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常用文言固定句式.docx
4页高中常用文言固定句式 1、何所 表疑问的固定结构是“所……者为何”的移位和压缩可译为“……的(人、事、物)是什么” 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译文:问姑娘想的是什么,问姑娘思念的是什么 ②卖炭得钱何所营?(白居易《卖炭翁》)译文:卖炭得来的钱谋求的是什么? 2、何如 (1)代词性固定结构常用于询问动作行为的方式或事物的性状可译为“怎么样” (2)表示比较的固定结构可译为“比……怎么样”同义结构还有“何若”、“奚如”、“胡如”、“奚若”等 ①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司马迁《鸿门宴》)译文:樊哙说:“今天的情况怎么样?” ②王以为何如其父?(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大王认为(赵括)比他的父亲怎么样? 3、如……何、若……何、奈……何 都是表示怎样对待或处置某人或某事的固定结构其中“如”、“若”、“奈”是动词,含有“对付”、“处置”、“办理”一类意思;“何”是补语,作“怎么”、“怎样”讲;中间插入的成分作“如”、“若”、“奈”的宾语可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译文:凭你的力量,并不能削平魁父这座小山,(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 ②虞兮虞兮奈若何?(司马迁《项羽本纪》)译文:虞姬啊虞姬,对你怎么办? 4、然则 连词性固定结构。
然”承接上文,“则”表示推断可译为“既然这样,那么” ①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范仲淹《岳阳楼记》)译文:入朝为官要担忧,退处江湖也要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快乐呢? ②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译文:既然这样,那么小国本来就不可以抵挡大国,人数少的本来就不可以抵挡人数多的,势力弱的本来就不可以抵挡势力强的 5、是以(以是) 表示结果的固定结构可译为“因此”同义结构还有“以此”、“是用”、“用是”、“用此”、“是故”、“以故” ①此皆良实,智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诸葛亮《出师表》)译文:这些都是善良诚实、意志忠贞纯正的人,因此先帝选拔出来留给陛下 ②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公子前往而我竟没有相送,因此知道公子会因为感到遗憾而再回来的 6、有所……、无所…… 这是两个意义相反的固定结构有”、“无”是动词,“所……”是“所”字短语作“有”或“无”的宾语可分别译为“有……的(人、事、物)”、“没有……的(人、事、物)” ①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
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将军在外(作战),国君的命令(也)有不接受的,以求便利国家 ②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司马迁《鸿门宴》)译文:财物没有拿取的,妇女没有宠幸的 7、有以……、无以…… 这是两个意义相反的固定结构它们用在谓语动词前,相当于助动词的作用可分别译为“有用来……的(人、事、物)”、“没有……的(人、事、物)” ①臣乃得有以报太子《荆轲刺秦王》)译文:我才能够有用来报答太子的(机会) ②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译文: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用来到达千里的(办法);不汇聚细流,就没有用来成为江海的(办法) 8、 孰、 ……孰与(若)…… 与其……孰若…… 与其……岂若…… (1)“孰”字,作疑问代词为常见的现象,它可以就人就事提出疑问 “孰”指人时,可译作“谁”,指事物时,用“哪”或“哪个”对译2)“孰”字之前如有先行词,即表示人或事物的词语,而这个先行词是表示“孰”字所代范围的这时,“孰”字就有从中“选择其一”的意思,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哪一个”或“哪一件”(3)……孰与(若)……表示比较和选择取舍的固定结构。
只表示比较时可译为“与……相比,谁(哪一样)……”4)与其……孰若…… 与其……岂若……表示比较之后进行选择取舍的固定结构译为“与其……不如……”“与其……怎么赶得上” ①吾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漂亮? ②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柳宗元《童区寄传》)译文:做两个人的童仆,哪里比得上做一个人的童仆? ③与其杀是童,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译文:与其杀了这个孩子不如卖了他?与其卖了他分得利益,怎么赶得上我独得利益呢9、与其……宁…… 宁……无不……与其……宁…… 宁……无不……是表示选择的两种结构,其抉择比较中肯定其中之一与其……宁……”是肯定后者, “宁” 是语气副词 “宁……无不……”是肯定前者,舍弃后者这种格式可用现代汉语“与其……宁可……”“宁可……不……”对译①与其饥死道路,为群兽食,毋宁毙于虞人,以俎豆于贵家译文:与其饿死在路上,被别的野兽吃掉,不如死在猎人手中,把我放在贵族家的食具中当食品10、……之谓也 其…… 之谓也 其…… 之谓矣 其…… 之谓乎 表示总结性判断得固定结构。
其中“之”时标志宾语前置的结构助词;“谓”是动词,“说”的意思;“也”是表判断的语气助词可译为“说的就是……” ①诗云:“他人有心,子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译文:《诗》里面讲过:“别人有想法,我能猜中它——(这话)说的就是您这样的人 如果“之谓”位于句中,宾语在“谓”的后边,这是另一种固定结构可译为“……叫作……”、“……称作…②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鱼我所欲也》)译文:这叫作失去了他的羞耻之心 ③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译文:听说过许多道理,便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啊11、何……为(wéi)、何以……为(wéi)恶用……为奚以……为都是表示询问或反问的固定结构其中“何”是疑问代词,可用“安”、“奚”、“曷”等词来代替;“以”是动词,“用”的意思;“为”是表示疑问的语气词前者可译为“为什么(要)……呢”、“怎么……呢”,后者可译为“哪里用得着……呢”、“要(拿、用)……干什么呢”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译文:现在人家正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肉,为什么要告辞呢?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逍遥游》)译文:哪里用得着高飞九万里往南去呢?12、唯(惟)……之(是)…… 表示宾语前置得固定结构。
含强调意义其中“唯(惟)”是限定范围的副词,可译为“只”;“之(是)”是标志宾语前置得结构助词可译为“只+谓语动词+前置宾语” ①唯余马首是瞻《左传?襄公十四年》)译文:只看我的马头(行动)意译:只听从我的指挥) ②惟弈秋之为听《孟子?告子上》)译文:只听从弈秋的教导13、何……之有 (1)表示宾语前置的固定结构含反问语气其中“何……”是宾语,“之”是标志宾语前置的结构助词,“有”是谓语动词可译为“有什么……呢” ①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译文:晋国,有什么满足(的时候)呢? ②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好比把肉投给饥饿的老虎,有什么用处呢? (2)“何……之有”有两种变化形式:一为压缩为“何有”,成为凝固的形式,往往是对前文所叙述的内容表示“有什么”的意思二为在“何有”的前面加一个“于”字,或在后面加“于”字,形成“于……何有”或“何有于……”的形式,这两种形式所表示的意义基本相同,都可以用“对于……来说,又有什么呢?”的格式翻译③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文:孔子说:“口里不说而心里记住它,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对于我来说,有又什么呢”14、不亦……乎 表示比较委婉的反问固定结构。
其中“亦”是副词,起加强语气的作用,可译为“也”;句末“乎”可用“哉”、“邪”等疑问语气词替换可译为“不是……吗”、“不也……吗”、“岂不也是……吗”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译文:学习而又按时去温习它,不是很高兴吗? ②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今》)译文:船已经行进了,而(落在水中的)剑(却)没有动,像这样去寻找剑,不是糊涂吗? 15、得无……乎 表示反问的固定结构它的语气比较委婉,且略带测度性句末“乎”可用“与(欤)”、“邪”、“耶”等疑问语气词替换可译为“该不会……吧”、“莫非是……吧”、“能不……吗”同义结构还有“得毋……乎”、“得非……乎”等 ①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译文: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 ②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蒲松龄《促织》)译文:成名反复自言自语,莫非是指示我捕捉蟋蟀的地方吧? 16、无乃……乎 表示测度疑问的固定结构它表示出来的语气是委婉的句末“乎”可用“与(欤)”、“耶”等语气词替换可译为“恐怕(只怕)……吧”、“莫不是……吧”。
同义结构还有“非乃……乎”、“不乃……乎”等 ①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译文:现在您已经退守到会稽山上,然后才来寻求谋臣,恐怕太迟了吧? ②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译文:恐怕该责备你吧? 17、庸……乎表示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庸”是疑问代词,译为“哪管”;“乎”字是疑问语气助词“呢”庸……乎”可译成“哪管……呢”①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18、将……乎用委婉的疑问形式表肯定,表测度语气译为“大概(恐怕)……吧”例 :君将哀而生之乎?(你大概是可怜我而想叫我活下去吧)19、何其 一何 常用与形容词或动词之前,表示增强感叹语气,相当与“多么”“何等”例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粘巾,何其衰也! ②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③拔剑割肉,一何壮也!(拔出宝剑割下肉来,这种行为多么豪壮呵!)20、……抑……是……还是……或……或者……例: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或者考察其成败的事迹,不都是由于人事所决定的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