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2025学年江西省部分高中学校高三上学期联考化学试卷.doc
9页2024—2025学年江西省部分高中学校高三上学期联考化学试卷一、单选题(★) 1. “四星望月”是江西十大名菜之一, 其主菜为蒸笼粉鱼, 有“合家团圆, 吉庆有余”的寓意蒸笼粉鱼中“鱼”的主要成分是 A. 淀粉B. 纤维素C. 蛋白质D. 氨基酸 (★★★) 2. 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设计了一种X射线激活的CO气体释放平台该平台利用辐射发光的闪胨纳米材料作为能量介质, 复合光敏的CO供体 , 有效实现肿瘤组织中CO及 的同时释放, 并应用于放射治疗增敏中(反应历程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含键B. 基态只含1个未成对电子C. 含键D. CO中的O提供孤电子对与Mn形成配位键 (★★★) 3. 下列有机物既含σ键又含π键, 且碳原子杂化类型种类最多的是 A. B. C. D. (★★★) 4. “王水”能溶解硒、金单质: 反应1: 反应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反应1、反应2中, 硝酸和盐酸的作用均相同B. 反应1、反应2中尾气可以用水吸收C. 反应1、反应2中等量硝酸完全反应时转移电子数相等D. 反应1、反应2中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都为 (★★★) 5. 含硫或氯元素的物质的“价-类”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 一定条件下能实现a→c→d→f转化B. a、b都只有还原性, 没有氧化性C. 实验中常用NaOH溶液处理残留cD. e具有弱酸性、漂白性和不稳定性 (★) 6. 实验是探究元素性质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能实现对应元素不同价态转化的是 选项abc元素转化A浓硫酸Zn溶液B稀盐酸FeS溶液C浓盐酸KI-淀粉溶液D浓硝酸Cu氨水 A. AB. BC. CD. D (★★★) 7. 一种高效回收和利用锂资源的工艺流程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已知: FePO 4不溶于CH 3CN (乙腈) A. LiFePO4中Fe为+2价B. 该流程中CH3CN作溶剂C. 采用过滤操作分离LiAlCl4和CH3CND. “氧化”中氧化剂、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2 (★★★) 8. 中国石油大学一课题组提出半导体-金属有机框架(Au@ZnO@ZIF-8)可对甲醛分子进行光催化降解(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已知: Au与Cu位于同族, 该金属有机框架只含2种金属 A. 等物质的量的甲、丙所含键数之比为1: 1B. 甲、丙分子中C原子杂化类型相同C. 该金属有机框架中所含金属元素均位于元素周期表ds区D. 丙的沸点高于甲 (★★★) 9. 在催化剂作用下, 还原 制备烃的原理如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甲和乙互为同系物, 丙、丁、戊互为同系物B. 合成甲和乙的催化剂所含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FeC. 上述有机物中有4种能使酸性溶液褪色D. 丁、戊的二氯代物分别有10种和7种 (★★) 10.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或操作规范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操作目的A取适量晶体溶于浓硝酸中, 加水稀释到指定刻度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B用碱式滴定管盛装标准溶液并滴定草酸溶液测定草酸溶液浓度C向的酒精中加入钠粒证明的酒精中含水D向溶液中先滴加少量溶液振荡后再滴加少量溶液证明: A. AB. BC. CD. D (★★★) 11. 设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0.1mol锗晶体(类似于硅晶体)含型键数为B. 6.4g由和组成的混合物含S原子数为C. 8.4g由和组成的混合物中含离子总数为D. 标准状况下, 4.48L由和CO组成的混合气体在中完全燃烧, 消耗分子数为 (★★★) 12. 短周期主族元素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基态 原子核外有三个能级, 且每个能级上电子数相等, X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短周期中, Y的原子半径最大, 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和Z的氢化物在水中都完全电离。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电负性: B. 离子半径: C. 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 D. 工业上采用电解法制备Y的单质 (★★★) 13. 氮化铜晶体是一种半导体材料, 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设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该晶胞边长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晶体的化学式为CuNB. 2个铜原子的最近距离为C. 与N原子距离最近且等距离的铜原子有12个D. 该晶体密度 (★★) 14. 某课题组利用光介导钴催化, 成功地在温和条件下实现了烯烃与胺的插羰偶联反应(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已知: A. d→e的过程中原子利用率为100%B. Co形成的化学键数目保持不变C. a中所含元素均不位于第三周期D. b、c、d、e都是中间产物 二、解答题(★★★) 15.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碳资源小分子与氢能利用研究组通过设计一种全新的 多功能复合催化剂, 首次实现了 直接加氢制取高辛烷值汽油(如图)根据图中涉及物质及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Na原子核外电子占据 _______ 个原子轨道, 有 _______ 个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 电子云有 _______ 个伸展方向 (2)基态 的电子排布式为 _______ , 基态 有 _______ 个未成对电子。
(3)基态C原子核外s、p能级上电子总数之比为 _______ (4)1mol异戊烷分子含 _______ 键 (5)对二甲苯分子中碳的2p轨道形成 _______ 中心 _______ 电子的大 键 (6)对二甲苯晶体中不存在的“作用力类型”有_______(填标号) A. 范德华力B. 氢键C. 非极性键D. 极性键 (★★★) 16. 5种前四周期元素部分信息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代号部分信息A简单阴离子与基态的电子排布式相同B基态B原子核外每个能级上电子数相等, 且最高能级电子云轮廓图为球形C基态C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为DAD为共价化合物, 且位于不同周期E位于元素周期表ds区, 达到全充满稳定结构(1)基态E原子最外层的能层符号为 _______ , 的电子式为 _______ , 是 _______ (填“离子”或“共价”)化合物 (2)E晶体的部分结构如图所示设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底边长为 , 高为 1个该结构含 _______ 个E原子, E晶体密度为 _______ (3) 分子是 _______ (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判断依据是 _______ 。
(4)B的第一电离能大于右邻元素, 其原因是 _______ (5)元素的气态原子(或离子)获得一个电子所放出的能量称为电子亲和能, 单位为 习惯规定, 放出热量时电子亲和能为正值, 吸收热量时电子亲和能为负值电子亲和能越大, 表明越容易得到电子与C元素同周期的几种元素的电子亲和能如图试从结构角度分析, 解释C的电子亲和能“反常”的原因: _______ (6)在化学中, 用四个量子数表示基态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 有关信息如下: 名称符号含义取值范围主量子数确定电子能级的主要量子数, 表示能层序数角量子数确定原子轨道或电子云的形状, 表示亚层磁量子数确定原子轨道或电子云在空间的取向自旋量子数确定原子轨道中电子自旋方向根据上述信息, 基态E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四个量子数表示合理的是_______(填标号) A. B. C. D. (★★★★) 17. 某小组设计实验制备配合物 及测定其组成: 实验(一) 制备配合物 制备流程: 实验步骤: I. 在锥形瓶中加入6mL浓氨水, 再加入1.0gNH 4Cl, 待完全溶解后持锥形瓶不断振荡, 使溶液均匀 II. 分数次加入一定量 粉末, 边加边搅拌, 使溶液呈棕色稀浆 , 再往其中滴加 的过氧化氢溶液, 边加边搅拌, 当溶液中停止起泡时, 慢慢加入6mL浓盐酸, 边加边搅拌, 并在电炉上微热15min, 温度不要超过85℃。
III. 在室温下冷却并搅拌, 待完全冷却后抽滤出沉淀, 用冷水分数次洗涤沉淀, 接着用5mL冷的 盐酸洗涤, 产物在105℃左右烘干并称量 (1) 配离子呈八面体结构, 其 _______ (填“有”或“没有”)同分异构体 (2)已知: 配离子在水中的颜色与分裂能大小有关, 1个电子从较低能量的 轨道跃迁到较高能量的 轨道所需要的能量为 轨道的分裂能(用 表示)推知 轨道分裂能 : _______ (填“>”“<”或“=”) (3)步骤I中若先加 , 后加 , 产生的后果是 _______ (4)步骤II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时,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 慢慢加入浓盐酸, 其中浓盐酸的作用是 _______ 实验(二)测定配合物组成 步骤1: 称取 产品加入烧瓶A中, 加入足量浓NaOH溶液 步骤2: 用蒸馏水蒸出氨气, 用装有 溶液(过量)的烧瓶B吸收氨气 步骤3: 用蒸馏水冲洗弯管2并将冲洗液和吸收液合并于一洁净锥形瓶中, 用蒸馏水稀释至250mL准确量取25.00mL稀释的溶液于另一锥形瓶中, 滴加酚酞溶液作指示剂, 用 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 , 消耗NaOH标准溶液 。
(5)冷凝管的进水口为 _______ (填“a”或“b”)口 (6)毛细管1的作用是 _______ 步骤3中, 用蒸馏水冲洗弯管2并将冲洗液和吸收液合并于一洁净锥形瓶中, 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_______ (7)该产品中 质量分数为 _______ (用含 的代数式表示)已知: (★★★) 18. 以锌渣(主要成分是 , 含少量 等)为原料提取 和 , 其流程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Mn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_______ , 中阴离子的VSEPR模型和空间结构一致的原因是 _______ (2)稀酸X的溶质是 _____ (填化学式), “还原酸浸”中二氧化锰转化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 (3)“转化”中铅元素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 为 _______ 已知: 常温下, (4)以石墨为电极, 电解 溶液制备 , 阳极反应式为 _______ (5)“沉铅”中“滤液”可以用于下列工序, 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是_______(填标号) A. 酸洗B. 还原酸浸C. 转化D. 酸浸溶铅(6) 的热重曲线如图所示(已知: a点时 未分解) d点对应的固体化学式为_______(填标号)。
A. B. C. ZnO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