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给排水工程》课件—06建筑中水.ppt
16页第第6 6章章 建筑中水系统建筑中水系统 6-1 6-1 建筑中水技术及其系统组成建筑中水技术及其系统组成 建筑中水是指建筑或建筑小区使用后的生活污废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再回用于建筑或建筑小区作为杂用水的收集、处理和供水系统中水水质主要指标低于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但高于污水允许排入地面水体的排放标准,这种专用供水系统被称为建筑中水系统,简称建筑中水 一、我国发展中水技术的意义 建筑中水技术发展很快,在于它能缓解严重缺水城市和该地区水资源不足的矛盾,并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节约用水量,可以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淡水资源 2.减少污水的排放量,减轻污水对水体的污染 3.分质供水,节约成本 4.变废为利,开辟了新水源二、中水系统的分类二、中水系统的分类 中水系统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给水工程技术、排水工程技术、水处理工程技术和建筑环境工程技术的有机综合,而得以实现各部分的使用功能、节水功能及建筑环境功能的统一按其服务的范围一般可分为:建筑中水系统、小区中水系统和城镇中水系统1.1.建筑中水系统建筑中水系统 建筑中水系统是指单幢(或几幢相邻建筑)所形成的中水系统分为具有完善排水设施的建筑中水系统和排水设施不完善的建筑中水系统。
具有不完善排水设施的建筑中水系统具有完善排水设施的建筑中水系统2.2.小区中水系统小区中水系统小区中水系统框图小区中水系统框图3. 城镇中水系统城镇中水系统城镇中水系统框图城镇中水系统框图三、建筑中水系统的组成(1)中水原水收集系统(2)中水处理系统(3)中水供水系统(4)中水系统中调节、贮水装置6-2 6-2 中水水源、水量和水质标准中水水源、水量和水质标准一、中水水源一、中水水源 中水水源的选用应根据原排水的水质、水量、排水状况和中水回用所需的水质水量来确定,并应首先选用优质杂排水,从而简化中水处理流程、节约工程造价、降低运转费用二、中水水量二、中水水量 1.1.中水原水水量中水原水水量 中水原水是指来源于并选作为中水水源、未经处理的建筑物的各种排水的组合中水原水水量是指建筑组合排水(如优质杂排水、杂排水、粪便污水等)水量 2.2.中水用水量中水用水量 中水用水量指建筑内各种杂用水的总量 3.3.水量平衡水量平衡 水量平衡就是将设计的建筑或建筑群的中水原水量、处理量、处理设备耗水量、中水调节贮存量、中水用量、自来水补给量等进行计算和协调,使其达到供给与使用一致的过程 6-2 6-2 中水水源、水量和水质标准中水水源、水量和水质标准三、中水水质标准三、中水水质标准 1.1.中水原水的水质中水原水的水质 中水原水的水质视各类建筑、各种排水的污染程度不同而 有所差异。
2.2.中水水质标准中水水质标准 目前我国颁布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对于景观环境用水的中水水质应符合国家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1-2002)的规定 6-3 6-3 中水处理工艺设计中水处理工艺设计一、中水处理流程的选择一、中水处理流程的选择 中水处理流程是由各种水处理单元优化组合而成,通常包括预处理(格栅、调节池)、主处理(絮凝沉淀或气浮、生物处理、膜分离、土地处理等)和后处理(砂过滤、活性炭过滤、消毒等)三部分组成其中,预处理和后处理在各种工艺流程中基本相同主处理工艺则需根据中水水源的类型和水质选择确定还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最佳处理方案 1.1.当以优质杂排水或杂排水为中水水源时当以优质杂排水或杂排水为中水水源时 以优质杂排水或杂排水为中水水源时,因水中有机物浓度很低,处理的目的主要是去除原水中的悬浮物和少量有机物,降低水的浊度和色度,可采用以物理化学处理为主的工艺流程或采用生物处理和物理化学相结合的处理工艺2. 2. 以生活排水(含有粪便污水)为中水水源时以生活排水(含有粪便污水)为中水水源时 当以生活排水(含有粪便污水)为中水水源时,因中水原水中有机物和悬浮物浓度都很高,中水处理的目的是同时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悬浮物,用简单的方法很难达到要求,宜采用二段生物处理与物化处理相结合的处理工艺流程。
3. 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生物处理出水作为中水水源时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生物处理出水作为中水水源时 当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生物处理出水作为中水水源时,处理目的主要是去除水中残留的悬浮物,降低水的浊度和色度,宜选用物化与生化处理相结合的深度处理功能工艺流程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作为中水水源,目前采用的较少,但随着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污水资源化的发展,它将成为今后污水再生利用的主要水源 二、中水处理设施的选型 1.格栅、格网、毛发聚集器 格栅、格网、毛发聚集器主要是用来阻隔、去除原水中粗大的漂浮物、悬浮物和毛发等,不使这些杂质堵塞管道或影响其他处理设备的性能 2.原水调节池 原水调节池是将不均匀的排水进行贮存调节,使处理设备能够连续、均匀稳定地工作调节池有曝气和不曝气两种形式 3.中水调节池或中水高位水箱 中水调节池或中水高位水箱调节中水用水量 4. 沉淀(絮凝沉淀)处理设施 沉淀的功能是使液固分离混凝反应后产生较大粒状絮凝物,靠重力通过沉淀去除,大大降低水中污染物常用的处理设施有竖流式沉淀池、斜板(管)沉淀池和气浮池 5. 气浮处理设备气浮处理设备 气浮处理设施由气浮池、溶气罐、释放器、回流水泵和空压机等组成。
6. 6. 生物处理设施生物处理设施 生物处理主要用于去除水中可溶性有机物 7.7.过滤设施过滤设施 过滤是中水处理工艺中必不可少的后置工艺,是最常用的深度处理单元,主要去除水中的悬浮和胶体等细小杂质,还能起到去除细菌、病菌、臭味等作用,它对保证中水的水质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常用滤料有石英砂单层滤料、石英砂无烟煤双层滤料、纤维球滤料、陶粒滤料等 8.8.活性炭过滤活性炭过滤 活性炭过滤置于处理流程后部,是常用的深度处理单元主要用于去除常规处理方法难于去除的臭、色及有机物合成洗涤剂等 9.9.膜分离膜分离 膜分离法处理效果好、装置紧凑、占地面积小,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高效处理手段 10.10.消毒消毒 中水处理必须设有消毒设施 三、中水处理站 1.中水处理站的布置 中水处理站的位置应根据建筑的总体规划、产生中水原水的位置、中水用水点的位置、环境卫生要求和管理维护要求等因素确定,注意充分利用建筑空间,少占地面,最好有方便的、单独的道路和进出口,便于进出设备、排出污物等 2.中水处理站的隔振消声与防臭 处理站应根据处理工艺及处理设备情况采取有效的除臭措施、隔音降噪和减振措施 四、中水处理常用设施的设计主要参数、特性和注意事项 1.中水处理常用设施的设计要点及主要参数 中水处理常用设施的设计要点及主要参数见教材表6.3.1,常用过滤设备的技术参数见教材表6.3.2。
2.主要设施的工艺特性 絮凝沉淀池 生物转盘 生物接触氧化池6-4 6-4 中水管道系统中水管道系统一、中水原水集水管道系统一、中水原水集水管道系统 中水原水集水管道系统一般包括建筑内合流或分流集水管道、室外或建筑小区集水管道、污水泵站及有压污水管道和各处理环节之间的连接管道 1.1.建筑内集水管道系统建筑内集水管道系统 建筑内集水管道系统即通常的建筑内排水管网,其管道布置与敷设同建筑排水设计分为建筑内分流制集水管道系统和建筑内合流制集水管道系统 2.2.室外或小区集水管道系统室外或小区集水管道系统 室外或小区集水管道系统的布置与敷设亦与相应的排水管道基本相同,最大区别在于室外集水干管需将收集的原水送至中水处理站因此,还需考虑地形、中水处理站的位置,注意布置尽量使管道尽可能较短 3.3.污水泵站及有压污水管道污水泵站及有压污水管道 如果由于地形或其他因素,集水干管的出水不能自流到中水处理站时,就必须设置污水泵站将污水加压送到中水处理站污水泵的数量由污水量(或中水处理量)确定污水泵站根据当地的环境条件而设置 二、中水供水管道系统二、中水供水管道系统 中水供水管道系统与建筑给水供水系统基本相同。
但应根据中水的特点,注意以下几点: 中水管道必须具有耐腐蚀性 中水管道的管材以采用塑料管、钢塑复合管、玻璃钢管等,不得采用非镀锌钢管 如遇到不可能采用耐腐蚀材料的管道和设备,则应做好防腐处理,并要求表面光滑 中水用水点宜采用使中水不与人直接接触的密闭器具 冲洗汽车、浇洒道路与绿地的中水出口宜用有防护功能的壁式或地下式给水栓三、中水系统的安全防护三、中水系统的安全防护 应用中水可以节约水源,减少污染,具有良好的综合效益但我国现阶段大多数人对中水缺乏了解,固有误用、误饮的可能为使供水安全可靠,不致造成不应有的危害,在中水系统的设计、安装、运行、使用全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其安全防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