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春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
55页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二)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授课班级: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教学准备: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探究新知: 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 (长方体 正方体 球 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不同点: 共同点: 长方形 对边相等 4 个角都是直直的 平面的 正方形 4 边相等 4 个角都是直直的 不断开的 圆 没有角 即封闭的) 三角形 有三条边 三个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第 1 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 2 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独立完成 ,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小结方法 三、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四、总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想问的?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拼一拼授课班级: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4.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教学重难点: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教法设计: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并以谈话引入:同学们看,这是什么?你们喜欢风车吗?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二、感受新知,观察比较1.提问:你们说得很对,作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跟我们见过面了,是个老朋友了,回忆一下,上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图形?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为什么?2.提问:它们都有四个角,四条边,先来看看长方形,它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叫做对边3.引导学生继续观察长方形的边提问:我们能想办法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吗?生可以自由选择证明方法,如对折、测量等,并请用不同的方法的学生上台演示 (教师板书:对边相等)4.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有什么发现?你能证明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吗?5.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通过你的观察,动手验证了两种图形边的特点,那你能不能利用手中老师发给你的长方形的纸做一个风车呢?(全班同学动手做风车,教师给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说一说你在做风车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图形?6.一个简简单单的风车,就让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你能试着用这些图形来拼更多的图形吗?大家来试试!三、动手实践1.学生独立完成第 3 页的“做一做” 。
2.第 6 页的第 4 题 3.第 6 页的第 5 题四、小结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图形的拼摆,同学们学得很投入,课下请大家留心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基本的图形拼成的图案,说不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发现教学反思:第三课时:练习课授课班级: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以及特征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七巧板,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物体教学重难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教法设计: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 1、长方形的特点 出示一个长方形 让学生说长方形的特点 结论 长方形有四条边 是长长的 2、正方形的特点 出示一个正方形 让学生说正方形的特点 结论 正方形有四条边 是方方的、正正的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第 7 页练习一第 6 题仔细观察,用那个物体能画出左边的图形?圈一圈2、第 7 页练习一第 7 题出示长方体,谁来说一说:长方体有几个面?各个面分别是什么图形?是不是长方体的每个面大小、长短都一样呢?3、第 6 页练习一第 4 题昨天我们用相同或者不同的图形,拼出了自己喜欢的图案,今天我们继续来玩拼一拼的游戏。
动手三、巩固新知第 7 页练习一第 8 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第二单元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第一课时 十几减 9授课班级: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 9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思象教学过程维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9 十 3 9 十 7 9 十 4 9 十 69 十 9 9 十 2 9 十 5 9 十 8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9 十( )=12 9 十( )=139 十( )=14 9 十( )=159 十( )=16 9 十( )=17二、新授1.出示教科书 P10 的图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 15 个气球,买了 9个,还有几个?)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 15 减 9 等于几,该怎样想?(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1)9 加 6 得 15,15 减 9 等于 65(2)15 可以分成 9 和 6,15 减 9 等于 6;(3)10 减 9 等于 1,l 加 5 等于 6; (4)15 减 5 等于 10,再减 4 等于 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 加几得 15,15 减 9 得 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 14 个圈,有 9 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提问:(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 9)教师板书课题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 P10“做一做”第 1 题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2.完成教科书 P10“做一做”第 2 题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3.完成教科书 P10“做一做”第 3 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四、课堂练习l.完成教科书 P11 练习二第 1、2 题2.布置作业教学反思:第二课时 十几减 9 的练习课授课班级:授课时间:教学目标通过十几减 9 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20 以内退位减 9 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1)9+( )=15 (2)9+( )=1815-9=( ) 18-9=( )(3)9+( )=14 (4)9+( )=1714-9=( ) 17-9=( )二、课堂练习1.完成 P11 页练习一的第 4 题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2.完成 P11 页练习一的第 3 题教师将 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 9 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 9教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一个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这样能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3.完成 P12 页练习一的第 6 题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2)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4.完成 P12 页练习一的第 8 题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
三、课堂练习1.完成 P11 页练习一的第 5 题2.完成 P12 页练习一的第 7 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布置作业教学反思:第三课时 十几减 8授课班级: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 8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8+3= 9+5= 7+6= 8+5=7+4= 9+2= 9+8= 8+7=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9 十( )=16 8 十( )=139 十( )=15 8 十( )=17 3.12—9=3,说一说想的过程二、新授1.出示例 2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复述画面内容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12—8=4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其中第一种方法比较快,它采用的是“想加算减”的思考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思考方法2.补充练习:摆一摆,算一算让学生在书桌上摆出 8 个红圆片,再摆出 5 个黄圆片,然后再摆上大圆圈。
提问:(1)这种摆法表示什么意思?(8 个红圆片,5 个黄圆片,一共有 13 个圆片)(2)再用虚线套住 7 个红圆片,这种摆法又表示什么意思?该怎样列式?(13—8=5 或 13—5=8)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三、巩固练习1.完成 P13 页的“做一做”第 1 题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2.完成 P15 页“做一做”的第二题计算并说出上下两行之间的关系? 3 布置作业教学反思:第四课时 十几减 7、6授课班级: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 7、6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11-8 14-9 13-8 15-911-9 17-9 12-8 16-8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6 十( )=12 8 十( )=135 十( )=11 7 十( )=149 十( )=16 6 十( )=133.12—8=4,说一说想的过程二、新授1.出示例 3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
2)出示鱼缸画面,请学生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金鱼?(13 条)(移动画面,黑金鱼隐藏到水草后)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