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国对中韩历史的选择性叙述与中韩关系著]李扬帆.pdf
17页©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国际政治研究年 第期 韩国对中韩历史的选择性叙述 与中韩关系 李扬帆 内容提要由于大多数人 无论 中国人或韩国人 对“ 植君 ” 朝鲜 、 箕 子朝鲜 、 卫满朝鲜 、 三韩 、 高句丽 、 新罗 、 百济 、 高丽和李氏朝鲜之间的关系 不清楚,由此导致韩国官方和学者在叙述历史上具有很大的选择性和导 向性 要真正确立长期稳定的东北亚的战略均势,必须在力大致均衡 的考之背后,谨懊应对韩国对历史的选择性叙述 问题 由于韩国在其 民族认同问题上对历史的选择性叙述,导致 中国认为其东亚历史文化的 话语权地位受到冲击而韩国方面 自认为其行为与中国没有关系,这就 使双方的观念冲突成为必然 中国既需要认识到韩国民族主义的来源实 际上和 自身的历史有直接的关系,也需要认识到 自身 已经卷入 了韩国民 族身份认 同的历史进程 韩国历史叙述的选择性是隐藏在民族主义之后 的深刻的民族心理问题 如果不从历史价值观上逐渐冰释双方的这些纠 葛,政治家们忙于建立的东北亚战略均势则会 因观念上的严重差异而动 摇墓础的稳定性 。
关健词中韩关系历史叙述历史悲情主义民族心理身份 认 同 历史叙述是对被叙述的历史事实进行重组和表 达的方式,也是将事件符号化的工具,没有它,历史事件的意义就无法表述 历史 本身具有主客观性质 历史事实是客观存在,但历史只有通过一定的载体才能为 人所知 后者即是历史叙述 在某种意义上,历史本身就是叙述,历史不仅是指过 李扬帆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邮编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国际政治研究年 第期 去的事实本身,更是指人们对过去事实的有意识 、 有选择的记录 ① 在“ 知识就是权力 ”有争议的一句福柯名言 和“ 公共外交 ” 的信息时代,对历史的选择性叙述直接影响了当代国民对 自身历史的反思和对 世界的看法,即所谓“ 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 ” ② 当代美 国著名思想史家 、 历史哲 学家海登 · 怀特认为,叙事不只是一种能或不能用来表述作为 自 身发展过程方面的真实事件的中性推论形式,而是一种在本体论或认识论上带有 明显的意识形态,甚或某种特别的政治蕴含的必要选择 。
要表述历史就不得不采 用叙事的方式,而进行叙述的历史学家在叙事之前,他已经带有的意识形态特征也 就随着叙述进人了历史文本 所有意识形态都无一例外地号称 自身具有“ 科学 ” 或“ 现实性 ” 的权威 历史学家不可能摆脱意识形态的蕴涵来进行历史著述 ③韩 国对历史的选择性叙述被中国理解为是带有某种意识形态导向的价值观的表现, 并因此挑战了中国对东亚历史叙述的话语权力 在当今公共外交时代,包括韩国 在内的许多国家显然认识到民族心理作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对国际关系有着越 来越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这便是中韩近年来历史一文化争论的思想背景 正是因为历史的这种双重性质,使得历史可以并必然成为实现整合 民族精神 的工具 ④在确定本民族的身份和激发民族精神方面,历史叙述往往采取两种常 用的手段 历史英雄主义和历史悲情主义 历史英雄主义是对历史上本民族英雄 和精英以及他们创造的伟大功绩的集中叙述,用以产生历史 自豪感 本文主要探 讨韩国的第二种历史叙述即历史悲情主义叙述 历史悲情主义是对历史上本民族发生的不幸 、 悲剧 和屈辱的一种伤感的非理性 的集体记忆 ⑤在塑造 民族心理和激发 民族精神方 面,利用历史悲情主义进行教育,并非韩国才有,东亚国家多数因为近代史的不幸, 或多或少均受这种教育观念的影响 。
关键是这种思想一旦成为集体共有的意识, ① 梁启超说 “ 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 人活动之资鉴者也 ” 可见,“ 记述 ” 、“ 校 ” 和“ 资鉴 ” 皆为人的主观叙述和论说过程 参见梁启超 《中国历史 研究法 》,北京 东方出版社年版,自序,第页 ②〔 意 克罗齐 《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 》,傅任敢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年版,第页 克罗齐认 为“ 历史是当前的历史,编年史是过去的历史 历史主要是一种思想活动,编年史主要是一种愈志活动 ” 《 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 》,第页 “ 历史就是思想,是关于普遍的思想,是关于具体的 、 普遏的思想 所以 总是用一种特殊方式加以规定的 ” 《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 》,第页 ③,自 叮,钻 ‘加‘刀配姗 ‘一 山 ‘ “ 尽月 笼,目一 比, ④钱穆说 “ 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沮情与敬愈 ⋯⋯ 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定点, 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 一 切诱卸于古人 ” 钱穆所说,即隐含了对待本国历史的两种态度 充满敬惫 的叙述和悲观的叙述 。
参见钱穆 《国史大纲 》 上册,商务印书馆年版,扉页 ⑤一词来到中国的时候,是郁达夫第一个翻译的,他把这个字译成“ 生 的闷脱儿 ”,形容 一种滥情的伤感情怀 郁达夫 《沉沦 》,上海 泰东书局年版,第页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国际政治研究年 第期 并贯穿决策系统的话,则会对国家的对外关系产生重大效用 在这种集体情绪中, 人们会拘泥于对历史问题的片面的 、 选择性的记忆而不能全面正视过去,对 自身的 不幸历史和现在的身份过于敏感,因此也极大地影响到反观 自身和观察别人的视 角,从而构成现实层面的诸多问题的症结 能否走出这种情结,影响到民族心理的 现代性 韩国的历史悲情主义来 自韩国与中国的特殊的历史关系 、 地缘政治上的夹心 地位以及近代被 日本殖民的历史 在现代转型时期,历史悲情就有可能以非理性 的面 目展现出它的力量,尤其在身份认同上体现出非理性的特征,其政治层面的体 现是激烈的民族主义情结 鉴于统一后的朝鲜半岛可能会进一步加深这些情绪, 而韩国的民族心理的现代转型还需要中国方面的合理回应,也就是说,中国有意无 意介入了韩国现代民族国家心理形成过程,因此,作为最重要的邻国,中国有必要 正视这个问题 。
一 、 韩 国对 中韩历史的选择性叙述的表现 一韩国在其民族国家形成和存续的叙述中弱化与中国历史的联系 一个 民族形成国家的过程,首先面临的问题,是挖掘独立于其他民族的个性特 征,以此辨明身份,加强民族心理认 同 而 民族心理认 同是本 民族形成的情感基 石,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其来源问题 ①神话通常构成民族心理的源头 民族心 理的内核一经形成,就 自然地支配了本民族的情感和认知 关于民族形成的神话可以通过拉大和临近的民族的心理距离而加强本民族的 独立性,增强民族内部的认 同 一个 民族的共同心理,在不同时间 、 不同场合, 可以有深浅强弱的不 同 为了要加强团结,一个 民族总是要设法巩 固其共同心 理 ⋯⋯总是要强调一些有别于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 生活方式上的特点,赋予强烈 的感情,把它升华为代表这民族的标志 还常常把长期共同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喜 闻乐见的风格,加以渲染宣扬,提高成民族形式,并且进行艺术加工,使人一望而知 这是某某民族的东西,也就是所谓的民族风格 ” ② 由于大多数人 无论中国人或韩国人 对“ 檀君 ” 朝鲜 、 箕子朝鲜 、 卫满朝鲜 、 三 ①比如,梁启超说,研究中国历史的首要问题,是 “中华民族是否中国之原住民抑或移民中华民 族由几许民族混合而成其混合醉化之迹何如中华民族最初之活动,以中国何部分之地为本据何时代 发展至某部分最近是否仍进行发展,抑已停顿外来蛮族 —例如匈奴 、 突厥等,其与我共争此土者凡几 其来历何如其纷争结果影响于我文化者何如我文化之影响于彼者又何如” 参见梁启超 《中国历史研 究法,第页 。
② 费孝通 《 关于我国民族的识别问题 》,《费孝通民族研究文集 》,北京 民族出版社年版,第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国际政治研究年 第期 韩 、 高句丽 、 新罗 、 百济 、 高丽和李氏朝鲜之间的关系不清楚,由此导致韩 国官方和 学者在叙述历史上具有很大的选择性和导向性 韩国官方和学者普遍采信关于“ 檀君 ” 的神话传说,作为 自己民族 的来源 ① 这和中国有历史明确记载的“ 箕子朝鲜 ” 的故事不符 韩国的这种选择性叙述,旨 在别除其民族国家形成上的他国因素,凸显本民族的主体性 关于“ 植君 ” 的传说,韩 国驻华大使馆的官方网站,直接将其定位韩 国民族的 来源 其中说道 “ 韩国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年 据说,韩国历史上的传奇人 物檀君,是天神之子与一位以熊为图腾的部落的女子所生 檀君建立了韩国历史 上第一个王国历史学家将韩国的这段早期历史阶段称为‘ 古朝鲜 ’ 时代 ” ② 年月日,韩国教育人力资源部宜布,从 当年新学期开始将采用新编 初中 、 高中历史教科书 。
原教科书的叙述说“ 《三国遗事 》 和《东 国通鉴 》年 开始书写 中记载,据称是檀君王俭建立了古朝鲜 公元前年”,如今将“ 据 称 ” 二字去掉,成为“ 檀君王俭建立了古朝鲜 ”,从而将以神话形式记录的古朝鲜建 国变成了正式的历史 ③ 最早记述檀君神话的是高丽时代学者李承休一年和僧人曹澳宗 大禅师一然一的 三国遗事 》 但用古汉语撰写的这部有关朝鲜半岛 的传闻稗说并无史料依据 而 比 三 国遗事 》 成书早 巧年的官修正史《三 国史 记 》 并没有记述檀君 尊檀君是出于彰显民族精神以团结整合民族的需要 年至朝鲜反 日独立运动期间开始尊檀君,并 以“ 檀纪某年 ” 纪年 此间,朝鲜 民族还把植君建 立国家的月日定为开天节,举行盛大活动祭祀檀君 年朴正熙发动政 变上台后,檀君纪年 自年月日起被废除 年 以前,朝鲜一直主张 “ 檀君神话说 ” 但年代以后韩 国经济腾飞,滋长的 自豪感和 自信心导致韩国 史学界爆发了空前规模的“ 国史论争 ” 新兴民族主义者主张檀君为史实,应写人 正史和教科书,如韩国年编写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国史 》,其 中就有“ 植君和 古朝鲜 ” 一节,明确断定“ 古朝鲜为檀君王俭建立 ” 。
直至世纪初,檀君逐渐被直接以韩民族的创始人的身份被写进教科书 尽 管这位在位年的君王实在让人生疑,但是,此段历史说明,韩国塑造民族身份 的过程是伴随着国家独立 、 经济腾飞和历史的重新书写的 此间,必然淡化他国影 ① 有关植君神话的研究参见谭红梅 《 植君神话中的图腾崇拜 》,《科学大众 》年第期 王志 国 《 植君神话和弘益人间思想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第期 赵杨 《韩国和朝鲜神话研究 之比较 》,《 东班学刊 》年第期 金东勋 《揭开朝鲜神话迷宫的金钥匙 —简评朝鲜神话研究》, 《延边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年第期 张琏瑰 《 植君与政治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年第期 等 ②大韩民国驻中国大使馆网址 ③郑成宏 《檀君神话成事实 》,世界知识 》年第期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国际政治研究年 第期 响,以加强民族源头上的纯净性和独立性 ① 而真正的有。
