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沧州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doc
10页沧州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 单选题 (共7题;共14分)1. (2分) (2017九下·东台月考) 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名称、俗名不完全对应的是( ) A . NaOH 氢氧化钠 烧碱 B . CaO 氧化钙 生石灰 C . Na2CO3 碳酸钠 苛性钠 D . NaCl 氯化钠 食盐 2. (2分) (2017·福州模拟)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空气、氧气和氮气燃着的木条B除去CuSO4溶液中的少量FeSO4加入足量铜粉C鉴别澄清石灰水和NaOH溶液加入稀盐酸D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酚酞溶液A . A B . B C . C D . D 3. (2分) (2017·济宁) 分析下列反应所得结论中,正确的是( ) ①CO+CuO Cu+CO2②2Al+Fe2O3 Al2O3+2Fe③2Na2O2+2CO2═2Na2CO3+O2④2H2S+SO2═2H2O+3S.A . ①②属于置换反应 B . ③④属于复分解反应 C . ③中氧元素化合价不变 D . 都有单质生成 4. (2分) (2019九上·铁西期末) 小明设计了如图装置探究“微粒是不断运动的”,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则物质A是( ) A . 浓氨水 B . 浓盐酸 C . 石灰水 D . 双氧水 5. (2分) (2019九下·万州期中) 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小苏打中和过多胃酸 B . 苏打广泛用于肥皂、石油等 C . 用熟石灰作补钙剂 D . 道路上,用氯化钠融雪 6. (2分) (2017九上·南岗期末) 实验室里,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个实验设计方案都合理的是( ) 序号ABCD需区分的物质生铁片和纯铁片氯化钾和硫酸铵氧化铁粉末和铜粉氢氧化钙溶液和氯化钙溶液第一方案取样,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取样于研钵中,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分别取样,加入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分别取样,加入试管中,测溶液的pH,比较数值第二方案取样,互相刻划,观察现象取样,加入试管中,分别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分别取样,放在白纸上,观察现象分别取样,加入试管中,分别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现象A . A B . B C . C D . D 7. (2分) (2019九上·徐闻期末) 足量且形状相同的锌、铁分别于等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二、 填空题 (共3题;共9分)8. (3分) (2015九上·辽阳期中) 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许多化学知识. (1) 硬水不宜洗涤衣物,家庭生活中可通过________降低水的硬度. (2) 若水有臭味或色素可用________除去. (3) 我们常用___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 (4) “节约用水,从我做起.”请你任举一例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是________(5) 请写出一条防止太子河水体污染的措施________. 9. (3分) (2015九上·平度期末) 水是生命之源,水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1) 自来水属于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 通过太阳能电池电解水湖区氢能是绿色能源发展的方向,请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 自来水消毒过程中通常会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以如图表示: ①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②分析微观过程图,请从微观角度总结出一条结论:________.10. (3分) (2017九下·扬州月考) 根据问题填空:(1) Ⅰ.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称量下列各组试剂在密闭容器内混合前后的总质量,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________(填数字序号)① 食盐和水 ② 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 ③ 铁和氯化铜溶液(2) 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① A的化学式为________② 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反应③ 参加反应的A物质和生成的C物质分子数目比为________3) Ⅱ.甲和乙两种固态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右图所示: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4) 下列对P点的含义叙述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 t1℃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 . t1℃时,甲和乙两种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 . t1℃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5) 25 g乙物质完全溶于100g水中所需的最低温度是________℃ (6) t2℃时,若甲和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析出等量的固体须蒸发掉较多水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物质饱和溶液 三、 推断题 (共1题;共4分)11. (4分) (2017·岐山模拟)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请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在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和滤液①若滤液呈无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②若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所含溶质的成分可能有________种情况2) 工业上可用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炼铁,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 四、 实验题 (共2题;共7分)12. (3分) 小华在吃黄花鱼时,看到其头骨上有两块白色的小石头.提出问题:这白色小石头中含有什么物质?查阅资料:小石头被称为“鱼脑石”,用来控制鱼在水中的沉浮.猜想与假设:“鱼脑石”中可能含有碳酸钙.供选试剂:10%稀盐酸,澄清石灰水,紫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进行实验:验证小华的猜想.实验方法可能看到的现象结 论①取粉碎后的“鱼脑石”加入________.②________.①________.②________.鱼脑石中含有CO32﹣ . 反思:你认为根据上述实验能说明“鱼脑石”中一定含碳酸钙吗?________.13. (4分) (2016·南充模拟) 某兴趣小组同学对碱式碳酸铜的分解产物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①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 2CuO+H2O+CO2↑;②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成蓝色.(1) 【实验验证】验证碱式碳酸铜的分解产物,可选装置如图所示. ①如图装置A中盛放的试剂名称是________.②甲同学将装置按________(填字母,且每套装置限用一次)顺序组合进行实验,验证出碱式碳酸铜的分解产物中有二氧化碳和水.③B装置中粉末完全变黑后,乙同学为确认该黑色粉末是氧化铜而不是碳粉,设计如下实验,请完成下表:实验步骤观察到的现象获得结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取少量黑色粉末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振荡________黑色粉末均为氧化铜________(2) 【拓展探究】 丙同学利用上述实验后的B装置(包括其中药品),探究CO还原CuO所得固体产物的成分,实验装置如图:①实验过程打开K,缓缓通入CO气体,一段时间后加热.当黑色固体全部变红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②实验反思:上述实验装置中存在一处缺陷为:________③表达交流: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该实验最好在通风橱中进行B.先通入一会CO再加热是为了排净装置中的空气C.排入到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显碱性,也可能显中性.五、 科学探究题 (共1题;共3分)14. (3分) (2017九下·东台月考)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氢氧化钙与盐酸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忘记滴加指示剂,因而无法判断酸碱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于是他们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大胆提出猜想,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提出问题】该溶液中的溶质含有哪些成分?【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1) 【猜想与假设】猜想Ⅰ:溶液中的溶质只有猜想Ⅱ:溶液中的溶质有CaCl2、HCl猜想Ⅲ:溶液中的溶质有CaCl2、Ca(OH)2猜想Ⅳ:溶液中的溶质有CaCl2、Ca(OH)2、HCl________(2)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经过讨论,同学们直接得出猜想________是不正确的为了验证余下的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同学们又做了以下实验 (3) 【进行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________猜想Ⅲ不正确②再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向里面加入适量碳酸钙有气泡产生猜想________不正确猜想________正确(4) 有气泡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5) 【拓展】还可以单独用下列哪种物质来证明上述猜想是正确的A.CuO B.AgNO3C.Cu D.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六、 计算题 (共1题;共6分)15. (6分) (2017·南宁模拟) 硫酸铜溶液对过氧化氢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取一定质量8.5%的过氧化氢溶液倒入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15%的硫酸铜溶液,过氧化氢完全分解,有关实验数据如表所示(不考虑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请计算:反应前反应后实验数据烧杯和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g硫酸铜溶液的质量/g烧杯和烧杯中溶液的质量/g603.362.5(1) 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2) 反应后烧杯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第 1 页 共 1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7题;共14分)1-1、2-1、3-1、4-1、5-1、6-1、7-1、二、 填空题 (共3题;共9分)8-1、8-2、8-3、8-4、8-5、9-1、9-2、9-3、10-1、10-2、10-3、10-4、10-5、10-6、三、 推断题 (共1题;共4分)11-1、11-2、四、 实验题 (共2题;共7分)12-1、13-1、13-2、五、 科学探究题 (共1题;共3分)14-1、14-2、14-3、14-4、14-5、六、 计算题 (共1题;共6分)15-1、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