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河南大学自然地理复习资料.pdf

41页
  • 卖家[上传人]:第***
  • 文档编号:60792793
  • 上传时间:2018-11-18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671.92KB
  • / 4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答案仅为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 !答案仅为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 ! 河南大学河南大学20012001年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卷年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卷 一、名词概念解释(每对一、名词概念解释(每对6 6分分*5*5对)对) 1 1、对流雨与地形雨、对流雨与地形雨((2,1112,111,,2 2)) 对流雨对流雨:空气湿度大,近地面强烈受热,引起对流形成降水; 地形雨地形雨:暖湿空气前进过程中遇到高山阻碍,被迫抬升,绝热冷却,产生降水 2 2、上层滞水与潜水、上层滞水与潜水((190,4190,4)) 上层滞水上层滞水; ;是存在于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的重力水 潜水潜水是埋藏在地表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 3 3、江心洲与、江心洲与三三角洲角洲((2,266,32,266,3)) 江心洲江心洲::泥沙在河底受两股相向底流作用的地段堆积逐渐形成心滩,心滩淤积高度 超过中水位,便形成了江心洲 三三角洲角洲: :是河流与海洋共同作用下由河流挟带的泥沙在河口地区的陆上和水下形成 的,平面形态近似三角形的堆积体 4 4、土壤变化过程与土壤粘化过程、土壤变化过程与土壤粘化过程((314,6314,6)) 土壤土壤形成形成过程过程; ;在不同的成土条件下,土体内部发生的各种物质和能量的迁移转化 过程。

      土壤土壤黏黏化过程化过程::在土体中黏土矿物的生成及其土体中下部淀积的过程 5 5、植物群落与植被、植物群落与植被:: ((349,7349,7)) 植物群落植物群落::一定生物群落中全部植物的总体 植被植被::一个地区全部植物群落的总称 二、试述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二、试述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1515分)分) ((2 2,170,3,170,3)) 2 答:答: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规模与人口有关 人口急剧增长使得人类利用自然资源, 改变自然环境的速度和规模迅速增加最初,主要表现在改变地表地貌,影响下垫 面的粗糙度、反照率和水热平衡,从而引起局地气候变化在工业革命后的200年 间,由于滥伐森林、盲目垦荒、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日益广泛和深化百万以上 甚至千万以上的大城市迅速涌现且日益增多,城市建筑物的兴建和道路的铺设时大 面积的地表成为不透水下垫面,其粗糙度、反射率、辐射性能和水热收支状况发生 巨大的变化城市排放的大量废气和余热也大大改变了城市的热状况,因而形成独 特的城市气候同时,城市作为大气污染源和热污染源,正在影响全球气候现在, 全世界每年消耗数十亿吨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烟尘和工业废气大量扩散到 大气中,是大气成分发生变化。

      三、试述自然地理环境对河流的影响 (三、试述自然地理环境对河流的影响 (1515分)分) ((179,4179,4)) 答:答:河流是自然地理系统中其他各个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在自然地理诸要素 中,气候因素对河流的形成及其变化起着主导的作用降水量的多少决定了径流补 给来源的丰缺,蒸发量大小反映了径流损耗的多少,降水的时空分布、降水强度、 降水中心位置及其移动方向等直接影响着径流的形成过程,气温、风和饱和差也因 对降水和蒸发的影响而对河川径流起着间接的影响作用除了气候因素外,其他自 然地理要素如地质、地貌、土壤和植被也对河流有重要影响 四、试说明土壤分布的“三向”地带性规律(四、试说明土壤分布的“三向”地带性规律(1010分)分) ((2,346,32,346,3)) 答:土壤分布的“三向”地带性规律分别是:水平分布规律,垂直分布规律,地域 分布规律 (1)水平分布规律:分为纬度地带性和干湿度带性分布 纬度地带性是因太阳辐射从赤道向极地递减,气候、生物等成土因子也按纬度 方向呈有规律的变化,导致地带性土壤大致平行于纬度呈带状分布的规律 3 土壤分布的干湿度带性是因海陆分布态势不同,水分条件和生物因素从沿海至 内陆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土壤带谱也从沿海至内陆呈大致平行于海岸线的带状分布 规律。

      (2)垂直分布规律:随着山体海拔升高,热量递减,降水在一定高度内递增, 超出一定的高度后降低,引起植被等成土因素按海拔高度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土壤 类型也相应呈垂直分布现象 (3)(3)地域分布规律:广域地带范围内土壤与中、小地形及人为耕作影响、母质水 文地质等地方性因素相适应的分布规律 五、简述洪积扇的成因并说明其形态及沉积物组成特征 (五、简述洪积扇的成因并说明其形态及沉积物组成特征 (1 15 5分)分) ((228,5228,5)) 答:成因:由于在沟口附近坡度骤降,洪流流速锐减,并形成散流,加之蒸发和 下渗,水量减小,挟沙力下降,搬运开的大量物质便发生堆积而形成洪积扇 形态及沉积物组成特征:洪积扇规模较大,面积自数十平方公里至数千平方公 里不等,扇顶与边缘的高度差可达数百米洪积扇扇顶坡度较大,一般在5度--10 度之间,扇缘坡度较小,一般为2度--6度洪积扇的组成物质是砺石、泥沙等洪积 物,且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从平面上看,粗大砺石堆积于顶部,由顶部至边 缘物质逐渐变细,由砂砾石组成,这是由于洪积扇堆积物逐渐扩大时将老的扇缘相 埋在地下,上覆过渡相和扇顶相形成的实际上,洪积扇的组成物质在垂直方向上 多是砺石层中夹许多砂质透镜体,或是砂层中夹砺石透镜体。

      六、对比分析热带稀树草原和温带草原的异同 (六、对比分析热带稀树草原和温带草原的异同 (1515分)分) 答: (1)温带草原:分布于温带内陆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温带草原地上部分高度一 般不超过一米植物以耐低温的旱生多年生丛生禾草为主,又以禾本科的针茅属最 为典型,此外还混生有一些菊科、藜科和豆科等科的种类,有些地方还散生一些矮 4 小灌木这些植物普遍存在有旱生特征,如叶面积狭窄,叶内卷,气孔下陷,根系 发达等温带草原结构简单,一般只有一两层温带草原的季相较多而且季相更替 非常明显 温带草原中动物种类比较少,但每个种的个体较多开阔的草原景观缺少天然 隐蔽所,所以草原动物中以善于奔跑的营群居生活的大型食草动物和营穴居生活的 啮齿类最为繁盛另外还有一些猛禽和小型肉食动物 (2)热带稀树草原:主要分布于热带干湿季交替明显 的地区热带稀树草原分布 区属热带干湿气候,土壤为干润富铁土 热带稀树草原以耐高温、旱生高大禾草为主,并散生有旱生的矮乔木常见的 禾本科草本植物有扭黄茅属、须芒草属、黍属的植物等,常见的矮小乔木有金合欢 等动物以善于奔跑的大型有蹄类食草动物和啮齿类为主,也有一些是食肉动物 随着气候的干湿季交替,热带稀树草原的季相更替非常明显。

      河南大学河南大学 20022002 年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卷年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卷 一、名词概念解释(一、名词概念解释(3030 分)分) 1 1、空气干绝热减温率与湿绝热减温率、空气干绝热减温率与湿绝热减温率((106,3106,3)) 空气干绝热减温率空气干绝热减温率; ;干空气或未饱和湿空气在绝热上升或下沉过程中温度随高度的变化 率 湿绝热减温率湿绝热减温率; ;饱和状态的湿空气,在绝热上升或下沉过程中的温度随高度的变化率 2 2、径流总量与正常径流量、径流总量与正常径流量 5 径流总量径流总量是指在一定时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横断面的总水量(一般指出口断面) 正常径流量:正常径流量: 3 3、大陆架与大陆坡、大陆架与大陆坡((304,7,2304,7,2)) 大陆架:大陆架:是大陆沿岸土地在海面下向海洋的延伸 大陆坡:大陆坡:位于大陆架和深海底之间,是大陆和海洋在构造上的边界 4 4、土壤新生体与土壤侵入体、土壤新生体与土壤侵入体 土壤新生体土壤新生体:是指土壤发育过程中形成的新的物质(物质重新淋溶淀积的生成物) 土壤侵入体:土壤侵入体:指土层中与成土过程无关的外来物质,包括残存的母质碎块、砾石和砖块、 瓦片等物,常是人为扰动土层的重要证据。

      5 5、长日照植物与短日照植物、长日照植物与短日照植物 长日照植物长日照植物::是指在日照时间超过一定数值(一般 14 小时以上)才能开花的植物, 而且光照时间越长,开花越早否则便只进行营养生长,不能形成花芽 短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是日照时间短于一定数值(一般 14 小时以上的黑暗)才能开花的植 物,否则就只进行营养生长而不开花,这类植物通常是在早春或深秋开花 二、二、简述岩溶(喀斯特)地貌的地带性简述岩溶(喀斯特)地貌的地带性 ((1515 分)分) 三、试述地形对气候形成的影三、试述地形对气候形成的影响 (15 分)分) ((2,167,52,167,5)) 答: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也是错综复杂的高大的山脉和高原的热力作 用和动力作用十分巨大,能对气候发生重大的影响,与海陆分布和洋流对气候的影 响作用同样重要局部地形由于海拔高度、坡向、坡度和地形形态的差异,可在短 距离内产生显著不同的局地气候 由于地形的作用, 进一步破坏气候的纬度地带性, 导致地面气候更加复杂多样根据陆地的海拔高度和起伏形势,陆地地形可分为山 地、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等类型,他们以不同规模错综分布在各大洲之上,构 6 成崎岖复杂的下垫面。

      (1)地形与太阳辐射 地形对太阳辐射的影响是随海拔高度、坡向、坡度,纬度季节等而异就直接辐射 与总辐射而言,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有增强的现象这是因为,高度大,太阳辐射通 过的空气柱的距离缩短,空气密度小,水汽微尘少,受到大气的吸收、散射等作用 而损耗的能量少,因此总辐射和直接辐射增强夏半年,因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南 北坡所受到的太阳直接辐射差别小,冬半年则差别大纬度越高,南北坡所受到的 太阳直接辐射差别越大从太阳直接辐射的日变化看,在偏东的坡地上,上午的太 阳直接辐射通量大于下午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其最大值出现在上午,在偏西的坡 地上则正好相反,南坡和北坡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在上午和下午基本上是对称的, 其最大值均出现在水平面上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正午附近 (2)地形与气温 地形与气温的关系十分复杂,大地形的宏观影响能对大范围内的气温分布和变化 产生明显作用,局部地形的影响也能使短距离内的气温有很大的差别 (一)高大地形对气温的影响 绵亘的高大山系和庞大的高原是气流运行的阻碍,他们对寒潮和热浪移动都有相当 大的壁垒作用同时他们本身的辐射差额和热量平衡情况又具有其独特性,因此他 们对气温的影响是非常显著而广泛的。

      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机械阻挡作用和热力作 用两个方面 (二)中小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中小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也是相当复杂的,首先由于坡地方位不同,日照和辐射条件 各异,导致土温和气温都有明显的差异在我国多数山地是南坡的温度高于北坡 坡地方位对气温的影响还因纬度和季节而异,多数情况是高纬影响比低纬显著, 7 不同方位坡地的温度差异,一般都是冬季最大,夏季最小小地形的坡地方位不同 对气温亦有很显明的影响其次,由于地形凹凸和形态的不同,对气温也有明显的 影响在凸起地形,如山顶,因与大陆接触面积小,受到地面日间增热、 夜间冷却的影响较小, 湍流交换较强, 再加上夜间地面附近的冷空气可以沿坡下沉, 而换来自由大气中较暖的空气,因此气温日较差、 年较差皆较小;凹陷地形则相反,气流不通畅,湍流交换弱,又处于周围山坡的围 经营管绕之中,白天在强烈阳光下,地温急剧增高,影响下层气温,夜间地面散热 快又因冷气流的下沉,谷底和盆地底部气温特别寒冷,因此气温日较差很大 气 温年较差亦有类似现象,在低纬的高原,气温日变化虽较大,但年变化较小 (三)海拔高度对气温的影响 在同样的地形条件下,由于海拔高度不同,山地气温有很大的差异,一般情况都是 随着地方海拔高度的加大, 气温下降, 但其变化速率因山地性质和气候条件而不同。

      在 1000 米高度以下, 武夷山西北面的气温与东南面不同, 冬季因受。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