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汉语语法学 古代汉语中的单句.pptx
33页古代汉语中的单句一、主谓句概貌主谓句是指由主语和谓语两个句子成分构成的单句可分为:(一)动词谓语句 (四)名词谓语句(二)形容词谓语句 (五)代词谓语句(三)数量词谓语句 (六)主谓谓语句(一)动词谓语句:谓语由动词性词语充当1.单动句(只有一个核心动词)(1)由一价动词构成的动词谓语句:S+V1例:孔子曰:“诺;吾将仕矣17.1)译:孔子这才说道:“好吧;我打算做官了2)由二价动词构成的动词谓语句:S+V2+O例: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17.4)译:孔子到了子游作县长的武城,听到了弹琴瑟唱诗歌的声音3)由三价动词构成的动词谓语句:S+V3+O与+O收例: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17.1)译:阳货想见孔子,孔子不见,他便送给孔一只熟乳猪,想让孔子去他家致谢2.多动句:主要包括并列句、连谓句、兼语句等(二)名词谓语句1.描写性名词谓语句:表示主语特征的,如说明服饰、数量、容貌等(1)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12.17)译:季康子问政孔子说:“所谓政治,就是正直您以正直做表率,谁还敢不正直?”(2)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ao4)荡舟,俱不得其死然。
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14.5)译:南宫括问:“羿善于射箭、奡善于水战,都不得好死;禹、稷都亲自种庄稼,却取得了天下?”孔子不回答南宫括出去后,孔子说:“此人是君子啊,此人崇尚道德3)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19.24)译:叔孙武叔诽谤孔子子贡说:“不要这样吧,孔子是诽谤不了的,其他人的贤良,象丘陵一样,还可以超越;孔子却象日月,别人没法超过虽然有人要自绝于日月,但对日月又有什么损伤?只能表明他不自量而已2.判断性名词谓语句:主语和谓语具有同一性,谓语对主语起分类作用3.说明性名词谓语句:可以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数”“归”“有”等来理解例:(1)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18.8)译:古今被遗落的人才有: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2)所重:民,食,丧,祭20.1)译:掌权者应该重视:人民、粮食、丧葬、祭祀三)形容词谓语句:S+V形例:子曰:“野哉,由也!”(13.3)译:孔子道:“你怎么这样卤莽!(四)数量词谓语句例: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
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8.4)译:曾子得了重病,孟敬子来探问,曾子说:“鸟快死时,叫声都很悲哀;人快死时,说话都很善良君子所重视的问题有三个:表情动人,就可以避免粗暴无理;脸色严肃,就可以得到信任;言谈优雅,就可以避免庸俗荒谬礼仪方面的事,有人负责五)代词谓语句(六)主谓谓语句例: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3.9)译:孔子说:“夏朝的礼,我能说清楚,杞国不足以证明;商朝的礼,我能说清楚,宋国不足以证明现在无法证明是由于文献不足,否则,我就能证明了二、双宾语句论语双宾语结构共约有30例,带双宾语的动词有6个:谓(14例)、为(8例)、与(4例)、加(1例)、夺(1例)、归(1例)、诲(1例),包括了授受类、告示类、称谓类和为动类一)三价动词的双宾语句类型(1)S+V3+O间+O直 (7)V3+O直+O间(2)V3+O间+O直 (8)S+AV+V3+O直+O间(3)S+AV+V3+O间+O直 (9)AV+V3+O直+O间(4)S+AV+V3+O间+O直+CO (10)S+V3+O直+O间+CO(5)AV+V3+O间+O直 (11)AV+O间+V3+O直(6)AV+S+V3+O间+O直 (12)(AV)+O直+V3+O间典型例子:1、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也。
7.17)译:孔子说:“如果我能多活几年,五十岁学周易,就可以无大错了2、子华使於齐,冉子为其母请栗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6.4)译:子华出国当大使,冉子请孔子拿点米给子华的母亲孔子说:“给一百斤冉子说:“给多点吧加四十斤冉子给了两千斤孔子说:“子华在齐国,坐豪华车,穿名牌衣,我已听说了君子君子只救济穷人,不添加财富给富人3、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於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7.31)译:陈司败问:“昭公知礼吗?”孔子说:“知礼孔子走后,陈司败对巫马期说:“我听说君子不袒护人,君子也袒护人吗?昭公娶了一个吴国人做夫人,也姓姬,他却将她改名换姓,叫她吴孟子他也知礼,谁不知礼?”巫马期把这话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我真幸运,一有错,就必定有人知道二)二价动词的双宾语句1.使动关系的双宾语句(甲使/让乙作丙)2.因动关系的双宾语句(甲因乙而作丙)3.对动关系的双宾语句(甲对/向乙作丙)三、被动句主语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受事者,同时谓语表示的行为是对受事主语有消极影响的行为或是出乎意料的行为。
一)语义上表示被动的句子(无提示标志,语句主语不是施事而是受事)(二)“于”“於”字被动式Att:有时也有施事成分出现而不用介词“于”“於”引介的情况(三)用助动词“见”“被”“为”(不引出施事者)的被动句例:子曰:“年四十而见恶,其终也已17.26)译:孔子说:“到了四十岁还被厌恶,他这一生也就完了四)用“为”引出施动者的被动句例: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於我哉!”(9.16)孔子说:“出外便服事公卿,入门便服事父兄,有丧事不敢不尽礼,不被酒所困扰,这些事我做到了哪些呢?”(五)“为所”式被动句Att:汉代以后“为所”式被动句中“为”字引介的施事者也可以不出现四、存在句表示什么地方存在什么人或事物,它具有三个要素:存在动词、存在主体、存在地方(一)“在”字存在句:人或事物词语+在+处所方位词语例: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5.22)译:孔子在陈国,说:“回去吧!回去吧!家乡的学生们志大才疏,文采扬扬,不知该怎样指导了二)“有/无”字存在句:处所方位词语+有+人或事物词语(可变为:有/无+NP人物+P+NP处所)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5.28)译:孔子说:“每十家必定有和我一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好学而已Att:表示领有的“有”字句不能归入存在句例: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17.16)译:孔子说:“古代的人民还有三种可贵的毛病,现在呢,或许都没有了五、并列句并列句是指由谓词性联合短语作谓语或谓语核心的句子,几个成分之间是同等的、可以逆转的并列关系而不是先后或主次关系(一)动词并列句1、V1+V2并列句2、V1+且+V2并列句3、AV1+V1+AV2+V2句式4、V1+V2+O并列句5、V1+O+V2并列句6、V1+O1+V2+O2并列句7、V1+V2+O1+O2并列句8、三动式和四动式并列句9、并列、兼语融合句10、并列、连谓融合句例:(1)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19.6)译: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志趣;恳切地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这中间了2)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2.3)译:孔子说:“以政令来管理,以刑法来约束,百姓虽不敢犯罪,但不以犯罪为耻;以道德来引导,以礼法来约束,百姓不仅遵纪守法,而且引以为荣二)形容词并列句1、V形+V形并列句2、V形+且+V形并列句3、AV+V形+AV+V形并列句4、三形式和四形式并列句(三)形容词、动词并列句例:(1)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7.38)译:孔子温和而又严肃,威武而不凶猛,庄重而又安详2)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20.2)译:无论人多人少,无论势力大小,君子都不敢怠慢他们,这不也是安泰矜持却不骄傲吗?君子衣冠整齐,目不邪视,庄严地使人望而有所畏惧,这也不是威严却不凶猛吗?二、非主谓句 由主谓短语以外的短语或单词形成的句子这种句子分不出主语谓语动词性非主谓句和形容词性非主谓句,跟省略主语的动词谓语句和形容词谓语句是不同的,后者被省略的主语是可以补充出来的,而前者的主语是不需补出或者无法补出的 非主谓句主要分为四种: 1、名词性非主谓句 2、形容词性非主谓句 3、动词性非主谓句 4、感叹词性非主谓句(一)、动词性非主谓句:由一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构成1、“有”+其他 (表示客观存在的人,物,事情等 (1)“有”+名词有是言也17.7)译:我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15.24)译:有一个字/说法可以终身奉行吗?必有明衣(10.7) 译:必有布做的浴衣斋”为整个句子的状语,“必”做“有”动宾短语的状语布”位于句末,补充修饰“明衣”。
而亦何常师之有?(19.22)译:哪有固定的老师?固定格式“何之有”中宾语提前有博弈者乎?(17.22)译:不是有下棋的人吗?否定形式的,用副词“不”否定的 一言可以兴邦,有诸?(13.15)译: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旺,有这样的话吗? 为了强调宾语的,提前宾语的,在原宾语位置上用代词“之”复指2)”有”+代词何有(4.13) 有诸(7.35) 有之(7.35) (3)“有”+能+动词性短语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4.6)译:有能够一天尽心为仁道的人吗?“有”后跟一能愿动词“能”,表示主体意愿存在的客观可能性通常能愿动词用在一般动词之前,但此例却相反 (二)、名词性非主谓句:此种句型在论语中主要用于呼叫人名和物名名词+语气词 此类句型在名词后加上“也”、“乎”、“哉”、“兮”等语气词,表示感叹等语气或者在代词后加语气词 (1)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3.17)译:孔子说:“子贡啊!你爱惜羊,我爱惜礼 (2)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4.15)译:孔子说:“曾参啊!我的思想是用一个基本思想贯彻始终的3)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18.5)译:说:“凤啊!凤啊!你怎么这样倒霉? (4)问子西,曰:“彼哉!彼哉!”(14.9) 译:问子西怎样,说:“他呀!他呀!” 例(1)(2)为人名,(3)为动物名,(4)为第三人称代词。
三)、形容词性非主谓句:此类句型以形容词加语气词为常见,多表示评论的意义子曰:“忠矣5.19)译:孔子说:“算忠心了 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何如?”子曰:“清矣5.19) 译:再说:他们同崔子一样怎样?”孔子说:“算清白了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13.9) 译:孔子去卫国,冉有驾车孔子说:“人真多啊!”子曰:“果哉!末之难矣14.39)译:孔子说:“说得真干脆!没有什么可责问他的了 (四)、特殊性非主谓句(一)叹词类(呼应语)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3.6)译:孔子说:“天哪!难道说泰山会接受他们的无礼朝拜吗?”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11.9) 译:颜渊死,孔子说:“哎!老天要我的命啊!老天要我的命啊!”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20.1)译:尧说:“好啊!你这个舜天命降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