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轨交通系统运输能力4.ppt
66页轨道交通运输计划的组成 客流计划 全日行车计划 车辆配备、运用与检修计划 列车开行方案 日常运输计划的调整,4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计划,4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计划,4.1 客流计划 1)客流计划 是指计划期间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线路客流的规划 2)数据来源: 对新线来说,客流计划要根据客流预测资料来编制; 既有线则可根据统计和调查资料来编制4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计划,3)客流计划的主要内容: 沿线各站的到发客流数量; 各站分方向分别发送人数; 全日分时段断面客流分布; 全日分时段最大断面客流图等站间客流OD表,4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计划,站间客流OD表,4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计划,各站上下车人数统计,4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计划,各站上下车人数统计,4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计划,断面客流量,4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计划,断面客流量,4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计划,区间断面客流,4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计划,客流全日出行分布图,4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计划,4.2 全日行车计划 全日行车计划指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全日分阶段开行的列车对数计划 全日行车计划决定着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输送能力和设备(列数)使用计划,也是列车运行图(时刻表)编制的依据。
4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计划,1)编制资料 (1)营业时间:即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全日营业时间范围 (2)分时最大断面客流量 (3)列车定员数:它涉及到列车编成、车辆定员等数据 (4)设计实际满载率:即实际载客量与设计载客容量之比,它反映着系统的服务水平一般的,满载率可取0.75~0.904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计划,2)编制步骤 (1)计算分时开行列车数 计算公式: 式中: ——某小时i内应开行的列车数; ——该小时最大客流断面旅客数量; ——列车的设计载客能力; ——列车满载率4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计划,(2)计算分时行车间隔 计算公式: 或 (3)最终确定全日行车计划 行车间隔在9:00~21:00,一般不宜大于6min;在其它非高峰运营时间一般不宜大于10min 高峰小时的行车间隔的确定应检验与列车折返能力是否相适应4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计划,3)全日行车计划编制实例 编制资料:(1)早高峰小时(7:00~8:00)站间OD客流量数据4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计划,(2)分时最大断面客流分布比例 (3)列车编组为6辆,车辆定员为310人 (4)线路断面满载率,早、晚高峰小时为1.1,其它运营时间为0.9。
4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计划,编制全日行车计划 (1)计算早高峰小时断面客流量,4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计划,(2)计算分时最大断面客流量:,4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计划,(3)计算分时开行列车数: 高峰小时列车定员数: 310 × 6 × 1.1 = 2046 平峰小时列车定员: 310 ×6 ×0.9 = 1674,4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计划,,4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计划,(4)最终确定全日行车计划:,4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计划,4.3 车辆配备、运用与检修计划 车辆配备计划指为完成全线全日行车计划所需要的车辆保有数量计划 车辆保有数计划包括运用车辆数、在修车辆数和备用车辆数三部分4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计划,4.3.1 车辆运用流程 列车运转流程指的是列车运用过程 包括三个环节,即列车出车、列车正线运行、列车回库收车及列车场内检修及整备作业4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计划,1)列车出车,4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计划,2)列车正线运行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正线运行中的信息交流、正线交接班作业 (1)正线运行中信息流转 ① 正线列车或其他行车设备发生故障时,驾驶员应及时报告行车调度员故障车次、故障时间、故障现象以及处理结果。
② 行车调度员将故障车次/车号、故障情况及其他相关信息通报维修部门4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计划,③ 驾驶员除汇报行车调度员有关故障信息外,还应将故障信息在报单上记录备案 ④ 对运营中列车因故障而导致下线,行车调度员应及时通知运转值班员4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计划,(2)正线交接班有关规定 ① 驾驶员在正线交接班时应提前20min至有关地点出勤,出勤方式按部门制订的相应规定执行 ② 驾驶员在途中交接班时必须向接班人员说明列车的运行技术状态及有关行车注意事项,并填写在驾驶员报单上,内容包括制动性能、故障情况、线路情况、当前有效调度命令及执行情况以及其他必须交接的情况4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计划,3)列车收车工作,4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计划,4.3.2 车辆配备计划 1)运用车辆数 运用车辆数是指为完成日常运输任务所必须配备的技术状态良好的可用车辆数量 计算方法为: N=n高峰m θ列 / 60 式中 n高峰——高峰小时开行的列车对数, m——为平均每列车编成辆数, θ列——为列车周转时间(min) 4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计划,地铁车辆多以动车组形式编组, 此时动车组可用下式计算: N=n高峰L θ列 / 60 其中,L——每列车内动车组组数。
列车周转时间( θ列) 列车周转时间是指列车路上往返一次所消耗的全部时间它包括列车在区间运行时间、列车在中间站停留时间以及列车在折返站作业停留时间4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计划,(1)当列车走行时间及中间站停站时间已知时, 按下式计算: θ列=∑t运+∑t站+∑t折停 (min) t运——为列车路上往返一次各区间运行时分之和; t站——为列车路上往返一次各中间站停站时间之和; t折停——为列车在折返站停留时间之和4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计划,(2)当旅行速度已知时, 可按下式计算: θ列=L×2/VL × 60+∑t折停 (min) 其中, L——营业线路长度(km), VL ——旅行速度(km/h),4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计划,举例 每列车为6辆车编组;列车在一次周转中,正线运行时间共30min,中间站停站时间共10min,折返站停留时间共8min试问应配备多少辆运用车?,4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计划,2)在修车辆数 在修车辆是指处于定期检修状态的那部分车辆 车辆检修包括车辆检修级别和车辆检修周期 车辆的检修级别通常包括日检、双周检、双月检、定修、架修和大修6类4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计划,某地铁系统车辆检修计划,4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计划,检修车数量计算公式: 式中:N检修——检修车数(辆); α检修——检修系数; Ti检修——各种检修修程年均检修停时(天); D年——年非检修工作日(天)。
4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计划,式中:ti ——该级修程的检修停运时间(天); ni ——该级修程的检修周期(年); ni+1 ——该级的下一级修程的检修周期(年)4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计划,举例 该线路每天运用车辆数为72辆结合该修程修制,计算每天在修车辆数4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计划,3)备用车辆数 备用车辆是为轨道交通系统适应可能的临时或紧急的运输任务、预防车辆故障的发生而准备的技术状态良好的车辆数 一般说来,这部分车辆可控制在10%左右 新线车辆状态较好,客流量不大,备用车辆数量可适当减少4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计划,4.4 列车开行方案 列车开行方案包括: 列车编组方案 列车交路方案 列车停站方案,4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计划,4.4.1 列车编组方案 1)列车编组种类 (1)大编组方案 在运营时间内,列车编组辆数固定且相对较多如6或8辆 (2)小编组方案 在运营时间内,列车编组辆数固定且相对较少如3或4辆 (3)大小编组方案 在运营时间内,列车编组辆数不固定如3/6编组、4/6编组、4/8编组4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计划,2)影响列车编组方案选择的因素 (1)客流 (2)车辆选型 (3)列车间隔 (4)乘客服务水平 (5)车辆运用经济性 (6)运营组织复杂性,4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计划,4.4.2 列车交路计划 列车交路计划规定列车运行区段、折返车站以及按不同交路运行的列车对数。
1)列车交路的种类 (1)长交路(常规交路) 指列车在全线各站间运行,为全线提供运输服务,列车到达折返线/折返站后返回4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计划,(2)短交路(衔接交路) 指列车在某一区段内运行,在指定车站折返,它可为某一区段旅客提供服务 (3)混合交路(长短交路) 指线路上长短交路并存的情况4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计划,2)列车折返方式 (1)站前折返方式 指列车在中间站或终点站经由站前渡线进行折返作业 优点:列车空走少,折返时间较短,上下车乘客能同时上下车,可缩短停站时间,减少费用 缺点:列车折返会占用区间线路,从而影响后续列车闭塞,对行车安全有一定威胁,客流量大时,可能会引起站台客流秩序的混乱4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计划,,4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计划,(2)站后折返方式 指列车由站后尽端折返线/环线折返 优点:避免了站前折返的进路交叉,安全性能良好,而且,站后列车列车进出站速度较高,有利于提高旅行速度 缺点:列车折返时间较长4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计划,,4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计划,折返线配置形式,4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计划,3)影响列车交路方案选择的因素 (1)客流空间分布特征 (2)乘客服务水平 (3)运营经济性 (4)通过能力适应性 (5)运营组织复杂性,4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计划,4.4.3 列车停站方案 1)列车停站种类 (1)站站停车,4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计划,(2)区段停车,4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计划,(3)跨站停车,4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计划,(4)部分列车跨多站停车,4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计划,2)影响列车停站方案选择的因素 (1)站间OD客流特征 (2)乘客服务水平 (3)列车越行条件 (4)运营经济性 (5)运营组织复杂性,4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计划,4.4.4 相关问题 1)方案优选 (1)乘客服务水平 (2)车辆运用 (3)通过能力适应性 (4)运营组织复杂性 (5)运输成本,4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计划,2)列车越行,4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计划,(1)越行判断条件 A、B两站间车站数为n-2;,4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计划,后行列车是否会越行前行列车,可按前、后行列车到达B站的间隔时间是否大于或等于追踪列车间隔时间h的条件来判断。
判断条件: ① 在T间隔+T后行-T前行 ≥h时, 后行列车在A、B两站间不越行前行列车; ② 在T间隔+T后行-T前行 <h时, 后行列车在A、B两站间越行前行列车4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计划,(2)越行站设置数量 分两种情况考虑: ① 前行站站停车列车与后行不停站列车的开行比例为p:1(p为整数) 在此条件下,后行列车越行前行列车的次数即为需要设置越行站数4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计划,计算公式: 式中:K越——越行次数(次); I——前行站站停车 列车的平均发车 间隔时间(s)4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计划,T后,T间隔,② 前行站站停车列车与后行不停站列车的开行比例为p:q(pq1,且p与q均为整数)时 首列不停站快速列车越行前行站站停车列车的次数仍为开行比例p:1时的越行次数K越 其它不停站快速列车越行前行站站停车列车的次数均小于K越 因此,该情况可按首列不停站快速列车越行前行站站停车列车的次数来确定越行站的设置数4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计划,(3)越行站设置位置,4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计划,,4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计划,4.5 日常运输调整计划 日常运输计划调整的主要方法包括: (1)始发站提前或推迟发出列车; (2)根据车辆的技术状态、线路允许速度,组织列车提高速度,恢复正点; (3)组织车站快速作业,压缩停站时间; (4)组织列车放站运行; (5)变更列车运行交路,具备条件时在中间站折返; (6)停运部分车次的列车。
4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