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 第十章 写作 专题二 辩证立意讲义(含解析).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391617257
  • 上传时间:2023-06-0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98.93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专题二 辩证立意 [专题引语] 千古文章“意”为高,文以“意”胜,这是不争的事实准确审题,做到文之有“意”,写作算是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但是,立意深刻、新颖,是一切优秀作文的核心条件当然,要想做到恐非易事其实,只要我们静而思之,思维深入,做到辩证立意,达到目标不是不可能2017·江苏)题目见专题一“精审真题”部分满分佳作木车上的人生现代旅行中,我们常常幻想着车辆能如闪电一般穿越障碍,瞬间直达,我们常为交通的堵塞感到焦躁不安,却从未想过在遥远的几千年前,曾有这样一位思想者,就乘坐在一辆简陋而缓慢的木车上,为了自己的理想往返奔走在苍茫的大地上,不知疲倦,终其一生他就是为我们所熟知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一、二两段是点题,点出了车的种类——木车,乘车人——孔子一下子把材料中的“车”定格在“木车”上,这是很典型的“化大为小”的立意方法鲍鹏山在《风流去》中曾对孔子有过这样一段描述:在一条浩浩荡荡的河边,孔子师徒又找不到渡口了,子路上前向河边的农夫问路,却只是得到“天下皆乱,举世皆然,何不避世归隐,躬耕陇亩”的劝诫难道孔子不明白这些吗?几十年来,他历尽艰辛,学而不厌,“十年磨一剑”,却连“霜刃未曾试”,心中的满腔豪情与伟大抱负无人言说,也无人理解,如何能没有感慨,如何能没有惆怅?他却握紧手中的缰绳,坚守着“君子固穷”的决心,立下了“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的泣血誓言。

      君子,安能作穷途之哭,那只是无能者的怯懦表现他不羡慕避世田园、闲云野鹤的自由隐士,也不向往车来车往、灯红酒绿的俗世生活,他只是孤独地驾着那辆破旧的木车,周游于列国之中,往来于天地之间,渺小又伟岸千古之后,孔子有此知己,足矣!枯叶铺地,北风呼啸但是这样一位似乎不可理喻的执着者依然在木车上颠沛着,流离着,这在越来越懂得进退有据的现代人眼里是不可思议的然而,正是这样的倔强,让世界感到了畏惧我们从那辘辘的木轮声中,听懂了“政治”的真正含义那是对人生、对土地、对宇宙的求索,他不倦地向各个阶层诉说他的思想,诉说他对这个世界的思考他将自己满腔的热情注入《春秋》之中他显示了穷却依然兼济天下的政治胸怀,用燃烧的激情驱逐了整个冬天的寒冷,破除了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又化作明灯,照亮了亘古的长夜重点写人,不忘写车;重点在虚,不忘写实木车虽小,却阻不断万丈激情无数个孔子般固执的思想者正手持缰绳,驾着颠簸的木车,向我们缓缓驶来,载着满腹思想,驶进茫茫的历史长河之中,驶向我们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于车来车往中,独独见他们正向我们招手,那是欲将自己的绝世思想一吐为快的渴望,亦是愿将我们引向光明未来的义不容辞木车所承载的含义。

      木车为实,含义为虚,由实入虚有未来虽远,却将不再艰险,唯愿有孔子们驾着木车来“导夫先路”;在车来车往中,唯辘辘车声引领我们走向未来与希望亮点点评 对于这篇考场作文,阅卷专家给出了这样的评语:本文扣题精准,视角独特,立意高妙文章以人物评传的手法,评说了孔子一生的坎坷经历和不懈追求怀着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热切向往,孔子和他的追随者“就乘坐在一辆简陋而缓慢的木车上,为了自己的理想往返奔走在苍茫的大地上,不知疲倦,终其一生”文章借古人的人生经历阐释现代人的人生智慧和生命态度,切题巧妙,有效地避开了拥堵、撞车的大众题材,实现了题材特色化文章语言富有韵味,古色古香,显示了作者的睿智与深刻如果再继续追问:本文何以能“立意高妙”“题材特色化”?这恐怕与作者“化大为小、化实为虚”的立意方法分不开要想写好2017年江苏卷高考作文,在立意上有两点是必须用到的一是大者小之,把抽象的车具体为哪一类车,就是说要写哪种车,具体车型体现选材的特色化二是实者虚之阅卷专家蔡明定调此年高考作文为:无“车”不行,有“车”未必行意思是“车”为实,必须写,但光写“车”,不写“车”后的真情、哲理,万万不行必须由实入虚,虚实结合。

      而本文在这两方面做得很出色文章的灵魂在于立意元代陈绎曾说过:“戴师初先生曰:‘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去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止不可用;第三番来者,精意也,方可用之’”这段文字极其清楚地表明,写作不能满足于“陈言”“正语”,而必须继续开掘,以求“精意”因为首先想到的,往往是一般人最容易想到的,难免平庸肤浅,流于“陈言”再经过分析思考,就有可能深入一步,达到“正语”正语”虽比“陈语”深入一层,但仍属一般化的认识因此,还不能停留在“正语”阶段,而必须进一步深入研究事物的内部规律,直到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形成最精辟的见解,才能把文意确定下来这三番步步深入思考,都是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都伴随着辩证立意这一思维方法一、大者小之,小者大之所谓“大”,就是那些看似很宽泛的题目,如“时代与生活”;那些很宏大、重大的材料,如2016年浙江卷的“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材料所谓“小”,就是那些看起来很具体很微小的题目,如“旧书”“窗”等;那些只提供一个小故事、小寓言、小场景的材料作文对这两类或“大”或“小”的作文题,立意方法是不同的1.大者小之,化大为小对于“大”的作文标题、作文材料,如果只是在“大”的领域中论述“大”,容易导致空话、套话,泛泛而谈,使文章程式化和空泛化。

      相反,如果选取小的角度、小的方面、小的材料,缩小凝练成内容具体充实、立意集中鲜明的文章,那么,文章写起来就会很顺手,表意就会既集中又深刻从“小”的角度入手,借助“具体”的事与物,从而实现自己对“大”的思考,这就是常说的“大题小做”我们常说的“一滴水中见太阳,半瓣花上说人情”,“大题小做”就是靠具有典型意义的“一滴”“半瓣”之“小”来反映主题之“大”的例如2012年江苏卷的作文题目是“忧与爱”,一考生却从考场上一只在卷面上爬动的、随时有死亡危险的小昆虫写起,表现对这只小生命的忧与爱,角度切入很巧妙那么,如何化大为小呢?方法有很多,这里介绍两种主要方法:(1)设问追问法就是一旦审好题,得出大致的中心后,要针对中心进行一番审思,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并以此打开思路,缩小写作范围如针对2016年全国卷Ⅰ那幅漫画作文题,可以围绕“奖与惩”进行设问追问:因何而奖惩?奖惩的标准是什么?奖惩的后果是什么?什么人、什么事上的奖与惩?除了分数的“奖与惩”,还有哪些形式的“奖与惩”?这么一想,写作的切入点和生发点就容易被锁定,立意、思路自然就有了2)具体落实法①将大的概念落实到具体的人或事上如“智慧”这个话题,可以落实为什么样的智慧,如微笑的智慧、舌尖上的智慧、诸葛亮的智慧等。

      ②将泛指类的概念、指代性的概念落实到具体的人或事上如2017年江苏卷作文题的核心词是“车”,“车”是个类的概念,需要把它定格在哪一类哪种型号的车上又如2016年上海卷作文题,要求就“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发表看法材料中有“人们”“他人”这类指代性的概念,就可以把“人们”“他人”落实到具体的人,是邻里的评价,还是单位里的评价,还是报刊上的评价,这样,就容易锁定具体的人与事了2.小者大之,化小为大针对“小”的标题或“小”的材料,当然可以就物谈物,就事论事,但最好是从小处落笔,再由此及彼,由点到面,在大处显出立意如“家是美好的”这个题目,恐怕许多考生选取的“家”必是自我的“小家”,如能从自我的“小家”中走出来,放眼置身的环境,自然会觉得无处不是“家”了,比如所在的班级、所在的宿舍、所在的学校、所在的社区、所在的乡土,这样化小为大,立意就新颖多了化大为小也好,化小为大也好,其核心是切口小,开掘深,写出新意,写出深度二、虚者实之,实者虚之所谓“虚”,是指那些抽象性的命题,如“大道至简”;那些提供哲理名言等抽象概括性材料的作文题,如江苏、浙江、上海卷近几年的作文题所谓“实”,是指以具体的物象、景象为题的作文,那些提供故事、时事新闻材料的作文,如2017年江苏卷“车”作文题。

      针对两类不同的作文题,可以采用以下两种不同的立意方法:1.化虚为实,抽象实作例如2016年江苏卷作文是关于“说与不说”“长与短”“个性与创新”等抽象关系的材料,一个考生把它变成了一个“传统媒体与自媒体”的材料话题,就二者的关系谈“说与不说”“长与短”,这样,看似抽象的材料就找到了实实在在的支点,这就叫“化虚为实”,即把抽象的道理化为具体的材料2.化实为虚,具象虚升对于“实”的题目或材料,可以揭示其比喻义、象征义,将具象升华为抽象的道理,使立意得以深化还是以“家是美好的”这一标题作文为例家”可以化小为大,也可以化实为虚:在常人眼里,“家”是起居生活之所,在思想家眼里,它不但是起居之所,更是安放心灵之所、理想之彼岸、崇高之境界等某年新课标全国卷作文题,所给材料叙述了一个船工顺手补船底漏洞而救活了船主的孩子们的故事有位考生由此展开联想,想到了“生命的漏洞”,写了项羽不补其“漏洞”而失败的事例,达到了立意实题虚作的要求当然,无论是“实”题还是“虚”题,均可以虚实结合、虚实转化,使文章虚实相生、纵横捭阖如2016年山东卷作文题,材料讲的是带着行囊上路,发现其中有些东西很快用到了,有些东西暂时用不上等。

      材料中的“行囊”就是一个可实可虚的东西,从实的方面来说,可以指自有用度取舍的东西,可以谈比较务实有用的东西,如知识技能、处事技巧、健康体魄等这些安身立命的根本;也可以务虚,或定位在人所具备的素质上,如“坚持不懈”“勤奋努力”“把握细节”,或诉诸精神层面的追求,如“理想信仰”“诗意情怀”先实后虚,虚实结合地立意构思,不仅立意角度多了,而且可选择写的东西也多了,这样,写作思路自然就明晰起来三、正者反之,反者正之立意有正向、反向之说所谓正向立意,即根据材料的中心,联系实际,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这些观点和主张是对原材料中心的具体化我们立意一般都是正向的所谓反向立意,即以材料的中心为对立面,提出与其相反的观点(反弹琵琶法)如人说“近朱者赤”,我说“近朱者未必赤”;人说“开卷有益”,我说“开卷未必有益”使用反向立意法,不仅能使文章内容丰富,而且能使文章独有新意不过,此法不能滥用,需要立意正确,持之有故如果能在大家都正向立意之际“反弹琵琶”,正者反之,则立出来的“意”自然新颖别致,与众不同如2017年浙江卷作文题要求对作家卢新华的三本大书说加以“评说”,众多考生无不从之赞之,独有一位考生大胆质疑,说这种说法“似乎显得刻意与褊狭”,且持之有故,能不为此人、此文叫好吗?当然,也可以“反者正之”,在大家都纷纷批评、指责之际,你却正面肯定,也是很不错的立意方向。

      如2016年全国卷Ⅰ作文,大多数考生都是对家长的做法持批评态度,而一位考生却从家长的一奖一惩中看到了父母的真爱,不失为一种反向立意更多的时候是正反结合或转换论点辩证开掘如能在正向思维之后,再以求异思维附之,往往可以使我们对问题的阐述更深刻更全面一些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正面阐述结束之后对前文的立意再深掘一层,即运用“发展的、联系的、一分为二的观点”重新进行辩证审视这样,既可以避免通篇采用求异思维带来的偏题风险,又可以使说理更让人信服在转入辩证开掘时,可适当运用兼顾两面的过渡语来引导,如“当然……,并不意味着……”“诚然……,但是……”“……,同时又……”“是的……,可……”“诚然,我们必须……,又不能失去……”“我们姑且承认……,但从另一角度看……”等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辩证开掘必须注意立意本身的合理性,它只是对局部范围的补充、发挥,决不能为反求反,全部推翻原有的观点阅读下面的作文材料,注意立意的方法或角度,写出文章的立意来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1)接力跑,是田径运动中唯一的集体项目以队为单。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6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 -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docx 2026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 -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docx 2023-2025三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0 磁场.docx 2026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 -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docx 广东省东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docx 广东省东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数学试卷.docx 山西省临汾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 生物试卷.docx 2026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 -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docx 山西省临汾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 化学试卷.docx 2023-2025三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4 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docx 广东省东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英语试卷.docx 广东省东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试卷.docx 2026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 -期中测试卷.docx 山西省临汾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 英语试卷.docx 山西省临汾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 数学试卷.docx 2023-2025三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3 牛顿运动定律.docx 2023-2025三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2 力的相互作用与受力分析.docx 2026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 -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docx 2026《高考数学一轮复习》4等比数列.docx 2026《高考数学一轮复习》3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