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物理实验操作技能考试指导.pdf
42页初中物理实验操作技能考试指导 实验 1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和压力之间的定性关系 (2)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运用“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方法 二、实验原理 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二力平衡, 可知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与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大小相等 三、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量程合适) 、木块(带挂钩) 、木板、毛巾、砝码(或其他重物) 四、注意事项 ①实验中要保持长木板水平, 弹簧测力计与长木板平行; ②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③弹簧测力计使用前,先观察量程和最小分度值;④观察指针是否指到零刻度线时,要先轻轻拉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再进行观察,如有偏差先进行校零;⑤会设计实验所用的表格;⑥能够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⑦实验结束后,整理实验器材;⑧读数时,多次拉动木块运动,取最佳读数值;⑨木块在匀速运动的过程中读数,不能停止运动后读数;⑩毛巾能平整的铺在木板上,拉动过程中也要保持毛巾平整 五、实验操作 1.设计实验方案及实验表格 1.设计实验方案及实验表格 (1)实验方案 (1)实验方案 我们猜想滑动摩擦力可能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之间的关系时,应保持___________不变,改变_____________。
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之间的关系时,应保持___________不变,改变______________ (2)实验表格(学生自己设计,并画在试卷上) (2)实验表格(学生自己设计,并画在试卷上) 实验次数 压力变化情况 接触面粗糙程度 (填“木板”或“毛巾” )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N 1 木块 木板 2 木块+100g 砝码 木板 3 木块 毛巾 2.检查并观察实验器材 2.检查并观察实验器材 (1)根据实验要求,检查材料器具是否齐全,器材齐全后,开始进行实验未检查直接做实验本项不得分 (2)观察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_____________,分度值为_____________轻轻拉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观察指针是否指到零刻度线,如有偏差先进行校零 3.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3.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①把木块放在木板上, 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块, 正确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记录在实验表格内 ②在木块上放 100g 砝码,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块,正确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记录在实验表格内 ③把木块放在毛巾上, 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块, 正确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记录在实验表格内。
4.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4.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结论:当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5.整理仪器,将器材放回原处 5.整理仪器,将器材放回原处 六、评分细则 1.设计实验方案及实验表格(25 分) 1.设计实验方案及实验表格(25 分) (1)能够利用控制变量法合理设计实验方案(10 分) 初中物理实验操作技能考试指导 第 1 页(共 84 页) 初中物理实验操作技能考试指导 第 2 页(共 84 页) (2)实验表格设计合理美观(15 分) 表格的设计应有的项目齐全,实验数据能够填入对应的框格内,即得 15 分;对于是竖表还是横表不作要求;表头未注明单位,而在记录数据时带单位,不扣分;若表头无单位而在记录数据也无单位,扣 10 分,其他错误扣 5 分,最多扣 10 分 2.检查并观察实验器材(25 分) 2.检查并观察实验器材(25 分) (1)根据实验要求,检查材料器具是否齐全(5 分) (2)观察并正确记录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10 分) (3)轻轻拉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观察指针是否指到零刻度线,如有偏差先进行校零。
10 分) 3.进行实验,收集数据(30 分) 3.进行实验,收集数据(30 分) (1)把木块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块,正确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记录在实验表格内 (10 分) (2)在木块上放 100g 砝码,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块,正确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记录在实验表格内 (10 分) (3)把木块放在毛巾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块,正确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记录在实验表格内 (10 分) 说明:水平匀速拉动过程中读数,木块停止运动读数的每次扣 5 分,最多扣 10 分;毛巾不能平整的铺在木板上扣 5 分;拉动过程中不能保持毛巾平整扣 5 分 4.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10 分) 4.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10 分) 说明:当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5 分) ;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5 分) 不加“压力一定时”扣 2.5 分,不加“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扣 2.5 分 5.整理仪器,将器材放回原处(10 分) 5.整理仪器,将器材放回原处(10 分) 说明:器材整理后,毛巾整齐叠放,器材摆放整齐,得 10 分;虽然进行整理,但仍然堆放的,扣 5 分。
七、实验反思 1.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木块为什么要做匀速直线运动? 2.实验中,在测量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时,发现很难保持弹簧测力计示数的稳定,很难读数.请分析其原因是什么? 3.将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取一半后,仍平放在长木板上,测得剩余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变为原来一半他由此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你认为他的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说书你的看法 初中物理实验操作技能考试指导 第 3 页(共 84 页) 初中物理实验操作技能考试指导 第 4 页(共 84 页) ,未检查直接进行 实验,本项不得 分的出小华同学初中物理实验操作技能考试指导 实验 2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2)能够理解杠杆平衡状态的基本含义 二、实验器材 杠杆(带刻度和挂钩)一支、铁架台支架一套、用硬铁丝弯成“”字形的转轴一个、钩码一组 三、注意事项 ①调节杠杆平衡时,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②为了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和特殊性,需要进行多次实验;③调节杠杆平衡时,先把杠杆两端的挂钩拨到杠杆两端;④使用前,先观察杠杆上的最小刻度值和每一个钩码的质量; ⑤会设计实验所用的表格; ⑥不同的物理量不能进行加减,只能进行乘除;⑦实验结束后,注意整理实验器材;⑧尽量不使用特殊的测量数据。
四、实验操作 1.设计实验表格 1.设计实验表格 实验 次数 动力F1 (N) 动力臂L1 (cm) 动力×动力臂 F1L1(N·cm) 阻力F2 (N) 阻力臂L2 (cm) 阻力×阻力臂 F2L2(N·cm) 1 2 3 实验结论 2.检查器材 2.检查器材 ①检查实验所需器材是否齐全; ②观察杠杆的单位长度,记录一只钩码的物重为______________ 3.组装杠杆,并调平衡 3.组装杠杆,并调平衡 ①将铁架台支架放平稳,将杠杆的轴固定在铁架台支架上; ②先将挂钩拨到杠杆两端,然后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4.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4.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①在支点两侧挂数量不等的钩码, 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将此时杠杆的动力、 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记录在实验表格内; ②改变钩码的数量和位置, 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将此时杠杆的动力、 动力臂、 阻力、阻力臂记录在实验表格内; ③再次改变钩码的数量和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将此时杠杆的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记录在实验表格内; 5.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5.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①计算三次实验的“动力×动力臂” 、 “阻力×阻力臂”的数值; ②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6.整理实验器材 6.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完毕把器材整理好放回原处 五、评分细则 1.设计实验记录表(10 分) 1.设计实验记录表(10 分) 表格的设计应有的项目齐全,实验数据能够填入对应的框格内,即得 10 分;对于是竖表还是横表不作要求;表头未注明单位,而在记录数据时带单位,不扣分;若表头无单位而在记录数据也无单位,扣 5 分,其他错误扣 5 分,最多扣 10 分 2.检查观察器材(10 分) 2.检查观察器材(10 分) 初中物理实验操作技能考试指导 第 5 页(共 84 页) 初中物理实验操作技能考试指导 第 6 页(共 84 页) 1)检查实验所需器材是否齐全(5 分) ; (2)观察杠杆的单位长度,正确记录钩码所受的重力(5 分) 3.安装杠杆并调节杠杆平衡(25 分) 3.安装杠杆并调节杠杆平衡(25 分) (1)将铁架台支架放平稳,将杠杆的轴固定在铁架台支架上(5 分) ; (2)先将挂钩拨到杠杆两端(10 分) ,然后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10 分) 。
只要杠杆能够大致达到水平平衡,能进行实验即得分,不作过高要求 4.进行实验,收集数据(30 分) 4.进行实验,收集数据(30 分) (1)在支点两侧挂数量不等的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将此时杠杆的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记录在实验表格内(10 分) ; (2)改变钩码的数量和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将此时杠杆的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记录在实验表格内(10 分) ; (3)再次改变钩码的数量和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将此时杠杆的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记录在实验表格内(10 分) ; 说明:①操作过程中,钩码掉下,操作失败,重新实验,不扣分,但杠杆未水平平衡就读记数据扣 5 分;若再调平衡螺母扣 5 分 ②测量值与记录值不相符(凭想象写下的记录值)的扣 15 分,数值或单位有错误,有上述问题之一者,扣 5 分 (g 取 10N/kg 或 9.8N/kg 均可) 5.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15 分) 5.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15 分) 说明: ①实验数据可以有误差, 但为得出结论而凑数、 实验数据的物理量的角标、 数值、单位等有一处错即扣 5 分最多扣 10 分,不重复扣分。
②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 结论用文字或公式表述均可,但没有注明“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字样的扣 10 分 本项得分扣完为止 6.整理仪器,将器材放回原处(10 分) 6.整理仪器,将器材放回原处(10 分) 说明:实验结束后,将钩码放回钩码盒,杠杆从支架上拆卸下来(5 分) ;将实验器材井然有序摆放回原位置(5 分) 六、实验反思 1.在上述探究实验中,为什么每次都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2.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为什么要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 3.小明同学获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动力F1/N 动力臂L1/cm阻力F1/N 阻力臂L1/cm 4 5 5 4 他们得出的结论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你认为他们的实验存在什么问题? 初中物理实验操作技能考试指导 第 7 页(共 84 页) 初中物理实验操作技能考试指导 第 8 页(共 84 页) 初中物理实验操作技能考试指导 实验 3 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学习连接简单电路的基本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