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路项目建设环境评估报告.doc
36页新外环公路建设项目报告书 前 言目 录前 言 1第一章 总 论 21.1 项目建设的意义 21.2 编制依据 31.2.1 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 31.2.2 国务院部门规章与部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41.2.3 ***相关规章与规范性文件 41.2.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51.2.5 地方政府规划文件 61.2.6 其它支持文件 61.3 评价目的及评价原则 61.3.1 评价目的 61.3.2 评价原则 71.4 主要环境问题识别及评价因子 71.4.1 主要环境问题识别 71.4.2 主要评价因子 81.5 评价重点 91.6 评价工作等级 91.6.1 环境空气 91.6.2 地表水 91.6.3 噪声 101.6.4 生态环境 101.7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101.8 评价时段 101.9 评价标准 11第二章 工程概论 142.1 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地点 142.1.2 拟建公路路线地理位置、走向、主要控制点 142.2 ***市交通运输现状 152.2.1 ***市综合运输现状 152.2.1 ***市公路网现状 152.3 项目影响区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162.4 主要技术标准 172.5 建设规模 182.5.1 推荐方案建设规模 182.5.3 预测交通量 202.6 建设条件 202.6.1 施工条件 202.6.2 施工方案 202.7 主要工程内容 212.7.1 公路等级、设计速度 212.7.2 路基、路面工程 212.7.3 桥涵宽度 222.7.4 交叉工程 232.7.5 隧道工程 232.7.5.1隧道设计原则及技术标准 232.7.5.2隧道总体设计 242.7.6 沿线设施 262.8 筑路材料及运输条件 272.8.1 石料 272.8.2 砂、砂砾 272.8.3 取土及弃土 272.8.4 石灰 272.8.5 主要材料来源及供应 272.9 投资估算及工期安排 282.9.1 推荐方案投资估算 282.9.2 工程工期安排 282.10 工程环境污染简要分析 282.10.1 施工期污染分析 28附件:II市环评公司前 言本项目是完善***市公路网规划,实现区域干线公路“联网贯通”,提高路网整体功效的需要。
本项目起点位于***市西北冀州路与齐王路交叉路口,并北延至国道G309线,通过齐王路与省道S102连接,终点接省道S325线,多条国省干道相互协调、合理衔接,共同构成快速、便捷、高效、通畅的公路网络,可以发挥干线路网的整体效应,实现了国道G309和省道S325的有效连接,使得本项目所在地区在未来逐步拥有一个非常便捷、高效的的公路交通运输网络本项目的实施是完善***市干线路网规划、提高路网整体功效的需要路线起点位于***市西北冀州路与齐王路交叉路口,终点接S325线和在建的***南环,路线全长12.295公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和交通部2003年第5号令《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受***市交通运输局的委托,市环评公司承担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报告书的编制过程中,得到了***环保厅、***环保局、***市交通运输局、德州市公路勘察设计院的大力协作和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新外环公路建设项目报告书 第一章 总论 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建设的意义1、本项目是完善***市公路网规划,实现区域干线公路“联网贯通”,提高路网整体功效的需要。
本项目起点位于***市西北冀州路与齐王路交叉路口,并北延至国道G309线,通过齐王路与省道S102连接,终点接省道S325线,多条国省干道相互协调、合理衔接,共同构成快速、便捷、高效、通畅的公路网络,可以发挥干线路网的整体效应,实现了国道G309和省道S325的有效连接,使得本项目所在地区在未来逐步拥有一个非常便捷、高效的的公路交通运输网络本项目的实施是完善***市干线路网规划、提高路网整体功效的需要2、本项目是缓解省道S227线运输压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本项目与穿越***市南北的省道S227线并行目前省道S227线交通量达到20034辆/日,交通趋于饱和,远期将不能满足交通量发展的需求,车辆通行速度已经低于设计速度,行车舒适感较差现有公路通道将难以适应迅速增长的交通需求,将直接制约区域经济和交通运输的发展,影响公路运营效益的发挥,并对交通运输安全产生较大的影响本项目的实施将在走廊带内形成又—条通行能力大、服务水平高,快捷、便利的公路运输通道,是缓解省道S227线运输压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3、本项目是完善***市外环路建设、避免过境交通量穿越市区、改善市区交通环境的需要本项目建成后,***市西部、南部外环线全线贯通,将很好的解决***市西部地区向东上长深高速需要穿越市区造成市区交通拥挤的状况,节约出行时间,缓解***市区内道路的交通压力,改善***市区的交通环境,对实现***市城市发展战略目标的意义重大。
4、本项目是促进峱山经济开发区发展、推动招商引资的需要峱山经济开发区位于***市区西部,是西部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面积3万亩西接工业发达的淄博市,与齐鲁石化毗邻,北临胶济铁路和309国道峱山经济开发区功能齐全,设有物流商贸区、综合服务区、客货运站场区和绿化休闲区等功能小区,已经成为***市对外开放的窗口、招商引资的基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目前开发区东西向道路北有国道G309、南有省道S325,初步形成开发区通往省内外其他地区的通道,但国道G309与省道S325间缺乏有效的连接,对外交通还不完善本项目的实施将加强开发区内主要道路间的相互联系,优化和改善开发区内路网结构,有利于开发区的对外交流,大大促进峱山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对招商引资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5、本项目是促进旅游资源开发,继续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需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但分布相对集中在市区以及西南山区,旅游景点之间相互孤立缺少必要的交通联系同时,由于交通条件的限制,一些重要旅游资源的开发深度不够项目建成后将方便省内外游客的出入,同时将各景区紧密联接在一起,充分发挥各景区的整体效应,有利于旅游线路的组织与安排本项目的实施将改善出行条件,对促进区域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2 编制依据1.2.1 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 (7)《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2004年8月)(8)《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10月) (9)《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1月)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1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 (1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1998年11 月)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实施条例》(1993年8月) (14)《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年 (15)《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国务院,国发〔2000〕38号,2000年;(16)《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务院[2005]国发39号(17)《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国务院第257号令(1998年12月)1.2.2 国务院部门规章与部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1999]107号文件《关于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 (2)国家环保局[2001]环发19 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 (3)水利部交通部水保[2001]12 号文件《关于印发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规定的通知》 (4)环境保护部令2008年第2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5)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办[2002]88号《关于进一步规范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 (6)交通部令2003年第5号《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7)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3]94 号《关于公路、铁路(含轻轨)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噪声有关问题的通知》 (8)《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05]152号) (9)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6]28 号《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10)《关于加强公路规划和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环发[2007]184号) (11)《关于加强城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办[2008]70 号)1.2.3 ***相关规章与规范性文件(1)《***环境保护条例》(2001年12月);(2)《***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3)《***水污染防治条例》***人大常委会(2000.12.01);(4)《***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人大常委会(2004.01.01);(5)《***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办法》***人大常委会(2006.03.01);(6)《***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办法》***人大常委会(2001.06.01);(7)《***人民政府关于***地面水环境功能区划方案的批复》)鲁政发[2000]86号;(8)《***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1992年11月21日***七届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9)《***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1999年8月22日(10)《***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4年4月) (11)《***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关于实施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的通知》(鲁政办字[2009]20号);(12)《***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05]39号文件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实施意见》(2006年6月29日,鲁政发[2006]72号);(13)《***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管理工作的通知》(2006年7月10日,鲁政办发[2006]60号);1.2.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2.1—93)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 (6)《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试行)(JTJ 005—96) (7)《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J006-98) (8)《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