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语文《再别康桥》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ppt
30页再别康桥,再别康桥是20世纪中国最 出色的一首别离诗,它犹如一首 轻柔优美的小夜曲,诗人的自由 天性、潇洒飘逸的风格与康桥宁 静优美的自然风景融成了别具一 格的诗境之美, 让我们一起走进康桥,走进诗人的世界-,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水 徐志摩,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开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徐志摩,走近作者,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我国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中学与郁达夫同班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音,并于1922年3月与原配夫人张幼仪离异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 接下页,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戈尔漫游欧洲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1929年兼任中华书局编辑 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代表作有徐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等徐志摩短促一生正值中国最黑暗的时代,但在动荡和变革的岁月中,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理想的追求与渴望,辛勤笔耕,著作颇丰,影响深远,被人们誉为“一手奠定中国诗坛的人”,写作背景: 1928年秋,徐志摩重到英国,本诗记下了诗人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徐志摩曾在1920-1922在英国留学两年,大部分时间在此度过这是他一生最美好的时光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1922年徐志摩回国前夕,曾作长诗康桥再会吧,在诗中称康桥为“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自然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再别康桥 徐志摩,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全诗抒发了什么感情?,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整体感知:,2、诗人的感情是通过哪些意象来表现的?,(1)、什么是意象?,(2)、诗人选择了哪些意象来寄托情感?,渗透了诗人的感情、成为诗人情感载体的事物或景物云彩、金柳、青荇、清潭、星辉等自然景物3)、除了这些意象,诗人告别时还做了哪些事?,告别时做的事:,招手,寻梦,放歌,沉默3、本诗的主题是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主题:离 别,作者用与情人缠绵惜别的心情与康桥离 别体现了作者淡淡的惆怅和酸楚的不舍 之情眷恋),4、小结:,全诗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在诗中,诗人将自已年对母校的感情,浓缩在凝炼的诗句中,溶化到一个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中课文分析,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诗歌的第一节,三次用了“轻轻的”,这个形容词,显得节奏轻快、旋律柔和,既抒发了诗人对康桥依依不舍的淡淡忧愁,又定下了全诗哀而不伤的基调接下去二、三、四节,直接描写了康桥的迷人景色,表现了诗人对康桥的具体感受和留恋。
“河畔的金柳”,像夕阳中的新娘,说明诗人对康桥的爱何等浓烈,又何等温柔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在康河的柔波里”,诗人“甘心做一条水草”,对康桥的依恋何等强烈,又何等缠绵天上虹”倒映在清泉中,二者交相辉映,康河更加美丽;而美梦“揉碎在浮藻间”,又散发出一缕淡淡的哀伤,大约是回国几年所见所闻粉碎了他初别康桥时的理想,现在再返康桥,重新寻梦来了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于是诗人缅怀起昔日畅游康河的情景:“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空中“放歌”,是回忆,也是憧憬,诗人不能自已,感情达到了沸点然而毕竟是梦,星辉终究不能长存于天际,离别是注定了的从上节的寻梦,回到离别的现实中,一个但字表现出心绪的转折与起伏,在缓缓的总体情调中又造成一种变化的跌宕感现实使诗人的歌声降下了调子,只能吹起笙箫而草木有情,“夏虫也为我沉默”,整个康桥都寂静了下来。
这里交织着依恋、无奈、惆怅等种种复杂感情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最后诗人“悄悄”的走了,从第一节“轻轻的”变为第七节的“悄悄的”,在原来轻柔的感情中,又抹上了一层淡淡哀愁的色彩但“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又显得比“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洒脱,毫不犹豫,不为感情所缠,适可而止诗人仿佛在悉心呵护一个情人的睡梦,生怕这个梦境有丝毫的残损,轻柔的叹息般的韵律与依依别离情绪完美地统一地在一起本诗的艺术特色,从形式上看本诗具有绘画美、音乐美、和建筑美的特点1、绘画美 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给读者以视觉上的色彩想象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星辉斑斓. 多选用动作强的词语,画出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和流动美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诉说,2 、音乐美 诗歌的音节朗朗上口,错落有致 A、押韵 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B、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C、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3、建筑美 诗节匀称、诗句整齐: 全诗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外观的美感。
1、再别康桥表现了一种怎样的情绪? 2、这首诗写离情别绪,但就全诗而言却并不哀婉沮丧,而是清新明快的,这表现了诗人的什么品质? 3、读这首诗的感受像:( ) A、倾听岳飞高唱满江红 B、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C、领略白居易笔下瑟琶女的弹唱 D、静听肖邦的小夜曲合作探究,本课小结,诗歌的意象,诗歌的形式,诗歌的情感,现代诗歌的赏析三个角度,诗人对康桥的依依惜别的深情,云彩、金柳、青荇、清潭、星辉等,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沙 扬 娜 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拓展阅读:试比较再别康桥与沙扬娜拉在主题、感情等方面的异同这是诗人随泰戈尔访日后的感怀之作诗人捕捉到的是女郎道别时一刹那的姿态,“温柔”、“娇羞”、“蜜甜的忧愁”准确地传达出少女楚楚动人的韵致以及依依惜别的情怀,“不胜凉风”的水莲花的比喻也恰如其分,最终使诗人对日本之行的观感定格在“水莲花”般的少女“一低头”的温柔之中雪花的快乐, 假若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他以毕生之力,以自己的灵魂与诗歌来讴歌并追寻生命中的真善美的精神打动了每一个人的心!,小结:,今天,随着志摩那如歌如画的笔调,我们一起体会了康桥之美,也了解了志摩那潇洒飘逸的个性他轻轻的来了,又悄悄的走了,潇洒的来了,飘逸的走了,带来了丝丝的柔情,带走了淡淡的惆怅但他带不走的是留在我们心中的那一份美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中再次聆听这来心灵的歌唱 一边听一边浏览一下康桥的一些美景,剑桥的桥,剑桥的风景,剑桥的风景,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