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高频考点《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之心知识点+专项练习(解析版).docx

20页
  • 卖家[上传人]:刚**
  • 文档编号:334216806
  • 上传时间:2022-09-0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52.25KB
  • / 2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高频考点《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之心》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一、 知识点汇总《大学之道》知识点1、 课文详解礼记 〔两汉〕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使内心安定;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处事合宜每一样东西都有根本有始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革除不好的思想;认识最真的本心。

        通过推究事物的原理,而彰显明德,认识本心,表里如一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一律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2、 课下注释: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 “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第二种含义同样也有“博学”的意思道“的本义是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意思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 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亲民:《管子·形势解》:“道之纯厚,遇之有实,虽不言曰‘吾亲民’,而民亲矣”。

      王阳明曾与弟子徐爱辨亲民和新民,认为“宜从旧本作‘亲民’”,列在《传习录》首章,“说亲民便是兼教养意,说新民便觉偏了”亲民”的目的主要是在于“齐家”,齐家即亲民也亲民”二字与上面“明明德”结合,即弘扬光明的品德要学习和应用于日常生活当中,大人的学问即从生活中而来知止:知道目标所在得:处事合宜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兴旺发达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致其知:彰显明德本心,诚明一致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庶人:指平民百姓壹是:一概,一律本:根本末:相对于“本”而言,指枝末、枝节厚者薄:该重视的不重视薄者厚:不该重视的却加以重视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没有这样的道理(事情、做法等)3、文言知识古今异义(1)大学之道古义: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今义: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词类活用1、在明明德(形作动,弘扬)2、先齐其家(使动,使……整齐)一词多义明:(1)在明明德(动词,彰明)(2)在明明德(形容词,美好的)道:(1)则近道矣(名词,规律、道理)(2)不足为外人道也(动词,说)(3)道芷阳间行(动词,取道)(4)会天大雨,道不通(名词,道路)修:(1)先修其身(动词,修养)(2)修守战之具(动词,修理、整治)(3)邹忌修八尺有余(名词,长,这里指身高5、赏析:这里所展示的,是儒学三纲八目的追求。

      所谓三纲,是指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它既是《大学》的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所谓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既是为达到“三纲”而设计的条目工夫,也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 生进修阶梯就这里的阶梯本身而言,实际上包括“内修”和“外治”两大方面:“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而其中间的“修身”一 环,则是连结“内修”和“外治”两方面的枢纽,它与前面的 “内修”连在一起,是“独善其身”;它与后面的“外治”连在一起,是“兼济天下”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下》),把生命的历程铺设在这一阶梯之上所以,它实质上已不仅仅是一系列学说性质的进修步骤,而是具有浓厚实践色彩的人生追求阶梯了它铸造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心理,时至今日,仍然在我们身上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不管你是否意识明确,不管你积极还是消极,“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的观念总是或隐或显地在影响着你的思想,左右着你的行动,使你的人生历程在这儒学的进修阶梯上或近或远地展开《人皆有不忍之心》知识点1、 课文详解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先秦〕 孟子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译文: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古代圣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

      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2、课下注释不忍人之心:怜悯心,同情心乍:突然、忽然怵惕:惊惧恻隐:哀痛,同情内交:内交即结交,内同 “纳”要誉:博取名誉要同“邀”,求端:开端,起源,源头我:同“己”然:同“燃”保:定,安定3、文言知识点通假字(1)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同“纳”,接纳,交纳)(2)若火之始然(同“燃”,燃烧)古今异义(1)自贼者多古义:伤害今义:偷东西的人一词多义所以(1)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连词,表示因果关系,用在上半句,由果探因)(2)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连词,表示因果关系,用在下半句,由因及果) (3)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介词,用来……的、的凭借) 是(1)人之有是四端也(指示代词,此) (2)斯是陋室(判断词,同今义)事(1)不足以事父母(动词,侍奉) (2)今日之事何如(名词,事情)特殊句式判断句(1)无恻隐之心,非人也(2)无羞恶之心,非人也(3)无辞让之心,非人也(4)无是非之心,非人也(5)恻隐之心,仁之端也(6)羞恶之心,义之端也(7)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8)是非之心,智之端也4、赏析  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具体说,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

      由于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所以,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这就是孟子的思路  孟子的推导仍然是为了推行他那毕生的追求,即“仁政”理想但他的推导本身似乎没有产生很大影响,倒是他那推导的前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在此基础上所提出的“仁义礼智”都发端于这种“不忍人之心”的看法,更是成了中国古代哲学中“性善论”的理论基础和支柱二、专项练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复习训练题号一二三总分评分    阅卷人   一、单选题得分   1.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或分析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明:动词,使显明②“愿无伐善”的“伐”与“自矜功伐”的“伐”意义相同③曲肱而枕之         而,连词,表修饰关系④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固执:顽固坚持⑤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谦:谦虚⑥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绝学:抛弃学问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③⑤⑥2.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学之道    道:宗旨、原则             B. 知止而后有定  定:志向坚定不移C. 安而后能虑  虑:思虑精详               D. 虑而后能得  得:心得、收获3.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学之道   之:结构助词,的        B. 在止于至善    在:介词,在于C. 定而后能静    而:连词,表顺承                         D.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以:连词,来,表目的4.下列加点词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在明明德                           B. 先齐其家                           C. 事有始终                           D. 则近道矣阅卷人   二、文言文阅读得分   5.阅读《大学之道》,分析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6.“修身”在“八目”中处于核心地位吗?《大学之道》 7.《大学之道》第一段告诉人们什么道理?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8.《大学之道》中,“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文段连用五个“。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高考语文复习-边塞诗鉴赏课件(共36张PPT).ppt 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之论证分析题 课件(共33张PPT).ppt 高考语文复习文学作品阅读之散文的种类+课件(共32张PPT).ppt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过 第10讲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中外历史纲要下).pptx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统编版)-语言文字运用之鉴赏语句的表达效果 课件(共43张PPT).ppt 高考语文复习-于小说的特征及命题+课件(共35张PPT).ppt 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第五章平面向量与复数第一讲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课件.ppt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诗歌阅读+课件(共33张PPT).ppt 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第五章平面向量与复数第五讲复数课件.ppt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9章 平面解析几何 第8节 曲线与方程.pptx 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如何做好观点推断题课件(共31张PPT).ppt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意象 课件(共39张PPT).ppt 高考语文复习文学作品阅读:如何快速准确把握高考小说文本+课件(共29张PPT).ppt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02讲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练)(解析版) 讲练测.docx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01讲 平面向量(练)-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解析版) 讲练测.docx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8章 立体几何 第4节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讲义.doc 高考数学基础知识综合复习第20讲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 课件(共35张PPT).pptx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03讲 直线、平面平行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练)(解析版) 讲练测.docx 考点7-1 平行垂直与动点(文理)-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高考数学基础知识综合复习第10讲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课件(共20张PPT).ppt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