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理教学论复习纲要(答案).doc
5页第 1 页 共 5 页2010 年《物理教学论》复习纲要1 我国近代学校和物理教育发展史(有代表性的学制设置及课程安排等) (44)答:1. 1902 年,诞生了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法定的学校系统,亦称“壬寅学制”,规定中学堂为 4 年制,第一第二学年开设物理课程,每周 2 学时2.1903 年,颁布并实施了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法定学制——“癸卯学制” ,规定中学堂为 5 年制,物理课程在第四学年开设,每周4 学时,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学校物理教育正式诞生了3.1913 年, 《中学校课程标准》规定,物理课程在第三学年开设,每周 4 学时,讲授内容为:力学、物性学、热学、音学、光学等4.1923 年后,制定并颁布了 10 多个关于物理教育方面的文件,出台了初中和高中的物理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初中和高中的物理教学目标5.1948 年,国民政府颁布了《修订初级中学理化课程标准》 ,要求初中理化合科,高中阶段物理和化学分科开设2.本轮新课程改革的进程(重要会议及决定等) (48、49)答:1.1999 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都提出了改革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任务,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开始启动。
2.2001 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 》 ,同年义务教育新课程在全国 38 个国家级试验区开始试验3.2003 年,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 》 和《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实验) 》 4.2004 年秋季,高中新课程标准在广东省、山东省、海南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开始试验3.本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中学物理课程(初、高中)的目标和基本理念有什么论述 (55)答:(一) 、课程总目标:(1) 、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及兴奋感, (2) 、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和做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 (3) 、经历基本的科学谈及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 (4) 、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的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5) 、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科学观,有振兴中华,讲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二) 、知识与技能目标:(1) 、初步认识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了解物体的尺度、新材料的应用等内容,初步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 、初步认识机械运动、声和光、电和磁等自然界常见的运动和相互作用,了解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3) 、初步认识能量、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机械能、内能、电磁能以及能量守恒等内容。
了解新能源的利用,初步认识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4) 、初步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指物理知识,而且还包括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5) 、具有初步的物理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6) 、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标等描述实验结果三) 、过程与方法目标:(1) 、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管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很粗不的观察能力, (2) 、能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有初步提出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定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搜集能力, (4) 、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探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对信息的有效性做出判断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5) 、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6) 、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反馈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和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感情, (2)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院里,又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 (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的信息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结局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4) 、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可续过滤的初步意识, (5) 、又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组东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6) 、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可持续反战有所共享, (7) 、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理想、有抱负、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第 2 页 共 5 页4.物理教学论有哪些特征,它们都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13)答:(一) 、综合性特征:(1) 、物理教学论知识内容的综合性(涉及物理学、教育学、哲学和认识论等、现代科学技术、系统科学方面的知识) , (2) 、物理教学论研究问题的综合性, (3) 、物理教学论研究方法的综合性(运用科学研究方法研究物理知识) ,(二) 、开放性特征:(1) 、物理教学的动态性决定了物理教学论的开放性, (2) 、教育科学的动态发展决定课物理教学论具有开放性(3) 、物理教学论学科自身的发展决定它具有开放性(三) 、理论与实践密切相结合的特征:理论性和实践性皆俱物理教学论必须以教学实践为基础,理论正确与否只有通过教学实践才能验证;把理论束之高阁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5.系统科学的三个基本原理分别是什么 (22)答:(1) 、反馈原理(控制论):任何系统只有经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控制;(2) 、有序原理(信息论):任何系统只有开放,与外界有信息交换,才可能有序;(3) 、整体原理(系统论):任何系统都是有结构的其对教学系统的指导意义是教学中要使各要素之间配合协调,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6.物理教学论的主要任务以及学好物理教学论的方法和意义。
(24、28)答:物理教学论的基本任务:(1) 、研究物理教学中的基本理论问题, (2) 、研究物理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物理教学的基本形式、物理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物理教学的基本技能)学习物理教学论的方法:(1) 、正确认识学习物理教学论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更加自觉滴努力学习本门课程, (2) 、学习相关学科,拓宽知识面,为学好物理教学论奠定良好基础(3) 、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践锻炼是学习好物理教学论的关键学习物理教学论的意义:物理教学实践活动中需要物理教学论作指导, (2) 、学习物理教学论是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徐迅猛发展的必然要求, (3) 、学习和研究物理教学论是物理教学实践的迫切要求7.影响物理课程的主要因素包括哪些?(36)答:(1) 、社会需求:包括国家对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规格的要求以及社会经济对物理课程的是遏制多提出的要求2) 、学生认识发展:可从学生的物理前概念、物理错误概念、相异构想、最近发展区、接受可能性、学习策略、学习心理等方面研究3) 、物理学的基本结构和学科特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责成的逻辑体系构成基本结构;基本特点如下题8.物理学科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五个方面。
(38)答:(1)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他的基本是实验, (2)物理学是一门严密的理论科学,他以概念为基石、以定律为主干,建立了经典与现代物理学的严密逻辑体系, (3) 、物理学是一门定量的精密科学,它利用种种数学手段为理论与实践开路,是物理学结论可随时加以检验, (4) 、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形式最一般规律和应用的基础科学,它是其他自然学科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特别是现代新技术革命的基础, (5) 、物理学是一门带有方法论性质的科学9.物理教学论必须研究物理实践中的问题,你认为这些实践中的问题主要应包括哪些方面?(25)答:(1) 、物理教学的基本形式:从物理教学实践中抽象、概括出具有普遍意义和适用性的物理教学基本形式2) 、物理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结合物理教学内容,研究并揭示适合物理教学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同时探讨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有效地使用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3) 、物理教学的基本技能:研究揭示物理教学的基本技能,探讨如何再物理教学活动中成功地运用物理教学技能10.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中学物理教学应遵循哪些规律?(110、118-119)答:(一)中学物理教学的目标和任务:(1) 、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与技能(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及物理实验) , (2) 、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理想化方法、假说法、数学法) , (3) 、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二)中学物理教学应遵循的规律:(1) 、中学物理教学的人实行规律, (2) 、中学物理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3) 、中学物理教学的交往性规律, (4) 、中学物理教学的发展性规律11.你认为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特征有哪些主要表现?对教师的教学有什么指导意义?(81)答:(1) 、直觉兴趣:表现在学生只满足与被新奇的物理现象所吸引,喜欢观察鲜明的、生动的物理现象和实验2) 、操作兴趣:要求通过自己的活动对物理现象施加影响第 3 页 共 5 页(3) 、因果认识兴趣:从了解如何改变物理现象发展到探求物理现象变化的原因及本质4) 、概括性认识兴趣:表现在学生不满足于观察实验直接去得的具体结果,不满足于了解特定的物理现象的因果联系意义:(1) 、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主要是直接兴趣,特点是新奇、具体、操作、实践因此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观察,加强物理实验,不仅是物理学科本身特点的需要,也是适应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培养学生兴趣的需要2) 、高中生比初中生学习的兴趣更加集中,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同时起作用最大的特点是兴趣和目标有了联系,相对而言,间接兴趣起了更大的作用,因此,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较多运用物理教学的哲理性和注意方法论教育,把物理学习和学生的人生目标相结合,是激发兴趣的重要方法。
12.你认为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特征有哪些主要表现? (88)答:(1) 、间接性特征(表象为物理想象) (2) 、概括性特征:根据大量已知的事实,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之上,舍去各个事物的个别特点,抽出它们的共同特征,从而得出结论 (3) 、逻辑性特征:思维的规律,思维的过程要采用一定的形式,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 (4) 、精确性特征:表现为数学为语言,以数学手段为推理论证工具(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13.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障碍来自哪些方面,其主要表现是什么?(89-90)答:(1)物理学科本身因素造成的障碍(包括物理抽象难学造成兴趣的障碍和物理问题的复杂性造成的思维障碍) 2)学生自身因素造成的障碍(包括学生思维能力的限制造成的兴趣障碍和学生思维品质缺陷形成的思维障碍) 3)学生与物理问题之间相互作用形式和方法不当造成的障碍(包括概念混淆障碍、以数学形式代替物理思维造成的思维障碍) 14. 各种学习理论的流派及主要观点是什么?答:(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观点:认为学习就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常用“S —R” (刺激—反应)加以表示 (该派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有: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