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次月考试卷及答案(各版本).doc
10页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次月考试卷及答案(各版本)(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种类;⑤原子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A.①④⑥ B.①③⑤⑥ C.①②⑥ D.②③⑤2、在M+N→盐+水的反应中,M和N不可能是A.HCl和NaOH B.CO2和Ca(OH)2C.H2SO4和Fe2O3 D.AgNO3和BaCl23、下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a”代表的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4、紫甘蓝是大众爱吃的蔬菜,含有丰富的花青素,花青素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在凉拌紫甘蓝丝时,观察到菜丝变成红色,可能是加入了下列哪种调味品( )A.食盐 B.味精 C.食醋 D.香油5、硝酸铜受热分解会产生一种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A.N2 B.NO2C.NH3 D.SO26、考古学家通过测定碳14的含量等方法将人类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历史推前至距今212万年。
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则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6 B.8 C.14 D.207、不使用其它试剂,利用物质间两两混合反应将物质区别开(提供的物质可重复使用),也是物质鉴别的常用方法下面四组物质利用上述方法可鉴别开的是( )A.H2SO4、Na2SO4、BaCl2、FeCl3 B.BaCl2、HCl、NaNO3、AgNO3C.Na2CO3、HNO3、NaNO3、BaCl2 D.H2SO4、NaOH、MgCl2、Ba(NO3)28、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 )A.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 B.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C.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 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9、中和反应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下列应用不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用盐酸除铁锈 B.服用含有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用硫酸处理印染厂含碱废水10、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11、下列四组溶液,只用紫色石蕊溶液就能鉴别的一组是( )A.NaOH KOH HCl B.NaCl NaOH HClC.H2SO4 HCl NaOH D.NaCl Na2CO3 Na2SO412、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是今年我市化学实验操作考查的题目之一,下列有关pH试纸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 )A.把pH试纸浸入待测液 B.用湿润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C.把显色的pH试纸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数 D.测出石灰水的pH为12.413、在反应A+3B=2C+3D中,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当2.8g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3.6gD,则C的质量为( )A.6.8g B.9.6g C.8.8g D.4.4g14、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锌”是指(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B.相同的原子无法构成不同的分子C.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说明汞原子体积变大D.原子呈电中性是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16、如图是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氧气含量越多硫燃烧越剧烈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C.瓶底的水可以吸收生成的有害气体D.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不同17、向盛有一定量氧化铁粉末的烧杯中不断加入稀盐酸,烧杯中相关量的变化与图像相符的是( )A. B.C. D.18、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时,连接好装置并检查不漏气后再进行后续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用红磷要过量,以保证集气瓶内空气里的氧气能充分反应B.在空气里点燃红磷后,应缓慢把燃烧匙伸入瓶内并塞紧橡皮塞C.红磷燃烧时,要打开止水夹,以免瓶因温度升高,气压较大,造成橡皮塞从瓶口脱落D.仍用本装置,只把红磷换成燃烧的本炭,能够更精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19、下列诗句描述的自然现象跟所涉及到的物质变化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春风又绿江南岸”——包含了化学变化B.“日照香炉生紫烟”——包含了化学变化C.“北风卷地白草折”——包含了物理变化D.“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前者包含了化学变化,后者包含了物理变化20、下列溶液在空气中敞口放置后,溶液质量因发生化学反应而减小的是( )A.石灰水 B.浓硫酸 C.浓盐酸 D.烧碱溶液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1、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金属,高科技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也需要金属。
请回答:(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________ ;(2)根据下图的应用实例,试说出金属具有的两点物理性质: ________ 、 ________ ;(3)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人民已经开始炼铁:①写出磁铁矿(Fe3O4)与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钢铁防腐十分重要!请写出一种防止钢铁生锈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自来水厂的净水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吸附池内常用__吸附色素和异味2)自来水厂常用氯气杀菌消毒,在此过程中发生了反应,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3)某同学取自来水于试管中,加入适量___,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该自来水属于硬水4)在日常生活中,常采用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5)下列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A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B 水的蒸发C 水的电解 D 水的净化3、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1)化石燃料燃烧产生大量CO2,加剧了大气层的______________效应。
2)油锅起火可盖上锅盖使火熄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3)大米中含有的糖类物质主要是_____________(填名称)4)儿童患佝偻病、骨骼疏松是因为缺少_____________元素5)用铁制作炊具是利用其良好的延展性和___________性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某学习小组从含有 的实验室废液中回收汞和铜,进行了如下所示的探究请回答:(1)步骤①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其中所用仪器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2)步骤①加过量铁粉的目的是_______3)加适量稀H2SO4的作用是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4)步骤④最好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5)为防止有毒的汞蒸气扩散污染环境,冷凝回收汞的操作应________(填序号)①通入干冷的烧杯 ②用导管通入带胶塞的锥形瓶 ③用导管通入装有水的大试管 ④通入密闭并有冷凝功能的装置2、下面甲、乙是实验室制备CO2和某同学设计的验证CO2性质的实验装置图1)标有字母a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2)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3)乙中进行实验时,先关闭K1和K2,加热C一段时间后再通入CO2,观察到b、d中纸花均不变色。
再打开K2,b中纸花逐渐变______,由此证明了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若打开K1,还可以证明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1、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含量,取10.0g石灰石样品(样品中的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经粉碎后全部放入烧杯中,并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烧杯及所盛物质的总质量为80.0g反应过程中测得烧杯及所盛物质的质量与相应时间记录如下表:反应时间/分0246810烧杯及所盛物质质量/克80.079.078.377.977.877.8试计算:(1)反应结束后,共放出多少克的二氧化碳?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2、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长期使用的热水壶底部有一层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他们为了测定水垢中碳酸钙的含量,将足量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加入到12.5g水垢中,产生CO2气体的情况如下图所示1)从图中可以看出,12.5g水垢与盐酸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最多是多少__________g2)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B2、D3、B4、C5、B6、A7、C8、B9、A10、A11、B12、C13、C14、C15、A16、D17、A18、A19、B20、A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1、铝(或Al) 导电性 导热性 喷漆(或保持干燥或涂油等)2、活性炭 +1 肥皂水 煮沸 AC 3、温室 隔绝氧气 淀粉 钙 导热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过滤 引流 使废液含有的Hg(NO3) 2、Cu(NO3) 2中的Hg、Cu完全被置换出来 除去过量的铁粉 氢气 ③④ 2、长颈漏斗 CaCO3 +2HCl=CaCl2 +H2O + CO2↑ 红 不可燃不助燃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1、(1)2.2g.(2)50%2、(1)3.3(2)60%10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