生物效应研究实验都是在特定的窗口中进行的亦即其实验结果不能任意推广二、静磁场的生物效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 温度效应静磁场对哺乳动物体温的影响称为温度效应(Temperature Effect) 它是 MRI 技术出现后最早受到关注的生物效应之一.但是多年来由于存在磁场使体温升高磁场不影响体温甚至磁场使身体某些部位的体温下降等多种观点1989 年富兰克(G.S.Frank)等人采用荧光温度计在更精确的实验和环境条件下对 1.5T 磁场中人体的体温变化进行了测量该实验所用的测温方案比较科学其结果很快被广泛接受,它证明静磁场不影响人的体温2. 磁流体动力学效应磁流体动力学效应(Magnetohydrodynamic Effect)是指,由磁场中的血流以及其他流动液体产生的生物效应在静磁场中它能使红细胞的沉积速度加快心电图发生改变并有可能感应出生物电位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是氧的载体它的活性成分为血红素由于血红素含有一个铁离子(血红素铁) 使它具有一定的磁性但这种磁性与血红蛋白的氧合水平有关: 氧离血红蛋白有非常大的磁矩表现为顺磁性了; 氧合血红蛋白则没有磁矩或顺磁性效果氧离血红蛋白的顺磁特性有可能使血液中的红细胞在强磁场(包括强梯度场) 中出现一定程度的沉积沉积的方向取决于血流在磁场中的相对位置由于动静脉血含氧量不同(血红蛋白的氧合水平不同) 沉积的程度也稍有不同根据这一原理人们用场梯度实验成功地分离了血液。

      血液在磁场中的沉积现象又叫静态血磁效应3. 中枢神经系统效应急性短期地暴露于 2.0T 以下的静磁场对人体不会产生明显的生物学影响但是 1990 年以后全世界出现了多台 4.0T 以上的 MRI 系统大多数志愿者在这种超高场系统中出现眩晕恶心头痛口中有异味等主观感觉显然超高场磁体可导致人体某种显著的生理变化超高场的生理效应基础以及应采取的对策等都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三、梯度磁场的生物效应1. 梯度场及其感应电流梯度场的情况就大不相同梯度磁场是一种时变场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变化的磁场将在导体中感应出电流人体组织作为导体当穿过它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同样会产生电流梯度场的这种感应电流是其生物效应的主要来源梯度场变化引起的法拉第感应电流在人体内部构成回路因此越是靠近机体外周的组织电流密度越大(作用半径大) 而越接近身体中心的组织电流越小电流通路还因组织类型的不同而异例如脂肪和骨等低电导的组织将改变感应电流的方向另外如果组织的导电性能很好感应电流还会进一步加大2. 梯度场的心血管效应强电流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为直接刺激血管和心肌纤维等电敏感性细胞使其发生去极化过程引起心律不齐心室或心房纤颤等有计算表明当 17mA 以上的直流电通过心脏时就会发生心室纤颤一般将皮肤(感觉 )神经或外周骨骼肌神经受到刺激 (抽搐或收缩)看作心律不齐或心室纤颤出现的先兆。

      3. 磁致光幻视当磁场变化率为 1T/s 时每平方厘米组织范围内产生的感生电流还不足 1 A 而神经活动的电流密度高达 3000 A/cm2 可见常规 MRI 检查时组织内产生的感应电流非常小但是当梯度变化率加快并使组织电流密度达到 300A/cm2 左右即达到神经活动电流密度阈值的10%时就有可能导致误动作因此组织中比较显著的感应电流对生物组织有害无益梯度感应电流在神经系统的主要表现是所谓视觉磁致光幻视磁致光幻视(Wagnetophosphene)又叫光幻视或磁幻视是指在梯度场的作用下受试者眼前出现闪光感或色环的现象这种现象目前被认为是电刺激被检者视网膜感光细胞后形成的视觉紊乱是梯度场最敏感的生理反应之一光幻视与梯度场变化率和静磁场强度均有关系且在梯度场停止后自动消失进行常规 MRI 检查时(1.5T 以下) 梯度场的变化率在 20T/s 以下产生的电流密度也不足 3 A/cm2 因而不会出现上述幻视觉但当双眼暴露于 4.0T 的静磁场中时梯度场的变化(20~40Hz)便很容易使正常人产生磁幻视4. 梯度场的有关安全标准美国 FDA 和英国 NRPB 是两家权威的梯度场安全标准发布机构 FDA 安全标准的基本内容是 MRI 扫描过程中病人所经受的梯度场变化率不能达到甚至超过使外周神经出现误刺激的阈值里另外还有一些附加标准。

      四、射频场的生物效应人体是具有一定生物电阻的导体因此当人体受到电磁波照射时就有将其能量转换为欧姆热的能力实践表明 MRI 扫描时 RF 激励波的功率将全部或大部被人体所吸收其生物效应主要是体温的变化四)射频场的生物效应射频场对体温有影响:MRI 扫描中,波所传送的能量首先由组织吸收,然后以热的形式放出使体温得以提高静磁场与体温无关,因此,MRI 检查时,病人体温的变化完全是射频场作用的结果另外射频场易损伤一些器官特别是人体中散热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6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 -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docx 2026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 -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docx 2023-2025三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0 磁场.docx 2026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 -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docx 广东省东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docx 广东省东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数学试卷.docx 山西省临汾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 生物试卷.docx 2026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 -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docx 山西省临汾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 化学试卷.docx 2023-2025三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4 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docx 广东省东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英语试卷.docx 广东省东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试卷.docx 2026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 -期中测试卷.docx 山西省临汾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 英语试卷.docx 山西省临汾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 数学试卷.docx 2023-2025三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3 牛顿运动定律.docx 2023-2025三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2 力的相互作用与受力分析.docx 2026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 -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docx 2026《高考数学一轮复习》4等比数列.docx 2026《高考数学一轮复习》3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