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专家评审会.ppt
74页教育部部分科技工作介绍,李志民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要内容,一、科技成果推广转化计划 二、科研基金管理 三、科技奖励工作 四、中国科技论文 五、中国学术会议 六、中国大学学报 七、全国高校科技成果推广信息平台,一、科技成果推广转化计划,科技产业化环境建设是“十五”国家科技计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从加强政策环境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强技术服务和交流等方面,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营造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产业化发展的良好环境一)中心组织高校申报的科技 成果推广转化计划包括:,★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 ★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计划 ★国家级星火计划 ★国家级火炬计划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二)各类科技计划工作简介,1.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 ⑴每年国拨总经费:2000万元;立项项目数占申报项目总数的50%;经费支持项目数占立项项目数的10% ⑵支持重点:国家安全及社会公益领域、能源、材料、制造业等重点行业公益技术、共性技术 ⑶实施方式:重大成果推广与建立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成果转化服务体系相结合 ⑷申报方式:通过部门、地方科技厅均可申报。
⑸2001—2004年高校共获得1465万元经费支持2.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计划 ⑴国拨总经费:1.4亿元;立项项目数占申报项目总数的60%;经费支持项目数占立项项目数的30% ⑵支持重点:技术成果转化为产品阶段的科技项目 ⑶实施方式:由科技部、商务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环保总局多部门共同组织实施 ⑷申报方式:通过部门、地方科技厅均可申报 ⑸2001—2004年高校共获得1700万元经费支持3.国家级星火计划 ⑴国拨总经费:1亿元;其中面向农村先进实用技术引导项目立项1700项,重点支持项目200-300项 ⑵“星火富民科技工程” 包括:农村科技服务专项行动、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村科普专项行动、重大农业技术转化专项行动、乡镇企业技术创新专项行动、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培育专项行动、农村信息化促进专项行动、科技扶贫专项行动、星火国际化专项行动 ⑶申报方式:通过部门、地方科技厅均可申报 ⑷2001—2004年高校共获得2123万元经费支持4.国家级火炬计划 ⑴火炬计划是一项发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指导性计划,其宗旨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贯彻执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发挥我国科技力量的优势与潜力,以市场为导向,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高新技术商品产业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
⑵每年计划立项项目占申报项目的70%以上,但无经费支持 ⑶重点发展领域:新材料、生物技术、电子与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能源、高效节能与环保 ⑷申报方式:通过部门、地方科技厅均可申报5.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 ⑴是由国务院批准,科技部、财政部监管,创新基金中心运作实施的政府专项资金,1999-2004年共立项6500项,资金支持43亿 ⑵支持方式:无偿资助、贷款贴息 ⑶申报条件:总资产在4000万元以下的科技型企业均可申报,其中申请无偿资助的企业人数在300人以下,申请贷款贴息的企业人数在500人以下 ⑷申报方式:通过部门、地方科技厅均可申报二、科研基金管理,(一)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二)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基金及 青年教师奖 (三)教育部直属高校聘请外国专家重点 项目,(一)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1.基金由来 2.资助对象 3.资助类型 4.申报时间和方式 5.评审方式和条件 6.课题管理,1.基金由来,1982年国家对中央部门所属重点大学增拨2000万元专项科研经费 1985年科技拨款体制改革,更名为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实行基金制管理,资助高校基础性研究选题。
现经费总量8000万元,2.资助对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学校(军事院校除外)中的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中的45岁以下的正、副教授3.资助类型,重点课题 面上课题 年轻教师课题,4.申报时间和方式,每年12月中旬下达通知,第二年的3月31日截止 对各校限额申报经学校筛选后,由校科研处统一报科技发展中心基金处5.评审方式和条件,通讯评审和专家会评审相结合 按申报的三级学科为标准,由计算机随机遴选出5位专家进行通讯评审 通讯评审主要有以下几个约束条件:,约束条件,⑴当年申报课题者不参加当年评审; ⑵本校专家不能评审本校申报课题; ⑶五名专家来自五个不同的学校; ⑷在同一三级学科内专家不足时,同一学校 的专家最多两名; ⑸同一三级学科的多项课题送相同的五名专 家评审; ⑹评审专家应为重点大学的教授,不足时再 选非重点大学的教授; ⑺交叉学科课题,主学科选三名专家,相关学科选 两名在通讯评审的基础上,召开专家会确定最后资助方案6.课题管理,资助课题公布后,作为国家课题进行管理,资助期限3年 分3年拨款,第一年1/2,1/4,1/4 课题结束时写出工作总结,并由校学术委员会给出评价意见。
在《中国科技论文》上发表论文,(二)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 教师基金及青年教师奖,1.宗旨 2.申请条件 3.申请程序 4.申请范围 5.申请办法 6.评审与审批 7.课题的管理 8.优选资助课题,1.宗旨,为鼓励中国高等院校的青年教师在国内工作并在教学和科研中做出优异成绩而设立 分为基金、奖励(包括教学奖、研究奖)2.申请条件,国内教师 1.现在国内高校从事教学或科研工作(不包括兼任教师); 2.年龄在35岁以下; 3.已取得博士学位(或具有同等水平); 4.热爱祖国,有高尚的社会公德及职业道德,积极为祖国的四个现代化服务; 5.在教学、研究工作中做出了显著成绩国外教师 除具备与国内教师相同条件外,还有: 1.具有中国国籍; 2.决定不迟于6个月内(自申请之日算起)回国任教3.申请程序,基金和奖励按学科分配资助名额,每2年公布一次学科名额分配方案 申请时间:每逢双年的12月1日至第二年的3月15日4.申请范围,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学校(不含军队院校); 每校限基金类2名,奖励类2名5.申请办法(分国内、外),申请人填写基金或奖励申请书(一式七份),必须由国内两名教授推荐(其中一名必须在本校工作),推荐书一式七份。
国外申请人必须在回国前申请,但推荐者至少有一名在国内高校任教,推荐、审核的学校必须是申请人将回国就职的学校6.评审与审批,通讯评审方式与博士点基金相同(五名专家评审),评审结果送基金会顾问委员会及有关专家复审,优秀者给基金或奖励7.课题的管理,基金资助每项5000~20000美元 奖励每人1000~5000美元 经费分两次下拨,由个人管理使用 奖金为一次性发放 课题期限为三年,结题时向基金会提交总结和相关成果,8.优选资助课题,经霍英东基金会第十六届理事会及顾问委员会讨论决定增设优选资助课题 主要资助与国民经济发展与社会需要的课题,每项20000美元⑴资助领域: 能源、环境、信息、材料、生命、交通 ⑵课题的产生: 由参与国家上述六大领域的专家提出, 经专家筛选,提出40个左右的命题,再 经顾问委员会讨论确定后向社会公布 ⑶申请条件: 符合基金会办法申报条件的教师均可提 出申请,不限额 ⑷评审与审批: 同基金、奖励程序相同三)教育部直属高校聘请外国 专家重点项目,1.来源 2.用途 3.申报 4.评审与资助,1.来源,国家聘请外国文教专家项目计划 教育部的该计划约1亿元人民币。
管理制度改革,使用30%经费,以项目形式申报,并经专家评审确定2.用途,资助已承担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的教师,聘请外国专家进行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以促进和提高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3.申报,各直属高校教师自由申报,不限额 由各高校外事办公室汇总后,送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基金处4.评审与资助,只使用通讯评审方式 同其他基金相同,经教育部审定后,报外国专家局备案三、教育部科技奖励工作,(一)教育部科技奖励工作概述 (二)教育部科技奖励工作的几个阶段 (三)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奖励 范围 (四)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审批 程序,(一) 教育部科技奖励工作概述,教育部科技奖励工作始于1985年,到2003年为止已奖励了19次全国高校的优秀科研成果7085项,获奖人员4万多人次在授奖项目中: ★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成果3938项,占总数的55.6%; ★应用类科技成果2201项,占总数的31.1%; ★推广类成果635项,占总数的9.0%;,,从1997年起增设了三类奖,奖励了发明类成果144项;科技教材类成果128项;科普图书类成果9项; 1998年还增设了科技专著类奖,奖励了30项优秀科技专著。
这些获奖成果为我国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高校获得国家科技奖励的情况,截止到2003年底: ★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378项,占授奖总数的51.2%; ★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1047项,占授奖总数的34.8%;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346项,占授奖总数的26.9%授奖项目中各项成果所占比例,高校获得2003年度国家科学 技术奖的情况,★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16项,占授奖总数的84.2%; ★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11项,占授奖总数的78.6%;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91项,占授奖总数的59.1%高校获国家三大科技奖数量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自然科学奖 9 12 16 技术发明奖 8 14 11 科技进步奖 64 76 91,高校获国家三大奖占全国授奖比例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自然科学奖 50% 50% 84.20% 技术发明奖 66.67% 77.78% 78.57% 科技进步奖 46.72% 48.72% 59.09%,高校获得2004年度的国家 科技奖励情况,★国家自然科学奖17项,占总数的60.7%; ★国家技术发明奖13项,占总数的61.9%;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00项,占总数的54.1%。
二)教育部科技奖励工作的几个阶段:,第一阶段:1985年至1999年 1985年教育部(原国家教委)设立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后随部门名称的改变更名为教育部科技进步奖 分为两类:基础类和应用类 奖励分为三个等级,每年奖励500项,各等级奖励数量分别为50项、200项、250项 1990年增加了推广类;1997年增设了发明类、科技教材类和科普图书类;1998年还增设了科技专著类第二阶段:2000年至2001年,设立“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 根据国务院1999年重新颁布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有关规定,将“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更名为“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并做了两点调整:,(1)减少奖励数量,取消三等奖,提高国 家奖的竞争力根据〈条例〉的精神,考虑到高校的科研 情况,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每年奖励250 项,分设一、二等奖,一等奖100项,二 等奖150项2)减少奖励类别,与国家奖励类别一致原教育部科技进步奖分设基础类、应用类、推广类、发明类、科技专著类、科普图书类及科技教材类将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合并为三类奖: ★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奖 ★中国高校技术发明奖 ★中国高校科技进步奖,第三阶段:2002年至今,设立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
为了使教育部科技奖励工作更加规范,将“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更名为“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分为自然奖、发明奖、进步奖三类 教党组(2003)20号文件,教育部八个常设奖项中的唯一年度奖,(三)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奖 励范围,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面向全国高校分为三类奖: (1)教育部提名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