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刮痧操作PPT课件.ppt

73页
  • 卖家[上传人]:优***
  • 文档编号:126799900
  • 上传时间:2020-03-28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4.49MB
  • / 7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刮痧疗法 刮痧 Skinscraping 是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 它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 用牛角 玉石等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 以达到疏通经络 活血化瘀之目的 概述 刮痧 是用刮痧板蘸刮痧油反复刮动 刮试经络穴位 通过良性刺激 使经络穴位处充血 改善局部微循环 起到 祛除邪气 疏通经络 舒筋理气 驱风散寒 清热除湿 活血化瘀 消肿止痛的作用 以增强机体自身抗病能力和免疫机能 从而达到扶正祛邪 防病治病的作用 概述 恢复和提高经络对机体的调控功能宣通气血 活血化瘀 改善微循环排毒解毒 促进新陈代谢增加机体免疫功能 一 治病 保健的机理 治病保健的机理和临床作用 1 治疗作用2 保健作用3 诊断作用 二 临床作用 治病保健的机理和临床作用 1 非药物疗法 无副作用2 疗效显著 立竿见影3 早期诊断 诊治防同步4 经常刮痧保持健康5 操作简便 自诊自疗 三 临床优势 治病保健的机理和临床作用 牛角 玉器 目前 刮痧器具 基本操作方法 刮痧器具 刮痧板 刮痧板的选择 1 椭圆形 适宜于人体脊柱双侧 腹部和四肢肌肉较丰满部位 2 方形 一侧薄而外凸为弧形 对侧厚而内凹为直线形 适宜于人体躯干 四肢部位 治疗疾病多用薄面刮拭皮肤 保健多用厚面刮试皮肤 3 缺口形 适宜于手指 足趾 脊柱部位 4 三角形 棱角处便于点穴 适宜于胸背部肋间隙 四肢末端部位 5 梳形 适宜于头部 刮痧介质 刮痧油 刮痧油是中草药与医用油精炼而成的油剂 具有清热解毒 活血化瘀 消炎镇痛 解肌发表 缓解疼痛等作用 适宜于成人 或者刮痧面积大 或皮肤干燥者 刮痧介质 刮痧乳 刮痧乳是天然植物合成的乳剂 具有改善血液循环 新陈代谢 润滑护肤增效的作用 适宜于儿童 或者面部刮痧 持板方法 用手握住刮板 刮板的底边横靠在手掌心部位 大拇指及另外四个手指呈弯曲状 分别放在刮板两侧 一般为单手握板 将刮痧板放置掌心 一侧由拇指固定 另一侧由食指和中指固定 或由拇指以外的其余四指固定 刮痧时利用指力和腕力使刮痧板和皮肤之间夹角约45 为宜 刮拭要点 五度一方向 五度角度 刮板与刮拭方向保持45度 90度进行刮痧 长度 刮痧部位刮拭时应尽量拉长 如背部每条6 15厘米力度 力量适中均匀速度 适中程度 一般刮拭20次左右 以痧痕为度 停止刮拭 如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 不可强求 方向总原则 1 一般头部 颈部 背部 胸部 腹部 上肢 下肢为顺序 从上到下 从内到外 2 单方向刮拭 不宜来回 3 刮好一部位 经络 再刮另一部位 经络 按压力 刮拭要领 刮板作用力透及的深度应达到皮下组织或肌肉 如作用力大 可达到骨骼和内肌 正确的刮拭手法 应始终保持按压力 每次刮拭应速度均匀 力度平稳 不要忽轻忽重 头轻尾重或头重尾轻 点线面结合 点即穴位 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 面即指刮痧治疗时刮板边缘接触皮肤的部分 约有1寸宽 线即指经脉 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线 循行于体表并连及深部 约有1毫米宽 点 面 线相结合的刮拭方法 是在疏通经脉的同时 加强重点穴位的刺激 并掌握一定的刮拭宽度 总原则 先头面后手足 先胸腹后背腰 先上肢后下肢 1 全身刮 一般头部 颈部 背部 胸部 腹部 上肢 下肢为顺序 从上到下 从内到外 2 局部刮 颈部 头 颈 肩 上肢 肩部 头 颈 肩上 肩前 肩后 上肢 背腰部 背腰部正中 脊柱两侧 双下肢 3 单方向刮拭 不宜来回 4 刮好一部位 经络 再刮另一部位 经络 刮痧的次序 总原则 由上向下 由内向外 单方向刮拭 尽可能拉长距离 1 头部 一般采用梳头发 由前向后 2 面部 由正中向两侧 下颌向外上刮拭 3 胸部正中应由上向下 肋间则应由内向外 4 背部 腰部 腹部则应由上向下 逐步由内向外扩张 5 四肢宜向末梢方向刮拭 刮痧的方向 颈部大椎穴刮痧时力度宜小 轻 左右两侧刮痧时手法尽量拉长 颈项部 项三线 腰背部较瘦的患者刮痧时 手法宜轻 以免损伤脊柱 太阳刮 夹脊行 胸腹部胸部刮痧时 避开左右两侧乳头 膻中刮 肋間隙 腹部五线刮 胸腹部胸部刮痧应取肋间 不宜在肋骨上刮痧 饭后30分钟刮 肚脐应避开及不可擦油 肝硬化 腹水 胃出血或腹部手术不久禁刮 四肢刮痧部位尽量拉长 轻度下肢静脉曲张及下肢浮肿患者 宜采用倒刮 即从下往上刮 肘窝刮 委中三带 刮痧的补泻方法 按压力度小 作用浅 速度慢 刺激轻 顺经络行走 刮拭时间相对较长 对皮肤细胞 肌肉有兴奋作用 宜用于体弱多病 久病虚弱的虚证患者 或对疼痛敏感者 按压力度大 作用深 速度快 刺激重 逆经络行走 刮拭时间相对较短 对皮肤细胞 肌肉有抑制作用 宜用于身体强壮 疾病初期的实证患者以及骨关节疼痛患者 介于补法与泻法两者之间 按压力度和速度适中 时间因人而异 适宜于虚实夹杂体质者 尤适宜亚健康人群或慢性病患者的康复刮痧 补法 泻法 平补平泻法 刮痧的时间 治疗时间 每个部位一般刮拭20 30次 通常一个患者选3 5个部位 局部刮痧一般10 20min 全身刮痧宜20 30min 治疗刮痧时 汗孔开泄 消耗正气 为有利于扶正法邪 或祛邪而不损正气 故治疗时间一般限制在25分钟之内 每次宜治疗一种病症 如采用泻刮手法超过25分钟时 正气消耗过多 会出现疲劳反应 治疗刮痧应在饭后半小时以后进行 刮痧的时间 间隔时间 第一次治疗刮痧完毕 出痧部位应待痧消退后 方可进行第二次治疗 痧消退的时间与患者体质 病情 出痧部位以及刮痧次数有直接的关系 一般约3至7天 因此两次治疗刮痧应间隔3至7天 为促进痧的消退 在两次治疗刮痧之间可进行保健刮痧 如需连续治疗 可选其它部位的全息穴区刮拭 刮痧的时间 疗程 刮痧治疗无严格的疗程之分 在治疗刮痧时 为便于观察治疗反应及疗效 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 大致确定疗程如下 急性病2次治疗为一个疗程 痊愈为止 慢性病7 10次治疗为一个疗程 刮痧的时间 保健刮痧时间 保健刮痧刮拭力度较轻 每个部位刮拭时间短 无痧出现 因此保健刮痧不受时间限制 亦无间隔之说 每天都可以进行 刮痧的程度 1 刮拭的力量强度 刮痧时用力要均匀 由轻到重 以能够承受为度 2 出痧程度 一般刮至皮肤出现潮红 紫红色等颜色变化 或出现粟粒状 丘疹样斑点 或片状 条索状斑块等形态变化 并伴有局部热感或轻微疼痛 对一些不易出痧或出痧较少的患者 不可强求出痧 刮痧治疗的原则 阳 病在表 腑 属实证 热证 阴 病在里 脏 属虚证 寒证 表 病在经脉 皮肉 浅刮里 病在脏腑 筋骨 深刮寒证 虚证 补法或平补平泻法热证 实证 泻法 刮拭手法 按力量大小分类 1 轻刮法 力量小 被刮者无疼痛及其他不适感觉 皮肤仅出现微红 无瘀斑 适宜于老年体弱者 疼痛敏感部位以及辩证属于虚证的患者 2 重刮法 力量较大 以患者能承受为度 适宜于腰背部脊柱两侧 下肢软组织较丰富处 青壮年体质较强壮以及辩证属于实证 热证者 刮拭手法 按移动速度分类 1 快刮法 刮拭频率在每分钟30次以上 适宜于体质强壮者 主要用于刮拭背部 四肢以及辩证属于急性 外感病证的患者 2 慢刮法 刮拭频率在每分钟30次以内 适宜于体质虚弱者 主要用于刮拭头面部 胸部 腹部 下肢内侧等部位以及辩证属于内科 体虚的慢性疾病患者 刮拭手法 按刮拭方向分类 1 直线刮法 在人体体表进行有一定长度的直线刮拭 此法宜用于身体比较平坦的部位 如背部 胸腹部 四肢部位 2 弧形刮法 刮拭方向呈弧线形 刮拭后体表出现弧形的痧痕 操作时刮痧方向多循肌肉走形或根据骨骼结构特点而定 此法适宜于胸背部肋间隙 肩关节和膝关节周围等部位 刮拭手法 1摩擦法2梳刮法 将刮痧板与皮肤直接紧贴 或隔衣布进行有规律的旋转移动 或直线式往返移动 使皮肤产生热感 宜用于麻木 发凉 或绵绵隐痛的部位 如肩胛内侧 腰部和腹部 也可以用于刮痧前 使患者放松 刮痧板或刮痧梳从前额发际处及双侧太阳穴处向后发际做有规律的单方向刮拭 与头皮呈45 动作轻柔和缓 用于头痛 头晕 疲劳 失眠和精神紧张等 按刮痧板接触体表部位分类 刮拭手法 3面刮法4角刮法 用手持刮板 刮拭时用刮板的3分之1边缘接触皮肤 刮板向刮拭的方向倾斜30 至60 以45 应用最为广泛 利用腕力多次向同一方向刮拭 有一定刮拭长度 这种手法适用于身体比较平坦部位的经络和穴位 用刮板角部在穴位上自上而下刮拭 刮板面与刮拭皮肤呈45 用倾斜 这种刮法多用于肩部肩贞穴 胸部中府 云门穴 按刮痧板接触体表部位分类 5点按法 用刮板角与穴位呈90度角垂直 由轻到重 逐渐加力 片刻后猛然抬起 使肌肉复原 多次重复 手法连贯 这种手法适用于无骨骼的软组织处和骨骼凹陷部位 如人中穴 膝眼穴 6拍打法 用刮板一端的平面拍打体表部位的经穴 拍打法多在四肢特别是肘窝和腘窝进行 拍打时一定要在拍打部位先涂刮润滑剂 拍打法可治疗四肢疼痛 麻木及心肺疾病 按刮痧板接触体表部位分类 7按揉法8厉刮法 用刮板角部与穴区呈90度角垂直 刮板始终不离皮肤 并施以一定的压力作短距离 约1寸长 前后或左右摩擦 这种手法适用于头部全息穴区 用刮板角部20度角倾斜按压在穴位上 作柔和的旋转运动 刮板角平面始终不离开所接触的皮肤 速度较慢 按揉力度应深透至皮下组织或肌肉 常用于对脏腑有强壮作用的穴位 如合谷 足三里 内关穴以及后颈背腰部全息穴区中痛点的治疗 按刮痧板接触体表部位分类 9疏理经气法 按经络走向 用刮板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循经刮拭 用力轻柔均匀 平稳和缓 连续不断 一次刮拭面宜长 一般从肘膝关节部位刮至指趾尖 常用于治疗刮痧结束后或保健刮痧时对经络进行整体调理 松弛肌肉 消除疲劳 按刮痧板接触体表部位分类 头面胸腹 腰背颈项 肩胁 头面四肢 肩颈项 肩颈项臂 刮痧法常用体位 禁忌症 痧 刮痧疗法虽然适应证多 临床运用广泛 但也有它一定的局限性 并非毫无禁忌 刮痧疗法的禁忌症主要有以下几种 1 严重心脑血管疾病 肝肾功能不全 全身浮肿 极度虚弱或消瘦者 2 有出血倾向的疾病 如严重贫血 血小板减少症 白血病 过敏性紫癜症等 3 精神分裂 抽搐等不配合进行刮痧者 4 醉酒 过饥 过饱 过度疲劳者 刮痧禁忌症 5 新发生的骨折患部不宜刮痧 须待骨折愈合后方可在患部补刮 外科手术疤痕处亦应在两个月以后方可局部刮痧 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后 疤痕局部处慎刮 6 原因不明的肿块及恶性肿瘤部位禁刮 可在肿瘤部位周围进行补刮 7 孕妇的腹部 腰骶部 三阴交 合谷等穴及妇女的乳头禁忌刮痧治疗 禁忌症 1 刮痧部位的清洁或消毒 2 治疗刮痧时应避风和注意保暖 3 每次只治疗一种病症 每次治疗时刮拭时间不可过长 严格掌握每次刮痧只治疗一种病症的原则 4 治疗刮痧后饮热水一杯 5 刮痧后洗浴的时间 治疗刮痧后 一般约3小时左右即可洗浴 注意事项 刮痧注意事项 6 不同种类的皮肤病刮拭方法 皮肤病患行 皮损处干燥 无炎症 渗液 溃烂者 如神经性皮炎 白癜疯 牛皮癣等病症 可直接在皮损处刮拭 皮肤及皮下无痛性的良性结节部位亦可直接刮拭 如皮损处有化脓性炎症 渗液溃烂的 以及急性炎症红 肿 热 痛者 如湿疹 疱疹 疔 疖 痈 疮等病症 不可在皮损处或炎症局部直接刮拭 可在皮损处周围刮拭 7 刮痧后皮肤出现的颜色形态等变化都属于刮痧的正常反应 数天后自动消失 不需要特殊处理 出痧部位需痧消退后才能再次刮痧 退痧时间根据体质不同而有快有慢 一般为一周左右 8 糖尿病患者皮肤抵抗力减低 血管脆性增加 不宜用泻刮法 9 下肢静脉曲张局部及下肢浮肿者 宜用补刮法或平刮法从肢体末端向近端刮拭以促进血液循环 10 刮痧过程中出现晕刮现象 立即停止刮痧 使患者呈头低脚高平卧位 饮用一杯温开水或温糖水 并注意保暖 或用刮痧板点按患者百会 人中 内关 足三里 涌泉穴 刮痧实例图片 拍打实例图片 器械准备根据医嘱 查对 4 刮毕 清洁局部皮肤 2 患者准备 定位 3 刮治 观察 5 整理 记录 随时观察病情 发现异常 应立即停刮 平卧位报告医师 配合处理 1 评估 物品准备 治疗盘 刮具 治疗碗内盛少量清水 石蜡油 必要时备浴巾 屏风等 刮拭主要。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