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实验在教学中作用师大(李颖).ppt
85页在教学中如何发挥实验的功能,李颖,“三维目标”的相互关系,★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观察能力 ★阅读能力 ★分析能力 ★归纳能力 ★演绎能力 ★实验设计能力 ★实验探究能力 ★书面表达能力 ★实验综合能力,能力目标,1.教材中的实验分布 (1)人教版教材:有57个实验,28个探究实验,11个家庭小实验 (2)科学版教材:有69个实验(观察活动)里,14个探究实验,6个 制作活动 (3)湘教版教材:有75个实验(请你尝试)里,15个探究实验二、教材中的实验安排,第八单元 课题二 金属活动性的探究课题三 铁生锈的探究 第九单元 课题一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课题二饱和溶液绘制溶解度曲线 第十单元 课题一指示剂的探究 酸的化学性质的探究碱的化学性质的探究课题二 中和反应的探究用pH试纸测定一些液体的pH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 第十一单元 课题一 粗盐提纯;课题二 探究区分常用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 第十二单元 课题三有机化合物服装纤维的判别,湘教版探究内容,专题一: 观察镁条的燃烧酒精灯的火焰 专题二: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存在酸雨的危害 专题四: 探究蜡燃烧的产物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探究氢氧化铜的分解,专题五: 探究水的组成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组成 专题七: 溶液的pH 专题八: 金属矿物金属活动性金属的锈蚀塑料的鉴别 专题九: 重金属是蛋白质变性,三本教材共有的探究实验, 我们呼出的气体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酸雨的危害 水的组成 溶液的组成 金属活动性 金属的锈蚀 溶液的pH,2.实验特点,明线:以实验认识物质的性质、反应原理、化学的 基本概念 暗线:(1)能力线:观察、操作、分析、归纳、演绎、设计、探究、表达等(2)方法线:假设、对比、控制变量、验证,3.课本实验处理,(1)序言:目的:引发学生兴趣。
初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要求:现象鲜明,操作简单,可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学习进行解释例如:氢氧化钠+酚酞+盐酸鸡蛋的沉浮魔棒点火空杯生烟,(2)物质的变化,目的:(1)认识物质的变化(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3)初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要求: (1)教师的操作要规范,要有一是引导学生注意操作(2)引导学生学习观察 实验:人教设计了水的蒸发、胆矾研碎、胆矾和氢氧化钠、石灰石和盐酸反应4个实验湘教设计了木条的实验、加热碱式碳酸铜2个实验 可以补充: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木条的燃烧,加热碳酸氢铵,观察实验要注意:在实验中,要引导学生观察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现象,如发光、放热或吸热、变色、气体的放出或吸收、生成沉淀等,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要作全面的观察,克服片面性例如:镁带在空气中的燃烧,硫在氧气中燃烧,(3)实验基本操作,目的: (1)训练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要求:教师要耐心、细致,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行为,人教,(4)初步认识探究,目的:初步认识探究巩固观察学习填写实验报告,,,,,,,,,,,湘教,安排了2个它就实验: (1)镁条燃烧的主要目的是学习观察,设计了三个观察方案:层层递进,形成观察方法。
2)酒精灯的火焰温度主要目的是 体会探究过程,,(5)空气组成的测定,目的:深化观察方法初步进行实验分析体会实验设计提高表达能力,观察→ 分析→ 结论→ 问题,注意:实验操作的步骤及原因此实验的原理,(6)氧气的性质,目的:巩固观察方法学习分析的方法巩固基本操作深化表达能力,认识物质实验——观察——思考——分析 反应现象——文字表达 氧气的化学性质——氧化性 渗透环保意识、节约意识,,,,,,,(7)气体的制取,实验室制取氧气:掌握基本操作深化分析能力初步归纳能力初步设计能力体会探究,分两步完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熟练的操作深化分析能力形成归纳能力具有一定的设计能力,活动与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与实践 充分运用对比的方法(O2)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气体密度、溶解性 加强探究性 体现开放性,鼓励创新 学生分组,可用不同方法制取不同方案、不同仪器、不同药品 教学指导书中的方法可供参考,具体要求,,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知道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依据和方法掌握实验室制取O2、CO2的方法(包括所需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操作步骤、收集方法、检验方法等),常见各种气体的性质,1.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决定制取装置2.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决定收集方法3.气体的化学性质决定检验和验满方法类型: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思路总结,★固液装置,(8)水的组成,目的:实验的分析方法通过实验进行推理深化表达能力,下面是水通电分解的示意图: 根据该图,你得到哪些信息:① ② ③ 。
品红的扩散 糖的溶解,探究氨水的扩散(体会科学方法:对比实验、控制变量) 1+1=2?,,(9)微观粒子,目的:培养分析能力归纳能力表达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目的:掌握实验技能体会探究强化分析能力强化表达能力,(11)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的理解: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1)对化学反应有意义,对物理变化无意义;(2)只适合质量守恒,而不是体积守恒、分子数守恒;(3)各物质的质量不等于反应物质量,考虑过量问题;(4)生成物包括固、液、气三态的物质,不能误认为反应前后质量不守恒;(5)一切化学反应都必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12)碳的性质 目的:巩固实验操作初步设计实验表达能力的培养,本部分实验不多,课标要求不高,有些课本没有这部分知识但用此部分内容巩固前面的能力要求较好课外实验,(13)二氧化碳的性质,目的: 体会探究学习实验设计运用分析方法体会科学方法,实验为什么这样设计实验技巧,可能失败的原因,最好做对比实验 氢氧化钙、氢氧化钠 还有其他的方法吗?,(1)每一步的实验目的 (2)采用的科学方法,(14)燃烧条件,思维探究 实验分析 推理能力 表达能力,实验现象 实验方法 实验结论 其他设计方案,(15)爆炸,目的:运用知识分析能力表达能力,(16)可燃气体成分的验证,目的:实验方法实验设计表达能力,(17)金属活动性,体会探究 初步学习分类的方法 实验分析 实验推理,(18)金属的冶炼,目的:巩固基本操作实验分析环保意识表达能力,(19)金属的锈蚀,目的:体会探究理解实验设计意图体会科学方法,,(20)物质的溶解,体会科学方法 控制变量 对比实验 表达能力,(21)物质溶解时的热量变化,目的:进一步认识科学方法在实验中的作用,控制变量法 测量方法 实验的记录,(22)饱和溶液,控制变量法 对比试验 实验的记录,(23)溶液的配制,目的:实验基本操作科学的严谨实验误差的分析,常见的酸和碱,酸碱指示剂,常见的酸,指示剂的作用 自制指示剂,,实验、讨论,物性、用途 浓硫酸的腐蚀性 化性:与氧化铁的反应等,,以盐酸、硫酸为例,常见的碱,用途,火碱的腐蚀性 化性:与二氧化碳反应,,以火碱、熟石灰为例,实验、活动探究,呈现方式,知识铺垫,功能作用,活动探究,实验、活动探究,小结,,实验分析,归纳,酸碱概念 酸碱通性,,从个性至共性 逐渐条理系统,内容,(24),实验的分析 对比试验 归纳方法 推理方法 演绎方法,(探究方法的利用 (1)实验现象------反应------概念,(25)中和反应,实验操作对实验的影响 归纳方法与演绎方法的运用,(26)溶液的酸碱性,,实验的基本操作 科学的严谨性 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27)粗盐的提纯,实验的基本操作 对前边的知识及方法的总结,(28)碳酸根的检验,对比试验(Na2CO3、CaCO3) 归纳方法 演绎方法 反应速率问题,(29)化肥的区分,实验的设计 对比方法 分类思想,1.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什么是兴趣?,兴趣是对于事物特殊的认识倾向,它是一种心理活动,当发展成为爱好时,就成为一个人的较长久而相对稳定的行为倾向,影响着人们能力的发挥兴趣和爱好是积极性的来源,它是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事物发展规律的一种动力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三、如何落实实验的功能,兴趣的形成一般有三个阶段:即初始性、持久性和稳定性而兴趣的持久性和稳定性是至关重要的兴趣的持久和稳定可以推动深入钻研问题,进行创造性活动初始阶段:1~2单元在第一单元:科教安排了喷雾写字、火柴梗折断、水的三态变化、石蜡熔化、食糖溶解、镁条燃烧等8个实验人教安排了水的蒸发、胆矾研碎、生成沉淀、产生气体4个实验 特点:贴近生活、实验现象鲜明 可以增加:(1)空杯生烟;( 2)“玻璃棒点灯”;(3)“清水变牛奶”,(4)“自制汽水”(5)“巧洗烧杯壁上的白色固体”,(6) ,“水下着火”等等,,,持久阶段:3~6单元(3~5)此阶段是形成学生兴趣的关键人教在此阶段共安排了15个实验,6个探究科教在此阶段共安排了17个实验,5个探究 特点:实验的完整度实验的思维度实验的方法性 注意:微观、理论性较强的可以增加实验或改进实验(金属的融合、分子运动、质量守恒) 。
稳定阶段:7~12单元(6~10)此阶段是学生巩固兴趣的关键人教在此阶段共安排了24个实验,17个探究科教在此阶段共安排了25个实验,5个探究 特点:实验的综合性实验的方法性实验思维广泛度 以学生体验成功,获得收获为切入点2.化学实验有助于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化学知识,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化学基本反应类型的教学中,我们借助木炭、硫粉、铁丝、红磷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在形成酸本质特性的概念时,教材安排了盐酸与石蕊试液、锌、铁、铁锈、氧化铜、氢氧化铜、硝酸银溶液反应的一组实验,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上述实验,直到学生认识盐酸能与指示剂、多种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某些盐反应,能与碱起中和反应等化学特性,从而使学生能得出酸本质特性的概念3.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最好载体,化学实验从设计、操作到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归纳规律,都离不开科学的思维方法化学实验常用的思维方法有;分析法、归纳法、对比法以及综合法等,,在实验课上做演示实验,教师要设计一系列问题,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在教学中循循善诱,适时点拨,逐步培养具体、全面、深入地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使学生的思维从表象到本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4.实验是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1.在不同时段能力的培养要有侧重点,在序言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初步表达能力观察实验要注意:在实验中,要引导学生观察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现象,如发光、放热或吸热、变色、气体的放出或吸收、生成沉淀等,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要作全面的观察,克服片面性例如:镁带在空气中的燃烧,硫在氧气中燃烧,在2~6单元重点培养学生的深入观察、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归纳能力、初步设计能力在7~12单元重点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归纳能力、设计能力、探究能力、初步的归纳能力,在复习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能力、演绎能力、探究能力、综合能力,注意: 1.实验室废物处理: 1.回收二氧化锰 回收金属银或汞 废液成分的测定 废液的处理,2.课本实验的综合性,(10年)例1:某班同学做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用到的药品有铁丝、铜丝、银丝、稀硫酸和硫酸铜溶液实验结束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对该实验的废液进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什么物质? 【交流表达】 (1)小明通过观察,认为废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铜他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小红通过分析,认为废液中一定含有硫酸亚铁,她的依据是: 【作出猜想】小华认为废液中还可能含有硫酸 【实验验证】(1)小华测得废液的pH小于7,证明废液中含有硫酸用pH试纸测定溶 液pH的方法: (2)小明取少量废液,向其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小明的实验 现象是 通过分析与实验,同学们得出废液中含有硫酸亚铁、硫酸铜和硫酸 【拓展应用】 (1)若将废液中的溶质全部转化为硫酸亚铁,应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 写出该反应过程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2)反应完全后,过滤,滤渣中物质为 ,滤液中溶质为硫酸亚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