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ppt

75页
  • 卖家[上传人]:san****019
  • 文档编号:69106856
  • 上传时间:2019-01-12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694.95KB
  • / 7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单元导航,藤野先生 鲁迅 我的母亲 胡适 我的第一本书 牛汉 列夫·托尔斯泰 茨威格 再塑生命 海伦·凯勒,教学目标 学习藤野先生不怀民族偏见的“博爱”精神 理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思想变化的原因,学习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重难点 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 教学目标2藤野先生—— 鲁迅,鲁迅(1881—1936)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 著名作品集有《野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华盖集》、《坟》等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鲁迅生活的绍兴河埠,鲁迅简介,鲁迅留学日本,1902年4月到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 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以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作品,并写出《文化偏至论》等一系列论文 1908年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加入光复会 1909年8月,从日本回国课文写于1926年,回忆了1902—1906年留学日本的片段。

      鲁迅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但后来却弃医从文了,我们在本课的学习中会认识到作者思想变化的原因写作背景,,,第二部分:与藤野,相识,相处,离别,第三部分:对藤野的怀念第一部分:,,见藤野前,在东京段 落 结 构,,目睹印象——,耳闻亲见——,治学严谨,生活俭朴,,,学者形象,藤野严九郎,人 物 形 象 藤野先生 我,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件事? 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添改讲义——,认真负责,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关心实习——,热情诚恳,了解裹脚——,求实精神,,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人 物 形 象 藤野先生 我,,在 东 京,所见所闻——,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不学无术 思想腐朽,所 感——,厌恶之极 不屑与之为伍,人 物 形 象 藤野先生 我,去 仙 台,日暮里:,水户:,触发忧国之情,反清志士客死之地,看电影事件 匿名信事件,,人 物 形 象 藤野先生 我,弃医从文,匿名信事件 个人与祖国的尊严受到侵犯,极为愤懑与辛酸看电影事件 思想受极大震动: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深感国民的不觉悟(思想的麻木)人 物 形 象 藤野先生 我,离开仙台,怀念先生,直抒怀念之情——,热情赞颂,高度评价,怀念付诸行动——,藏讲义,挂照片,写文章,,怀念之情化为斗争的勇气和力量,人 物 形 象 藤野先生 我,,课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交往的缘起、经过与别后的怀念)为叙事线索(明线),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开头写东京,接着写到仙台后受到的优待,再写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作者的情感变化(爱国主义)是本文的的暗线,写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写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写仙台医专里发生的“两大事件”,写作者弃医从文,都是围绕这条暗线来组织的线 索 与 主 题,“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应该是这篇回忆散文的主旨和本意:从题目看;从全文结构看;从作品的实际效果看 爱国主义情感使作品更有深度,使藤野先生的形象更为感人,它是这篇回忆散文的情感“底色”和背景: “赏樱花”“学跳舞”是作者离东京往仙台见藤野先生的缘由; “日暮里”“水户”表现的忧国之情是学医动机; “优待”“爱国青年的寻衅”正反衬托藤野先生; “看电影事件”是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 对藤野先生的敬仰,源于他能不怀民族偏见线 索 与 主 题,,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这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怎样的情感与态度?从句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藤野先生只是个普通人,作者为什么说他“伟大”,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看法语 言 品 味,,表明 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嘲讽。

      这些清国留学生留着辫子,以示是大清国的臣民,而且“盘得平”“油光可鉴”,表明他们精心打扮; “扭几扭”写出他们招摇过市、自我陶醉的丑态; “实在标致极了”,作者用反语表达了强烈的愤懑、讽刺之情语 言 品 味,,他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教学认真,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这些,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所以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语 言 品 味,,教学目标: 体会蕴含于字里行间的的母子之情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学习本文语言表达的准确; 学习本文多角度写人的谋篇布局的方法 重难点: 教学目标2.、3.我 的 母 亲 —— 胡 适,作 者 简 介,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骍,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早年积极提倡白话文,对新文化运动、新文学革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他还是新诗的倡导者和实践者,1920年出版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主要著作还有:《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等段 落 结 构,第1~4段:先写自己童年的身体、性格特点,同时也表达了对童年往事的追念和惋惜之情过渡:“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

      ……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 第5~12段:写母亲对我直接的教育和对我在做人方面的影响 第13段:写母亲对作者深远的影响文 意 与 人 物,标题是“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而其他内容似乎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 ⊙ 文章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表现了母亲什么品性? ⊙ 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 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这“极大极深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 试对作者母亲为人、教子的方式发表评论⊙,,,标题是“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而其他内容似乎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文 意 与 人 物,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一方面写出了自己童年的爱好 、快乐,另一方面也写出儿童好玩的天性;既写了童年生活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性格所起的奠基作用这样写,就更突出母亲“给了我做人的训练”的珍贵,以及影响之大。

      概而言之,不仅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文章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表现了母亲什么品性?,文 意 与 人 物,写了母亲三方面的事: 对我的管教; 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 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文 意 与 人 物,对我的管教: 督促我的学习; 做人上的训导; 为我治眼病 “我的严师”“我的慈母”:既严格又慈祥文 意 与 人 物,母亲当家之难: 如何对待大哥的债主: ——宽容的度量和善良的品性 如何与我的大嫂、二嫂相处和如何对待她们之间的矛盾: ——容忍、温和的性格文 意 与 人 物,母亲受侮,直到五叔当面认错赔罪才罢休 这件事表现了母亲“刚气”的一面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文 意 与 人 物,常言道“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这主要不是体现在母亲如何“教导”上,更多地体现在母亲平时怎样待人接物对自己的影响上 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同样也是在写“母样是我的恩师”,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也就是:不仅写了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这“极大极深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文 意 与 人 物,作者自道: 学得了好脾气; 学得了待人接物的和气; 宽恕人,体谅人; 勤学,自律试对作者母亲为人、教子的方式发表评论⊙,文 意 与 人 物,作者母亲为人方面,主要是克己谦让,宽容善待,和睦仁慈;教子方面,主要表现为严格,有时过于严厉 对于作者母亲来说,深感教子的责任更加重大:她所敬重的丈夫过早过世,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全部落在她的身上,同时孩子是她的精神生活的全部,也是她对未来生活的全部寄托……等等,正是这诸多原因,她容不得孩子有一点坏毛病,生怕他不争气所以,她对孩子的教育格外深细而严格语 言 品 味,我在这九年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 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 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我的第一本书 一、积累与运用1.作者___是位诗人,其散文也有诗意。

      但 本文的诗意不是那种轻飘飘的浪漫的抒情,而是来自对苦 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2.按课文内容填空并联系课文理解句子含义 ①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____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 命最初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②书和红薯在我们村里都是____________东西 3.下列词语有无错别字,若有请改正 ①优默 凄惨 红暑 梦幻 磨磨蹭蹭 ②奥密 马鬃 赖皮 孰师 翻来复去,1.牛汉2.①荒寒 快乐 梦幻 童年没有幽默,道出作者童年生活的辛酸,那个时代,物 质是匮乏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底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可是,毕竟是童年,无 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儿童的好奇、天真和淘气,和小伙伴、小动物在一 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此题有一定难度,学生能理解即可) ②稀奇 那 个久远的年代 ,那样一个穷困的小山村,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都是极端匮乏的 3.①优改成幽 暑改成薯 ②密改成秘 孰改成塾 复改成覆,4.“父亲的藏书里有鲁迅、周作人、朱自清的,”这些名字 你陌生吗?你读过他们哪些作品呢?试列举一二 5.文章第二段说“书里有很多奇妙的东西你有过同感吗? 结合你的读书体验简单谈谈。

      4.鲁迅:《故乡》《孔乙己》《社戏》等等 周作人:《故乡的野菜》《乌篷船》 《喝茶》、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等 朱自清:《背影》《荷塘月 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散文诗《匆匆》等 5.答案举例:从书中知道了天文地理、古今中外的各种知识,或从书中懂得了什 么道理;或学会了如何做人等等,不一而论一) 我是开春上的小学,放暑假的第二天,父亲回来了我正在院子里看着晾晒的小 麦,不停地轰赶麻雀,祖母最讨厌麦子里掺和上麻雀粪新打的小麦经阳光晒透 发出甜蜜蜜的味道,非常容易催眠和催梦……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 说,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6.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7.作者是怎样描述“第一本书”的样子的? 8.当父亲弄清“我”那“凄惨的课本”的原委后,并没有批评 “我”,只是“深深地叹着气”,试揣摩,父亲的叹气包含什 么含义?,6.写了“我的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 7.凄惨的课本,哪里还像本书,简直是一团纸书是拦腰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 8.父亲是个知书识礼的人,这深深的叹息,既包含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而深表同情。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