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旋耕机设计说明书.doc
17页目 录1.2 方案的选择………………………………………………………………………51.2.1方案1……………………………………………………………………………61.2.2方案2………………………………………………………………………… 71.2.3方案3………………………………………………………………………… 71.3 方案对比分析……………………………………………………………………73运动计算……………………………………………………………………………84 动力计算………………………………………………………………………… 94.1 各传动副效率………………………………………………………………… 104.2 动力分配……………………………………………………………………… 104.2.1拖拉机动力输出轴的额定输出功率…………………………………………104.2.2第一轴及小锥齿轮Z动率,转速和扭矩…………………………………… 114.2.3大锥齿轮Z2的功率轨迹的扭矩为:………………………………………… 114.2.4第二轴功率轨迹和扭矩为:………………………………………………… 114.2.5第二轴Z3齿轮功率、转速和扭矩为:………………………………………114.2.6第Ⅲ轴Z4齿轮功率……………………………………………………………114.2.7第Ⅲ轴(随轮轴)不传递扭矩,故不校核:…………………………………114.2.8第Ⅳ轴Z5齿轮功率……………………………………………………………114.2.9第Ⅳ轴(随轮轴)的传递扭矩,故不校核………………………………… 114.2.10刀轴Z6齿轮功率、转速和扭矩………………………………………………114.2.11刀轴功率,转速和扭矩………………………………………………………115主要零件的强度校核工………………………………………………………… 125.1 圆柱齿轮的计算……………………………………………………………… 125.1.1齿轮的材料、精度和齿数选择………………………………………………125.1.2设计计算………………………………………………………………………135.1.3第一对直齿圆柱齿轮主要尺寸的计算………………………………………135.1.4第二对直齿圆柱齿轮的主要参数的计算……………………………………145.2 轴的选择……………………………………………………………………… 175.3 轴承的选择…………………………………………………………………… 176尺寸链计算……………………………………………………………………… 17参考文献…………………………………………………………………………… 18致谢…………………………………………………………………………………19结论…………………………………………………………………………………20附图清单……………………………………………………………………………21前言旋耕灭茬机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的需要。
我国与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的旋耕灭茬机保有量有15万台,与手扶拖拉机与小四轮拖拉机配套的旋耕机约有200万台,旋耕机在南方水稻生产机械化应用中已占80%的比例,北方的水稻生产、蔬菜种植和旱地灭茬整地也广泛采用了旋耕机械近年来,我国北方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行旱改水,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加,扩大了对旋耕机械的市场需求旋耕灭茬机的发展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最初在英、美国家由3-4kW内燃机驱动,主要用于庭园耕作,直到L型旋耕刀研制成功后,旋耕机才进入大田作业20世纪初,日本从欧洲引进旱田旋耕机后,经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研制出适用于水田耕作要求的弯刀,解决了刀齿和刀轴的缠草问题,旋耕机得到了迅速发展孟加拉国2000年水稻收获面积为1070万hm2农业机械发展才刚刚起步,目前只有部分灌溉和耕种设备实现了机械作业考虑其种植方式和耕地大小,对各种型号的旋耕机需求非常大其进行了自发研究但在很大层度上不能满足国内的需求1G-160型多用旋耕灭茬机可与33~40.4kw(45~50马力)级各型号拖拉机配套在一台主机上只需拆装少量零部件,就能进行旋耕、灭茬、条播、化肥深施等多种农田作业该机具主要适用于埋青、秸杆还田式在大中型联合收割机作业后的稻麦高留茬的田块上进行反转灭茬、正转旋耕、三麦条播、与半精量播种、化肥深施等多种农田作业。
我在本设计中研究旋耕机的主要内容:(1) 参与总体方案设计,绘制灭茬机工作总图,设计左右支臂、第二动力轴及有关轴承座等2) 拖拉机佩带旋耕机灭茬机作业,使用1~3档前进速度,其中:旋耕机,灭茬时使用1~2档,时使用3档;(3) 刀棍转速:正转 :200r/min左右(旋耕) 400~500r/min(破垡) 反转 :200r/min左右(埋青 灭茬)(4) 最大设计耕深14cm;根据同类旋耕机类比,设计宽幅为1.6~1.7m.本课题拟解决的问题通过改进设计,增加刀辊轴的转速和转向在工作时,通过适当的拆卸和改装,就可实现不同功能的作业,以达到一机多能的目的当需要旋耕时,采用200r/min左右的正旋作业;当需要破垡和水田耕整时,采用500r/min左右的正旋作业;当需要埋青和灭茬时,采用200r/min左右的反旋作业;本课题的实现解决了现有旋耕机只能旋耕不能灭茬而灭茬机又只能灭茬不能旋耕的问题预期成果: 因具备多功能等特点,投入生产后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方案的拟定 旋耕灭荐机状态动力为36.75KW(约50马力) 动力由拖拉机动力输出,轴经一对圆锥齿轮和侧边圆柱齿轮带动。
设计的旋耕灭荐方案满足如下性能、性质要求:1.1、设计参数要求:①刀轴转速:正转:200r/min左右(旋耕) 500r/min左右(破垡) 反转:200 r/min左右(埋青 灭茬)②设计耕深 14cm(最大设计耕深)③工作幅宽 1.6m④技术: (1)旋耕灭茬机与拖拉机采用三点悬挂联接,作业时万向传动轴偏置角度不得大于15°,田间过埂刀端离地高度150~250mm,此时万向传动轴角度不得大于30°切断动力后,旋耕灭茬机最大提升高度达刀端离地250mm以上2)、要求旋耕、灭茬作业能覆盖拖拉机轮辙,当幅宽小于拖拉机轮距外缘时,可采用偏配置3)、要求结构简单可靠,保证各项性能指标4)、设计时考虑加工工艺性和装配工艺性,尽量使用标准件、通用件,以降低制造成本1.2、方案的选择为了使设计的施耕机既能满足多项指标,又能结构合理,造价低,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为此拟定二套方案对此进行分析:1.2.1方案1 图(1 )动力由拖拉机动力输出轴经一对圆锥齿和一组四级齿轮带动刀轴旋耕,此种方案的工作特色: 最后一级动力,由中间齿轮传动,两边由侧板支撑高低档转速通过拨挡实现,正反转通过调正太齿轮的拆卸来实现。
此方法的对称性较好,刚性高,强度高但在中间齿轮的底下会出现漏耕土壤的现象,需要增加一个部件才能解决此现象)采用拔档变速,操作较为方便,但结构复杂,造价高见图1、图2) 图(2)1.2.2、方案2 图(3) 图(4) 动力从拖拉机输出轴输出,经一对圆锥齿轮和一组圆柱齿轮传动带动刀轴施耕,此种方案的特点是前后一级传动导用侧边齿轮,正反转的实现通过调整圆锥齿轮,高低速的实现通过对调侧齿轮箱的方向,图3为正转,图4为反转1.3、方案对比分析 方案1、两端平衡,受力匀称,刚性好,但在中间齿轮的底下出现漏耕土壤,需增设其它部件以耕除漏耕土壤,采用拨挡变速,操作较好方便,但结构比较复杂,造价高 方案2、采用侧边传动,平衡性较差,一般用偏置,刚性较差,但无需要加漏耕装置,结构简单,通过拆下侧边齿轮,然后调头安装以达到变速的目的,简单,操作不是很方便,农机机械不是交通工具,需要经常变速和换向 农机机械的使用常常一季节只使用一个作业项目,不需要经常拆装。
方案2比方案1结构简单、造价低,方案2更切合实际的需要,所以方案2为选用方案2、运动计算 结构见图(3),其中Z3采用较小的齿数,为了减小侧齿轮外径尺寸,以尽可能增加齿刀的耕作深度 隋轮齿数Z4、Z5的齿数待总体结构尺寸确定后再定,任务书要求,按照方案2的传动路线,故万向节计算传动比,分配和各轴的轨迹,故参数分别列表表1~表4表1轴次Ⅰ轴Ⅱ轴Ⅲ轴Ⅳ轴Ⅴ轴齿数Z1Z2Z3Z4Z5Z6143015暂不定暂不定22传动比2.14147总传动比3.15转速r/min734343233表2轴次Ⅰ轴Ⅱ轴Ⅲ轴Ⅳ轴Ⅴ轴齿数Z1Z2Z3Z4Z5Z6143022暂不定暂不定15传动比2.140.68总传动比1.46转速r/min734343504表3与表4分别与表1表2类同,表示反转(仅在数值前多个负号表方向相反)3、动力计算旋耕灭茬机在动转、旋耕和反转灭茬时,消耗功率最大,而在水田作业和存垡作业时消耗的功率较小,也就是说,设在低速档作业时,消耗的功能较大,在高速当时,消耗的功率较小,因此,动力计算只需要对低速传动进行计算,选表1和表3都是低速运动路线传动比一样,不同的只是方向相反,故我只按其中一种情况进行计算。
3.1、各传动副效率 圆锥齿轮传动 η1=0.96 圆柱齿轮 η2=0.96 滚柱轴承 η3=0.98 球轴承 η4=0.99万向节 η5=0.963.2、动力分配3.2.1拖拉机动力输出轴的额定输出功率: 根据有关资料和经验估算,其额定输出功率为:P额=0.8 N发=29.40KWn=734r/min3.2.2第一轴及小锥齿轮Z动率,转速和扭矩:P1=40× 0.98×0.96=27.66KWn1=734 r/minT1=9.55×106PZ1=nZ1=734r/minTZ1=3.2.3大锥齿轮Z2的功率轨迹的扭矩为:Pz2=Pz1·nz2=TZ2=3.2.4第二轴功率轨迹和扭矩为:pⅡ=PZ2nⅡ=nZ2=343r/minTⅡ=9.553.2.5第二轴Z3齿轮功率、转速和扭矩为:PZ3= pⅡ=26.02KWnZ3=nⅡ=343r/min TZ3=TⅡ=7.24×106 Nmm3.2.6第Ⅲ轴Z4齿轮功率PZ4=3.2.7第Ⅲ轴(随轮轴)不传递扭矩,故不校核:3.2.8第Ⅳ轴Z5齿轮功率PZ5=PZ43.2.9第Ⅳ轴(随轮轴)的传递扭矩,故不校核3.2.10刀轴Z6齿轮功率、转速和扭矩PZ6=P Z53.2.11刀轴功率,转速和扭矩 T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