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地质勘探施工安全技术解析.doc

37页
  • 卖家[上传人]:我**
  • 文档编号:116249715
  • 上传时间:2019-11-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31KB
  • / 3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地质勘探施工安全技术一、施工区地理、交通位置、矿产种类及槽探施工技术条件二、施工方案1、工作量施工矿区岩石的主要物理机械特性三、危害安全因素分析野外勘探作业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车辆伤害、淹溺、物体打击、高处坠落、坍塌、机械伤害、触电、片帮冒顶、爆破、透水、中毒和窒息、火灾、火药爆炸、其他伤害等其中:车辆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片帮冒顶和机械伤害的可能性较大;其他伤害中突发疾病和高山反应发生的频率较高1、车辆运输危险因素分析车辆运输是野外作业必不可少的重要交通运输工具出队、收队及野外踏勘,物资、设备的运输,作业人员运送均需使用车辆而且野外工作期间大多行驶在便道,甚至需车辆自身探寻道路,车辆涉水等,安全行车保障低因此,车辆运输安全是野外作业安全管理的重点之一2、淹溺危害因素分析在野外有水系地区作业或途径河流是,未掌握水情、未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冒然徒步过河或下河洗澡;通过沼泽地段、浮动草地,未探明情况冒然行进,易造成淹溺危害3、物体打击危害分析野外作业中,在悬崖、陡坡上作业未清除上不浮石或违章进行两层或多层同时作业,有浮石滚落造成危害的危险;在钻探工程施工中,安装、拆卸钻塔、钻进、提钻及处理孔内事故过程中,均会发生物体打击伤害事故。

      硐探施工中顶板坍塌、浮石滚落,竖井、浅井、天井井口掉物等均可造成物体打击伤害4、坍塌危害因素分析在槽探、硐探工程施工中,其断面规格违反《地质勘探安全规程》,未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在钻探工程施工中,在山坡上修筑地基时,在靠山边坡开挖地基未正确选取坡度,特别是边坡岩石松软时,其坡度大于45°,均易导致坍塌事故发生5、高处坠落危害因素分析距坠落高度基准面2m(含2m)以上均称为高处坠落野外作业时,在陡坡或垂高2m以上处作业或在山道上行走滑跌;探矿工程施工中安装、拆卸钻塔,浅井、天井施工,如防范不到位,均可能发生高处坠落危险6、机械伤害危险因素分析在探矿工程施工工程中,使用了大量的机械、设备,如钻机、泥浆泵、发电机、空压机、凿岩机等,易发生一些机械伤害事故,如机械设备的防护罩(栏)缺失或损坏、作业人员穿戴不整齐、作业空间狭窄等造成操作人员被卷入机械传动部位的危险;机械设备突出物、旋转零件飞出伤人;机械固定不牢,受载后造成挤压伤害;不停机检修设备造成的伤害等7、触电危害因素分析 触电是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往往由于电气设备无接地接零保护装置、供配电线缆敷设不规范,线缆绝缘破损漏电、配电柜前无绝缘胶垫、在潮湿地区作业人员不穿绝缘鞋、电气闸刀破损、硐探掘进工作面未使用36V安全电压均可导致触电伤害事故;雷电也是造成触电事故的因素之一。

      8、冒顶片帮危害因素分析片帮冒顶事故的发生,一般与矿山地质条件、生产技术和组织管理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开采方法选择不当或错误、采掘顺序、凿岩顺序、支架放顶等作业不当;支护方法不合理或支护不及时;顶帮暴露面积大、时间过长;爆破后未及时惊醒顶板检查和维护;处理浮石操作不当;地质条件不好,有小断层、裂隙、溶洞、软岩、泥夹层、破碎带、裂隙水等;在矿井内工作时,由于没有正确使用防护用品而使片帮冒顶事故扩大化的事例常有发生9、爆破危害因素分析爆破是利用炸药的爆破能量来破碎物体的技术和方法往往由于起爆方法、爆破参数选择不当;用铁制品装药或在残眼中掏药;不按规定躲炮;无躲炮设施或不完备;在有冒顶或顶帮冒落危险、通道不安全或通道受阻、光线不足或无照明情况下进行爆破作业;贯通爆破未及时提供两个工作面间距及违章作业等10、透水危害因素分析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接近水源可疑地段未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排水未根据水文地质资料和施工情况进行确定排水方法和排水设备;掘进工作面或其他地点,发现岩壁“挂汗”或“挂红”、工作面温度下降、空气变冷、出现雾气、顶板淋水加大和水叫等透水征兆时,未及时撤离井下人员;坑口标高未高于当地历史最高洪水水位1m以上,坑口上方无排水沟或防水坝,遇到大到暴雨或洪水灌入井内均可酿成透水事故。

      11、中毒和窒息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在地质调查、坑探井巷工程施工及煤火炉取暖过程中,由于防范措施不力和取暖方法不妥,均可发生中毒和窒息伤害事故12、火灾危害因素分析 火灾分为地面火灾和井下火灾,按火灾发生的原因有内因火灾和外因火灾通常发生的火灾多为外因火灾作业人员在生产、生活中,由于对或中使用的随意性和执行规章制度的不严肃性,易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如地址踏勘途径或宿营在森林、草原地带,随意破气燃着的烟头、营地用火未彻底熄灭引起森林草原大火;钻机场内取暖火炉距油料等易燃品存放点及厂房布安全距离不够、火炉底部与木地板接触及烟筒与厂房布接触未采取绝缘防护措施;明火直接加热机油或柴油机底壳;井下进行电焊产生的火星或明火取暖、照明的引燃易燃物;电气线路短路、过载、缆线接头接触不良等产生的电弧和电火花导致的电气火灾等13、火药爆炸危害因素分析 在坑探井巷掘进中,需要使用大量的炸药,炸药属于易燃易爆品,在其贮存、运输、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善和违章操作,均有可能发生爆炸的可能14、其他伤害危害因素分析1)人员迷失方向人员扎起野外作业,特别是在山区、林区、沙漠、荒漠地区,未携带罗盘、GPS等器具或行进线路五标志物,不能准确确定自己的位置,相互之间不能保持联系,均有可能导致人员迷失方向,被困山野。

      2)高原危害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特别是在海拔3000m以上艰险地区从事野外作业,若不采取逐级等高逐步适应的进入方式,工作人员将出现严重的高原反应人员未经体检,进入艰险地区作业极易导致有高原禁忌症的人员发生心脏病急性发作、肺水肿、脑水肿等急性高原病,若不及时救治,将危及生命安全3)低温危害青藏高原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高寒、昼夜温差大、多风、冰冻期长等特点,从业人员在寒冷的环境中作业,特别是在雪线以上地区作业,若无防冻措施或保暖措施不到位,易发生冻伤人体或设备等事故4)暴雨危害强降雨可能导致山洪、泥石流、山体崩塌、山体滑坡等灾害野外营地选择时如未详细了解和掌握周围地形、地势条件,没有避开上述等地质灾害易发地段,易造成人员伤害和重大财产损失5)暴风雪危害青藏高原天气变化莫测,暴风雪天气时有发生,对野外作业人员,特别是出于工作途中的地质人员威胁较大,一是无躲避场所,二是处于饥寒交迫窘境,冒然行走易造成迷失方向;对探矿工程施工,易造成阻断运输道路、给养中断,给生产、生活带来不便,甚至将会造成因生产物资供应不到位而被迫停产;生活因缺水少粮而忍饥挨饿,是作业人员身心受到伤害6)食物中毒危害食物过期或腐烂及误食有毒的野果、野菜、蘑菇,导致中毒、腹泻、呕吐等伤害,重者可能危及性命。

      7)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及致害动、植物危害对作业区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及致害动、植物等了解掌握不够,未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导致人员受到感染或伤害8)地震危害强烈的地震可能导致山体大面积坍塌和设备、设施的破坏,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2001年《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划定青海地区的基本烈度未Ⅵ—Ⅶ度,地震灾害未野外临时构筑物和地质调查影响不大,而对硐探施工将会有破坏性的影响和作用四、野外作业安全措施人员配备施工人员年龄必须在18—45周岁,进行健康体检且体检合格,并购买工伤社会保险车辆运行及通讯1、加强机动车辆维修保养,确保车辆始终处于良好工作状态2、检查车辆转向、制动、照明、信号等系统工作是否正常3、通过恶劣路面及危险路段时,应停车探明情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才能通过,严禁冒险强过4、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及院《车辆运行安全管理规定》,杜绝各类违章现象发生5、非本单位专职驾驶员,严禁驾驶车辆6、雇用车辆必须签订雇车协议,装车由专人指挥,严禁超限、超载7、野外地质勘探项目组配备有效的无线电通讯设备野外营地选择1、借住民房应进行消毒处理,并检查房屋周边环境、基础和结构。

      2、野外营地应选择地面干燥、地势平坦、水源无污染背风场地3、挖掘锅灶或者设立厨房,应在营地下风侧,并距营地大于5m4、营地,应设排水沟,悬挂明显标志5、在林区、草原建造营地,应开辟防火道预防淹溺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1、在沼泽地行走、作业,应随身携带探测棒及救生用具,植物覆盖的沼泽地段、浮动草地、沼泽深坑地段,应绕道通行2、徒步涉水河流,水深应小于0.7m,流速小于3m/s,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3、藏高原的河流、湖泊多为雪山、冰川融水汇流而成,水体温度极低,应禁止人员在河流、湖泊中游泳、洗澡,以免发生意外预防人员迷失方向的安全技术措施1、野外作业人员应佩戴罗盘、GPS、地形图等定位、定向仪器及资料2、每日出发前,应了解气候、行进路线、路况、作业区地形地貌、地表覆盖等情况3、人员外出作业应有当日行进路线、汇合地点、约定时间等工作计划4、禁止单人进行野外作业,作业中随时确定自己的位置,与其他人员保持联系预防高原危害的安全技术措施1、对野外作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防止患有高原禁忌症者进行野外作业2、采取逐级登高形式,逐步适应高原环境高原作业,严禁饮酒3、高寒地区作业,应配备氧气袋(瓶)、防寒用品用具。

      4、人均每日饮用水量,应不少于3.5L5、配备适用于高海拔地区的劳动防护用品和必要的防寒、防冻用品,在雪山、冰川区域作业,应佩戴雪镜,预防雪盲症的发生6、发生高原病症状时,应及时、就近送往医院救治预防暴风雨(雪)危害的安全技术措施1、出队前了解掌握作业区历年山洪和最高洪水水位资料,在工程布置、道路选择上应避开洪水、泥石流、山体坍塌、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易发地段或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2、作业人员遇到上述险情时应立即停止作业,迅速撤离至安全地带3、野外生产期间,项目组应根据作业地区的气象、交通等条件,储存适量的生产、生活物资预防疾病及食物中毒的安全技术措施1、了解掌握作业区动、植物及微生物伤害源,特别是传染病种、疫情传染源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2、在疫源地区从事野外地质勘探工作的从业人员,应接种疫苗;在传染病流行区从事野外地质勘探工作的从业人员,应注射预防针剂3、禁止使用过期、变质食品,禁止采、食不识别的野菜、野果禁止饮用未经检验合格的新水源和未经消毒处理的水预防低温危害的安全技术措施为野外作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气温低于-30°是应停止作业或采取防冻措施预防地震危害的安全预防措施在工程布置上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特别是硐探工程应根据所处地区的地震基本烈度进行布设。

      预防物体打击的安全技术措施1、在悬崖、陡坡上作业,应先清除上部危岩、浮石,不得违章两层或多层同时作业2、钻探施工施工中禁止在踏上、塔下同时作业,踏上拆下的配件不得随意抛掷,建、拆塔拉吊塔件时要捆绑牢固;钻进中要严格执行 规程,防止卡盘扳手、垫叉、提引器等打击人体事故的发生3、硐探施工中要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随时清除顶板危害浮石,防止伤害事故发生4、浅井、圆井、竖井(盲竖井)、斜井(盲斜井)等探矿工程施工中,要清楚井口碎石、杂物,防止掉入井内伤害作业人员预防高处坠落的安全技术措施1、野外地质调查中,在陡坡(30°以上)或垂高超过2m的边坡上作业,应使用保险绳、安全带,防止高处坠落2、钻探施工拆、安钻塔进行高处作业时,必须采用安全带、安全绳等防护措施,防止高处坠落3、浅井、圆井、竖井(盲竖井)、斜井(盲斜井)等探矿工程施工中,井口必须设置防护栏杆,防止人员跌入预防坍塌的安全技术。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