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政治制度史课件第二章.ppt

32页
  • 卖家[上传人]:xiao****1972
  • 文档编号:72518658
  • 上传时间:2019-01-23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56.50KB
  • / 3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二章,王权和皇权制度,上编: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史前-1911年),2.1 王权制度,2.1.1 王权制度的形成过程 2.1.2 王权的体现形式 2.1.3 对王权的制约,2.1.1 王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后” 夏朝初建,最高统治者被称为“后”,意思是生育,亦即祖先的意思,还带有浓厚的氏族社会组织的痕迹 “王” “王字之本文,斧也”,王同军事密切相关 王权的经济基础 以财产私有出现为特点的父权制 “王”与神 中国没有那种无所不包的神权系统,所以“王”很快被推到与神并列的位置,甚至本身就是神 高度发展的王权,是在国家进入成熟阶段出现的,2.1.2 王权的体现形式,王是早期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国家的代表和象征,其权力体现形式: 王自称是作为上天和祖宗授予统治权的人间代表 王以宗族长兼国家元首的身份实行统治,并且在强化宗法制的基础上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王通过使用誓、诰、命、令等文书或口谕以行使王权 通过“会盟”、“巡狩”、“朝聘”等方式以控制各诸侯国,2.1.3 对王权的制约,王权所受到的制约有: 受到原有和相继发展起来的地方势力的制约 受到贵族元老的制约 受到天地、鬼神、祖先等宗教信仰的限制 王权逐渐在摆脱各种束缚中加强,向君主专制迈进,,2.2 霸主和集权制度,2.2.1 霸主的出现和体现权力的形式 2.2.2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君权的体现形式,2.2.1 霸主的出现和体现权力的形式,各诸侯国实力已远超西周,标榜“尊王”,实际取代王权的霸主已相继出现 霸主的权力体现形式 “挟天子以令诸侯” 地位极不稳定,随经济、军事势力的兴衰而更迭 以道德的力量来维持与盟国的关系 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弱小国家,不断集中权力 出现了新的选用人才方式,预示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2.2.2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君权的体现形式(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经济发展、大规模战争的需要 战国列强变法的趋向: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构成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条件:君主独揽大权而君权至高无上,以中央政权有力管辖的地方行政制度,以君权强力统率的官僚制度,2.2.2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君权的体现形式(2),君权的体现形式及其特点 “官分文武,王之二木”,君主通过设官分职以控制官僚机构 制定符节玺印制度,以便于控制军队和官僚 完善考核赏罚制度以约束和控制官僚和军队 在统治手段上形成一整套“君临之术”理论 贪欲和权势欲成了历史发展的杠杆,2.3 皇帝制度,2.3.1 王朝的最高首脑——皇帝 2.3.2 皇帝的名位制度 2.3.3 皇帝的权限和行使方式,2.3.1 王朝的最高首脑——皇帝,从理论上讲,皇帝是专制王朝的核心和主宰,享有号令臣民,控制和指挥全副国家机器的权力 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多少个皇帝?,,2.3.2 皇帝的名位制度(1),名是名号、名义。

      位是地位、位置,实际上是将名加以物化的具体措置 (一)皇帝的名号 “皇帝”,被认为是最崇高的名号 尊号是高踞于皇位的统治者希望取得更尊贵的推崇,由群臣上书奉上,对在位皇帝有评价的意义,2.3.2 皇帝的名位制度(2),(二)皇帝的名位 称谓方面的专用词语 衣食住行方面的专用名称和格式 政令运作上的专用凭据 在皇权专制的情况下,名位制度得到不断扩大 以皇帝有血缘和婚姻关系的人都有了专用称呼 年号逐渐与当时的政治情况相联系 庙号、谥号、陵寝号等制度的发展,2.3.2 皇帝的名位制度(3),皇帝名位制度的特点: 集中反映了皇权专制的本质 渗透了天命观念,以天人合一来证明皇帝是唯一至尊,并且有意营造皇权专制神秘化 全面贯注了以君臣父子、等级上下为中心的礼法思想,以三纲五常等伦理学说作为重点内容,是皇帝制度的外部表现形式,2.3.3 皇帝的权限和行使方式(1),“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皇权的行使方式 审阅和批答奏章、“朝议”、“常朝”等 皇帝的意图,有一定的承传机构下达发布,交各职能部门执行,另设层层监控的监察网络 使用“君临之术”,2.3.3 皇帝的权限和行使方式(2),皇权的运用、滥用 皇帝制度的特点 神权被皇权进一步利用,借用神的威灵,突出皇帝至高无上的至尊地位 皇帝在全国范围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和“绝对”的权力 全体官僚都是皇帝的臣仆,庞大的官僚机构都是执行皇帝意旨的机构,2.4 王位、皇位继承和宗室制度,2.4.1 王位继承——嫡子制度的确立 2.4.2 皇位继承——保护和防范措施 2.4.3 宗室分封——皇权专制的痼疾,2.4.1 王位继承——嫡子制度的确立,汤制定了兄终弟及再传兄子的制度,其本身存在严重的缺憾和危机,后来发展为嫡子继承制 周代在“文王世子制”的基础上确立了嫡长继承制度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2.4.2 皇位继承——保护和防范措施(1),围绕着皇位继承的血腥争斗 选定皇位继承人的标准和条件 按照“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传统原则和本民族的风俗习惯来择立皇位继承人 根据本王朝的政治需要,从王朝本身的存在和发展考虑,择立堪任政事和胜任统治的继承人(雍正改革制定的密建皇储制度) 迫于形势,不得不以所谓“有功于社稷”,已经拥有重大军政实力的皇子为继承人 “内援外助”是保证皇位继承的重要条件,也是择立继承人的主要标准,2.4.2 皇位继承——保护和防范措施(2),防范措施: 重视对太子的教育和培养,为太子选定师、傅,设立东宫宫属,并给予一定从政实践的机会 托孤、建藩,以期匡正和藩卫新主 消除妨碍皇位继承的政治势力,以期继承者能在安定的环境下实行统治,2.4.3 宗室分封——皇权专制的痼疾,“封诸侯,建藩卫”的“封建制度” 王位由嫡长子继承后,为抑制兄弟之间的争端所确立的制度 秦汉的不同做法(秦废,汉立) 宗室分封与管理 历代的不同做法,均由宗正官管理 宗室制度与皇权专制 封国建藩利于国?不利于国?双刃剑?,2.5 皇权的变态形式——外戚和宦官擅权,2.5.1 后宫制度与外戚政治 2.5.2 宫省制度与宦官政治,2.5.1 后宫制度与外戚政治(1),后妃制度 宫内后妃的等级区别无非是朝廷君臣的等级区别的折射 女官制度 后宫妃嫔各有一定的职事分工,以保证“内治”原则的实现 后妃专权与外戚政治,2.5.1 后宫制度与外戚政治(2),后妃专权和外戚干政的特点 宫闱争宠献媚不但助长统治者的生活腐化,而且加剧政治上的腐败,同时还极大地扭曲人的本性 太后临朝称制,有时是迫于需要,但在权势的诱惑下,她们贪立幼主,擅行废立,使用各种阴谋诡计,常常演变为政治和社会的动乱 以血缘和裙带关系构成的后妃和外戚集团,具有很大的狭隘性和排他性,2.5.2 宫省制度与宦官政治,宫省制度(宫中\禁省) 外廷官、宫中官、禁省官 在君主专制制度下,离君主远近,往往成为有无政治权力的关键 宦官组织的形成与发展 宦官是在宫禁内苑中服侍帝王及后妃生活男人的总称 从部分使用阉人到悉用阉人的发展过程,也是宦官组织发展的过程 中国历史上宦官为祸最烈的三代:东汉、唐、明 宦官政治的三起三落,2.6 君主专制政体转向君主立宪政体的失败试验,2.6.1 谘议局和资政院 2.6.2 《钦定宪法大纲》和《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2.6.3 责任内阁,2.6.1 谘议局和资政院,中央的资政院和各省的谘议局 谘议局的权限 资政院——“议会之先声” 对这两个代议机构的评价,2.6.2 《钦定宪法大纲》和《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钦定宪法大纲》 1908年颁布,内容基本抄自1898年日本帝国宪法 对这部大纲的性质和意义,学界仍存有许多争议 标志着中国传统政治体制已发生了重大变化 《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皇权被宪法所取代,皇权的合法性基础完全丧失,否定了君主专制,2.6.3 责任内阁,清末责任内阁的设置 责任内阁是君主立宪的关键所在,与中国传统上辅佐皇帝工作的内阁有明显区别,与皇权专制也是格格不入 清政府的“责任内阁”形式上近似于日本的内阁制,但没有君主立宪国家内阁制的精神和原则,第二章 复习思考题,1.王权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王权受到哪些制约? 2.王权的体现形式与霸主的权力体现形式有什么区别? 3.试述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特点? 4.简述“君临之术”的理论及其基础。

      5.中央集权制度构成的三要件是什么? 6.简述皇帝名位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7.简述皇权的行使方法第二章 复习思考题,8.试论皇帝制度的特点 9.皇位继承人的选用标准和条件是什么? 10.为什么说权臣、母后、宦官、外戚专权是皇权的态形式? 11.简述宗室制度与皇帝制度的关系 12.简述后妃专权与外戚政治的特点 13.简述清末的皇族内阁形成的原因 14.名词解释:会盟 巡狩 朝聘 皇权 年号 庙号 谥号 尊号 宦官 宫省 外戚政治 嫡子继承制 资政院 《钦定宪法大纲》,第二章 推荐阅读书目,1.金景芳. 中国奴隶社会史.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2.胡厚宜,胡振宇. 殷商史.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3.杨宽. 西周史.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4.朱凤翰. 商周家族形态研究.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 5.【美】费正清. 费正清论中国. 台北:台湾正中书局,1994 6.王亚南.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7.柏桦. 天子·帝宫·政道——中国古代官省治道透析.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8.谢俊美. 政治制度与近代中国.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9.韦庆远,高放,刘文源. 清末宪政史.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10.周良宵. 皇帝与皇权.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