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轼的《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赏析.docx
9页苏轼的《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赏析 《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 :宋·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突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解释】 1.此词于公元1082年(元丰六年)六月作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2.湿青红:谓漆色鲜润 3.平山堂:公元1048年欧阳修在扬州所建 4.欹枕:谓卧着可以探望 5.醉翁:欧阳修别名 6.“山色”句:出自欧阳修《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 7.倒碧峰:碧峰倒影水中 8.一叶:指小舟白头翁:指老船夫 9.“堪笑”三句:兰台公子,指战国楚辞赋家宋玉,相传曾作兰台令。
他有《风赋》云:“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因答复说“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截然不同庄生:战国时道家学者庄周《庄子·齐物论》说,“人籁”是吹奏箫笛等竹器的声音,“天籁”是发于自然的音响,即指风吹声苏轼为亭命名“快哉”即取自《风赋》“快哉此风”句但他认为风是自然之物,本身不应有雌、雄之别,大家都可享受 10.一点”两句:谓胸中有“浩然之气”,就会感受“快哉此风”《孟子·公孙丑上》云:“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指的是一种主观精神修养 11.刚道:“硬说”的意思 【赏析】 此词作于东坡贬居黄州的第四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全词通过描绘快哉亭四周壮阔的山光水色,抒发了旷达豪迈的处世精神 描写的对象,主要是“快哉亭”四周的宽阔景象开头四句,先用实笔,描绘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美丽图景,呈现出一片空旷无际的境地,布满了苍茫阔远的情致知君为我新作”两句,交待新亭的创立,点明亭主和自己的亲密关系,反客为主、诙谐幽默地把张偓佺所建的快哉亭说成特意为自己而造,又写亭台窗户涂抹上青红两色油漆,颜色犹新。
湿”字形容油漆未干,颇为传神 “长记平山堂上”五句,是记忆中情景,又是对眼前景象的一种以虚托实的想象式侧面描写用“长记”二字,唤起他曾在扬州平山堂所领会的“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那种若隐若现、若有若无、高远空蒙的江南山色的美妙回忆他又以此比较他在“快哉亭”上所目睹的景致,将“快哉亭”与“平山堂”融为一体,构成一种美丽独特的意境这种以忆景写景的笔法,不但平添了曲折蕴藉的情致,而且加强了词境的空灵飞动以上五句新奇别致,引人入胜,通过从前的淋漓兴致,传达出当日快哉亭前览胜的欣喜之情 上片是用虚实结合的笔法,描写快哉亭下及其远处的胜景下片换头以下五句,又用超群的艺术手法呈现亭前宽阔江面倏忽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阖、动心骇目的壮丽场面词人并由此生发开来,抒发其江湖豪兴和人生追求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三句,写眼前宽阔明净的江面,清亮见底,碧绿的山峰,倒映江水中,形成了一幅美丽动人的安静的山水画卷,这是对水色山光的静态描写突然”两句,写一阵巨风,江面倏忽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阖,一个渔翁驾着一叶小舟,在狂风巨浪中掀舞至此,的描写奇峰突起,由静境忽变动境,从而自自然然地过渡到全词着意表现的着重点——一位奋力搏击风涛的白发老翁。
这位白头翁的形象,其实是东坡自身人格风貌的一种象征以下几句,由风波浪尖上弄舟的老人,自然引出他对战国时楚国兰台令宋玉所作《风赋》的谈论看来,宋玉将风分为“大王之雄风”和“庶人之雌风”是非常可笑的,是未解自然之理的生硬说教,白头翁搏击风浪的壮伟风神即是明证其实,庄子所言天籁本身绝无贵贱之分,关键于人的精神境地的高低他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这一豪气干云的惊世骇俗之语昭告世人: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刚直不阿,坦然自适,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苏轼这种逆境中仍保持浩然之气的坦荡的人生态度,明显具有乐观的社会意义 这首词在艺术构思和构造上,具有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大开大合、大起大落的特点下片的描写和谈论,豪纵酣畅,气概磅礴,词中出没风涛的白头翁形象,如同百川汇海,含蓄地点明全篇主旨,给读者以剧烈的震撼 扩展阅读:苏轼的词作成就 自晚唐五代以来,词始终被视为“小道”虽然柳永一生专力写词,推动了词体的进展,但他未能提高词的文学地位这个任务有待于苏轼来完成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他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诗与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异,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全都的。
因此他经常将诗与词相提并论,由于他从文体观念上将词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这就为词向诗风靠拢、实现词与诗的相互沟通渗透供应了理论依据 为了使词的美学品位真正能与诗并驾齐驱,苏轼还提出了词须“自是一家”的创作主见此处的“自是一家”之说,是针对不同于柳永词的“风味”而提出的,其内涵包括:追求壮丽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词品应与人品相全都,作词应像写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由于只有这样才能“其文如其为人”(《答张文潜县丞书》),在词的创作上自成一家苏轼一向以文章气节并重,在文学上则反对步人后尘,因而他不满足秦观“学柳七作词”而缺乏“气格” 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是苏轼改革词体的主要方向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为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扩展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的性情怀抱和人格共性苏轼让布满进取精神、胸怀远大抱负、富有激情和生命力的仁人志士仰头走入词世界,转变了词作原有的松软情调,开启了南宋辛派词人的先河 与苏轼一样,苏词中也经常表现对人生的思索这种对人生命运的理性思索,增加了词境的哲理意蕴苏轼虽然深切地感到人生如梦,但并未因此而否认人生,而是力求自我超脱,始终保持着坚韧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
苏词比拟完整地表现出由乐观转而冲突苦闷,力求超脱自适而不断追求的心路历程和他疏狂浪漫、多情善思的共性气质继柳永、欧阳修之后,苏轼进一步使词作中的抒情人物形象与创作主体由分别走向同一 苏词既向内心的世界开拓,也朝外在的世界拓展晚唐五代文人词所表现的生活场景很狭小,主要局限于封闭性的画楼绣户、亭台院落之中入宋以后,柳永开头将词境延利到都邑市井和千里关河、苇村山驿等自然空间,张先则向日常官场生活环境靠近苏轼不仅在词中大力描绘了日常交际、闲居读书及躬耕、射猎、巡游等生活场景,而且进一步呈现了大自然的壮美风光 苏轼用自己的创作实践说明:词是无事不行写,无意不行入的词与诗一样,具有充分表现社会生活和现实人生的功能由于苏轼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丰富了词的情感内涵,拓展了词的时空场景,从而提高了词的艺术品尝,把词堂堂正正地引入文学殿堂,使词从“小道”上升为一种与诗具有同等地位的抒情文体 “以诗为词”的手法则是苏轼变革词风的主要武器所谓“以诗为词”,是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苏词中较胜利的表现有用题序和用典故两个方面 有了词题和词序,既便于交代词的写作时地和创作缘起,也可以丰富和深化词的审美内涵。
在词中大量使事用典,也始于苏轼词中使事用典,既是一种替代性、浓缩性的叙事方式,也是一种曲折深婉的抒情方式苏词大量运用题序和典故,丰富和进展了词的表现手法,对后来词的进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两宋词风转变过程中,苏轼是关键人物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说:“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间或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强化词的文学性,弱化词对音乐的依附性,是苏轼为后代词人所指出的“向上一路”后来的南渡词人和辛派词人就是沿着此路而进一步开拓进展的 扩展阅读:苏轼的主要作品 古文 《荀卿论》、《范增论》、《留侯论》、《贾谊论》、《晁错论》、《东坡志林》、《随记集》、《刑赏忠厚之至论》、《石钟山记》、《记承天寺夜游》、《重巽以申命论》、《进策》、《天石砚铭(并序)》、《策别课百官》六篇、《策别安万民》六篇、《策别厚货财》二篇、《策别训兵旅》三篇、《策断》四篇、《黠鼠赋》、《记游定惠院》(一作《记游定慧院》 诗歌 《赤壁赋》《后赤壁赋》《东栏梨花》《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春宵》《海棠》《和子由渑池怀旧》《和子由春游》《花影》《惠崇春江晚景》《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三月二十九日二首》《上元侍宴》《石苍舒醉墨堂》《书李世南所画秋景》《游金山寺》《题西林壁》《望海楼晚景》《雪后北台书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有美堂暴雨》《赠刘景文》《章钱二君见和复次韵答之》 词作 《少年游·去年相送》《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南乡子·送述古》《永遇乐·长忆别时》《减字木兰花·空床响琢》《蝶恋花·密州上元》《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望江南·春未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洞仙歌·江南腊尽》《阳关曲·中秋作》《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浣溪沙·麻叶层层苘叶光》《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永遇乐·明月如霜》《南歌子·雨暗初疑夜》《浣溪沙·覆块青青麦未苏》《浣溪沙·醉梦昏昏晓未苏》《水龙吟·小舟横截春江》《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哨遍·为米折腰》《洞仙歌·冰肌玉骨》《念奴娇·赤壁怀古》《南乡子·霜降水痕收》《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满庭芳·三十三年》《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浣溪沙·细雨斜风作小寒》《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贺新郎·乳燕飞华屋》《浣溪沙·门外东风雪洒裾》《行香子·过七里滩》《点绛唇·不用悲秋》《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念奴娇·中秋》《水龙吟·雁》《醉翁操·琅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