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山中学2014届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试卷.doc
11页1诗山中学 2014 届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试卷必修一语文第一二单元诗山中学 洪培欣一、积累与运用(25 分)1. 请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10 分)(1)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2)看 , ;漫江碧透, 鹰击长空, , 2.下列加点词语中,注音错误最多的的一项是 ( )(3 分)A.寥廓(liáo) 彳亍(chù) 颓圮(pǐ) 峥嵘(zhēng) 变徵之声(zhēng)B.斑斓(lán) 瓦菲(fēi) 笙箫(xiāo)) 沉淀(diàn) 共(gōng)其乏困C.漫溯(shuò) 慰藉(jí) 装载(zǎi) 遒劲(jìng) 卒起不意(zú)D.碣石(jié) 扁舟(biǎn) 典押(yā) 巷道(xiàng) 越国鄙(bǐ)远3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3 分)A.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文学翻译家。
1929 年 4 月,他所作的《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B.《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的词牌名,它规定这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这首词的内容古人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C.《左传》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史书,《曹刿论战》《烛之武退秦师》都选自这部著作D.古代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和变宫、变徵七音4.填入后边横线上的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梅尧臣的诗句:“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常被后人引用,借以说明 A.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短长 B.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缺憾C.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千秋 D.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所爱5. 阅读北岛《迷途》,对诗歌意象意义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3 分)2沿着鸽子的哨音/我寻找你/高高的森林挡住了天空/小路上/ 一棵迷途的蒲公英/把我引向蓝灰色的湖泊/在微微摇晃的倒影中/我找到了你/ 那深不可测的眼睛A.“哨音”象征天使般的召唤,“森林”象征遮挡前进道路的障碍B.“蒲公英”象征一时迷途的同伴,“我”与同伴一起找到追寻的目标。
C.“湖泊”象征追寻的归宿,它是作者心目中美好的理想D.“你”“眼睛”象征着深不可测的湖泊和清清一碧的湖水6.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请你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一副适合送给戏剧社的对联,以示祝贺3 分)A现出庐山真面目 留住秋水田丰神 B 藏古今学术 聚天地精华C 天涯雁寄回文锦 水国鱼传尺素书 D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装谁像谁,谁装谁 ,谁就像谁二、《三国演义》阅读(10 分)7.下面文字,描写的《三国演义》中”哪三个人物3 分)①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 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②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③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① ② ③ 8.下面是《三国演义》“三英战吕布”中的片段,根据提示回答问题:(3 分)看看赶上公孙瓒,布举画戟望后心便刺旁边一将,圆睁环眼,倒竖虎须,挺丈八矛,飞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 A 在此!” 吕布见了,弃了公 孙瓒,便战 A 。
1)A 处人物是 (1 分)(2)为何称吕布为“三姓家奴”,请简述2 分)答: 9.下面说法有误的四项是( )(4 分)A.识关羽于弓马手之列的是曹操B.张飞使用的兵器是青龙偃月刀C.曹操采用许攸之计火烧袁绍新野的粮草,导致袁绍大败D.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和曹操叛乱给了各路英豪起事的理由E.决定曹操统一北方的重要战役是官渡之战,导致蜀国大败的是彝陵之战3F.“宁可天下人负我,不可我负天下人”,是曹操误杀吕伯奢一家后说的三、阅读与理解(30 分)(一)阅读下面文言语段,按要求完成后面题目18 分)夜缒而出见秦伯,曰:“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 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 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 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烛之武退秦师》)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 郑 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 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 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 “孟明,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 ,余收 尔骨焉 (《殽之战》)10.下面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A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 行李之往来 C 共其乏困 D 文王之所辟风雨也11.下面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A 越国以鄙远 劳师以袭远 B 朝济而夕设版焉 勤而无所C 君之所知也 师之所为 D 与郑人盟 蹇叔之子与师12.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 分)A 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B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C 秦伯说,与郑人盟 D 文王之所辟风雨也1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烛之武是从越国鄙远的不现实,邻厚己薄的得不偿失,结交郑这个东道主好处多,晋国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等角度说退秦师。
B、蹇叔从对秦、郑、晋三方的分析秦:“劳师袭远”,“师劳力竭”,“勤而无所,必有悖心”;郑:“师之所为,郑必知之”,“远主备之”;晋“且行千里,其谁不知!”从而得出反对秦师伐郑的结论C、烛之武说话站在秦国的利益上,说明郑亡对秦国的重大影响,使秦伯不敢参与“围郑”4D、蹇叔的说话站在秦国的角度上,说明劳师袭远必败,成功说服秦穆公放弃伐郑14.翻译文中划线句子:(6 分)(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2 分)译文: (2)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2 分)译文: (3)且行千里,其谁不知?(2 分)译文: (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按要求完成后面题目12 分)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 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 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 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 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函:盒子 B.北蛮夷之鄙人 鄙人:粗鲁、地位低下的人C.自引而起,绝袖 绝:断绝,挣断D.剑坚,故不可立 坚:坚固、锋利16.选出与“秦王还柱而走”中的“还”用法不同的一项( )(3 分)A.秦武阳色变振恐 B.轲既取图奉之 C.图穷而匕首见 D.卒起不意17.下面各句中的“兵”字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 分)A.左右欲兵之 B.秣马厉兵 C.不得持尺兵 D.斩木为兵,揭竿为旗18.简述文中第一段中的“顾”“笑”“前”三个动词的表达效果3 分)答: 四、语言表达(15 分)519.下面是一首小诗。
读后请仿照相应的句子,把(1)、(2)、(3)三条横线上空缺的句子补齐要求想象合理、顺畅、连贯5 分)只要青春还在我就不会悲哀(1) 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只要生命还在我就不会悲哀纵使陷身茫茫沙漠(2) (3) 我就不会悲哀冬雪终会悄悄融化春雷定将滚滚而来……20. 阅读以下两则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10 分)材料一:潘妈妈最近很烦恼,这不最近孩子遇到不会做的作业第一时间就是“百度一下 ”,不到半秒钟就会出来几十页相关问题的解答写作文更是素材多多,索性直接从网上“拿来”材料二:叶妈妈说,儿子昨天竟然搜索到了有理数的题自己在做;老师要他们预习,他在百度文库里找到了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3 分)答: (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150 字左右)(7 分)答: 七、作文 (70 分)21.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表现了对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的深深怀恋今天,我们周 围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可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是校园的 课钟,还是窗外的风雨?是新岁的爆竹,还是梦中的短笛?或者,那是……请认真阅读上面材料,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要求写记叙类的作文(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可以记叙自己经历,也可以编述故事)6诗山中学 2014 届高一上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5 分)1. 请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10 分)(1)为变徵之声 士皆垂泪涕泣 复为慷慨羽声 士皆瞋目 发尽上指冠2)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百舸争流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2.下列加点词语中,注音错误最多的的一项是 ( )(3 分)C.( C.分别为 sù、jiè、 zài、jìn、cù;A.徵 zhǐ;B.全对;D.扁piān、巷 hàng)3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3 分)解析:C 《左传》属于编年体4.填入后边横线上的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解析:B 题目中所填语句为尾句,是对梅尧臣诗句的总结。
诗句所谈的事物有两个,陈述方式为“梅逊雪”“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