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同步练习(I)卷.doc
5页部编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同步练习(I)卷一、 积累与运用 (共6题;共15分)1. (2分) 下列句子的停顿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 可以/为师矣B . 学而不思则/罔C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D . 其不善者/而改之2. (2分) 给下面字词注音:阙 ________ 乘________ 琼________ 不胜________ 绮________ 婵娟________ 3. (2分) (2016七上·南宁期中) 对下列一首诗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A . 首句点明了“观沧海”的地点,“观”字统领全篇,传达出诗人扬鞭跃马、高瞻远瞩的昂扬气概B . 本诗借景抒情,实写了诗人俯瞰大海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他渴望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C . “涌”字既写出了沧海惊心动魄的气势,也写出了诗人对海的惊叹和赞美D . 诗最后两句是诗的附文,为合乐而加,跟诗的内容没有关系。
4. (2分) 对李白的《行路难》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连用“停”“投”“拔”“顾”四个动词,生动刻画出诗人既悲愤又竭力从苦闷中挣扎出来的自我形象B .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诗中,作者的思绪从前文的“坚冰塞川的黄河”和“大雪满山的太行”飞到遥远的上古,从上古两位圣贤的曲折经历中得到慰藉和启发C .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诗人反复咏叹,充分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旷达的情怀D . 此诗想象丰富雄奇,感情基调豪迈乐观,充分显示出李白诗作的浪漫主义特色5. (2分) 以下对《行路难》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B . 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C . 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D . 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负必能实现的豪迈气概6. (5分) 在《行路难》这首诗歌里,我们又看到一个什么样的李白呢?二、 诗歌鉴赏 (共3题;共29分)7. (12分) 阅读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完成题目。
(1) 请分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诗所蕴含的情感 (2)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写得极好,请简要分析 (3) 对本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理想不能实现,内心苦闷、压抑的心情B .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真实地写出诗人渡黄河、登太行时面临着“冰塞川”“雪满山”的艰难险阻C .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写出了诗人遭遇坎坷的现状,凸现了他苦闷、彷徨、茫然的心理D . 诗歌中交织着苦闷与追求、失望与希望的矛盾,但诗人对个人前途仍抱有美好期待8. (7分) 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题目 (1) 诗的颔联借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 请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一诗句的哲理内涵 (3) 对本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首联“凄凉地”和“弃置身”写出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经历,流露出诗人压抑已久的愤激心情,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B . 颔联用典故抒写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作者用王质烂柯的典故,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表示悼念而已。
C . 颈联景、情、理相结合,对举“舟”“帆”与“树”“木”,体现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D . 尾联点明馈赠原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达了诗人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9. (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水调歌头①叶梦得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注释】①靖康之后,叶梦得随宋高宗南渡,深得高宗亲重后高宗向金求和,梦得被调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于是上书告老,隐居于湖州卞山石林谷此词即作于其间1) 词的上片前四句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2) 本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概述 第 5 页 共 5 页参考答案一、 积累与运用 (共6题;共15分)1、答案:略2、答案:略3、答案:略4、答案:略5、答案:略6、答案:略二、 诗歌鉴赏 (共3题;共29分)7、答案:略8、答案:略9、答案: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