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结构功能主义》ppt课件.ppt

34页
  • 卖家[上传人]:tia****nde
  • 文档编号:69608893
  • 上传时间:2019-01-14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11MB
  • / 3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二编 现代社会学理论,背景:20世纪初,社会学中心的转移 美国成为世界社会学研究的中心 芝加哥学派(微观研究); 结构功能主义(宏观理论)结构功能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美国崛起的最重要的社会学流派它一反美国早期社会学十分重视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传统方向,以一种高度抽象的宏观理论的面目出现,成为公认的社会学一般理论,从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社会学界一直居于主导地位第五章 结构功能主义,简介:结构功能主义(structural functionalism) 现代西方社会学中的一个理论流派它认为社会是具有一定结构或组织化手段的系统,社会的各组成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相互关联,并对社会整体发挥着必要的功能整体是以平衡的状态存在着,任何部分的变化都会趋于新的平衡 该理论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美国崛起,以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和默顿为代表在战后20年间,一直占据着美国乃至世界社会学的主流地位第一节 结构功能主义特征及渊源,一、主要理论特征: 1、研究层次、社会观:实证主义的立场、社会唯实论的社会观、强调以社会整体(社会结构)作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向:解释的方式——强调功能分析而非因果分析(适者生存的基本理念)。

      3、研究主题: 社会系统要维持平衡、稳定,必须满足哪些基本条件?如何满足?注重和谐、稳定、平衡,忽视冲突、失调、变迁 4.基本特征:全新的观察角度,全新的系统分析方法方法论意义大于理论意义 二、思想渊源 1、早期实证主义社会学家的有机体思想: 孔德、斯宾塞有机体思想 静力学、动力学; 有机论、进化论斯宾塞:功能主义的基本假设;核心概念 涂尔干:对社会整体性的强调(看作一个系统); 社会团结思想(均衡稳定) 2、英国文化人类学对功能分析方法的继承(功能主义的三大假设) 马林诺斯基 拉德克里夫-布朗,文化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反对人类学中的进化论观点社会文化现象最终根源于个人的那些长期存在和经常出现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提出了功能普遍性和功能不可缺少性的假设文化人类学家布朗,一个社会的习俗、制度就像有机体的器官,各自发挥着自己的功能并且共同维持有机体的生长 强调社会的整体性质,功能分析不能脱离结构分析提出了功能统一性假设:社会整体是一个功能统一体,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不会产生不可调节的冲突第二节 帕森斯的功能主义思想,帕森斯介绍:(1902~1979) Parsons,Talcott 生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斯普林斯 ,1979 年5月8日卒于德国 。

      1920年入美国阿默斯特学院学习 ,1924年获文学士学位后赴欧洲,先在伦敦经济学院学习,复又转到海德堡大学研究经济学和社会学,1927年获博士学位回国后一直在哈佛大学从事教学与理论研究工作1944年成为社会学教授,1946年出任社会关系系主任,1973年退休,二十世纪中期,西方学术界经历了一个大转折,帕森斯在其中也经历了一个由大师沦为靶子,最后几成弃履的学术命运 著有《社会行动的结构》、《社会学理论论文集》 、《社会系统》 、《关于一般行动理论》(合著) 、《经济与社会》(合著) 、《现代社会的结构与过程》、《社会结构与人格》、《社会:比较观和进化观》 、《现代社会的社会学理论》、《政治与社会结构》、《现代社会的系统》、《社会演化》、《社会系统与行动理论的演变》、《行动理论与人类状况》等一、早期理论:社会行动理论,1、帕森斯社会学的核心问题:社会是如何可能的? 早期研究社会行动,后期研究社会系统 2、单位行动的要素: (1)、行动者:作为行动主体的个人; (2)、目标:行动者希望达到的预期状态; (3)、状态:环境因素(手段、条件); (4)、规范:遵循的价值观 3、单位行动的过程:,价值观 手段 行动者 规范 条件,,,,环 境 因 素,目 标,,,4、行动理论——对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的综合: (1)对实证主义的批判(忽视价值要素) (2)对人文主义的批判(忽视环境因素) (3)行动理论的综合:同等重要。

      二、帕森斯的后期理论:社会系统理论 《社会系统〉1951年,阐述单位行动是如何向社会系统转化的 1、行动系统和社会系统: (1)行动系统的概念:行动者与状态(环境)之间发生的某种稳定的相互关系2)、行动系统的四个子系统: 文化系统、社会系统、人格系统、有机体系统 (3)、社会系统:行动者与他行动者之间形成的制度化的角色关系包括:社会(是社会系统中的一种特定类型,指对环境具有较高程度的自给自足性的社会系统)、小团体、家庭等 2、模式变量:五对;二分法 含义:行动者在与其它行动者的互动过程中,必然要面临五个方面的抉择,即解决必然出现的五个问题,这五个方面的可能抉择被概括在五对范畴之中这些可供选择的五对范畴即为“模式变量” 作用:描述行动者的主观取向特征;后来,又独特地充当了描述社会关系,区分社会结构的类型学工具1)、情感变量:中立性——情感性 (2)、利益变量:公益性——私利性 (3)、评判变量:普遍主义——特殊主义 (4)、地位变两:自致性——先赋性 (5)、义务变量:专一性——扩散性 注意:任何一种角色关系(社会结构)都是以上5对变量的某种组合,但是,这种组合不是随意的,而是由价值规范预先规定的。

      ——模式变量是价值规范在互动系统中的表现 思考:传统与现代?,3、AGIL功能分析模型(核心) (1)、基本原理:社会系统乃至更大的行动系统都面临着一些大致相同的基本需求满足这些需求,使系统生存的先决条件这些需求正式通过系统内部的结构得到满足的结构功能分析的任务就是是别的基本的功能需求,分析哪些结构满足了功能需求,如何满足这些功能需求的 (2)、分析框架:AGIL 四个子系统分别承担不同的功能,相互之间相互依赖、影响行动系统 A(adaptation) goal-attainment 适应功能 G目标达成,有机体系统,人格系统,文化系统,社会系统,I整合功能 integration,L维模功能 latency,,,A:系统必须拥有从外部环境中获取所需资源的手段,或者说系统必须具有通过操纵某些手段来控制环境状态的能力; G:系统必须有能力确定自己的目标次序和调动系统内部的能量以集中实现系统的目标; I:系统有部分组成,系统必须将各个部分联合在一起,使各部分之间协调一致; L:在系统运行过程暂时中断时,原有的运行模式必须完整地保存下来,以保证系统重新开始运行时能恢复互动关系。

      行动系统的四个子系统结构图,行动者与外界环境构成的系统,(文化系统)价值观,有机体,社会系统(和其他行动者构成的),目标,目标达成,人格系统,行动者,(3)、对社会系统的功能分析: 1956年,《经济与社会〉 经济制度(有机体系统)——适应; 政体(人格系统)——目标达成; 法律和宗教(社会系统)——整合; 家庭、教育制度(文化)——维模 (4)、系统稳定运行的必要条件 一个系统能否稳定运行,不仅取决于是否具备满足基本需求的子系统(结构),而且取决于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对流式的交换关系条件: ①满足功能的结构; ②结构之间能量、信息交换关系 文化系统(高级) 信息控制 能量 社会系统 人格系统 有机体系统(低级),,,4.社会变迁思想 20世纪60年代由于社会动乱不断发生,以社会系统的均衡状态为理论核心的结构功能主义遭到激烈的批评其中最主要的批评意见是:结构功能主义过分注重社会系统的稳定和秩序,只强调均衡,看不到冲突,无法解释社会变革现象 帕森斯社会进化理论的关键概念是结构分化和子系统之间的边界关系结构分化是社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带来了子系统之间边界关系的复杂化,往往造成子系统之间关系的紧张和紊乱,从而推动社会变革。

      进化共相——概括所有社会在进化历程中必然出现的、具有普遍性的制度特征,包括:分层结构、政治结构的文化合法性、科层制、市场体制、普遍性法则、民主体制等其演化形态表现为:适应性增长;分化;容纳;价值概括化分别对应适应、达鹄、整合和维模四项功能需求第三节 默顿的功能主义思想,罗伯特·金·默顿(Robert King Merton) :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结构功能主义流派的代表性人物之一1910年7月4日出生于美国费成南部的一个平民家庭1931年获坦普尔(Temple)大学学士学位,尔后进入享誉世界的哈佛大学,师从著名社会学家P.A.索罗金、T.帕森斯和科学史家G.A.L.萨尔顿1936年获得社会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3年1939年至1941年间在图兰恩(Tulane)大学工作,先后任副教授、教授和社会学系主任1941年默顿去了哥伦比亚大学,在那里度过了他此后全部的社会学生涯,并先后担任过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的系主任、应用社会研究所副所长、美国社会学协会主席;美国东部社会学协会主席、美国科学社会学研究会主席、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等职 1979年在哥伦比亚大学退休并荣膺特殊服务教授和荣誉退休教授 2003年2月23日在纽约逝世,享年92岁。

      著述:默顿一生勤奋,每天凌晨四点半就开始工作先后出版著作20多部,发表200多篇论文,代表作《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1949年) 默顿批判了帕森斯的过于宏大、抽象的理论,提出了中层理论,完善了结构功能分析方法 二、对帕森斯理论的批判 1、与帕森斯的理论分歧——中层理论 抽象理论——中层理论——经验研究,(1)提出中层理论的原因: ①帕森斯理论过于庞大,难以实践; ②理论和经验相脱节; ③遭到了大量的批评,亟待完善; ④社会问题频发,需要理论指导 (2)中层理论的特点 ①主要用于指导经验研究(可验证); ②只涉及有限的社会现象; ③可以融入到社会学理论体系中去(部分);,④能够区分出微观和宏观社会问题; ⑤是经典理论研究的延续; ⑥并不是解决问题的终极办法,只是指明了方向 (3)中层理论的意义: 对功能主义的传承与创新; 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之间的桥梁 2、默顿对功能主义的批评——对三条理论假设的批判,(1)功能统一性假设(社会的协调性);社会各部分之间总是协调一致的; (2)功能普遍性(结构的正功能);所有的社会结构都具有正功能; (3)功能不可缺少性(社会现象不可替代)任何社会现象在社会系统中都是不可替代的。

      观点: ①功能不可缺少性; ②结构不可缺少性三、默顿的功能分析范式——功能主义的完善和发展(严格的分析程序) 主要目的是要澄清一些概念、问题,完善和弥补帕森斯功能主义的不足 1、默顿的主要概念(也是默顿功能分析范式的内容) (1)显功能、潜功能;,启发: ①可以明晰一些看似不合理的社会模式; ②促进了对理论上最有潜力的领域的注意; ③意味着社会学知识的重大进步; ④避免朴素的道德判断代替社会学的分析 (2)正功能、反功能、非功能(推翻功能普遍性假设); (3)功能接受者(推翻了功能统一性假设 (4)功能替代物(推翻了不可缺少性); (5)结构制约性 2、默顿的功能分析范式,(1)、功能分析的四个基本取向: 显——正 潜——正 显——反 潜——反(默顿认为要特别注意的) (2)分析的步骤: ①明确分析的重点是结构的客观后果(功能); ②要充分认识客观后果的多重性,特别注意潜在后果(潜功能); ③确定后果的性质(正功能?反功能?),④界定某一特定后果所涉及的群体范围,区分对于不同群体,功能性质的差异; ⑤考虑功能替代的可能性 四、默顿的贡献 (1)、把功能分析中的理性主义、抽象的方法转变为更具经验性的方法; (2)、中层理论在宏观与微观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社会学各种理论方法的汇合打下了基础; (3)、把社会的静态图景环变为动态图景,并突破了传统功能主义的三条错误假设。

      结构功能主义评述,地位: 1、在社会学史上影响巨大,直到今天,仍然在理论界有着深远的影响; 2、社会学史上第一次理论综合的伟大尝试,综合了人文主义和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原则,。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