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场景过渡的手段.ppt
15页电视节目编辑,第十章 场景过渡的手段,1.段落 段落是电影电视最基本的结构形式,是指在影视里一组互相连续着的镜头序列,是从属于全片的一个意念单位 2.段落划分的依据 ①自然段落 故事片的情节或纪录片的报道发展到一定的地方或一个段落就应该分段 ②时间的转换 所拍摄的事物或场面,在时间上前后两段安生了变化,就应该分段 ③地点的转换 所拍摄的场地由一处转移到另外一处,应该分段 ④节奏性段落 为了叙述性节奏的需要,做段落顿歇性处理,为下一段在情节或节奏上的变化做好准备3.转场手法 段落和段落之间的过渡或转换,需要借助一定的影视手法来完成这种手法称为“转场手法”分为技巧性转场(分隔转场)和非技巧性转场(连贯转场)两大类技巧画面的转场,1.技巧性转场 是指利用电视特技制作设备,对两个电视画面的组接进行特技处理,以完成场景转换的方法常用的技巧转场有: (1)淡出淡入(渐隐渐显) ①上一段落最后一个镜头的亮度逐渐到零点,画面由明转暗,逐渐隐去,下一段落的第一个镜头亮度由零点逐渐回升到正常的强度,画面由暗转明,逐渐显现前一部分称为淡出,后一部分称为淡入通常用于一个完整段落的结束或下一个段落的开始 ②作用 一是实现场景段落间的转换 二是实现时空的压缩及转变 三是延伸情绪、调整节奏 ③注意事项 淡出、淡入可以单独使用。
淡出——切入,切出——淡入,技巧画面的转场,过多地使用淡出淡入,会使作品结构松散,影响到内容的紧凑和集中,使作品的节奏拖沓、缓慢 《卧虎藏龙》00:59:00 (2)叠化(化入化出) ①上一个镜头画面的淡出,同下一镜头画面的淡入互相重叠起来,造成前幅画面逐渐模糊中转化为后幅画面的效果 ②作用 用来表示时间的流失 用来连接不同的时空 用来连接回忆、想象、梦境 表现景物繁多,变幻莫测 软过渡两个大全景或不完整的、没有落幅的移动镜头的衔接 表现丰富的视觉效果,尤其是一组镜头的连续叠化,视觉流动感强,便于营造氛围、深化情绪技巧画面的转场,③注意事项 在表示时间流逝时,次数视时间过程而定 在表现回忆或梦境时,化入、化出必须相互对应 相邻两个镜头的画面构图应力求相似 前后镜头长时间叠化可以强调重叠画面内容之间的对列关系 比如,一个女孩孤独地走在田间小道的镜头与乡间小学书声朗朗的全景长时间的叠化,那么在女孩和学校间就建立了一种蒙太奇关系,激发人们的联想 《阳光灿烂的日子》00:22:00 《我的父亲母亲》00:22:00,技巧画面的转场,(3)划像 ①前一个镜头的画面逐渐剥去,在此同时,空着的位置代之以后一个镜头的画面,好像后者是预先叠放在前者下面的。
分为左右划、上下划、对角线划、圈入、圈出等形式 ②作用 常用来连接跨度较大的时空、地点、场合的变化前后两段在内容上属于同时异地或者平行发展的事件 节奏轻快紧凑,画面交替痕迹明显,用在需快速转场的场合 《赤壁》01:28:00 (4)定格(静帧) 镜头的画面以定格开始,由静变动;最后,又由动变静,以定格结束,并转入下一场有利于强调场景转换时的细节适用于纪录片 《疯狂的石头》00:10:10,技巧画面的转场,(5)翻转 前一个镜头的画面以银幕中心线为轴线,经过180°的翻转换成另一个镜头适用于连接内容上相对的两段画面 (6)虚化镜头转场 虚化镜头转场是前一段的最后一个镜头调虚,直到完全模糊(虚出),下一个新镜头也是从虚像开始慢慢调实,以实现转换时间、地点、场景的目的 在一些介绍烹调技术的电视节目中,某一盆菜肴已经调配好了,需要放入蒸笼蒸2个小时,为了简洁地表现这个过程,常常是把调配好的菜肴放入蒸笼,盖上蒸笼罩后,镜头虚化,下一个镜头又由虚镜头慢慢调实,出现冒气的蒸笼,然后打开蒸笼,取出蒸好了的菜肴7)多画面转场 把一幅银幕一分为几,可以使双重或多重情节齐头并进:也可以用这种方法达到段落、场面交替、更换的目的。
《24小时》第二季第七集00:12:00 (8)技巧性转场的优势和劣势 ①可以使作品段落划分分明,叙述性节奏给为突出 ②人为痕迹过于显露,使作品不真实、不自然 ③过多使用容易造成作品结构的松散和节奏的拖沓,过于冗长和零碎技巧画面的转场,无技巧剪接的转场,1.非技巧性转场 是指采用“无技巧剪接”手段,依据段落转换处合理的过渡因素,全部从“切”到“切”的转场方式 2.非技巧性转场的依据因素 ①相似性:上下两段相连的两个镜头的主体在形状上相似、数量上相等,或上下两个镜头包含的是同一个主体 ②逻辑性:上下两段相连的两个镜头的主体在情节发展上具有逻辑性,包括互为因果、前后对应关系等 ③比喻性:上下两段相连的两个镜头的画面内容有着强烈的对列作用,而后一个镜头对前一个镜头能产生比拟、隐喻的作用 ④过渡性:运用画面主体的运动或移动拍摄手法,来使摄影场地转移,或借用人物的台词、解说词、音乐、效果声来处理段落的转移 3.画面转换前后在内容上的区别 ①在主体相同或近似的情况下,由于前景、背景的变化造成环境、地点、气氛的改变无技巧剪接的转场,②同一主体在前后两个镜头中的方位发生了变化 ③前后两个镜头在内容上虽有因果、对应关系,但是主体根本不同了。
④同一主体在前后两个镜头中运动状态不一样 4.常见的非技巧性转场 (1)同体转场 上下两段场景,用同一种物体来串联 《烈火中永生》01:47:00 《卧虎藏龙》00:54:00 (2)相似体转场 《神话》01:17:00 上下两个镜头中包含的是同一类物体《阳光灿烂的日子》00:05:20 上下两个镜头所摄主体在外形上相似《微观世界》00:08:20 (3)出画、入画转场 前一个镜头中主体走出画面,后一个镜头中主体进入画面无技巧剪接的转场,水平方向的出画入画出画时在左方,入画时就应在右方,否则容易造成主体走出去又走回来的错觉 垂直方向的出画入画,一般从画格下方出,又从画格下方进 《皇城根》00:30:00 《霸王别姬》00:26:00 (4)动作转场 在主体位置固定的画面内,姿态改变的过程中,吧镜头剪断,接下一个段落场景镜头中动作的继续 《鸡犬不宁》01:20:00 《我的父亲母亲》00:22:00 (5)挡黑镜头转场 人物运动挡黑、摄像机运动挡黑 前一个场景,主体挪近以致挡黑摄影机镜头,在后一个场景,主体又从摄影机尽头前走开前后两个镜头可以是相同主体,也可以是不同主体 《甲午风云》00:37:00 《锦衣卫》00:22:00,无技巧剪接的转场,封挡镜头转场《叶问》00:05:00 作用: 视觉上有较强冲击力,造成视觉上的悬念。
省略过场戏,使画面节奏更加紧凑 赋予主体动作强调、夸张的作用,能与心理情绪相吻合 强调同一主体的形象特征 (6)特写转场 运用特写镜头的显豁作用来强调场面突然转换的手法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中央车站》00:09:00 (7)主观镜头转场 借用片中人物的视觉方向所拍摄的镜头,按照前后两个镜头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处理转场《阳光灿烂的日子》00:20:00,无技巧剪接的转场,《西西里的美丽传说》00:13:00 (8)运动镜头转场 利用摄影机的运动所造成的视线、视场的改变来完成地点转换的任务 《长江七号》00:51:00 《两小无猜》00:24:00 (9)声音转场 运用声画结合来达到转换场所的目的,可以是剧中人的对话、台词,也可以是画外音、解说词,还可以是歌词和旋律来串联画面 《碟中谍3》00:40:00 《霸王别姬》00:23:00 (10)隐喻式转场 运用对列组接来达到转场目的的艺术手法,充分发挥了影视蒙太奇的作用,富有寓意 《牧马人》00:10:00,无技巧剪接的转场,(11)空镜头转场 《黄土地》00:38:00 (12)逻辑因素转场 利用前后两个镜头之间的因果、呼应是等到逻辑因素来进行场景转换。
例如,前一组画面是山洪瀑发,河流决口,洪水咆哮着冲出大堤,后一镜头是村庄受淹,解决军战士正在抢救被水围困的群众 用逻辑因素转场的方法,使转场显得有根据,合情理,两个场景间的转换自然、流畅 (13)两极镜头转场 前一个镜头的景别与后一个镜头的景别恰恰是两上极端——即如果前一个镜头是特写,则后一个镜头是全景或远景;如果前一个镜头是远景或全景,则后一个镜头是特写,两极镜头转场本身就会有强调比较明显,使节奏力度增强 两极镜头转场往往是用在有明显段落感的两个镜头组接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00:0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