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表格备课.pdf
20页体积与容积教学目标:1、 了解体积和容积,进一步能够有效区分物体的体积和容积2、 初步学会比较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大小的方法教学重点:进一步能够有效区分物体的体积和容积教学难点:初步学会比较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大小的方法课前准备:PPT课件、土豆、红薯、魔方、木盒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教学组织与活动学生活动预设时间补充与修改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谈话导入桌子占的空间大,粉笔头占的空间小;电视占的空间大, 黑板擦占的空间小你能这样对比着举几个例子吗?2.揭示课题1. 观察教室里的物品, 举例说一说谁占的空间大,谁占的空间小, 并与同伴交流2.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5分钟二、实验操作,探索新知1. 提出问题,讨论解决方法出示土豆和红薯,引导学生思考:谁占的空间大呢?2. 动手实验,理解体积的意义1) 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感受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2) 设疑:水面为什么会上升?上升的高度相同吗?说明了什么?(3) 引导总结,呈现概念3. 理解容积的意义1) 认识容器提问: 你知道哪些容器?哪些容器装的东西多,哪些容器装的东西少?(2) 认识容积出示容积相差较大的两个杯1.观察并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点。
2.(1) 用实验的方法比较土豆和红薯所占空间的大小取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倒入同样多的水将土豆和红薯分别完全浸入两个烧杯的水中,观察水面上升的情况2)观察实验结果,自由发表意见:土豆和红薯都占有一定的空间 上升的高度不相同,装红薯的烧杯里的水面上升得高, 说明红薯比土豆大, 即红薯比土豆所占的空间大20 分钟子)启发学生设计实验,比较两个容器容纳物体的多少指导学生开始实验, 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体会容积的意义: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是容器的容积4. 区别体积和容积1)( 出示魔方和木盒) 组织讨论谁的体积大?魔方和木盒都有容积吗?为什么?(2) 组织学生讨论:木盒的体积与容积一样吗?为什么?(3) 师生共同小结在判断一个物体的体积大小时,应该看它的外部;判断物体的容积时,应该看它的内部3)讨论、总结出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是物体的体积3.(1) 列举生活中可以盛装东西的物体,如箱子、抽屉、仓库等,并说明各自所能装的东西的多少2) 小 组 讨 论 实 验 方案方案一:把两个杯子都装满水,分别用量筒量出水的体积,比较水的多少方案二:把其中一个杯子装满水,倒入另一个杯子里进行比较。
选择一种方案, 小组内展开实验交流实验结果, 并明确容积的意义4.(1)独立思考,在小组内交流木盒的体积大木盒有容积, 魔方没有容积,因为魔方不能装物体2)体会木盒有厚度,明确体积比容积大3)在教师的引导下交流体积与容积的联系与区别容器才有容积一般情况下, 容器的体积大于容积;如果把容器壁的厚度忽略不计, 可以把容器的体积近似地看成它的容积三、巩固练习,应用反馈1. 教材 37页 1、2 题2. 教材 37页 3 题1. 独立思考,在小组内相互订正2. 独立思考,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并订正10 分钟四、课堂总结,梳理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对体积和容积的知识,你还想知道什么?归纳本节课的学习内容5分钟板书设计体积与容积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容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体积与容积的联系与区别:1.只有容器才有容积2.一般情况下,容器的体积大于容积;如果把容器壁的厚度忽略不计,可以把容器的体积近似地看成它的容积作业设计1. 谁占的空间大?冰箱纸抽盒沙发闹钟铅笔格尺2. 判断1)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是这个物体的体积 ) (2) 冰箱的体积等于它的容积 ) (3) 所有的物体都有体积和容积。
) (4) 长方体的体积一定比正方体的体积大 ) 教学反思体积单位教学目标:1、 了解体积单位2、 能够根据生活中的常识和已有经验,建立体积单位的实际的能力教学重点:进一步能够有效的建立体积的空间观念教学难点:初步感知体积单位的大小课前准备:1 厘米3和 1 分米3的正方体模型、三根米尺、量杯、纸杯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教学组织与活动学生活动预设时间补充与修改一、复习旧知,自然引入1.复习旧知启发学生回忆体积与容积的含义, 并说说自己知道哪些物体的体积或容积2.引入新知想一想, 怎样比较物体的体积的大小?1. 回顾已学的体积、 容积的知识,交流生活中知道的物体的体积或容积2. 思考如何比较、计量物体体积的大小,全班交流5分钟二、二、操作感悟,建立概念1. 感悟统一体积单位的必要性1) 出示大小差别比较明显的学具,让学生比较体积的大小2) 出示大小差别不明显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学具,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体积的大小3) 出示两个长方体,一个由8个小正方体拼成,另一个由9个小正方体拼成 (两个长方体所含小正方体的大小不同 ),再次引发学生思考能否直接比较4) 讨论:如何才能比较出不同物体的体积?2. 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
1) 认识 1 厘米 3出示一个 1 厘米 3 的正方体,说明它的棱长为1 厘米, 体积是1.(1) 观察后交流体积的大小2)思考后得出:可以将两个学具分割成若干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 再比较小正方体的个数, 从而比较出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大小3)直观感受,小正方体的大小不同,仍然无法比较4)讨论后汇报:要想准确比较两个物体的体积,它们所含小正方体的大小 (即体积单位)必须相同2.(1)动手操作,拿出棱20 分钟1 厘米 3,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创造”1厘米 3 的小正方体小组内拼一拼,感知 2厘米 3、4 厘米 3 分别有多大举例说明身边接近 1 厘米 3 的物体2) 指导学生在小组内自学,认识 1 分米 3 和 1 米 33) 小结体积单位4) 比较 1 厘米、1 厘米 2 和 1厘米 3,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长为 1 厘米的小正方体学具,感知 1 厘米 3 的大小学生动手操作, 用橡皮泥切一个 1 厘米 3的小正方体小组内互评小组内合作, 动手拼一拼,感知 2 厘米 3、4 厘米 3 物体的大小列举身边体积接近 1 厘米 3的物体2)通过自学,认识1 分米 3 和 1 米 3运用学具,开展小组活动, 直观感知 1 分米 3 和1 米 3 的大小。
搭建 1 分米 3 和 1 米 3的框架,体会 1 分米 3 的物体有多大, 1 米 3 的空间可以站多少名小朋友3)明确: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和立方米,可以分别用字母 cm3、 dm3、m3 表示4)外形上分别是线段、正方形和正方体, 分别是用来测量长度、 面积和体积三、巩固练习1. 教材 39“练一练” 1 题2. 教材 39页“练一练” 2 题3. 教材 40页“练一练” 5 题1. 独立完成,全班订正2. 小组内交流,尝试填一填10 分钟3. 观察、对比,并独立计算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5分钟板书设计体积单位长度单位: 1 厘米面积单位: 1 厘米2体积单位: 1厘米3常用的体积单位:厘米3(cm3)、分米3(dm3)、米3(m3)作业设计1、下面的两个长方体都是由棱长为1 厘米的正方体摆成的,体积各是多少立方厘米?()厘米3()厘米3 2、填空1)9 个棱长为 1 分米的正方体纸盒的体积是()2)一个粉笔盒的体积约是1()3)用 8 个棱长为 1 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大正方体,其体积是()教学反思容积单位教学目标:1、 使学生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升和毫升。
2、 掌握升和毫升间的进率以及它们和体积单位间的关系3、 理解容积和体积的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重点:掌握升和毫升间的进率以及它们和体积单位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容积和体积的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教学组织与活动学生活动预设时间补充与修改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1.复习旧知1)什么是物体的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2)什么是物体的容积?2.引入新知想一想,容积单位有哪些呢?(板书课题 ) 1. 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对体积和容积的相关内容进行回顾、整理2. 明确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5分钟二、操作感悟,建立概念1. 认识容积单位课件出示课前收集的各种瓶子的容量标识,并说明在生活中,要计量这些液体的体积, 一般要用升和毫升作单位2. 课件出示升、毫升与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的关系,学生自学3. 动手操作,感知 1 升和 1毫升的多少1) 感受 1 升的多少试一试:1 升水能倒满几个相同的普通纸杯?(2) 组织学生操作感受1 毫升的大小1.观看课件,认识容积单位升 (L)和毫升 (mL)并知道容积较大时用升; 容积较小时用毫升2.观看课件, 明确 1 立方分米 1 升,1 立方厘米1 毫升, 1 升1000 毫升。
3.(1)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感知 1 升的多少2)进行操作:通过用针筒吸 1 毫升的水, 看看 1毫升的水在针筒里有多少; 把 1 毫升的水滴在手心里,数数能滴几滴; 试一试几毫升水能装满1汤匙等方法从视觉上和触觉上感知1 毫升水的多少20 分钟三、巩固练习 1. 教材 40页 3 题2. 教材 40页 4 题1. 独立完成后,全班订正10 分钟3. 教材 40页 6 题2. 小组内交流,尝试填一填3. 小组内交流,体会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的不同之处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5分钟板书设计容积单位常用的容积单位:升 (L)、毫升 (mL) 1 升1 分米 3 1 毫升 1 厘米 3 1 升1000 毫升作业设计1、在( ) 里填入合适的单位名称1)1 个手指尖的体积大约是1( )2)1 个粉笔盒的体积约是1( ) 3)1 个洗衣机包装箱的体积约是1( ) 2、填空8 升( ) 分米 3 ( )厘米 36 毫升3 厘米 3( )毫升教学反思长方体的体积 (1) 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2、 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课前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教学组织与活动学生活动预设时间补充与修改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课件出示两个体积相近的长方体设疑: 你知道怎样比较这两个长方体的体积吗?2.问题引入想一想, 如果计算一个较大物体的体积, 还能用切割成小正方体的方法去比较吗?1. 回顾已学的体积的相关知识,同桌交流互评预测:先把这两个长方体切割成若干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 然后进行比较2. 思考如何计算长方体物体的体积5分钟二、实验操作,探索新知1. 课件出示三组长方体,引导学生猜想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长、宽、高有关1) 第一组:长、宽相等,高不相等2) 第二组:长、高相等,宽不相等3) 第三组:宽、高相等,长不相等4) 小结: 从刚才的对比观察中,你觉得长方体的体积与哪些因素有关?2. 小组合作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1) 教师指导拼摆长方体2) 指导记录相关数据,完成报告单3)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填表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4) 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长方体1.(1)观察第一组长方体,讨论得出:长方体的长、宽相等,高越大,体积越大。
2)观察第一组长方体,讨论得出:长方体的长、高相等,宽越大,体积越大3)观察第三组长方体,讨论得出: 长方体宽、高相等,长越大,体积越大4)对比三次比较结果,初步得出结论,进行汇报: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