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我读孔子恅紫.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今***
  • 文档编号:105617362
  • 上传时间:2019-10-1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7.49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我读孔子》 历史上孔夫子被尊称为“大成至圣先师”,也可以称他为“头号教书匠”或者是“中国第一老师”,因为正是孔子开创了中国的有系统的有影响的教育事业 一、周公思想对孔子的影响有人曾问过孔子的学生子贡,孔子有老师吗?子贡的回答是“何常师之有”,不需要一位固定的老师其实孔子有一位遥远的老师,那就是周公周公所创制度的精髓:以人为本,以德治国,以礼维持秩序,以乐保证1.以人为本周公创造新制度的背景与武王伐纣的胜利有关,这一场革命战争进行的速度非常之快,根据史书的记载短短两个月,周武王拿下了殷都,殷商政权就垮台了,但是胜利了的周人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而是表现出一种冷静的理智的态度和一种忧患的精神殷商王朝迅速垮台的原因,就是太不把人当人了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条叫做人殉,把人像狗、像马一样地杀了去殉葬;第二条叫做人牲,就是用活人做牺牲品祭祀神灵和祖先 2.以德治国以人为本是为了保证政权不像殷商政权那样迅速垮台,以德治国是为了解释自己政权的合法性周公认为天下是天的,天拥有天下的产权和治权,但是天它不能够来管理天下,天就要选人来管理天下,这个人就是天子选择天子的标准就是要有道德,而周政权能够建立是因为我们以道德得天下。

       3. 以礼维持秩序以德治国是一个总的方针,而治国还需要具体的方法,首先是礼,也是就等级制度比如按照当时周礼的规定一个人的父亲去世了要服斩衰,在服丧的期间内不能吃细粮、不能吃鱼肉、不能喝酒、不能听音乐,为期二十五个月,称之为“三年之丧” 4.以乐保证和谐由于人人平等的观念,礼会带来一些不快乐,所以周公提出用乐来进行弥补,用乐来保证和谐这样一个制度就叫礼乐制度 到了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礼坏乐崩了,周公创立的新制度和新文化崩溃了孔夫子也曾就季孙氏的做法发出了“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的感慨,他认为礼会坏,乐会崩,归根结底是大家没有了仁爱之心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大家都要有一颗爱心,这是孔子为所有的道德找到的一个基本点 二、仁爱范畴1.“亲亲之爱” 第一个亲是动词,亲爱的意思;第二个亲是名词,亲人的意思亲亲之爱”就是爱自己的亲人,而且首先是自己的父母,叫双亲亲亲之爱可以分为纵向的和横向的两种:l  纵向的就叫做“孝”孝首先是爱父母双亲,叫做孝顺,还要爱祖父母、曾祖父母、高祖父母做子女的爱父母叫做“孝”,做父母的爱子女叫做“慈”l  横向的叫做“悌”包括要爱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族兄弟姐妹、乡亲们、同学、同事、战友 、少数民族和外国人等。

      但是孔子的这个思想遭到了墨子的反对,他觉得这个爱太自私了,并提出来另一种爱叫做“兼爱”所谓兼爱就是平等的爱,完全一样的爱,爱所有人都一样墨子的学生对孟子说的“男女授受不亲,礼也”,提出了质疑孟子认为男人和女人,除了是你媳妇,或者是你妈,其他的女人手是不能接触的,这是礼的规定假如嫂子掉水里去了,孟子认为还是要拉的,但这种爱跟爱媳妇是不一样的所以孟子只会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他绝对不会说“妻吾妻以及人之妻 ”呀,孟子认为这仍然是仁爱 2.“恻隐之心”恻隐之心就是孟子说的不忍之心,不过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难免要做一些不忍之事比如我们不可能不屠宰食用动物,医学院也不可能不拿动物来做实验孟子的意思是你不要理所当然的认为我们人类就可以这么做,当不得以的时候不要虐待它们,应该用最能够减轻对方疼痛、痛苦的方式来做,这就是恻隐之心 3.“忠恕之道”“忠”是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积极地推行仁恕”是指“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是消极地推行仁消极并不是贬义词,只是消极地推行仁,是人们容易做到的《论语》、《孟子》、《老子》、《庄子》、《荀子》、 《韩非子》,这些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诸子留给我们的思想文化遗产,在今天仍然发生着作用。

      我们应该崇敬他们、热爱他们、阅读他们 《精彩的教学示范》 一、引言孟子有一位好学生,叫做乐正子,这个学生固然是不错,但还是有他的一些问题,那孟子怎么样因材施教或者说对症下药呢? 【故事1】有一次乐正子就跟着齐国一位大臣王欢回到了齐国,到齐国之后第二天才来看孟子,孟子知道他昨天到的,今天就来看老师了,但是孟子居然说:你还知道来看我吗?这个乐正子吓了一跳,他说:老师,我昨天才到,今天看你有什么不对吗?他说:你昨天到昨天为什么不来看?他说:我旅馆还没找好,东西、行李都没放好孟子就说:有谁规定找好旅馆,放完行李才看老师的?乐正子立刻说我有罪,立刻承认错换句话说,你不能说我安顿好了之后说现在没事儿了,好,去看老师,那不行,你把老师排在后面,这都不对当然孟子这样要求学生有时候我们会觉得今天很难想象我有一次做个试验,效果不是很好我在学校教书,有一些外国学生,有一位在比利时,现在很有名,比利时鲁文大学汉学系的系主任,是一位女士,她以前念硕士班的时候上过我的课,她后来到我们学校开会,开会结束的时候她要离开之前才来看我,我说你还记得来看我吗,我就学孟子这一招她吓一跳,因为她对孟子兴趣不大,她说我以为老师会来开会,结果以为会场会看到老师,那我就没有特别来看,那么现在要结束,明天要回国了,来看看老师。

      这样已经不错了,但是我心里想到孟子,我说你还记得来看我吗,她后来就不太理我了 所以有时候我们看看古代的做法,你不要想可以跟古代学,因为古代的人恐怕一辈子只有一个老师,现在人老师有多少,所以有一句话今天很难再用了,“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个,那你这一辈子有多少老师呢?不可能嘛,所以很多时候老师不要单方面要求学生,你要先反省自己是不是好老师,有没有好好的教学生,学生如果感激,你要认为是多余的,哎呀,我非常幸运,学生如果不理你,你要想说这是正常的,这样想心情比较好但是后来孟子就跟这个学生说,我没想到你念书念了半天,只是为了混一口饭吃而已,找个工作而已所以孟子对这个学生爱之深责之切,可以说是很具体的例子一个学生有这样的老师,他自然就不太会犯错了,很的事情就会想到说老师会叮咛我,老师知道之后就会教训我,人总要有老师、有父母,他才能够安安分分的、快快乐乐的好好做人,为什么?因为上有老师跟父母,你就觉得说我做得好他们开心,他们没有白白教我,没有白白养我,这是很正常的想法 二、孟子教学的典故在《诗经》里面有两段,第一段叫做《小弁》,《小弁》它有很多故事,我们举其中一种解释吧,比如周幽王,他是西周的最后一位。

      周幽王他有一位太子叫做宜臼,但是他后来娶了褒姒,生了一个儿子,居然把太子废掉,甚至把他杀掉,这个时候很多人就为太子打抱不平,就写一首诗,抱怨父亲的诗,就叫做《小弁》,这首诗的名字那么就有人说了,做子女怎么可以抱怨父母亲呢?好像不太好吧所以这个故事很简单,我们只是举说父母有严重的过失,像这个做父亲的周幽王,过失确实严重,居然说你宠爱褒姒,各位知道褒姒,烽火台的故事,为了博她一笑,烽火台点起来,到最后国家都垮掉了,就是这个褒姒那你前面那个太子被废,可能被杀,他抱怨一下,这有什么不对呢?因为父亲的过失太大了,如果你不抱怨的话,变成是让父亲继续犯错,这当然不对第二首诗,叫做《凯风之诗》,《凯风》这首诗说的是有一个妈妈生了七个儿子,但这个妈妈还在交男朋友,所以就有人写诗了,说这个妈妈应该记得子女的孝顺,不要再想个人的幸福,所以里面就描写一些子女怎么孝顺的故事,希望这个妈妈觉悟,说我年纪也不小了,生了七个孩子古人为什么生了七个孩子还可能谈恋爱呢?是因为她结婚很早,比如说十八岁结婚,生了七个孩子,才三十几岁,很年轻,当然我说年轻是以我的标准来看那么这个时候《凯风之诗》就描写说,你要看到子女的孝顺,你一家人和和乐乐,不要再想东想西了,是这样的一首诗。

      所以孟子就分析,他说《小弁》这首诗因为爸爸的过失太大,所以一定要抱怨,你不抱怨的话,等于是容许爸爸继续犯错,对爸爸不好,等于你做子女的没有尽到孝道尽孝道有时候要跟父母亲讲公理、正义的话,父母虽然不喜欢听,也应该知道说宁可子女劝我,不要犯错,不要将来犯错的时候被别人笑话像你看周幽王,后来果然犯错了,国家都灭亡了所以孟子后来谈到周幽王跟周厉王,他说你看,一个人当了天子,被称作幽跟厉,这种叫做死后别人给他封的谥号,就是你死了之后再给你一个名称,说明你这一生有什么特色,所以叫周文王、周武王,活着的时候都同是周王,不叫文跟武王,文跟武是死后别人给他定下一个特别的描述,说你适合用这个字来作为你这个一生的一个代表,那么周幽跟周厉,幽代表黑暗,厉代表凶残,那哪里有国君说我要当幽王、当厉王,不可能的吧所以孟子说,你看,幽王跟厉王死后他的子孙再怎么孝顺,都不能改变幽王跟厉王被人家封的这个号,说明什么?子孙再孝顺也没用,因为你祖先做的不好,祖先自己负责,这是非常简单的观念了,个人做事个人负责,你后辈子孙再怎么孝顺,你也不能说我要改变历史,因为我很孝顺,所以我的子孙叫做幽王改成明王,厉王改成仁王,不可能的嘛所以这就是孟子趁很多机会提醒我们应该去思考的一些问题。

      那至于《凯风之诗》,这妈妈的过失并不大嘛,她只是想过一个比较开心的生活嘛,那么这个时候就不要抱怨所以孟子下结论,父母的过失很大,如果不抱怨,是让父母继续犯错,父母的过失很小,如果抱怨,代表你毫无忍耐之心,一点小事就跟父母计较,这也是不孝这就是儒家的智慧,父母有过失,你要不要抱怨呢?要看过失大小,大的话就要抱怨,避免父母犯更大的错,小的话就不要抱怨,要忍耐,甚至替父母去补救过错,这多么样的温柔敦厚,所以为什么说学《诗经》,它的教化是温柔敦厚,就让你很多地方都能够体贴,能够考虑对方各种情况,然后做一个适当的选择,恰到好处 三、儒家的处世哲学孟子的教育就是学《诗经》,他怎么样教学生的有一次他的学生受到严厉的挑战,有个学生叫做屋庐子,他遇到一个任国人,任国人就问他,因为他知道他是儒家,就说:请问,礼仪,就是遵守社会规范跟吃饭哪个重要?你选一个礼仪重要还是吃饭重要?当然是礼仪重要第二个再问:礼仪重要还是娶妻重要?就是结婚娶太太重要?当然是礼仪重要这个人就再问:那好吧,如果现在遵守礼仪就没饭吃饿死,不遵守礼仪就有饭吃,可以活命,你还要守礼吗?这很难回答,我现在只有一个选择,如果我守礼照规矩我就饿死,如果不照规矩,不守礼,抢东西吃,我就可以活命,这个时候你还叫我守礼,这好像太过分了吧。

      那你说娶妻,我照规矩来就娶不到太太,但不照规矩就可以娶到太太,这么严重,娶太太是很严重的事情,在古人是特别重要的事情,那请问我还要守礼吗?这学生不能回答,他也知道说这个要你死了,要你娶不到妻,这多么严重,那礼仪的话,毕竟是社会规范,我为什么为了礼仪而牺牲我的生命,牺牲我娶妻的机会呢?这学生没有回答,他跑去问孟子,孟子说,这很简单吗,怎么这个也不会回答?如果你不比较基础的话,只看谁比较高,一寸长的木头就会比一座高塔顶更高,为什么?我跑到塔上,把那一寸木头放到塔尖上面说你看到没有,这个木头比这个塔更高,那怎么比呢?对不对? 孟子接着换第二个例子来说明,他说:如果把哥哥的手扭住,就有东西吃,如果不扭哥哥的手,就没东西吃,难道我要扭哥哥的手吗?当然是不行那么当然就不要扭哥哥的手,慢慢等哥哥吃完我再吃,是不是那你如果说,你翻过东邻的墙,去偷抱别人家的处女才能娶到太太,那你也翻墙去吗?为什么要翻东邻呢?因为古时候住家男孩子住在东边的厢房,女生住在西边的厢房,所以才有什么东宫太子之称,这边就出现西厢记,都是这样的分法然后男生要找女生,就要翻东边的墙,因为你东边是别人的西边嘛,所以孟子特别说,你翻过东邻的墙,去搂抱别人的处女,这样才能娶到太太,你也这样做吗?当然不行嘛,你可以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合乎礼仪来娶嘛。

      这就是孟子的方法,就是你比较的时候不要走极端不要说你们儒家很讲礼貌是吧,好,现在叫你讲礼貌就会饿死,不讲礼。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