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邯郸市邯郸冀南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18页河北省邯郸市冀南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第一部分1. 下面是小冀整理的“字词卡”,请你依据他的思路,在“书写与识记”一栏补充相应的内容分析与思考书写与识记“草shuài”的“shuài”与“概lǜ”的“lǜ”是同一个字,这个字写作: ① ①“涉足”“màn步”都与“脚步”有关,“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范围,“màn步”意思是没有目的而悠闲地走其中的“涉”,应读作: ② ;“màn”应写作: ③ ②③“矜持”的“矜”易读错,在查词典确定读音时,可以使用部首检字法检索,应先查 ④ 部④____________“期”有“预定的时日;日期”“一段时间”“约定时日”“等候所约的人,泛指等待或盼望”等义项由此可知,“不期而至”中“期”的意思是 ⑤ ⑤__________【答案】①率 ②shè ③漫 ④矛 ⑤约定时日【解析】【详解】①本题考查字形草率,cǎo shuài,粗糙简略概率,gài lǜ,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故这个字写作“率”②③本题考查字音涉足,shè zú,指进入某种环境或范围漫步,màn bù,没有目的而悠闲地慢慢走。
④本题考查查字典矜”应先查“矛”部,然后查四画读作“jīn”⑤本题考查字义不期而至”的意思是没有约定日期就来了期,约定时日2. 下面是小文总结的一段图文材料,请你帮他完善,回答后面的问题①活字印刷术是一种印刷方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发明的它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据沈括《梦溪笔谈》记载,北宋人毕昇发明的泥活字,标志着活字印刷术的诞生,比德国人约翰内斯·谷登堡的铅活字印刷术早约400年②“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活字印刷的印刷速度非常快,是因为古代匠人研究印刷速度快的智慧,印刷速度快是古代匠人智慧的体现1)请为上面文段选择一个合适的标题,填入横线空缺处 )A 科技,让世界更美好 B. 活板,中国古代高科技 C. 毕昇,泥活字印刷鼻祖(2)文段第②段中画横线部分表达不够简明,请你修改,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答案】(1)B (2)活字印刷的印刷速度非常快,体现了古代匠人的智慧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标题选用结合①段“活字印刷术是一种印刷方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发明的它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②段“活字印刷的印刷速度非常快,是因为古代匠人研究印刷速度快的智慧,印刷速度快是古代匠人智慧的体现”可知,文段主要介绍的是活字印刷术,重点强调了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是印刷史上的伟大技术革命,并且与西方的印刷术进行了对比,突出其历史地位和价值。
活板,中国古代高科技”能够准确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突出了活字印刷术这一古代的先进技术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病句修改画线句共三个分句,主语分别为“活字印刷的印刷速度”“古代匠人”“印刷速度快”,导致表达啰嗦,不够简明原句“活字印刷的印刷速度非常快”表述啰嗦,可直接说“活字印刷速度非常快”;“是因为古代匠人研究印刷速度快的智慧,印刷速度快是古代匠人智慧的体现”表述复杂且不清晰,直接表述为“体现了古代匠人的智慧”更简洁明了因此改句为:活字印刷的印刷速度非常快,体现了古代匠人的智慧3. 小北拿出了参与“我的语文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时收集到的河北城市标识设计图下面两个城市标识设计图中你更喜欢哪一个?请结合文字材料说说你的理由材料一:唐朝时,李世民两次东征,均屯兵现唐山市区的大城山,山赐唐姓,“唐山”由此而得名唐山是我国近代工业的摇篮,在这里,诞生了中国大陆的第一座机械化采煤矿井、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唐山又因市内有凤凰山,而有“凤凰城”的别称材料二:相传,在邯郸城下,有一座山,名叫邯山,单,是山脉的尽头,邯山至此而尽,因此得名邯单,因为城郭从邑,故“单”旁加邑(阝)而成为“邯郸”邯郸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8000年前孕育了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战国时,邯郸为赵国都城。
答案】例一:我更喜欢河北唐山的城市标识设计图这个标识图整体是“唐山”的“唐”字,“唐”的上半部分变形为一只展翅的凤凰,不仅呼应了唐山“凤凰城”的别称,而且十分美观;“唐”的下半部分看上去像是交叉的铁路,又像是工程上的钢铁和吊钩,体现了唐山近代工业摇篮的风格示例二:我更喜欢河北邯郸的城市标识设计图这个标识的整体图形里像藏着“邯郸”的“邯”字,颇具文化色彩;笔画之间构成的图形又像是一座古城,庄严威武标识整体古朴大气,体现出了邯郸历史文化名城的特点言之有理即可)【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喜欢的理由,可分别从所给两个城市标识设计的主要构图要素与所给相应文字材料内容匹配进行说明,说说你答案不唯一示例1:我更喜欢河北唐山的城市标识设计图这个标识的主体是一个“唐”字,“唐”的上半部分是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与材料一中的唐山的别名“凤凰城”相呼应唐”的下半部分看上去像是纵伸的铁路,又像是工程机械的钢铁架子和吊钩,这与材料中“唐山是我国近代工业的摇篮”相呼应整体造型美观大方,有时代气息示例2:我喜欢河北邯郸的城市标识设计图这个标识的主体像是一座用城墙包围的古城,还像是“邯郸”的“邯”字,古城与汉字相得益彰,与材料二中“邯郸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战国时,邯郸为赵国都城”相映衬,渗透着古朴大方的厚重历史文化,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第二部分4. 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读经典,赏古仁人之意趣斯是陋室,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陋室铭》),是刘禹锡安贫乐道的态度;“浩荡离愁白日斜,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己亥杂诗》(其五)],是龚自珍于离别的愁绪中释放的豪放洒脱;“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游山西村》),是陆游流露的对乡村生活真挚的喜爱与向往;“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山放出一山拦”[《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寄寓了杨万里认真对待困难、不断克服困难的决心;“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岳》),是杜甫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答案】 ①. 惟吾德馨 ②. 吟鞭东指即天涯 ③. 从今若许闲乘月 ④. 拄杖无时夜叩门 ⑤. 政入万山围子里 ⑥. 会当凌绝顶 ⑦. 一览众山小【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惟、馨、吟、即、涯、乘、拄、杖、叩、政、凌、览 ”等字词容易写错5.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山店登登山路何时尽?决决①溪泉到处闻风动叶声山犬吠,几家松火②隔秋云①决决:流水声②松火:即燃烧松木以照明的火1)这首诗题为“山店”,诗人其实并未从正面写山店,而是从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感官角度,巧妙地暗示了山店就在前方2)本诗写景状物中隐含着叙事,叙事中又有诗人心情的变化,请你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案】(1) ①. 听觉 ②. 视觉 (2)示例一:诗歌前两句写山路和溪泉,蕴含着叙事,写诗人在山中赶路,登不尽的山路、到处都有流水声,不见有人烟,含有内心的疲惫、焦急之感;第三句叙述自己在风动叶声中听到狗叫,说明前面有人家了,诗人内心充满希望;末句写望见隔着秋云的松火,诗人内心十分欣喜示例二:这首诗写景状物中隐含着叙事,由写山路、溪泉、山风、叶声、犬吠、松火、秋云,叙述自己在山中赶路,不知何时才能走到尽头,突然从风吹动树叶的声音里好像听到了狗叫,既而又隔着秋云望到了松火的事,诗人的心情也由疲惫、焦急到抱有希望到发觉前面将有山店的欣喜。
意思对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写作角度诗歌大意:伴随着登登的脚步声走山路经常走到尽头,一路上到处都可以听到山涧泉水的流淌声风吹得树叶飒飒作响,狗被惊得汪汪乱叫;隔着秋天的薄云,能看到山中客店用松枝点燃的火堆诗中“决决溪泉到处闻”,通过听到到处传来的潺潺流水声,暗示山店附近有溪流,可能就在不远处几家松火隔秋云”,看到隔着秋云的几家松火,松火可能是山店或者山店附近人家照明所用,从视觉角度暗示了山店的存在所以是从听觉(听到溪泉声)和视觉(看到松火)两个角度来暗示山店就在前方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表达方式示例:诗的前两句“登登山路何时尽?决决溪泉到处闻”,叙事上写诗人在山路中行进,心中疑惑这山路何时才能走到尽头,而一路上到处都能听到潺潺的溪泉声心情上透露出些许的疲惫和急切接着“风动叶声山犬吠”,写景中隐含叙事,风吹动树叶发出声响,同时引得山中犬吠这里暗示前方有人家,叙事上有了新的进展诗人的心情可能由之前的疲惫急切变得有了一些期待和希望最后“几家松火隔秋云”,看到隔着秋云的几处松火,表明有人家存在叙事上点明了有人烟之处,而诗人的心情或许由期待转为欣喜,因为可能意味着山店就在附近总之,在写景状物中,如山路、溪泉、叶声、犬吠、松火等,隐藏着诗人行路的过程,而诗人的心情也随着所见所闻从疲惫急切到期待欣喜不断变化。
6. 阅读回答问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梅之冷①,易知也,然亦有极热②之候冬春冰雪,繁花粲粲③,雅欲争赴,此其极热时也三、四、五月,累累其实,和风甘雨之所加,而梅始冷④矣花实俱往,时维⑤朱夏⑥,叶干相守,与烈日争,而梅之冷极矣故夫看梅与咏梅者,未有于无花时也花之终,实之始也咏梅而及于实,斯已难矣,况叶乎?梅至于叶,而过实久矣夫世固有处极冷之时之地,而名实之权在焉巧者乘间赴之,有名实之得,而又无赴热之讥,此趋梅于冬春冰雪者之人也,乃真附热者也苟真为热之所在,虽与地之极冷,而有所必辩焉此咏夏梅意也选自钟惺《夏梅说》,有删改)注:①冷:此处指梅花冬天开放,冰清冷艳②热:指热闹,受追捧③粲粲:鲜明、灿烂的样子④冷:此处指受冷遇⑤维:语气助词,用在时间之前,无实义⑥朱夏:古时称夏季为朱明或朱夏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陶后鲜有闻 _________②宜乎众矣 _____________③斯已难矣__________(2)下列选项中,与“水陆草木之花”的“之”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 和风甘雨之所加C. 夫世固有处极冷之时之地D. 巧者乘间赴之(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同予者何人?②故夫看梅与咏梅者,未有于无花时也4)甲文中“不蔓不枝”写出了莲怎样的形态特点?象征了君子怎样的品质?(5)乙文通过叙述什么现象,揭示了当时社会怎样的风气?【答案】(1) ①. 少 ②. 应当 ③. 这;此 (2)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