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学前儿童认知改变的发展.ppt

102页
  • 卖家[上传人]:ap****ve
  • 文档编号:118748194
  • 上传时间:2019-12-24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47MB
  • / 10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二章 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 1. 掌握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的发展特点 • 2. 掌握学前儿童的注意的发展特点 • 3. 掌握学前儿童的记忆的发展特点 • 4. 掌握学前儿童的想象的发展特点 • 5. 掌握学前儿童的思维的发展特点 • 6. 掌握学前儿童的言语的发展特点 本章目录 感觉 知觉 注意 记忆想象 思维 言语 认知 第一节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 什么是感觉? •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 性的反映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 1、外部感觉:接受外部世界的刺激,如视觉、 味觉、触觉等 • 2、内部感觉:接受机体内部的刺激,如饥、渴 等内脏感觉和本体运动觉、平衡觉等 一、视觉的发展 • (一)视觉的产生 • 1、20st初:医学上还普遍认为“婴儿刚生下来 时既盲又聋,而且要经过很多周以后才能注视物 体” • 2、1961年:范茨采用“视觉偏好” 法所做的研 究表明,婴儿并不是任凭环境支配而毫无能力, 他们一出世就有了某些视觉活动 • 3、近年来:庞丽娟等人的研究发现,4-5个月 的胎儿已能对视觉刺激产生反应 (二)视敏度 • 1、概念: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 的能力,俗称“视力”。

      • 2、测量方法:视觉偏好法、视动眼球震颤法以 及视觉诱发电位测量法 • 3、研究结果:新生儿具有一定程度的视敏度, 出生后头半年是婴儿视敏度发展的关键期,整个 学前期,儿童视敏度不断发展,6岁左右达到成人 的视力范围 (三)颜色视觉 • 1. 颜色视觉的出现 • (1)概念:指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也称 辨色力 • (2)研究结果: • 2. 颜色视觉的发展 • (1)颜色习得:先认颜色,后掌握词,再将二 者联系起来 • (2)色肓:多为先天性红绿色肓,男性多于女 性 二、听觉的发展 • (一)听觉的产生 • 1.胎儿的听觉 • (1)生理心理学研究发现,胎儿的听觉感受器在 6个月时就已基本成熟 • (2)法国的心理学家认为,8个月以后的胎儿, 对低音的感受比高音更敏感,胎儿期父亲多跟胎 儿交流,对胎儿的发展很有益处 • 2.新生儿的听觉 • (1)婴儿一出生就有听觉 1. (2)新生儿对语言的识别非常敏感有人报告,当母亲从 婴儿看不见的地方呼唤其名字时,10-12天的新生儿会转向母亲,而 其他妇女呼唤时则毫无反应,婴儿对母亲的声音比较敏感和偏爱 ) • (二)儿童的视听协调活动 • 1、新生儿具有视听协调能力(把头转向声源)。

      • 2、视听协调能力可以帮助儿童辨别视、听信息是否一致 也是后来高级感知协调能力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三)听觉的发展 • 1、学前儿童对纯音的听觉感受性在不断发展 ( ge_2_ear/page_2_3/page_2_3_1_b.htm) 儿童在12-13岁以前,听觉感受性一直在增长 • 2、学前儿童的听敏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 3、学前期儿童对言语的听觉也在不断发展 三、触觉的发展 • 触觉是皮肤受到机械刺激时而产生的感受2岁以 前,触觉在儿童的认知活动中起着主要作用 • 先看一个案例 • (一)触觉的产生 • 儿童出生时就有触觉反应,天生的无条件发射, 如吸吮反射、防御反射、抓握反射等 • 1、儿童对物体的触觉探索最早是通过口腔的活动 进行的,而且可以通过口腔触觉认识物体 • 2、通过口腔触觉探索活动还可以建立条件反射 (二)口腔的触觉 (三)手的触觉——触觉探索的主要途径 • 1、两个阶段: • (1)手的本能性触觉反应阶段:在婴儿刚出生时 就表现出来,如;抓握反应 • (2)视触协调活动阶段:即眼手协调活动,是手 的真正探索活动的开始 • 2、“前够物行为”: • (1)不是成熟的眼手协调动作。

      真正的眼手协 调动作出现的标志是伸手能够到东西) • (2) 5个月是婴儿够物行为发展的重要分水岭 (四) 听觉与触觉的协调 • 婴儿期已经出现了视觉与听觉的协调 • 对“令妈妈头疼的彤彤”案例的分析 四、其它感觉的发展 • (一)痛觉 • 1、新生儿即有痛觉 • 2、新生儿的痛觉感受性较低,随着年龄的增长, 对痛觉的敏感性逐渐增强 • (二)味觉 • 1、味觉是新生儿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 • 2、味觉在胎儿时期已发育成熟 • 3、婴儿偏爱甜食 • 4、味觉在和儿童期最发达,之后逐渐衰退 (三)嗅觉 • 1、新生儿已有嗅觉反应 • 2、新生儿可以辨别不同的气味 • 3、嗅觉随年龄增长不断改善一直延续到 成人,之后逐渐衰退 第二节 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 什么是知觉? • 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它是在 感觉的基础上,整合各种感觉信息而产生的综合 反映,是记忆、想象、思维、言语等高级心理产 生的基础 • 按照知觉反映对象的不同,可把知觉可分为:形 状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等 一、形状知觉的发展 • 形状知觉是对物体几何形体的辨别 • (一)婴儿的形状知觉 • 1、婴儿出生几天后,即出现视觉偏好。

      • 2、婴儿对面孔的内部特征的关注中,对眼睛的注 视最多 • (二)幼儿的形状知觉 • 1、主要依靠运动觉和视觉的协同活动,儿童形状 知觉能力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 2、幼儿叫出图形名称比辨认图形要晚 • 看一个案例 二、空间知觉的发展 • 空间知觉是反映物体之间的关系的知觉空间知觉包 括方位知觉、深度知觉 • (一) 方位知觉 • 1、新生儿出生后就表现出一种原始的定位能力 • 2、幼儿方位知觉发展遵循上下、前后、左右的顺序 • (二) 深度知觉 • 1、双眼视差是产生深度知觉的主要重要依据 • 2、幼儿时期,深度知觉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对 于比较遥远的空间距离还不能正确认识,以致在图画 中不能正确地表现空间特征 三、时间知觉的发展 • 时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运动的延续性、顺序性和 速度的反映 • 1、时间的变化比较抽象,没有专门的时间分析器 ,只能借助于中介感知时间的变化,如四季的轮 换、昼夜更替、表、日历等 • 2、婴儿借助生理状态变化来反映时间例如,通 过 “生物钟” 来感知时间的变化,当婴儿感到饥 饿时,就对吃奶时间形成条件反射 • 3、由于时间的抽象性特点,幼儿时间知觉的发展 水平比较低。

      四、知觉恒常性 • 指当知觉条件变化后,人对知觉对象的感知仍保 持不变 如大小恒常性、亮度恒常性、颜色恒常 性和形状恒常性等 • 婴儿出生的第一年,儿童已经具有了物体形状和 大小知觉的恒常性 五、客体永久性 • 是皮亚杰在其研究中使用的一个概念当客体从 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客体依然存在,会寻找 并试图重现该客体,这时儿童大脑产生客体永久 性 • 皮亚杰把婴儿客体永久性的发展划分为六个阶段 : • 第一阶段( 0-2个月):婴儿没有任何客体永久 性概念 • 第二阶段(2-4个月):“被动地期望”阶段 • 第三阶段(4-8个月):“探索部分被遮盖的物体” • 第四阶段(8-12个月):儿童开始出现主动寻找 • 第五阶段(12-18个月):“客体位移后寻找” • 第六阶段(18个月以后):儿童看不到客体位移 也能建构客体 • 六、跨通道知觉 • 指将中枢神经将不同感觉通道获得的信息联系起 来,进行加工处理 • 1、婴儿出生时已具有跨通道知觉的能力 • 2、幼儿期儿童跨通道知觉能力已有了很大的发展 第三节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什么是注意? • 注意指的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伴随着心理过程的产生而产生,同时一切心 理过程的产生都离不开注意 • 注意的种类包括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 注意,学前儿童发展起来的注意形式就是无意注 意和有意注意这两种基本形式 一、无意注意的发展 • 无意注意指的是无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 的注意 • (一)婴儿无意注意的发展 • 婴儿期(0-3岁)无意注意优于有意注意的发展 • (二)幼儿无意注意的发展 • 幼儿期(3—6岁)的无意注意也是在稳步发展中 ,主要会被刺激物的物理特性所吸引 二、有意注意的发展 • 有意注意指的是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 的注意 • (一)婴儿有意注意的发展 • 1、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开始萌芽 • 2、可以有意识的培养有意注意 • (二)幼儿有意注意的发展 • 1、小班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初步形成 • 2、中班幼儿有意注意有了一定的发展 • 3、大班幼儿有意注意迅速发展 三、注意发展的缺陷 • (一)注意发展缺陷的表现 • 1、上课或游戏时无法集中注意 • 2、小的刺激就会引起他们的反应,情绪激动 • 3、很难独立完成事情,做事条理性差,质量不高 • 4、集体生活中,不遵守规则,很难等待 • 5、爱动,不停的讲话 • 6、行为和情绪上表现较冲动 • 7、不喜欢阅读文字,讨厌做与观察、读和写相关 的任务 (二)注意发展缺陷的弊端 • 1.对智力的影响 • 很难集中注意,看、听、记忆的质量很低 • 2.对学习能力的影响 • 不喜欢听、说、读、写、看 • 3.对生活能力的影响 • 很难独立完成一件事情 • 4.对亲子、师幼关系的影响 • 基本被老师和父母限制,容易形成越管越不听, 越不听越要管的恶性循环 (三)注意发展缺陷的影响因素 • 1.生理因素 • (1)学前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成熟 • (2)气质的原因,有些儿童先天对外界刺激比较敏感 • 2.刺激因素 • 环境中的一些无关刺激太多 • 3.教育因素 • (1)长时间的不理解老师提出活动的目的和要求 • (2)老师的教学活动组织的比较单一 • (3)幼儿园学生的数量比较多,老师很难照顾的到 • 4.家庭因素 • 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 (四)注意发展缺陷的矫治 • 1.食物治疗 • 补充孩子所必须的维生素、必须氨基酸、微量元素 • 2.行为干预 • (1)心理教育(2)自我调整(3)认知行为干预( 4)家庭干预(5)学校干预(6)社会技能训练 • 3.感觉统合训练 • 4.生物反馈训练 第四节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头脑中的反映 • 6岁之前是儿童记忆发展的关键期 • 一、学前儿童记忆的特点 • (一)记忆保持时间延长,记忆容量逐渐增加 • (二)内隐记忆逐渐丰富,外显记忆不断发展 • (三)情景记忆占优势,语义记忆逐渐发展 • (四)自传记忆更加清晰详细 二、学前儿童记忆的策略 • 1、概念: • 记忆策略是指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有意识可 控制的记忆方法和手段。

      • 2、儿童记忆策略的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 (1)无策略阶段 • (2)策略产生阶段 • (3)合理使用记忆策略 • 看一个案例 (一)学前儿童记忆策略的发展趋势 • 学前儿童记忆策略已经发展,儿童在6岁前不能够 有意地使用策略帮助记忆,存在策略缺陷现象 • (二)学前儿童具体记忆策略的发展 • 1、编码策略 • (1)复述策略;(2)组织策略 • 2.提取策略: • (1)指通过有计划的操作来获取存储的信息 • (2)在运用提取策略时有明显的年龄差异 三、学前儿童的遗忘规律 • (一)婴儿期遗忘 • 1、指的是婴儿有记忆表现,但在以后的发展时期 内却不能回忆起婴儿期经历的现象 • 2、这个问题到现在也没有确切的答案 • 3、弗洛伊德:婴儿期遗忘的根本原因在于,在婴 儿期人们会产生强烈的恋母情结,而恋母情结的 感受常常是痛苦的,所以与此相关的记忆都受到 了压抑,因此无法提取 (二)学前儿童记忆的回涨 • 1、指学前儿童刚刚学过的知识,你让他马上复述 ,他可能。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