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 血液资料讲解.ppt
41页LOGO第三章血液BloodLOGOLOGOPage2主要内容u1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u2 血细胞及功能u3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u4 血型LOGO 水 阳离子:Na+、K+、 Ca2+、Mg2+ 无机盐 阴离子:Cl-、HCO3-、HPO43-.SO42- 微量元素:Cu、Zn、Fe、Mn、I、Co 白蛋白 血浆 血浆蛋白 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液态) NPN:尿素、尿酸、氨基酸、胆红素、氨 不含氮有机物:葡萄糖、甘油三酯、胆固醇 血液 微量活性物质:酶、激素、维生素 红细胞 嗜(sh)酸性粒细胞 粒细胞 嗜中性粒细胞 血细胞 白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无粒细胞 单核细胞 血小板 淋巴细胞 T细胞 B细胞 LOGOLOGOPage5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一、血液的组成与血量1.血液的组成:1)血清与血浆的区别: 血清(serum):离体血液不作抗凝处理而凝固和紧缩后,析出的淡黄色清亮的液体 血浆(plasma):被抗凝剂处理的血液,经离心沉淀后上层淡黄色清亮的液体 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2)血细胞LOGOPage6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一、血液的组成与血量2. 血量:血量:指机体内血液的总量,包括循环血量:在循环系统中不断流动的部分。
储备血量:主要存在于肝、脾、肺等毛细血管和血窦中1)血量为体重的7(59)2)机体一次失血低于10时,一般对机体无影响 (0.4L 1人)/45kg 7 10012.73)一次快速失血超过血量20,将严重影响生命活动; 超过血量30,危机生命,需及时输血抢救 LOGOPage7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二、血液的理化性质1.颜色、气味和密度 (1)颜色:血液的颜色与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氧量有关 动脉血(富含氧)-鲜红色 静脉血(含氧量少)-暗红色 血浆(含少量胆红素)-淡黄色 (2)气味:有挥发性脂肪酸-腥味,肉食动物更甚 有氯化钠-咸味 (3)密度:1.0401.075 与血细胞数量和血浆蛋白的浓度有关LOGOPage8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二、血液的理化性质2.血浆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渗透压:促使纯水或低浓度溶液中的水分子透过半透膜向高浓度溶液中渗透的力量1)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的晶体物质(无机盐)形成,约占总渗透压99.52)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的胶体物质(血浆蛋白)形成,约占总渗透压0.5 等渗溶液:指同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 例如:0.9NaCl、5GLOGOPage9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二、血液的理化性质3. 血液的粘滞性(粘度,viscosity):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由于内部之间的摩擦阻力,使流动缓慢并表现粘着的特性。
是形成血压的因素之一 全血粘度:取决于红细胞比容 血浆粘度:与血浆蛋白含量有关4.血液的酸碱性: pH 7.357.45,呈弱碱性碱储(alkali reserve):血液中NaHCO3的含量 NaHCO3/H2CO3=20/1; Na2HPO3/ NaH2PO3; 蛋白质钠盐/蛋白质LOGOPage10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三、血浆蛋白1.白蛋白(albumin): 主要由肝脏合成,血浆中数量最多,分子量最小,主要作用:(1)运输载体:激素、营养物质、代谢产物;(2)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3)维持血浆PH值相对稳定LOGOPage11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三、血浆蛋白2.球蛋白(globulin)和由肝脏合成主要由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产生,几乎全是免疫抗体,称为免疫球蛋白:IgG、M、A、D、E(初乳、卵黄IgY)LOGOPage12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三、血浆蛋白3.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主要在血液凝固中起作用4.补体系统:参与免疫反应的蛋白酶系由9种补体蛋白组成C1C9, 作用:(1)识别:抗原抗体复合物(2)激活:免疫途径(3)攻膜:对靶细胞膜的攻击作用LOGOPage13第二节血细胞及其功能1.数量:红白,血小板变异大;2.体积:白红血小板;3.细胞核:红、血无核,白有核;鸡、鱼红有核LOGOPage14第二节血细胞及其功能一、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 erythrocyte) 双面内凹的园盘形(骆驼和鹿为椭圆形);数量:A 1012个/L血液 双凹圆盘状:表面积/体积比大、 变形性和可塑性强 LOGOPage15第二节血细胞及其功能一、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 erythrocyte)1.红细胞的生理特性(1)膜的选择性通透半透膜 O2和CO2自由通过;负离子较容易,正离子很难;(2)渗透脆性和溶血(hemolysis) 溶血:将RBC放入低渗溶液中,RBC将因吸水而膨胀,细胞膜终被胀破并释放出血红蛋白的现象。
红细胞渗透脆性:RBC在低渗溶液中抵抗破坏和溶血的特性LOGOPage16第二节血细胞及其功能一、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 erythrocyte)1.红细胞的生理特性(3)悬浮稳定性和沉降率 : 悬浮稳定性: RBC均匀地悬浮于血浆中不易下沉的特性,常用沉降率表示 沉降率(erythrocyte sendimentation rate, ESR):25时,将抗凝血放入血沉管中,红细胞在第 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mm)LOGOPage17第二节血细胞及其功能一、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 erythrocyte)2.RBC的生理功能(1)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或HGB)与气体运输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90 ),由珠蛋白和亚铁血红素组成 Hb+O2HbO2HHb (还原血红蛋白) Hb-NH2+CO2Hb- NHCOOH (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含量:每升血液中含有的血红蛋白的克数2)Hb的酸碱缓冲功能 两个缓冲对(血红蛋白钾盐)参与调节:KHb/HHb; KHbO2/HHbO2(3)RBC参与免疫调节LOGOPage18第二节血细胞及其功能一、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 erythrocyte)3.RBC的生产与破坏(1)生成部位:正常生成部位是红骨髓;在某些病理情况下肝、脾和淋巴结也可生成。
原料:主要原料:蛋白质(protein )和铁(iron)促进RBC成熟和发育的物质:VB12、叶酸(合成DNA的辅酶),CU2+(合成Hb的激动剂)再生障碍性贫血营养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LOGOPage19第二节血细胞及其功能一、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 erythrocyte)3.RBC的生产与破坏(1)生成生成调节 受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ntin , EPO)和雄激素调节 机体缺氧肾球旁器产生EPORBC生成解除肾缺氧EPO生成减少LOGOPage20第二节血细胞及其功能一、红细胞(RBC)3.RBC的生产与破坏(2)破坏 脾脏起重要作用:蛇毒;寄生虫;铅、砷中毒-溶血性贫血LOGOPage21第二节血细胞及其功能二、白细胞(leucocyte ,white blood cell, WBC) WBC不仅存在于循环系统中,而且还存在于之外在循环系统中为球形,在组织中由于变形运动而多态1.WBC生理特性(1)渗出性:(除淋巴细胞外)血管内的WBC可通过血管内皮细胞渗出血管外2)变形性:通过收缩蛋白和微管系统做变形运动,在组织间隙中游走3)趋化性:WBC朝某些化学物质定向游走的特性(4)吞噬作用:吞噬体内异物,不吞噬正常组织细胞。
LOGOPage22第二节血细胞及其功能二、白细胞(leucocyte ,white blood cell, WBC)2.WBC生理功能(1)嗜中性粒细胞:吞噬和杀菌功能(2)嗜酸性粒细胞:有吞噬功能,没有杀菌能力 (3)嗜碱性粒细胞:细胞数量最少,胞质颗粒内含有:肝素、 组织胺、5-羟色胺(4)单核细胞:吞噬功能,参与机体免疫活动单核细胞(血液)巨噬细胞(组织和体腔) 枯否式细胞(肝) 小胶质细胞(神经组织) LOGOPage23第二节血细胞及其功能二、白细胞(leucocyte ,white blood cell, WBC)2.WBC生理功能(5)淋巴细胞:主要参与机体的免疫过程 T-淋巴细胞(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细胞免疫; B-淋巴细胞(腔上囊依赖性淋巴细胞)-体液免疫; K-细胞(杀伤细胞):释放细胞毒,裂解靶细胞; 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非特异性地杀伤肿瘤细胞3.生成和破坏 WBC的分化增值受造血生长因子(hematopoietic growth factor, HGF)调节-脓液;LOGOPage24第二节血细胞及其功能三、血小板(platelet) 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浆裂解脱落下来的活细胞,无色,无细胞核。
1. 生理功能(1)生理性止血(2)凝血:释放多种凝血因子(3)促进或抑制纤维蛋白溶解(4)维持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2.生成和破坏 生成:促血小板生成素(TPO)LOGOPage25第三节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血液由流动的溶胶状态,凝结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LOGOPage26第三节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一、凝血因子 已经发现12种(没有VI),除因子IV(Ca2+)和磷脂外,其余凝血因子都是蛋白质 血友病 维生素Vk缺乏症 LOGOPage27第三节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二、凝血过程(瀑布学说)第一步: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第二步:凝血酶原-凝血酶(thrombin)第三步:纤维蛋白原(溶胶)-纤维蛋白(凝胶) (fibrinogen) (fibrin) LOGOPage28第三节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二、凝血过程 LOGOPage29第三节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三、凝血时间定义:血液从血管流出到出现丝状的纤维蛋白所需时间(min)四、血液中的抗凝物质和纤维蛋白溶解(fibrinolysis)1.正常情况下,循环的血液为什么不会在血管中凝固?2.纤溶: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3.凝血、抗凝血和纤溶是三个密切相关的生理过程,从 而保证血流正常运行。
LOGOPage30第三节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五、抗凝(anticoagulation)和促凝措施1.抗凝(1)移钙法(2)避免血液和粗糙面接触(3)置于低温下(4)应用双香豆素(5)应用肝素(6)脱纤法2.促凝(1)使血液和粗糙面接触(2)适当提高创面温度(3)应用Vk(4)负电荷LOGOPage31第四节血型一、血型:1. 定义: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红细胞凝集(agglutination):指将不相容的个体的血滴放在玻璃片上混合,其中的RBC即凝集成簇的现象,其本质是抗原抗体(antigen-antibody)反应供血者(donor)RBC+受血者(recipist)血清RBC凝集反应LOGOPage32第四节血型一、血型:2. 相关的定义:凝集原(agglutinogen):指镶嵌于RBC膜上的特异性蛋白质、糖蛋白或糖脂,在凝集反应中起抗原的作用,即血型抗原凝集素(agglutinin):能与RBC膜上的凝集原起反应的特异性抗体,即血型抗体,是由-球蛋白构成,溶解在血浆中 LOGOPage33第四节血型二、血型的抗体:1.天然抗体:指未暴露于相关RBC所产生的抗体,例如ABO血型的抗体,多为IgM;2. 免疫抗体:不是天然存在于血液中,而是由于输血或妊娠时进入受血者或母体的RBC抗原(自身RBC缺乏的抗原)致敏淋巴细胞后免疫产生的抗体,多为IgG。
LOGOPage34第四节血型三、ABO血型系统: 根据RBC膜上是否存在凝集原A与凝集原B而将血液分为4种类型血型RBC膜上凝集原血清中凝集素AA抗BBB抗AABAB无O无抗A+抗BLOGOPage35第四节血型四、RH血型系统:1940年,恒河猴(Rhesus monkey)1.产生: RBC重复注射入家兔体内抗恒河猴RBC的抗体 人的RBC混合, 85白种人的RB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