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哈尔滨工程大学女性学课件1第一讲日常生活中的性别.ppt

40页
  • 卖家[上传人]:tian****1990
  • 文档编号:82970691
  • 上传时间:2019-02-25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79MB
  • / 4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女性学,人文学院 那瑛 @,案例比较与思考,美国 2005年初,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劳伦斯•萨默斯在一次经济学会议上发表演讲,其中提到一个“科学假说”:性别之间的先天性差别妨碍了女性在数学方面获得杰出的成就此言论立即引起轩然大波来自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当场退席以示抗议,随即美国各大报纸纷纷发表评论,指责这是性别歧视的言论,要求萨默斯引咎辞职在舆论压力下,萨默斯发表道歉声明,才保住了校长的职位中国:男性优先 大多数用人单位却宁愿要一般的男生,也不要优秀的女生 1、生育歧视: 怕求职碰壁和耽误工作,女研究生悄然兴起在校生子(厦门网2007-04-06 ) 2、年龄歧视:60%以上的企业在招聘财务、客户服务等岗位时特别强调招聘30岁以上的已婚女性和24岁以下的未婚女性,没生孩子也不要吗?,什么是女性学?,女性学是从尊重女性人格的立场出发,跨学科的研究女性及女性问题,并以女性的观点重新研究既有学问的一门学科 --日本女性学会,女性学兴起的背景 美国(20世纪60—70年代) 1、反种族歧视的“黑色运动”运动 1955年12月1日,在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黑人妇女罗莎·帕克斯拒绝把座位让给一个白人男子,因此被警察逮捕,引发了一场抗议,蒙哥马利市黑人联合起来,步行或乘坐黑人团体集中调动的私人小轿车,持续了381天,使这家汽车公司濒于破产。

      马丁·路德·金被推选为领导人1960年2月,北卡罗纳州一个餐馆,四名黑人大学生坐在白人专座上,当惊呆了的侍者拒绝服务时,他们耐心坐到餐馆关门静坐随之成为南方各州抗议种族隔离的流行方式,许多人遭到殴打、逮捕至1960年底总计有5万人参加了静坐示威,形成一个广泛的社会运动此运动影响并催生了争取“平等、自由、民主、正义”的妇女运动2、教育体制中的“黑色权力”运动 “黑色权力”运动的一个信念是:被压迫者的革命必须要经过思想觉悟的转变过程才能成功,而美国教育领域中充斥的白人种族中心主义抹煞歪曲黑人的历史和现实,不利于黑人学生树立自尊和自信黑人学”运动要求开设有关课程反映美国黑人的历史和生活经历受此启发,许多女大学生也开始对教育和学术领域中的男性中心主义进行批判,并要求开设反映妇女生活经历的课程在女大学生的推动下,高等院校逐渐开辟了有关妇女的课程学科建设之路 1、欧美: 到1997年为止,仅美国就有600多所大学开设了3万门女性学课程,包括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课程,学科涉及到历史学、文学、文化研究、社会学、人类学、哲学、法学、心理学、人口学、地理学、政治学等领域到1995年,欧共体10个国家设立了女性学硕士学位,9个国家授予女性学博士学位。

      2、亚洲 20世纪70年代后期,亚洲各国开始研究女性学,韩国从1975年开始开设女性研究课程,日本、韩国、印度、菲律宾等国相继建立了从事女性学研究的组织和机构,并在高等院校开设女性学课程(刘伯红等,2001)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的急速发展,也带来了新的女性问题讨论、分析和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策略的研究人员开始增多,逐渐形成了一股女性研究热潮女性学课程进入了中国高等院校课堂1987年,郑州大学建立第一个女性研究中心截至2002年,中国大陆已有40多所高等院校成立了女性研究中心,开设了女性学课程和女性问题专题讲座在每年的全国高等院校各级学位论文中,都不乏女性学专题内容1998年,教育部批准北京大学将女性学作为三级学科纳入国家研究生专业目录2000年,《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 》提出,在高校开设女性学课程是女性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如今,女性学已发展成为中国高等院校以及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教学和研究领域之一2、亚洲 20世纪70年代后期,亚洲各国开始研究女性学,韩国从1975年开始开设女性研究课程,日本、韩国、印度、菲律宾等国相继建立了从事女性学研究的组织和机构,并在高等院校开设女性学课程(刘伯红等,2001)。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的急速发展,也带来了新的女性问题讨论、分析和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策略的研究人员开始增多,逐渐形成了一股女性研究热潮女性学课程进入了中国高等院校课堂1987年,郑州大学建立第一个女性研究中心截至2002年,中国大陆已有40多所高等院校成立了女性研究中心,开设了女性学课程和女性问题专题讲座在每年的全国高等院校各级学位论文中,都不乏女性学专题内容1998年,教育部批准北京大学将女性学作为三级学科纳入国家研究生专业目录2000年,《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 》提出,在高校开设女性学课程是女性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如今,女性学已发展成为中国高等院校以及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教学和研究领域之一第一讲:日常生活中的性别,第一节 性别与自我认知,一、生理性别 生理性别(sex):指男女生理上的差异,生理上的性别差异与生俱来,在人类各种族间是相同的,人类最显著的生理差异来自于女人来月经、怀孕和哺乳,而男人产生精子,一、生理性别(Sex) (一)性别的鉴定: 1、第一性特征:生殖系统 2、第二性征: 3、染色体来分辨:x x、x y,多样的生理性别,第1、17列:完整意义上的女性和男性外 第4列、第13列:分别具有女同性恋和男同性恋的特征 第5列、第12列:异装扮特征 第2列、第3列、第6列、第7列、第8列、第9列、第10列、第11列、第15列、第16列 :“双性人”,二、心理性别,心理性别是指对自己性别的认同,这一方面与基因调控相关,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家庭教育和角色认定有关。

      一般认为,性别认定自1-2岁开始形成,3-5岁时基本完成三、社会性别,社会性别则是指对男女两性不同的期待、要求和限制社会性别是社会/文化造成的1、外表形象:如女性娇小优雅,男性高大宽肩 2、人格特性:如女性情绪化,男性自信 3、角色行为:如女性照顾孩子,男性修整房屋 4、职业分工:如女性作护士,男性作建筑工人性别的矛盾,在某个心理诊所,一位女孩向医生描述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她想做一个男性,而且是一个同性恋男性,也就是说,她的生理性别是女性,她的社会性别是男性,她的性心理倾向是同性恋四、性别问题的后现代化,首先,没有绝对的男人和女人 其次,没有永恒的男人和女人 最后,即使是生理性别,男性/女性之分也不是绝对和永恒的第二节 性别文化与性别交往,一、性别文化 性别文化代表了不同性别的利益关系的话语和制度 性别文化是通过交际而习得、代代相传的关系系统二、性别交往,性别交往是指:不同性别之间一般的人际来往和社会接触它主要是指男女两大性别之间的打交道,但是也包括同性恋者与非同性恋者之间的、双性恋者与非双性恋者之间的交往性别交往可以分成两大类: 1、总体上,不同的性别作为分别的整体而进行的社会交往 2、具有不同性别的个人之间的社会交往。

      性别交往是个人 全面发展的必修课,三、男女交往的差异比较,(一) 交际规则 (二)语言交际 (三)非语言交际,女性的交际规则,,女性的交际规则: ①友好相处,齐心协力,共同合作,彼此包容,关系和谐,发言机会平等 ②彼此间寻求一致或共同之处,不责备别人责备时,和风细雨,不以事压人,不争强好胜取悦别人,伙伴之间有凝聚力 ③体贴别人,满足别人的需求,富有同情心,努力去理解别人 ④关系型,追求和谐关系男性交际规则,男性交际规则: ①男孩喜欢表现自己的权威、自信,并果断从事,用言语和行为确定自己的统治地位和领袖身份,直截了当地表示自己的权力欲望 ②敢于竞争,争取并垄断发言权,赢得观众,突出个人和超越别人,并引起别人对自己的关注在讲话时有排除干扰把话讲完的能力 ③用言语和行动使别人信服,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和意志 ④拒绝接受命令二) 语言交际风格,女性常使用“是” “对” “啊”,或非言语行为如点头等,表达的是支持或鼓励对方的谈话,男性则易误解为 “同意”或 “赞成” 女性常常把恭维话当作建立和维系和平的手段,不了解这一点,男性会错误地认为女性在恭维自己男性会直接提出要求、批评和异议,有时甚至会高声争辩;女性则是有礼貌的、委婉地表示不同意见或提要求,有时甚至沉默不语,但这并不表示她已经同意了对方的观点。

      当涉及情感间题时,女性则趋向于比男性更直接,女性善于表露自己的情感;而男性在这方面则较为迟钝表 1 性别交往的差异,1、非语言行为差异 (1)体态语 姿势语 体触语 面部表情语,(2 )副语言交际 :沉默 (3)客体语 :肤色、体味、服饰 2、非语言风格差异 (1)话题的选择 (2) 使用的频率,四、交际性别差异的形成原因,(1)生理因素的影响 (2)心理因素的影响 (3)性别角色的影响 (4)性别文化的影响,五、如何避免性别交往的冲突,(一)首先要了解不同性别文化群体的交际规则 (二)其次要防止心理定势对跨性别文化交际的负面影响 (三)摒弃性别歧视与性别偏见,性别是一种身份认同,是自我认知的一部分 性别是一种人际关系,影响着空间安排和人际互动 性别是一种社会制度,强烈影响着社会的资源分配和个人的生活境遇。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