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春初三联合考试语文试卷.doc
5页12013 年春初三联考语文试卷(满分 120 分,考 试时间 120 分钟) 温馨提示:平时复习扎实、答题细心者容易得高分!请妥善保管试卷,以备评讲!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20 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组( )(2 分)A、停滞(zhì) 栖息(xī ) 休憩(qì) 藏污纳垢(gǒ u)B、伫立(zhù) 纤细(xi ān) 污秽(huì) 颔首低眉(h àn) C、眩目(xuá n) (pián ) 稽首(j ī) 鳞次栉比(zhì )D、迸射(bèng) 胆怯(qì) 执拗(áo) 恪尽职守(kè)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2 分)A、油光可鉴 消声匿迹 陷井 恣睢B、根深底固 粗制烂造 寥廓 蜿蜒C、龙吟凤哕 狼藉不堪 籍贯 荣膺D、正襟巍坐 不可思意 旁骛 踌躇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 分)A、人们都回家过年了,集镇万人空巷,冷冷清清B、他基础薄弱,学习又不认真,每次月考成绩差强人意。
C、他做事一向拖泥带水,犹豫不决的性格让他错过了许多机会D、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 分)A、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正常发挥的关键B、不但我信任他,而且信任他的朋友C、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D、为了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学校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5、将括号里的句子填入下面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昨天夜里,风雨很大,哗哗哗, (①门外那棵棕树被打得整夜地响②打得门外那棵棕树整夜地响)我睡不着,坐起来构思一篇文章,回头看见女儿睡得那么安闲, (③似乎那风雨声,在棕树叶上变成了悦耳的旋律④似乎那棕树 叶,在风雨中变成了悦耳的旋律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6、名著是世界文学的精华阅读名著,可以增长见识,拓宽视野请你完成下列名著知识的积累1)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典型的人物和情节应该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有 ①“三调芭蕉扇”②“拳打镇关西” ③“煮酒论英雄” ④“毒设相思局”,请你从这四个故事中选取一个,指出主人公的姓名和主要性格特征。
(2 分)我选 ,主人公: 性格特征: (2)在外国名著中有四大吝啬鬼,他们分别是①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 ,② 莫里哀《悭吝人》中的 ,③巴尔扎克《守财奴》中的 ,④果戈里《死魂灵》中的 2 分) 7、默写古诗文(6 分)①陆游在《卜算子 咏梅》中赞颂梅花虽遭摧残仍保持高洁坚贞的诗句是“ , ”②李白在《行路难》中告诉我们面对人生的坎坷应该乐观自信的两句诗是“ , ”③ 李 商 隐 《 无 题 》 中 与 “落 红 不 是 无 情 物 , 化 作 春 泥 更 护 花”有 异 曲 同 工 之 妙 的 诗 句 是 “ , ”④苏轼《水调歌头》中的“ , ”表达了他在中秋月圆之时对远方亲人的美好祝愿⑤王安石《登飞来峰》中表现诗人不怕困难,充满必胜信念的诗句是“ , ” 。
⑥钓鱼岛自古以来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在这场岛争之中,中国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而日本的所谓护岛外交处处碰壁,这正应了孟子的话:“ , ”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 (40 分)(一)阅读古诗,完成 8—9 题5 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 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 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8、对诗歌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2 分)A、从诗题可读出以下信息: “酬”字表明这是一首酬答诗白 居 易 字“乐天” 赠 ”是 指2白 居 易 赠 给 刘 禹 锡 的 诗 , 即 尾 联 的 “歌 一 曲 ”B、“闻 笛 赋 ”指 向 秀 的 《 思 旧 赋 》 , 诗 人 用 典 是 为 了 表 达 怀 念 旧 友 之 情 “烂 柯 人 ”指晋 朝 的 王 质 , 诗 人 用 典 来 比 喻 自 己 长 期 贬 谪 在 外 , 乍 回 京 城 , 仿 佛 有 隔 世 之 感 C、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运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前四句高昂乐观,后四句低沉愤懑。
D、这首律诗押韵整齐,韵脚有 “身”“人”“春”“神”9、在中国古诗苑里有许多“诗中有画”、“诗含哲理”的名句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下面千古名句中的画面,并揭示诗句蕴含的深刻哲理3 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①描述画面: ②揭示哲理: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第 10-15 题15 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 鸣佩 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 见小 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 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休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 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选自元结《右溪记》)【注释】①攲(qí):倾斜嵌:凹陷 ②悬:水从高处留下来③逸民退士:隐居的人④休,美好⑤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隐士⑥人间:与前文 “山野”对称,指有居民的地方 ⑦置州:设置州郡 10、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不以物喜”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A.全石以为底 B.以其境过清 C. 卷石底以出 D.固以怪之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 分)A. 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为都邑之胜境B. 水尤清冽 以其境过清C. 而置州已来 自董卓已来D. 四面竹树环合 合营溪12、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似/与游者相乐 B. 影布/石上 C. 潭中鱼可 /百许头 D. 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13、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B.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北斗星曲曲折折,像蛇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C. 休木异竹,垂阴相荫: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阴影相互遮蔽D.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14、两文都写了水,但甲文运用 描写的方法,写出了小石潭水的 和 的特点,乙文运用 描写的方法,写出了右溪水的 和 的特点3 分)15、综观全文,两文都运用了什么写法来表现主题?联系甲乙文段内容分析说明 (4 分)(三) 阅读社科类文章,完成第 16-18 题6 分)不必担心传统文化失传许博渊①每个民族都有其最基本的文化特性,我们可以把这些特征称为文化基因能担当基因重任的文化因素有三个: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包括民风民俗)②我国始终没有成 为一个宗教国家,宗教信仰这个基因比较弱,但其他两个基因发挥了维持中华民族特色的巨大作用我国在海外的移民,不管是二三百年前的老移民,还是刚出国门的新移民,也不管是在哪个国家,都喜 欢“聚族而居”,各地的唐人街就是一个标志究其原因,就因为语言文字相通,生活 习惯 相同。
③生活习惯中最 稳定、最能起基因作用的是饮食习惯,其他都作用不大比如,中国人现在的穿衣、住房、出行等早已全盘西化了,但这并没有影响中国人作为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存在于世界但饮食习惯就很不同,它稳定、有力中国人吃西餐,一天两天可以,三天四天就受不了了3④风俗习惯,四时八节,可以唤起一个民族的共同记忆,发挥黏合剂的作用清明时节雨纷纷”,家家坟头飘 黄纸,端午粽子,中秋月 饼,重阳登高,春 节团圆,民族味道浓烈醇厚但它们现在正经受着考验,一些 节日淡化了,一些节日消失了现在人们哄抬洋节日,想起来可笑圣诞节是人家的宗教节日,我们许 多非基督徒大凑热闹,岂不可笑?这无异于挖民族文化的根⑤ 那些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没有直接关系的文化因素,其实作用并不大,如政治制度、意 识形态香港被英国统治了 100 多年,但香港人还是中国人,并没出现什么文化断层 为什么?因为语 言文字、生活 习惯等文化基因没有变,香港媒体的中文有时 甚至比内地还要好⑥迄今为 止,体现中华民族特色的中国文化基因并没有出现根本的改变,在未来发生巨变的可能性也不大既如此,又何必太担心中国文化断层、甚至中 华传统文化失传呢?其实,只要有文化基因在,我们在其他方面不妨胆子大一些,在吸收古代文化精 华的同时,大胆扬弃其糟粕,用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填补之。
16、作者认为不必担心传统文化失传的根本原因是哪一项?( )(2 分)A. 中国的传统节日味道浓烈醇厚,被国家定为法定假日后,民风民俗更加稳定B. 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生活习惯这三个文化基因决定了我们传统文化不会失传C. 体现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基因未出现根本改变,在未来发生巨变的可能性也不大D. 我们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在历史的长河中,汉民族几度被外族统治,但传统文化并未失传17、根据文章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 分)A. 本文运用了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具有很强的说服力B. 本文采用了总 ——分 ——总式结构,层次分明C. 第④段提到的“四时八节”也是我们民族重要的传统文化,其中“四时”是指 春夏秋冬 ,“八节”是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D. 作者认为要传承民族文化,一定要抵制洋节日18、请你根据上下文选择一句话放在第⑤段开头的横线上作为分论点恰当的一项是( )(2 分)A. 语言文字决定了文化强大的生命力 B. 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影响着人的文化意识C. 文化因素越基本,其基因作用就越强D. 爱国意识越强烈,传统文化就越易传承。
四)阅读文学作品,完成文后第 19-23 题14 分)阳光的味道美红⑴阳光能有什么味道?很久以前,一个贫穷快乐的女孩儿让我知道了阳光的味道⑵初 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