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课】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教学设计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docx
4页教学设计课题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课型新授课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其它课☐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了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去分母,去分母是解方程、不等式时常用的基本步骤之一,是一种同解变形.通过去分母可以使分数系数方程转化为整数系数方程,从而方程形式简化.本节课是运用去分母解方程的初次尝试,其中进一步渗透转化和整体思想.将去分母与前面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可以得到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学情分析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去分母以外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四种基本步骤,而对于含分数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还是初次接触,不熟悉去分母的方法,在去分母的过程中经常出错,不知如何去分母以及漏乘和对分数线作用理解不全面等错误.因此,要让学生明白去分母的目的、方法及依据,多让学生进行,从而提高正确率学习目标①会运用等式性质2正确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②通过去分母解方程体会数学转化和整体思想重难点(1)通过将分数系数化为整数的活动,理解去分母的具体做法和依据,会用去分母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2)通过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活动,感受从具体解法中归纳解一元一次方程基本步骤的过程,体会解方程过程中蕴含的数学转化和整体思想。
教学评活动过程环节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教师活动【知识链接】1.我们小学已学过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请同学们求下列各数的最小公倍数:(1)2,3 (2)3,6 (3)2,3,4,学生活动学生回顾有关内容,回答问题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出发,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对应目标①环节二:自主学习教师活动自主学习(阅读课本96页完成下列问题)去括号,得: 115x + 5 - 20 = 3x - 2 - 4x - 6移项,得: 15x-3x + 4x = -2 - 6 - 5 + 20合并,得:16x = 7 系数,得: x = 思考并回答:⑴ 上面的方程与之前学过的方程有何区别? ⑵ 如何去掉方程中的分母? ⑶ 去分母应注意什么? 学生活动让学生自己参与解方程的过程,认识去分母能够使解方程的过程个简单,明白为什么要去分母及去分母的根据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思考去分母后方程由分数系数变成了整数系数,去掉了分数线添上了括号,使方程变得更简洁,解题更方便,让学生体会转化和整体的数学思想对应目标①②环节三:例题讲解教师活动例题讲解学生活动学生思考交流后,师生共同完成去分母,教师板演去分母的过程,余下的解题过程由学生设计意图:师生共同探索,利用去分母将解一元一次方程.再次感知去分母后方程的分数系数转化成了整数系数,去掉分数线后,分子作为整体要添上括号,进一步体会转化和整体的数学思想. 去分母后方程转化成了熟悉的形式,新旧知识自然衔接,使学生体会到新知的学习是通过转化为旧知来解决的。
对应目标①②环节四:针对训练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任务让学生自己去解方程,认识到去分母时,不含分母的也要乘以最小公倍数,及时总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设计意图: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熟练掌握去分母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解方程的一般步骤熟练地解一元一次方程,从而本节课的突破难点对应目标①环节五:课堂小结教师活动1.解方程的一般步骤?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收获?学生活动师徒交流自己的收获设计意图:通过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再次加深对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认识.让学生自己小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环节六:当堂检测教师活动必做题: 1.(5分)在解方程 时,方程两边同时乘6,去分母后,正确的是( )A.2x-1+6x=3(3x+1) B.2(x-1)+6x=3(3x+1) C.2(x-1)+x=3(3x+1) D.(x-1)+x=3(x+1) 2.(10分)解方程选做题:3.(10分)解方程思考题:1.(10分))解方程学生活动学生完成当堂测评设计意图: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巩固和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延伸。
对应目标①②板书设计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例题讲解 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教学反思与改进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分析,我首先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解方程的方法,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然后让学生自己经历解方程的过程,让学生明白解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为什么要去分母以及怎样去分母,同时还要注意分子是多项式时要加括号;不含分母那项也要乘以最小公倍数;总结解一般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在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学生将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过程,经历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体会化归的数学的思想;体验观察、感受、讨论、探究、总结的学习方法;实现学生自己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升学生自己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作准备”的教育理念,突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意识、探究方式、表达能力及合作交流的意识,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数学教学成为一种“过程”教学,同时获得对数学的情感教师在整节课的活动中,扮演的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指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