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的概念..ppt
54页如何理解城市与建筑,主讲:韩林飞教授 (建筑学博士 |经济学博士|城市地理学博士后),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系教授 莫斯科建筑学院客座教授 米兰理工大学客座教授,城市的概念,一、什么是城市,二、城镇与乡村的区别,三、城镇的设置标准,四、城镇的地域概念,人类居住方式: 树栖 穴居 宅居; 逐水草而居 定居; 分散的乡村聚居 更为集中的城市聚居;,城市的概念,1.1城市的定义,在我国古代,“城与市,二者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什么是城市?,1.1城市的定义,中国最早的城起源于传说的三皇五帝之都考古发掘最早的古城为4000多年前夏代所筑防御性构筑物早在夏代就有《古今注》:“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卫民”之说, “内之为城,城外之为郭”有人认为,原始的只有防御功能而没有商品交换为目的的商业市场的城不能作为城市有的认为应将其作为城市的雏形早时的城不具备宗庙、宫室、商业市场、手工业工场等一般城市应具备的物质要素1.1城市的定义,《说文解字》:“市,买卖所也市井”,随商品经济发展,市逐渐被吸引到人口比较集中,又是奴隶主居住的城中,并有固定位置城市始产生到近现代,“市”引申为一级城镇聚落性质的行政建制单元。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 与“市”逐渐融合为一 体,演变为当今所谓的 城市—开放的无“城” 的市1.1城市的定义,城市的定义 城市是指具有一定规模即密度的非农业人口聚集的地方和一定层级地域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中心 城市是与乡村对应的术语1.1城市的定义,1.2定居与原始聚落,城市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人类的定居阶段,村落即最初的定居形式 狩猎、采集为主的原始聚落出现(15000年前) 农业与畜牧业开始分离的原始聚落出现(距今12000-10000年) 早期原始村落出现(前9000-4000年),分布在大河流域农业文明的发达地区,原始聚落产生的因素: 经济——农作物栽培和家畜驯化 文化——祭祀活动 ——刘易斯·芒福德,1.2定居与原始聚落,1.3原始聚落的分化与城市的形成,城市形成取决其外在的条件和内在因素的成熟: 1、农业文明的发达与发展是城市出现的经济基础 直接因素: 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第二次社会分工) 商业与手工业的分离(第三次社会分工),1.3原始聚落的分化与城市的形成,2、城市形成还取决于文化因素 农业文化与游牧文化产生结合时,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才会形成 早期城市的职能虽相对简单,但已具有许多的文化因素,1.3原始聚落的分化与城市的形成,3、城市的选址 防御的需要(保卫劳动成果,抵御入侵) 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 —《古今注》,1.3原始聚落的分化与城市的形成,3、城市的选址 交通方便(与乡村、其他城市的联系) 自京师东西南北,历山川,经君国,诸殷富大都,无非街衢五通,商贾之所凑,万物之所殖也。
—西汉《盐铁论》载桑弘羊言,1.3原始聚落的分化与城市的形成,3、城市的选址 环境容量(用地、人口) 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地邑民必参相得 —《礼记•王制》,1.3原始聚落的分化与城市的形成,3、城市的选址 良好的生存环境(水、食物、能源等) 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阜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管子•乘马 》 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 —《阳宅十书》,1.4城市的实质,1、城市是人类的聚居形式之一 (希腊建筑学家道亚迪斯(1913-1974)“人类聚居学”理论) 城市始终是人类居住生活场所是“以人为本”地看待城市、解决问题的出发点乡村”(与“城市”相对应)——也是一种人类的聚居形式1.4城市的实质,1.4城市的实质,2、城市是一定区域的中心 城市与乡村是同源异质的对立存在同样源于原始聚落,但城市往往成为相互依赖的城乡关系的主宰1.4城市的实质,3、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和藏库 从原始聚落→原始村落→城市雏形的出现→现代大都市,城市孕育大量文明成果;重大发现、发明和创造几乎都与城市有直接关系;城市收藏、保存、积累、传播、继承、发展人类文明成果。
1.4城市的实质,4、城市是一种社会生活方式 城市要求其成员参与社会分工,遵守组织规章制度,实现宏大目标城市成员既享受城市高品质生活,又牺牲农耕社会中的自由1.5城市的特征,1、空间上的聚集性或集中性(根本属性之一) 城市是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高聚集地 2、经济上的非农业性或非农业的土地利用(经济特征) 城市是工业、商业、运输业、服务业等非农产业的聚集地,1.5城市的特征,3、构成上的异质性或多样性、流动性(社会属性) 表现在人口的种族或民族、风俗与心理、语言与交往方式、以及宗教信仰、道德观念和政治意识等方面也是不同文化交汇、融合的区域 4、较为确定的领域界限 城市通常呈现出与其周围地理与社会环境截然不同的特征这种领域的界定确定了我们讨论的所有问题的对象和范围5、公共的人工环境和人工景观 城市中的所有环境都是人造的或是按照人的异质改造过的(包括按照人的意志未改造的)取代原始自然环境的是:密集的建筑物、承载车流人流的道路以及广场和绿地1.5城市的特征,1.5城市的特征,1、城市功能的含义 城市功能是指城市对城市以及城市对其以外的地区所起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作用它是由城市的各种结构性因素决定的城市的机能或能力,1.6城市的功能,2、城市功能的特征 系统性—现代城市是由各种功能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结合的整 层次性—因城市功能系统及其子系统的隶属关系不同而形成的等级 变动性—社会经济的发展会导致城市的功能以及城市的各项子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产生变动 开放性—城市功能发挥的过程,是城市与外部发生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过程,1.6城市的功能,1.6城市的功能,3、城市功能的分类 一般功能 是所有城市都具备的基本功能,表明城市的共性,是区分城市与乡村的依据。
包括: 为城市生产和居民提供一般条件的功能 为城市居民提供生活服务的功能 为提高城市居民素质提供服务的功能 特殊功能 是某一个城市或某类城市所特有的功能它表明的是城市的个性,区分城市之间的界限1.6城市的功能,基本功能 主要为本市以外服务,推动城市成长的功能如工业企业、交通运输、行政机关、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以及重要的名胜古迹等1.6城市的功能,非基本功能 为本市服务的功能如饮食业、市政公用事业、中小学等主导功能 在城市著多功能中处于突出地位和起主导作用的功能,它影响和左右着城市其他功能的运行,甚至决定城市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相对稳定但非永恒不变 综合功能 是一个城市同时具有并且有机结合的主导功能每一种主导功能的作用范围和影响都比较大1.6城市的功能,1.6城市的功能,政治 活动----北京、华盛顿.,经济活动----上海、纽约.,文化艺术----西安、巴黎.,任何城市功能都不是单一的,汇集多功能,二、城镇与乡村的区别,①乡村人口以从事农业为主,城镇是以非农业活动的人口为主的居民点,在职业构成上不同于乡村; ②城镇一般聚居有较多的人口,有比乡村要大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在规模和密度上区别于乡村; ③城镇具有各种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在物质构成上不同于乡村; ④城镇一般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工业、商业、交通、文教的集中地,在职能上区别于乡村。
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人口素质等方面也存在差异三、城镇设置的标准,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为定义城镇找到一个统一的标准 国际组织虽然为之作过种种努力,但都没成功 各国的自然环境结构、人口密度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等基本国情不同,对什么样的聚落可算城镇的理解是不同的1)单纯用某级行政中心所在地为标准 埃及规定省的首府和地区首府为城镇; 蒙古国规定首都和地区中心为城镇 使用这类标准的有30 多个国家,其中以拉丁美洲国家居多 (2)单纯以城镇特征为标准 如智利规定有一定公共和市政服务设施的、具有明显城镇特征的人口中心为城镇 地中海里的岛国马耳他,规定没有农业用地的建成区即为城镇三、城镇设置的标准,(3)单纯以居民点的人口数量为标准 如伊朗5000 人以上的市、镇、村均为城镇; 肯尼亚2000以上居民的镇; 墨西哥至少2 500 人的居民点; 爱尔兰包括郊区在内的1500人以上的市和镇,均为城镇 采用这种标准最为普遍,按此标准划分的不下50 个国家 (4)用居民点的人口数量和密度指标为标准 如瑞典只要人口在200 人以上、房屋间距通常不大于200 米的建成区即为城镇; 加拿大为1000 人以上的设有建制的市、镇、村以及1000 人以上人口密度至少390 人/平方公里的未设建制的居民点为城镇。
三、城镇设置的标准,(5)用人口规模和城镇特征两个指标为标准 如巴拿马1500 人以上且具有街道、上下水系统和电力系统等城镇特征的居民点为城镇; 南非规定所有以非农业为优势的、有500 人以上居民的地方和邻接的郊区为城镇,同时又规定即使居民在500 人以下,只要有接近100个白人居住具有专门城镇特点的镇也属城镇(显然这里含有种族歧视的因素)三、城镇设置的标准,三、城镇设置的标准,(6)用人口规模和从业构成两个指标为标准 如荷兰以2000 人以上的市,或人口不到2000 人但男子从业人口中从事农业不超过20%的市为城镇 南斯拉夫规定得更具体: 15 000 人以上的居民点以及 人口在5000~14999 人,但至少30%不从事农业的居民点; 人口在3000~4999 人,但至少70%不从事农业的居民点和 人口在2000~2999 人,但至少80%不从事农业的居民点 为城镇城镇究竟指的是什么范围的一片地域空间?,四、城镇地域概念,有三种城镇地域概念: 实体地域概念 行政地域概念 功能地域概念,一、实体地域概念,四、城镇地域概念,建成区范围(built-up area)就相当于城镇的实体地域概念。
建成区是城市发展在一定阶段经过土地征用和实际开发起来的非农业的建设地段,它包括城区集中连片的部分以及分散在城市近郊与核心有着密切联系、具有基本市政设施的城市建设用地(如机场、铁路编组站、污水处理厂等) 建成区标志着在一定时段城市建设用地的规模、分布特点和布局形态,其范围是动态的、经常在变化的市域总体规划,中心城功能结构规划,“两轴”,两轴两带多中心,中心城层次划分,北京大区域规划结构,2004-2020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美国的城市化地区(urbanized area)就是应用诸多规定划分城市建成区的实体地域概念,有中心市及其周围的密集居住区两部分组成四、城镇地域概念,四、城镇地域概念,二、行政地域概念,有资格设置城镇的地方在行政上分别设置市、镇的建制并划定他们的行政管理边界 把设有市和镇建制的地方叫做城镇,把设有市和镇建制以外的地方叫做乡村 比较理想的情况是城镇的行政地域范围和城镇的实体地域范围大体相当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大多采取“切块设市”的模式,即将某一行政区域内城镇人口集中的一块社区划出来设市,城市的行政范围和城市的实体范围可以看作是相当接近的但是自从80年代以后情况就不是这样了。
四、城镇地域概念,中国行政上的城镇有两点区别于大多数国家 (1)我国的市镇有严格的行政等级在国外,市镇一般不过是地方的自治组织 (2)我国城镇的行政地域范围一般都远远大于城镇的实体地域范围 “乡改镇”、“县改市”、“县级市升地级市” “撤乡建镇”、“撤地区改市” 大城市兼并周围所辖的县或县级市,改设为区四、城镇地域概念,城市与周围地区存在着密切的社会和经济联系,这种联系常常超出城市建成区或城市化地区的范围 离心扩散作用,以一日为周期的商业、教育、就业、娱乐、医疗等城市功能 城市社会越发达,城市与周围地域之间的社会经济联系越频繁,城乡之间的分界也越模糊,这就要求建立一种城市的功能地域概念来适应这种变化 大都市区与大都市带,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